查字典论文网 >> 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小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学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判断教师水平的高低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储备方面,更重要的是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规律,具备了创新精神并且提高了研究意识和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知识的贡献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创新精神;教师;研究型

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实践家李镇西对教师教研有独到的见解,他说,学习、工作、思考是教师教研的三大法宝。一线教师不同于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搞研究不一定要“立项”,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要结合教学实践对优秀教育理论进行创造性运用。

一、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较为广泛的,课堂上还可就某个难以掌握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如在学习《漫话清高》(鲁迅)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奴性”思想的外在形式,某教师让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此类事件,步步逼近鲁迅深邃的思考,在交流合作中潜移默化的觉察到奴性思想的可怕,唤醒了学生的思考。

二、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的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3.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三、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当然,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学手记、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博客、教学案例等等都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以教育日记的形式每天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或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心得,或以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的形式来反映自己教学的过程,或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通过定期与教育专家、名师进行网上交流,总结推介自己的教学成果。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为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高中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定要把这种先进的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2]胡田庚,罗燕.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4年03期

[3]张忠华,耿云云.对“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