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浅谈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小编:

摘要::在《江村经济》中,费孝通运用功能学派的理论方法研究江村的消费、生产、交易、分配等经济活动与社会互动关系及影响,促使人类学从对原始部落“异文化”的研究转向较文明社会的本土研究,展现了作者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科研态度和“志在富民”的学术追求,它对认识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结构与变迁问题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变迁

一、《江村经济》简介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根据自己留英读博前对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而写成的博士论文。最初题名《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英国出版时书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我国中文出版时沿用原书《江村经济》一名。书中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及与此社区社会结构的关系,说明这个正历经巨大变迁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费孝通出于客观的偶然因素选择调查开弦弓村。当时该村是我国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其过去十年的蚕丝业改革实验启发作者将其作为中国工业变迁中的个案,试图通过全面了解该村社会组织的同时,对其工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开弦弓一带农业发展水平高,土地占有制度特殊,利于研究中国的土地问题,同时它是典型的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作者作为本地人,省去语言学习时间,同乡之情使得全村人积极配合他的调查。

二、《江村经济》的理论框架

(2)实地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实地田野调查法就是研究者直接深入实地、亲自参与观察人们的实际生活,利用不同形式的深度访谈、文献资料调查等方式获取研究所需的较客观可靠地第一手资料。《江村经济》是费孝通深入江村进行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所得田野资料而整理出来的、有关农民生活的调查报告。期间,他对村长、姐姐费达生等调查合作人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相关数据,全景式描述了村民生产、生活状况,认识到当地经济萧条是因为家庭手工业的衰落,根源在于乡村工业和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经济要想复苏,就得恢复发展农村企业。

(3)微型农村社区的研究路子。村子是一个社区,一个大家公认的社会单位,农村社区的人文世界是完整的,从功能上说能满足村民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费孝通在书中的研究对象就是开弦弓这一农村社区的经济生活状况,认为江村是“人多地少、工农相辅”的苏南农村典型,代表受手工业影响较深的农村社区类型。这是一种从农村社区作为个案入手,进行微观分析进而研究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研究方法。此后,费孝通以《江村经济》为基点,收集中国各地农村的“类型”“模型”,沿着“微型”-“类型”-“层次”这一路径不断深化中国乡土研究,以期达到接近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认识,这在中国人类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江村经济》的学术意义

(1)人类学从对原始部落“异文化”的研究转向对较文明社会的本土文化的研究。传统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处于“未开化”状态的原始部落,是对“他者”的、“异文化”的研究,而费孝通在该书中研究的不仅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并且是作者“土生土长”的家乡,是中国人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跨越了“文野之别”。这在当时是一种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取向。

(2)人类学研究者进行实地研究调查的经典叙事范本。全书共十六章,分别是前言、调查区域的背景介绍以及内容的分析,几乎涉及乡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主题、背景、要素和方法。它为人类学研究者尤其是初学者进行实地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调查提纲式的样本。

(3)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科研态度。费孝通突破了以前研究者们秉持的好古、猎奇而又不切实际的研究态度,他本着学以致用的科研态度,从中国当前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出发,并对现实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和分析,以期发现引发中国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过程,得出改革现状的方法。这是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四、结语

《江村经济》距今虽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它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仍旧深远。中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变迁问题日益突出,“三农”问题几乎年年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费孝通在书中运用功能学派的理论,从人的基本需求着手,分析社会制度的功能与结构,这对认识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的结构与变迁问题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列维·斯特劳斯的《野性的思维》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