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7)法学理论论文(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7)法学理论论文(1)

小编:

参见时运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探索》2009年第1期,第19页。 参见江金权主编:《从十五大到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抓党建重要活动记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参见Ravindra Sharma, China – From Marxism to Modernization, Manak Publications PVT Ltd., 2003, pp.109. 参见John Wong & Zheng Yongnian, China's Post-Jiang: Leadership Succession –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134. David M. Finrelstein & Maryanne Kivlehan, China's 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M. E. Sharpe Press, 2003, pp.283. [英]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纲要》,[日]山田晟译,东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版,第5页。

参见萧功秦:《从政治发展角度看“党内民主化”论》,《浙江学刊》2009年第2期,第35页。 参见高洪:《日本政党制度论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参见陈宇翔:《中国近代政党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33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265页。 [1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9页。

[14] 参见刘瀚主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15] 参见Tudor Jones, Remaking the Labour Party – From Gaitskell to Blair, Routledge Press New York, 1996, pp.135. [16] Steven Fielding, The Labour Party: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making of ‘New’ labour,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2003, pp.1. [17] William E. Hudson, American Democracy in Peril – seven challenges to American’s future,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2001, pp.128. [18] 参见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3页。

[19] 参见Anne Stevens,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French, Palgrave Macmillan New York, 2003, pp.191. [20] 参见William Safran, The French Polit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New York, 2003, pp.73. [21] [日]志位和夫:《对民主日本的提案》,新日本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22] [日]不破哲三:《谈谈日本党的历史和纲领》,新日本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页。

[23]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5页。 [24] 参见David Mckay,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pp.99. [25] Nicholas D. Kristof , Richard Hornik etc. , The Rise of China, A Foreign Affairs Reader,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 ,1998, pp.49. [26] Arian Chan, Chinese Marxism, Continuum Press, 2003, pp.196. [27]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96页。

[28] 李培林:《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9年12月16日。 [29] 参见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88页。

[30] [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日]田中耕太郎译,东京大学出版会1969年版,第199-200页。 [31]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2页。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12)法学理论论文(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