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我省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我省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研究

小编: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城中村的改造收获了累累硕果,完成了300多个城中村改造,10万多户村民“变身”市民。一排排破旧的平房被一座座挺拔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昔日的“贫民窟”变成了今日的现代化小区。村民的物质生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新市民”在思想意识、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河北;城中村;市民化

一、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主要思想问题

(一)拆迁暴富带来的非理性行为问题

近年来,“拆迁暴富”成为媒体新名词,一些拆迁暴富的例子不断涌现。拆迁暴富产生了多种的非理性行为,最明显的就是表现在炫富式消费上。买房、买车、买奢侈品成为他们的首选和唯一的选择,一些拆迁暴富者俨然就是过去的“暴发户”。更有甚者,一些人还沾染上黄赌毒的恶习,成为社会的隐患。此外,一些原本和睦友爱的家庭,也因种种利益分配矛盾而搞得分崩离析。据笔者调查走访,衡水市人民公园和前里马、青杨树等处离婚率、死亡率在拆迁之后大幅上升。

(二)差距增大带来的不平衡心理问题

城中村改造后,随着财富的倍增,村民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被放大了,因此村民之间阶层分化明显。有少数人由于改造前地理位置优越,又有经济头脑,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改造后又凭借补偿款做生意,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有部分村民没有什么技能,文化程度低或缺乏做生意的头脑,仅靠一点补偿款维持生计,生活水平逐渐下降;还有一部分村民生活水平介于二者之间。这种阶层分化,极易造成村民心理上的不平衡,形成社会隐患。

(三)素质障碍带来的不文明行为问题

为获得城中村村民文明行为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对衡水市前里马村和青杨树村的部分村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两个典型特点:

一、城中村村民在对市民文明素质认知和行为层面具有较大的差距。

二、城中村村民在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明显的存在着公共意识不强的问题。

二、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问题分析

(一)自我价值感低,理财能力不足

拆迁暴富后的非理性消费,其实质是一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因为自我价值感比较低,需要通过买好车、买高档服装等最直接、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财富,炫耀外在的价值。如果仅是如此,还不至于造成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但是人在没有更高的价值需求时,低级的需求会表现得更强烈,极易滑向犯罪的深渊,而且这种不适当消费,助长了一些人的消极人生观,从长远看,其沦为无业人员甚至返贫的情形将可能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应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知识技能短缺,主观进取缺乏

知识技能短缺,是造成差距增大的客观原因。据调查,衡水市前里马和青杨树村村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0%左右。虽然改造前也存在这种情况,但因为那时大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为出租屋,因此知识技能的短缺对收入的影响没有明显显现出来。而改造后,火爆的出租屋经济消失,村民需要其他的收入来补充,所以这就与他们的职业相关,而职业又与知识技能相关。知识技能的不足使得他们难以获得之前的收入,社会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则是造成差距增大的主观因素。城中村出租屋经济使得许多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既不劳动也不读书,成为主观剩余劳动力。

(三)教育效果不佳,监督制约不力

城中村村民不文明行为特点的形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宣传效果不佳。在对城中村村民群体的走访中发现,目前关于村民的教育仅仅是停留在零散的宣传教育上,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规范教育。监督制约不力是村民文明行为有失偏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村民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生活行为规范,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仍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就需要必要的制度惩罚措施,不断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负强化,从而消除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

三、城中村村民市民化中的思想教育对策及建议

(一)反面警示,正面引导

对于拆迁暴富带来的非理性行为,一方面可以利用大量直观的事例促其警醒。采用多种宣传渠道,比如故事栏、露天电影、社区舞台宣讲众多暴发户在短时间内败光家产的故事。并对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村民进行重点教育,使其明白他们的富裕与劳动、智慧无关,纯粹是搭上了城市拆迁改造的“快车”,带有某种偶然性与侥幸。另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打理财富。昆明市联盟路街道开展的“立志工程”就十分有效。他们聘清专业理则师给村民们讲课,深入浅出地教村民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村民是最实在的人,看到哪家哪户赚了钱,自然就会跟着投资。

(二)务实培训,转变观念

为解决村民知识技能短缺的问题,应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培训。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政府可通过调研,详细了解城中村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就业意愿与就业倾向,结合市场需求,加以引导,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次,要突出实效性。重点开设了计算机操作、电了装配、电焊工、钳工、园林绿化、家政服务、缝纫洗烫、小区保安等培训班,做到急用先学,学以致用。在培训的同时,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

(三)专门教育,多样惩罚

要使村民文明行为的提升获得良好效果,就要进行专门的文明行为教育培训。这种培训在内容上,主要是对村民进行市民角色的认同教育、城市文化生活和社区公共意识及文明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在操作上,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地强化训练,促进村民提升文明行为,融入城市文明。

罚款、评比、通报等是惩罚的重要措施,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新加坡通过对国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细化、量化,对发生不文明行为的现象进行罚款处理,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要被重罚,这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总之,从思想入手改造村民,提升其文明素质,使之真正市民化,是硬件建设之后的软件建设,是“大变样”之后的“上水平”。

热点推荐

上一篇:现行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体系存在问题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