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徐标旗:让生活慢下来

徐标旗:让生活慢下来

小编:

徐标旗希望,在每一个城市,他都能开一家“煎茶道”茶馆,这个茶馆会让人们生活的脚步慢下来。

个人简介

《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张又新于公元825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伯刍评判天下之水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一杯清茶、小心啜饮,满鼻茶香、满嘴清香。

对茶,中国人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似乎,凡是和茶有关系的行为,都是高雅而又精致美好的。所以,饮茶一直以来都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自己烹茶,还是去店里品茶,都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徐标旗有一个愿望,他想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开上“煎茶道”的茶馆,让中国这种古老的茶文化能得以繁衍,生生不息。

蠢蠢欲动

徐标旗与茶结缘完全是一个意外。

其实和很多创业者的故事一样,徐标旗的创业史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徐标旗生在农村,家境一般,为了能早日成为家里的支柱,徐标旗没有上大学,而是选择了工作。在工作中,徐标旗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这是当初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当时就是想一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多挣点钱,让父母能早日享福。”也许正是这种心思的指引,徐标旗一开始就特别认真而努力。

最初,徐标旗接触的工作是跑业务,对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能说会道、察言观色基本上都是一些和自己无关的词,但是诚实、朴实、守信让徐标旗不仅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业务员,还获得了老板的重视。

因为工作成绩出色,徐标旗被派往上海,自己支撑起了一个分公司。分管市场的两年时间,徐标旗学会了很多东西,而他分管的分公司,每年都因为业绩斐然而受到表彰。

那时候,已经到了90年代中期,一股下海创业的浪潮袭来,徐标旗开始动摇。他仔细盘点了自己拥有的资产,刚够起步的资金,因为做业务积攒起来的人脉,于是,权衡再三,徐标旗下海了。

这一步,徐标旗的人生发生了大逆转。

和茶结缘

创业之初,徐标旗做的是景观,就是为城市美化和公司绿化制作一些假山、喷泉、假花等能起到美化作用的景观摆设,公司起名“丽园”。因为徐标旗在业内的口碑很好,所以,公司一成立,徐标旗就接到了一个60万的大单,在2000年,60万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了。

这个60万,徐标旗称为自己的第一桶金。因为有了这次成功,徐标旗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口碑,景观公司的发展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徐标旗接手了一家河南济源的旧工厂。

这家工厂原来是一家茶叶厂,接手的时候,厂里积压了10万元左右的茶叶和设备。对方告诉徐标旗,接手工厂可以,但是制茶设备和积压的茶叶都必须一起接手。徐标旗当时要扩大公司的规模,寻找这样合适的一个场所费了很大劲,他不想放弃,于是,他开始想办法,怎样才能把多支付的设备和茶叶钱赚回来。

于是,他尝试着卖茶。河南济源是冬凌草的产地。冬凌草也被称作冰凌草,因为具有消炎止痛、健胃活血之效,而且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冬凌草抗癌的功效也被逐步发现并得到开发,被认为是药用价值极高的一种植物。

徐标旗接手的茶厂恰好生产的就是冬凌草茶,徐标旗相信,有这么好的东西,茶厂倒闭一定是经营不善,而不是产品不好。

于是,他找来设计和编辑,为这些茶重新做了包装,并且和当地的电视台签署了一份协议,以物品置换的方式,让这些茶可以在电视台每天播出三分钟的广告,播放半年。

电视台的广告,让徐标旗成了济源的名人,每一个在街上遇见他的人都会说,“看,他就是那个卖茶的。”徐标旗怎么也没想到,好端端的景观生意,居然阴差阳错变成了茶叶生意。

不过,自此后,徐标旗对冬凌茶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他自己开始喝冬凌茶,并且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冬凌茶的好处,所以,慢慢地,他就放不下这个生意了,本来只是为了让自己购买工厂的钱花得不那么冤枉,没想到,茶叶生意竟变成了他可能终生都会从事的职业。

慢煮“煎茶道”

自从爱上茶之后,徐标旗对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对冬凌茶有了一种特别骄傲的感情。上古有个传说,说愚公移山寓言中的老愚公之所以有那么好的体力,都是因为冬凌茶的缘故,愚公一家都喝冬凌茶,所以他们不生病,才能最后完成大业。

