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路径研究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路径研究

小编:

摘要:校园一卡通是国内高校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基础性和前导性工程,当前校园卡建设的发展趋势是“互联网+”理念与校园一卡通深度融合。在分析滨州学院校园一卡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管理机制、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云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一卡通关键移动应用开发和引导社会资源进校园等角度阐述了可行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路径。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互联网+” 校园;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TP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800(2017)004017703

0引言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约91.06%的国内高校已经建成校园一卡通系统,并普遍实现了校内消费、身份认证和管理功能,基本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1]。滨州学院校园卡建设经历了餐厅就餐卡、后勤一卡通和校园一卡通3个阶段:餐厅就餐卡实现了食堂管理工作电算化,后勤一卡通实现了3校区多餐厅就餐卡通用,校园一卡通实现了消费、管理和认证等功能,初步集成了餐厅消费、公寓门禁、会议签到和图书借阅等业务。滨州学院校园一卡通经过4年多的运行和使用,正面临着“互联网+”时代下设备更新换代、软件系统升级、系统功能扩展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研究可行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路径对实现转型发展期学校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滨州学院校园一卡通存在的问题1.1管理机制割裂,专业人才缺乏 滨州学院校园一卡通由后勤管理处和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个部门共同管理:用户充值、补助发放和商户结算等与财务相关业务归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管理;系统运行、设备维护和数据维护等不直接涉及财务的业务归网络与现代教育中心的一卡通服务中心管理。这种人为的业务 “割裂”和多头管理因缺乏统一协调,导致部分业务管理和服务存在空白区,系统运行、日常事务处理和规章制度难于落实,不利于一卡通系统的整体运行。一卡通队伍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信息化队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从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系统维护主要依靠厂商售后服务人员,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解决。专业人才队伍规模小,缺少开发人才,不能针对学校的具体需求特点进行个性化二次开发。校园一卡通工作在校内定位比较低,属于教辅部门,职称晋升、薪酬激励制度和评价机制参照实验系列,对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1.2数据标准缺乏,数据利用率低 校内一卡通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工作缺乏协同,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持卡人相关信息如学号、教工号、部门信息、银行卡号、补助扣款等数据存在不一致、不及时现象。校园一卡通用户的生活、工作、学习、科研和管理产生大量的餐厅就餐、超市消费、图书借阅、门禁考勤、仪器利用等对学校管理决策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当前系统缺乏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1.3业务扩展困难,移动端应用缺乏 校园一卡通系统与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困难,例如与多媒体教学系统对接后一直没实现按教师课程表开启多媒体机柜功能,没有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自动对账、结算和小额缴费,没有与校内直饮水系统对接等。针对转账充值、信息查询、校园卡挂失等常用功能缺乏移动端应用支持。系统建成之初仅仅支持柜台现金充值和圈存机自助转帐,充值手段单一,造成充值高峰期排队现象,效率低、用户体验极差。1.4应用封闭,社会化应用拓展不足 目前,校园卡各种应用仅仅局限于校内范围,没有集成社会应用,不能在校外实现“出行、就医、消费”等应用。2“互联网+”校园一卡通 2.1“互联网+”校园概念的出现 “互联网+”校园是“互联网+”理念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深度融合的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新阶段。黄荣怀[2]、蒋东兴[3]等认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了电子校园、校园网、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阶段,并先后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定义、技术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叶镒娟[4]、田丽[5]、汪涛[6]等先后从框架设计、个性化应用和泛卡化应用等角度探索了智慧校园与一卡通的融合路径。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订“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7]中对推进“互联网+教育”作出部署后,国内高校开始探索 “互联网+”理念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融合的解决方案。吴F瑜等[8]从研究“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出发,提出了“互联网 +”校园概念,标志着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互联网+”校园阶段。2.2“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的内涵 “互联网+”校园是以学校的日常活动为出发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为目的,构建智能化校园环境的过程,又是在此过程中打造的一个具有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虚拟实体打通、时空约束打破”等“互联网+”特点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本身,是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互联网+”校园一卡通是 “互联网+”理念指导下新兴信息技术与一卡通系统深入融合的复杂信息系统工程,主要目的是实现教师、学生高效的教学、学习、管理、科研和轻松的生活。融合与创新是“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建设的重点,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并不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与一卡通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在 “互联网+”理念指导下新兴信息技术与校园一卡通应用深度融合,坚持用户驱动和应用驱动,以融合促进创新。3“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路径3.1完善管理机制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管理机制用于规范和协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系统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依托学校的CIO体系,建立包含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分层管理机制[910]。决策层包含信息化领导小组和CIO,负责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下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战略决策;CIO领导下的信息化办公室为协调层,负责学校“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规划、建设与全校信息化工作组织协调;执行层包含一卡通服务中心、一卡通财务结算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一卡通授权点,负责一卡通系统的建设、管理、服务、结算、对账以及相关业务应用的信息管理。