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对农村特色学校创建的探索与思考

对农村特色学校创建的探索与思考

小编: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可以说,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时代的呼唤。近年来,农村小学生择校的现象比较常见,甚至愈演愈烈,这是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农村学校在改革的困境中找到出路,摆脱学生没有特长、学校没有特色、教育没有特点、生源没有保障的窘境,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农村学校均衡化发展呢?实践证明,只有以创建特色为突破口,实现学校品位提升,从而彰显学校品牌效应,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校吸引力,真正留住学生,让学校永葆生机和活力,使学校发展逐步进入良性循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农村特色学校创建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 做好定位,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在素质教育语境下,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就必须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出台后,各地学校一拥而上,创建特色活动风起云涌,盲从者众,成功者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特色学校创建定位上把握不好。创建特色学校,不能为特色“标新立异”,忽视服务素质教育的目的性;不能“千篇一律”、“盲目跟从”、“人云亦云”,丧失学校本身的个性;不能到处是标语,到处是字画,做表面文章,放弃学校特色内涵的底蕴。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定位。

1.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积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关于“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表述,其实质是百花齐放、条条大路通罗马,出特色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任何将特色创建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分隔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决不能为出特色而出特色,必须紧密联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

2.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区域内合理调配

农村学校生源实行划片招生政策,生源相对固定,通过特色增强学校吸引力也只能吸引相应区域内的生源,这和大学明显不同。因此,农村学校创建特色不一定非和区域外的学校比新比奇,只要实现辖区内独一无二就算成功。这就要求区域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安排和资源的合理调配。

3.要做好特色学校的内涵规划

很多学校围绕创建特色学校规划了很好的特色活动,以为通过不断强化、反复实践、加大宣传就可以了,就能完成特色学校创建的任务。这是很肤浅的认识,特色学校离不开特色活动,但绝不能说有了特色活动就是特色学校了。只有将特色活动不断拓展、延伸,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育人阵地,由此带动学校品位提升,形成学校独特个性,积淀浓厚的特色底蕴,才算特色学校创建基本完成。如我镇一所学校确立了以“小学生写字教学”为特色,创建方案就从学生书写习惯抓起,拓展了写美观字、听写定量汉字、能用多种笔写字、知道所写字的来源和含义、探究中国汉字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等活动。就像我们提到画马就想到徐悲鸿、提到画虾就想到齐白石一样,因为画马、画虾代表了他们绘画的最高成就,体现着绘画特长和画家个性。创建特色学校也应该如此,选定方向后,要不断修炼内功,注重内涵发展,在全面发展中彰显个性特长,这种特色能吸引孩子,获得家长认可,让人们一提到这种特色就能自然想到这所学校。

二、 选准突破口,做好内涵挖掘和资源调配

“合脚的鞋子才是最好的。” 《人民教育》主编付国亮先生讲:“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问题是你有没有认识自己的个性,有没有优化自己的个性。”作为农村小学,其基础条件与城区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依样画葫芦走相同的发展道路,做追随者,必将使自己身心疲惫,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不能为了“创特”而“创特”,一定要牢牢把握好“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审慎确定特色目标,不搞花架子,不扭捏作态,不东施效颦,也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在寻求学校特色创建过程中,农村学校决不能照搬城市学校模式,而应该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坚持在论证中定位,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求新,从而真正形成各自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探索出适合农村特点的路子。

1.因地制宜,立足传统优势

一所农村小学如果只从人文科学方面研究办学特色,脱离地方传统文化,就很难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创出特色。农村学校文化生活相对城市学校较单一,但其也有自身的优势,有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因地制宜发掘其丰富资源、校园传统、文化积淀等,必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如针对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大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精心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形成学情“有数”、教学“有别”、帮扶“有效”、教育“有机”的德育特色;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立足“低重心、强基础、重实效”德育基点,积极开展德育精品社团活动,如泥塑乐陶陶、丝线毛融融、剪纸美滋滋、绘画乐摇摇、花样十字绣、古诗韵律操等,打造具有民俗情调的幸福课堂。同时,把学校传统特色活动与本地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有机整合,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区举办的书画展、参与森林防火争做小哨兵、忆先烈――我给家长做一次演讲等;端午节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比赛;重阳节举办“话亲情 特长展示我能行”活动等,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家长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村学校的新面貌。