细究起来,这个传说并非没有道理。冬凌草原产地河南省太行山区(济源,林州,鹤壁),由于土地肥沃,营养丰富,资源较多。河北部分区域也有一定数量存在,但是由于气候等不适应,效果不佳,在药效和功能上效果很差。

徐标旗是在济源起家,所以,深知冬凌草对这里的影响。茶叶生意做了一年多,徐标旗的茶产业发展迅猛,这时候,景观产业已经被他抛到了脑后。在徐标旗的字典里,只有“专注和认真”,才能做成事。所以,他放弃了景观生意,并且在现有的生产茶叶的基础上,研究起了“煎茶道”。

中国茶道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其标志就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其中煎茶道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衰落,历时约五百年。后来,煎茶道这种茶道形式反而在日本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日本有关茶的最早记载可以从奈良时代的文献中找到,那时正是中国的唐代,可以看出在此之前茶已经传入日本。在最初,茶是作为药材饮用的,味道很苦,颜色与香气不佳,随着唐文化的衰退,饮茶的习俗也一时不振。在当时,茶的颜色与现在所说的绿色、淡黄色有很大的不同。茶碗一词也是那时产生的。

以后,与现在有关的饮茶术起自12世纪末,荣西禅师从中国回日本后,煎茶开始盛行起来。在16世纪后期,千利休创立了“抹茶道”。18世纪末,被称为“卖茶翁”的高游外批判了以禅宗武士家族支配的抹茶世界,为煎茶的形式与精神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高游外在81岁高龄时将自己使用的茶道用具全部烧毁扔掉,以致他的煎茶形式未能流传下来。

后来,在喜好自由精神、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文人墨客池大雅、上田秋彦等人推广下,煎茶道开始形成,并出现了多种流派。煎茶道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初期开始流行至今,自由的、享受清香的煎茶道,变得非常容易。

但是如果我们要追朔源头,就可以发现,“茶仙”卢仝才是煎茶道的始祖。卢仝就是济源人,“日本茶道盛行,日本人把卢仝视为煎茶道的宗师,对他极其崇敬。”徐标旗说。

日本僧人高游外在《梅山种茶谱略》一书中写道:“茶种于神农,至唐陆羽著经,卢仝作歌,遍布海内外,而后风骚之士吟诗作赋之时无不品茶。”

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仓泽行洋先生在《卢仝茶歌与日本茶道》一文中也深情地说:“日本茶人对茶室气氛的如此营造是受到卢仝饮茶的影响。我和很多日本人一样,十分尊崇卢仝,喜爱他的茶诗。我的茶室挂着一幅我姑父抄写的《七碗茶歌》。”

徐标旗说:“煎茶所形成的茶道属于煎茶道。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最重要的是,他认为,煎茶道是中国人的文化,如果我们不能把煎茶道在中国发扬光大,便是丢失了传统。

所以,他的茶叶事业又加上了一个标签――煎茶道。

蓝图

有了这个想法,徐标旗就行动起来了。

他马不停蹄地在各地体验煎茶道,除此之外,他还读了很多关于煎茶道的书。因为他觉得,既然要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一定要原汁原味,这样才能像卢仝的《七碗茶》里唱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徐标旗希望,在每一个城市,他都能开一家煎茶道茶馆,这个茶馆会让人们生活的脚步慢下来。在这里,激烈的商务谈判也会因为慢悠悠的茶道而变得平和起来。

如今,他已经在着手实施这件事了。但是选一个好位置,很难。招一批优秀的人,也很难。很多的难题摆在那里,徐标旗有些沮丧,但是很快,他就找回信心。他相信,中国爱茶的人数不胜数,一定有很多地方适合煎茶道的发展。

就像日本一样,一个文化一旦开始生根,就会发芽,然后长成一颗苍天大树。其实,在中国,如长沙岳麓山、杭州西湖边就有很多这样喝茶的地方,但是真正做成煎茶道的茶馆却是少之又少。

徐标旗觉得,如果将煎茶道的文化在这些地方加以培育,一定能开出艳丽的花朵。虽然这些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但是,我们似乎不得不相信,不久的将来,徐标旗一定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热点推荐

上一篇:黑莓:盛与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