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城乡水利工程何其粗暴?

浅谈城乡水利工程何其粗暴?

小编:任蕾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指出,必须停止粗暴无度的水利工程,用真正生态的理念和方法,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

俞孔坚说,总体上,中国极度缺水,同时洪涝与干旱灾害并存。过去为解决耕地与水生态空间的矛盾,水利工程的核心策略一直是筑堤排洪及拦坝蓄水,以至干中国大地上有河皆堤、有河皆坝。河道的裁弯取直、三面光,被作为水利工程的规范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尽管在特定情况下局部需要这样,但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是我国的教训,都已证明这样的防洪工程弊病诸多。

其一,水资源流失:在以排为主导的理念下,把河道作为排洪渠,本来宝贵的水资源流失,地下水得不到补充。

其二,生态功能丧失:水土分离,水与生物分离,河流的连续性被破坏,一半的湿地已经消失,珍稀物种濒临绝迹;水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其三,洪水破坏力加剧:渠化工程往往通过加高和加固河堤来实现防洪目的,侵占河漫滩作为建设用地和农田,使洪水的破坏力加剧,而快速排洪加剧了下游的防洪压力。

其四,美丽与文化资产丧失:河流及其生态廊道是国土上最美丽灵动的元素,也是一城、一镇、一村的遗产廊道和精神文化的载体,粗暴的河道渠化、硬化工程,使这最珍贵、最美丽的生态与文化资产被彻底毁掉。

其五,投资巨大:河道渠化、硬化工程往往耗资巨大,由于近年来对水利工程的重视,每年数以千亿的投人,很大部分都被不明智地浪费在这样的工程中。

近年来,由于水利建设资金充足、机械发达、利润丰厚,这样落后的水利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正在大江南北轰轰烈烈地展开,如果不加以制止,千万年来中国大地上最重要的生态和文化遗产,将被毁于一旦。

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给美丽中国的建设,尤其是美丽水系的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潜藏巨大危险。

其一,水所需的生态空间并不大。就全国来说,一般年份,洪水所能淹掉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2%,极端情况下,洪水能淹掉的面积也仅仅是6.2%。如果我们能对洪水稍微宽容些,人与洪水就基本相安无事。

其二,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机遇,可极大化解水土矛盾,也可极大加剧人水矛盾。如果说,30年前,当农业收人占国民总产值的80%以上,我们修坝筑堤是为了保护河漫滩上的一亩三分地,因为那是居住在周边的的百姓的命根子。那么,在农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不足10%的今天,动辄上亿的投人来修这样的水泥防洪堤坝.就等于劳民伤财。城镇建设所需国土仅占5 %左右,在防洪的名义下,许多地方高筑堤坝,向河漫滩要地,建设城镇(因为其无需征用,可廉价获得),使本来可以利用城镇化化解的人水矛盾,变得更加剧烈。

其三,前所未有的经济实力。巨额的水利和基础设施投资为协调土水矛盾创造了条件,而单一工程导向的河道渠化、硬化、水坝工程,也可能给水生态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

俞孔坚说,为挽救中国大地上无数条美丽的河流,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进行干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发文制止。避免粗暴的河道渠化、硬化和水坝工程的进一步泛滥,倡导生态治水,此乃当务之急。

第二,改变现行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河流水系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水安全、水生态及水环境问题是综合的,而目前盛行的单一片面的防洪、排洪工程,只能使水系统问题更加恶化。

第三,反规划建立水生态基础设施。用生态文明理念,优先考虑水生态空间,整合洪涝安全格局、栖息地保护格局、面源污染净化系统、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和生态游憩空间,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划定水生态红线。

第四,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对河湖水系确权划界。水利部门从以河道渠化、硬化及大坝工程为核心的工程治水职能,转向以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职能;从以防洪为目标,转向以保障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来进行体制构建和考核。

热点推荐

上一篇:橙皮甙植物提取废水处理中絮凝剂的使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