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核黄素的研究历程

核黄素的研究历程

小编:

核黄素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光色素,另外一部分为具有还原性的核糖。常温下,核黄素以粉末的形式存在,呈酸性,所以中性、酸性条件稳定。对于生物机体而言,核黄素是辅酶系统中的重要辅基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活性化合物。核黄素能促进人和动物机体能量的吸收和铁元素的代谢,缺乏核黄素,这一代谢过程就会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使机体的生长受到影响。特别是儿童,因为儿童对铁元素的需求较大,如果缺乏核黄素,儿童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率则会降低,会引发一系列铁元素缺乏的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生命。但是机体没有合成核黄素的相关酶,要想得到核黄素,只能从外界摄取,比如蛋、奶、水果、蔬菜等相关食物。

1 核黄素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20 - 40 年代,相关学者第一次从动物的卵蛋白中提取出了核黄素,随后,核黄素的研究进入热潮,最终的试验结果表明,核黄素是B 族维生素的一种,且其化学结构也被研究清楚了。机体每天需要合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化合物,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离不开酶的参与,尤其是FMN 和FAD 这两种辅酶,恰恰这两种辅酶是核黄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核黄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解毒的过程顺利进行。

2 核黄素的化学结构和名称核黄素的分子式为C17H20O6N4,其M 为376. 36。系统命名为7,8- dimethy - 10 - ( 1- D - ribityl) soalloxazine。

3 核黄素的理化性质

常温下,核黄素呈鲜黄色的粉末,熔点为278 ~ 282℃; 在水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显酸性,故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随着温度的改变,核黄素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会改变。尤其是在酰胺水溶液中,随着酰胺溶液的浓度增大,核黄素的溶解度也相应增大。

在石蕊溶液中,核黄素显中性,在水溶液中,核黄素显弱酸性,PH 约为6,并有较强的绿色荧光,在波长565nm,依据核黄素的这一性质,可以检测食物中核黄素的含量。

中性条件下,核黄素分子中的不同基团在220 ~ 225nm,266nm,371nm,444nm 和475nm 具有较大的吸收,核黄素具有一定的旋光性,且PH 改变,核黄素的旋光度也会改变,有时也与溶液的浓度相关,如在硼酸溶液中,核黄素的化学基团会与硼酸反应,形成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导致核黄素的旋光性增大。碱性和酸性条件下,核黄素会发生光解,且会分解成不同的化合物,如PH 7 时,核黄素就会光解产生蓝色荧光物,PH 7 时,核黄素会光解为光化黄.

4 核黄素的临床应用

在机体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核黄素与[H]的传递相关,充当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据有关报道,孕妇摄取核黄素的量,直接影响胎儿的体重和发育状况。核黄素与机体谷胱甘肽这一化合物的合成有关,而谷胱甘肽能帮助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升高,所以补充核黄素,能间接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服用核黄素,还能起到降血脂的功效。相关报道表明: 核黄素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丙二醛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所以,核黄素也是当今人们可以选择的保健品之一。

另外,核黄素对动物的机体也起着显著的影响,如果动物对核黄素的摄取量足够,则动物的体重、运动、皮毛及生殖系统的发育都会达到正常的水平,缺乏核黄素,动物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态,如行动不便、肉的品质降低、皮毛稀疏,产蛋产乳的含量严重下降。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养殖业中,也会给动物服用正常量的核黄素,使其健康发育。

在工业生产中,核黄素还能治理水污染。国外的科学家发现,核黄素能溶解农药和工业废水中的化合物,使其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

5 结语

核黄素是机体必不可少的活性化合物,缺乏核黄素,机体的免疫功能、线粒体功能就会严重降低,且其关节也会出现一系列的损伤,另一方面,血液中相关抗氧化酶也会降低,从而引发脑、心脏等器官性疾病。因此,核黄素的药品和保健品具有开阔的开发前景。核黄素在机体内不能自主合成,只能从外界的食物中摄取,但是不同的食物中,核黄素的含量差异很大,动物肝脏中核黄素的含量最多,浅色蔬菜和薯面淀粉类食物中,核黄素的含量较低,如果本身机体缺乏核黄素,需日常中,补充一些核黄素的保健品是必不可少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方向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