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呼叫中心量质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呼叫中心量质管理模式探索

小编:

一、背景

在呼叫中心,一些经典的管理方法如“PDCA”质量管理法、“六顶思考帽”等的应用已日趋成熟,而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是,如何突破传统,寻找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的新思路。笔者所在的广东移动客服(广州)中心拥有超过1800名生产人员,每月服务的客户人次约500万,每次服务均涉及到客户短信满意度、首次问题解决率、通话时长、来电原因等各项运营数据,数据量若以服务人次的倍数增长来衡量,要做到各个指标以及量质的均衡是非常困难的,笔者认为,“大数据”思维是与呼叫中心运营特点最契合的新思路之一。

二、探索实践

通话均长是呼叫中心衡量服务效率的常见指标,反映平均每一通客户拨打热线人工的通话时长(单位:秒);短信满意度则是表示客户对热线人工服务满意度比率,是反映客户满意程度最常见的指标;首次问题解决率是客户拨打热线后2小时内未重复拨打的比率,反映10086对客户问题的解决能力。将这三个常见运营管理指标有效结合,能够让运营更加合理、均衡。笔者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量质九宫格”管理模型,就是将量的指标(通话均长)与质的指标(短信满意度和首次问题解决率)结合管理,保质提效。

1、建立模型

2、人员配型

结合员工ATT、质量数据,将每一个员工按照模型规则打上类型标签。配型结果显示,处于平均水平的BB型员工占比最高,达24%;质量A型、通话均长A型员工比例分别为30%、20%;双优AA型、双低CC型员工占比均为6%(如图3、图4所示)。

3、业务配型

对比类型间业务结构,找到每个群体的员工特点和缺点,以采取针对性管理提升方式。比如CA与BA型员工对比,他的特点是业务相对熟练、更倾向于主动服务和一站式解决客户问题,他的缺陷就在于语言表达的精简性不足,不能灵活运用一些辅助手段培育客户自助服务能力(如图5、图6、图7)。

4、方法配型

每个类型员工均存在不同的问题与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针对每个类型员工设计不同的提升方案(如图8)。

5、管理实践

首先采用目标管理法对每个类型设定分解目标,并按照每一个员工历史表现制定员工个人目标值(如图9)。然后,针对每个员工群体特性,从人员能力、业务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如图10、图11)。

6、实践成效

最终,经过3个月的运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图12):

三、总结

大数据思维法则: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

在实践中我们给每一个员工设置标签、设置目标和提升方法,运用了大数据思维。但本实践仍属初步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需优化,也希望持续借鉴和学习其他呼叫中心的经验,通过不断尝试、改进,精益求精,探索呼叫中心发展新方向。

热点推荐

上一篇:客户服务的全渠道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