2.区域统筹,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一个区域内教育的发展必须逐步实现均衡化,以促进区域内学校的有序竞争。创建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和突破口,为避免重复和浪费,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审定学校特色定位,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如一所学校一直以来在体育方面发展较好,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那其他学校就尽可能在确定自身特色时避开体育特色,教育管理部门在师资和硬件资源上就要有意识地在体育方面向这所学校倾斜,实现最强的硬件、最专业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和师资基础。 3.深挖学校资源,丰厚特色发展底蕴

尽管农村学校处在特殊的地理空间,但它同样饱受着历史时代的洗礼,同样经受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的熏陶,需要在厚重的历史沉淀中提炼,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闭门造车,要辩证地处理好学校文化的主流与多元的关系。要坚持地域文化,将其上升为学校特色文化,以便引领学校的发展;要积极提倡和鼓励学校文化的多元性,最大限度地摈弃办学功利化的消极因素,最终达到共性与个性、一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学校创建特色,要在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学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构建完整的特色办学体系,促使学校形成独特的风格。

一要培植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学校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做到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因时、因事而宜,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情绪,创建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积极打造现代化管理制度。

二要盘活硬件资源。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是特色办学的物质基础,对创建学校特色起到了促进或制约作用。在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最大效益。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像、图、文一体的强大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精心规划校园德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使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三要强化软件资源。皮亚杰明确指出:“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才能形成由兴趣、气质、性格等凝聚而成的美妙坚固、光彩照人的微软平台,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培养大量的个性特色突出的教师理当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前提。

四要优化潜力资源。“特色” 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就像陈年老酒,若是香醇浓厚、香飘万里,必然经历了多年的窖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村学校要敢于跳出学校这个狭小的圈子,在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方面下功夫,让“环境造就人”。纵观异彩纷呈的特色学校,不难发现,它们所拥有的各种个性特点无论内隐抑或外显,总会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三、 创新共同体,打造农村区域发展的特色品牌

特色办学,需要建构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应涵盖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特色理论,在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让课堂在乡村,让活动接地气,使特色创建活动在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1.目标体系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次第而行。综合农村学情,可以制订“三步走”发展策略:第一步,立足校情,从传统积淀中寻求适合发展的优势,为特色建设正确定位,准确规划,制定方案,并着手实施;第二步,大胆探索,积累经验,扬长避短,稳步发展;第三步,勇于实践,通过校际交流,结对帮扶,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学校的特色内涵,整合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进程,推动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课程体系

先进的课程体系是支撑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整合基础课程,改变以“传道授业”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活动型探究课程与菜单式选修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真正形成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首先,改革第一课堂。继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发师生的智力潜能,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社团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阳光活动体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再次,拓展第三课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作用,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融道德文化、科学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五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爱心志愿者、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社会德育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3.评价体系

新课程提倡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指导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以发展促评价,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学校多元化评价。将特色办学的思路及机制的建立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以此激发农村学校不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特色学校创建的步伐。二是教师创造性评价。评价内容由单一的“专业评价”转变为“特色教育与学科教学”双项考评,督促教师加强业务训练,推进教师素养达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三是学生发展性评价。通过开展特色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测评,把技能考核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促进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总之,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名摄影家曾经说过:“要拍出花的气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谦卑的态度贴近花朵!”学校特色创建也是一样,想要有不一样的精彩,就必须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来交换。创建特色学校,打造教育精品,是学校发展的理想境界,是办学者的至高追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2] [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 梁志大.关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思考.天津教育,1996

(5).

热点推荐

上一篇:学校教科研不当现象及其矫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木工课心得体会(优质9篇) 父亲的病读后感心得感悟(大全8篇) 最新考试使用手机检讨书 考试用手机被抓检讨书(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