分层的一卡通管理机制,分工明确、分层负责,有助于落实管理制度,消除业务空白,保障一卡通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3.2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 高水平、专业化和稳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成功之本[1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对“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的融合质量和融合速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打破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旧观念,依托“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分层管理机制,建立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第三方人员为补充,兼顾学生资源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信息化人才队伍。专职人员指一卡通服务中心、一卡通结算中心的信息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具有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学校业务的特点,负责参与系统建设,日常管理、维护,提供制卡、结算等服务;兼职人员指在校内一卡通业务相关部门设立的兼职一卡通管理员、信息员,具有熟悉本部门业务,但信息技术能力较弱的特点,负责本部门与一卡通相关的信息管理工作,像学生工作处的公寓门禁系统管理员,招生就业处新生数据信息员,图书馆的读者数据信息员等;第三方人员主要指一卡通企业维保服务人员,具有精通信息技术,但对学校业务理解较弱的特点,负责提供人员驻场服务;学生资源主要指具有参与信息化创新创业意愿的信息工程学院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具有熟悉学生用户需求、思维活跃、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他们参与了一卡通多项移动应用的开发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多元化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人才队伍特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对内业务培训,减少校内一卡通人才队伍和社会人才之间技术差距,促进个人提升和发展,增强一卡通人才队伍的积极性。3.3云数据资源中心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每一个用户产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数据对学校管理、服务决策都非常有价值。“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过程中要求数据来源必须客^,数据模型必须合理,统计方法必须高效,数据挖掘必须有深度,数据解读必须专业。因此,云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是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的核心任务,是融合创新取得实效的关键。云数据资源中心利用数据集成中间件为“互联网+”校园内各个信息系统建立数据标准,按需实现数据交换,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稳定、标准、统一的数据仓库。通过云数据资源中心为“互联网+”校园一卡通提供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数据交换,提供实时的数据备份、白名单同步、信息推送等功能。初步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报表辅助决策系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数据中的规律、模式、规则、趋势,并将分析结果推送到信息发布系统如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掌上校园等系统,用于提升用户体验、辅助用户决策、发现财务漏洞等。3.4一卡通关键移动应用开发 校园卡服务大厅、办公大厅和掌上校园是“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关键移动应用,是“互联网+”校园一卡通融合的切入点。校园卡服务大厅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应用建设,线下服务大厅依托学校大学生事务中心为持卡人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上平台以校园一卡通系统为基础,可以快速简单将诸如多媒体教室机柜管理、自助洗衣服务、艺考缴费等第三方应用系统接入服务平台中,为用户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办公大厅实现一卡通业务的统一登录和管理,是为一卡通管理和服务人员提供的网上办公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掌上校园是“互联网+”校园“虚拟实体打通、时空约束打破”的校园一卡通移动端应用,用户下载安装滨州学院“互联网+”校园一卡通手机APP,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校园卡信息查询、圈存、缴费、挂失、成绩查询、课表查询、周边商户与优惠信息查询等服务,还可实现服务定制与信息推送。3.5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校园 据人社部2016年度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9.72亿,2017年底社保卡将基本实现全国一卡通,将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作为市民卡,是智慧城市一卡通建设的发展趋势[12]。作为滨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滨州学院“互联网+”校园一卡通建设中在教工卡中引入社会保障卡,实现了校外“出行、就医、消费”等应用,拓宽了应用范围。4结语 “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的融合是需要全校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统一推进的长期建设过程,“互联网+”校园一卡通的融合路径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下一步将在如何建立一卡通人才队伍评价和激励机制,如何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实现一卡通系统去卡化应用方面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1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4):1217.

[3]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

(9):108114.

[4]叶镒娟,徐锋,厉晓华,等.基于智慧校园的下一代校园卡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

(5):4143.

[5]田丽.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校园一卡通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530535.

[6]汪涛. “互联网+一卡通”高校一卡通的构思与实践――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通讯世界,2016

(21):230231.

[7]教育部(201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8]吴F瑜,刘欢,任友群. “互联网+ "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

(4):813.

[9]丁卫泽,吴寒飞.美国高校CIO职业化的探究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

(2):2026.

[10]蒋东兴,刘臻,沈富可,等.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呼唤CIO体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

(7):15.

[11]胡钦太.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

(13):5362.

[12]张媛.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概述[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

(1):7880.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剪板机快速设计系统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