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由“小蚂蚁”中得到的启示

由“小蚂蚁”中得到的启示

小编:

看图写话是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是语言文字对他们的第一次考验。学生能用一两句话把图上的意思说清楚,但是落实到写话时,却很难下笔,不知道除了把图意写清楚的那几句话外,还可以写什么。教师也觉得很为难,怎么去引导教师除了观察图片中的事物外展开合理的形象。

针对这一个问题,我们教研组以《蚂蚁搬骨头》的看图写话为基点,运用情境教学开展了一次研讨活动。以下是几次活动的对比:在教育目标设定时,第一次试教定位于观察图片,能用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把图意表达清楚。第二次试教则把“能用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改为“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通顺完整的话”。目标更为具体,要求也有所提高。

教学难点的制订也根据目标的改变,从观察动作到语言、神态逐步增加。

在实施过程中,第一幅图的教学区别于第一次试教:请几个学生分别表演蚂蚁搬骨头,其他学生观察同学是用了哪些方法搬的,教师把好词记录下来。在第二次试教时,让学生说说体会,想想办法。到第三次试教时,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设置的教学情境中来,让部分学生来学学小蚂蚁是怎么样呼唤朋友的(一个学生学蚂蚁呼唤同伴,其他学生当同伴给予回应)。

第二幅图的教学,第一次试教时只运用了让学生想象,在后两次的实践中则更注重学生的参与。第二次是让学生上台表演,第三次则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加上音乐的烘托,让每个学生都沉静在这个情境中,从而让学生说话时有话可说。

最后写作环节的试教,更注重让学生着重写一个场景,要求再看看两幅图,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再回顾一遍,然后动笔写故事。

通过几次的试教,学生的习作呈现也是不同的:

第一次试教,学生用一段话通顺地写下来,但是对于蚂蚁搬骨头时的动作描写得不到位,很多学生罗列了和板书一样的动词后,总结性陈词“骨头还是搬不动”,对于骨头的描写大同小异。学生缺少自己的视角。

第二次的试教,学生能用一段通顺、完整的话写下来。在对小蚂蚁找到食物后的细节描写比较到位,能力强的学生还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蚂蚁一起搬骨头的重点还是没有突破,从学生的作品中看,很多学生都不能把小蚂蚁单独想办法时搬骨头的动作迁移到集体搬骨头的画面中去。

第三次试教,学生能用一段完整、通顺的话把图意表述清楚。小蚂蚁呼唤同伴帮助的难点落实得很不错,蚂蚁集体搬骨头的想象也具体化了。学生能用“号子”的形式把搬骨头时的场面描写出来。

通过三次大同小异的试教课,让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图境中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低段学生的思维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中,大多时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教学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和图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看图写话并不是那么的遥远,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和敬畏感。如,在《小蚂蚁搬骨头》的引题环节中,以故事开头,带学生走进小蚂蚁的情境中,再一层层地进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只蚂蚁,从而产生同感,进而能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单调的图结合到生动的生活中,减少了陌生感。

二、合理的情境教学让静态的图片“动”起来

在看图写话中,有很多地方是要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但这个想象对于中等甚至是学习困难生来说是难以展开的。对于教师而言,在什么地方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蚂蚁》一课时,对于第一幅图的教学,第一次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了“骨头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上,但由于这个图本来是静态的,运用情境教学的效果不大。在第二次教学时,把重难点改为“发现骨头后小蚂蚁是怎么样表现的”。对于这个重难点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让学生观察图片,利用图片让学生想象蚂蚁的表情。第二层让学生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想象蚂蚁会怎么样搬骨头。这里就设计了让个别学生上来表演,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环节虽然简单,但是让学生十分直观地看到了小蚂蚁在大骨头面前,绞尽脑汁搬的各种动作以及搬时的脸部表情。把静态的想象变成了一个动态的场景,让学生的想象丰满起来,学生的语言也灵动起来了。

可见,在需要的地方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搭建一个很好的梯子,让学生顺梯而上,写话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情境教学时可以点面结合,激发更多学生的写话热情

如果说,上一点所说的情境教学,让几个学生上来表演,创设了一个小情境让其他学生观看的话,那让整个班级的学生融入一个情境中,创设一个整体的大情境,则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同身受,从而更有说的欲望。

如,在第二幅图的教学时,第一次试教时采用让学生在脑子里放映小电影,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第二次试教,采用的是让学生小组演一演,然后请个别组上来演,但效果都不是很好。虽然教师也试图创设情境,但由于第一次让学生光想象,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很多学生说不清楚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则是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只注重搬,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落实。因此,在第三次试教时,运用了整体大情境的设置。请一个小蚂蚁呼唤同伴,其他小蚂蚁呼应。这样,蚂蚁的语言就落实到位了。在学生都兴奋的时候,又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声中,在自己的位置上假装一起搬一搬骨头。学生随着音乐,不约而同地把“骨头”扛在了肩头,嘴里还喊着“嘿呦嘿呦”“一二一二”等号子。两次大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从“我”变成了“蚂蚁”,情感上得到了升华,也很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

可见,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合理得当地运用情境教学,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积累学生的写话素材。通过长期的实践,写话一定不再是一座难以越过的高山。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训练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毕业一年自我鉴定(大全7篇) 最新仓库管理员年终总结结尾大全(10篇) 大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和感悟(通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