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编:

音乐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系列内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能够启发学生的理想,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感,培养对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由此,我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放开视野,提供观察的机会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如以幻想为前提,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实施联想、发现音乐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情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或在“律动”中体验音乐;或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或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了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三、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五、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只要与众不同,只要是原发于本体的独到思想,就是创新成果。教师一定要及时捕捉,抓住不放,热情鼓励,“小火花做大文章”,“助燃”创新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使学生获得满足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师要善于用夸奖的言词,特别是当学生产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活动时,更应用“你真有创造力”、“你回答得真独特”“你真了不起”等言语随时表扬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创造学习的欲望,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不论学生的天赋和潜质如何,都要给予适当的、必要的肯定。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作为音乐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仅是本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尝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还应不断努力、大胆实践和探索,让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焕发多彩的光芒。

热点推荐

上一篇:践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