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借助“群体创新空间”,引STEM教育入中小学科技社团建设

借助“群体创新空间”,引STEM教育入中小学科技社团建设

小编:

● “群体创新空间”概念下的科技社团构架

群体创新空间于2014年由清华大学教授高云峰和信息通讯技术(ICT)教育专家高震合作提出,简称GIS或集思,是一个以松散群体参与创新活动为特征,提供想法到实现所需的材料、设备及设施,并具备社交功能的空间。旨在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培养海量具备出众能力的学习者和创新者。

科技社团是一种由学校或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以拓展自身科技知识、锻炼科技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共同体。

基于群体创新空间概念下科技社团是未来学生科技社团的新型构架模式,该模式下的科技社团由学校科技中心统筹管理,主要由图书资料中心、网络开源资料中心、材料设备中心、课程研究中心、创意创想工作室等组成。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吴建中在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说:“图书馆正在经历从提供阅览设施到营造学习环境的转型。过去,图书馆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设置书架、书桌和咨询台,读者跟着图书馆员的要求走。进入数字化时代,读者的信息要求更加多样化了,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读者欢迎的复合型学习空间了。这几年信息共享空间已经比较普及,最初的设想是将阅览室、电脑房和咖啡厅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可以边交流边获取信息,从获取书刊到获取信息,现在又有图书馆对此作进一步延伸,即获取工具。这是最近几年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流行的服务方式,叫创客空间(Make space),它将工具也看作一种资源,让这些工具为读者的创意设计提供灵感。读者将各种工具带到图书馆进行交流、切磋,图书馆为社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共交流平台。比如,有些图书馆将3D打印引进图书馆,让读者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图书馆的悄悄变化给我们以启示。我们正走向一个以创造力定义的时代,大规模以创新为目的的空间将在未来出现,并且这些空间将会以集合交流形式存在,这也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这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即为群体创新空间。

群体创新空间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板块,而是各空间之间的相互补充交流。由此,基于群体创新空间概念下的科技社团构架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每个板块将成为相互间的资源库。

● 科技社团课程与STEM教育的融合

作为群体创新空间的载体,课程是将科学社团建设落地的重要实施途径。在群体创新空间概念下,如何构建科技社团课程是重点。此时,STEM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些许思路,STEM教育被称之为“元学科”,其教育过程不是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四门学科内容自然组合形成整体。来自昆士兰科技大学的Michael Berry认为,STEM教育中的四门学科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相连,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技能,并运用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将STEM课程融入科技社团课程,使其与群体创新空间的交互环境相结合,以此来构建未来新型中小学科技社团将成为一种趋势。在此背景下,科技社团课程将由三个区域的基础课程组成,这三个区域的课程由科技制作(如科技小实验、航空航海模型制作等)、3D设计打印、机器人组成。这些基础课程将涵盖材料、工程、机械、空间建模、软件和电子等基础知识(基本涵盖STEM教育领域),并将3D打印机、Scratch、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全部融入课程中。初学者在三个区域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娴熟的使用及制作技术,待部分具备创新能力者脱颖而出时,再为其提供项目引导。届时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不但可以独立承担项目,还可以指导其他初学者完成基础学习任务。

课内分科学习夯实基础、社团跨学科学习提升创新能力。独行快、众行远,借助群体创新空间概念,引STEM教育融入科技社团建设,让学习者在科技社团这一开放平台中找寻未知的自己,在创新中体验进步的意义!

热点推荐

上一篇: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