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查字典论文网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规律性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规律性探索

小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其规律集中表现为方法运行过程中的“战略制导”性。客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目标和形式由社会意识形态所制导,即社会的意识形态客观上规定和掣肘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和方式;主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途径与效果由其主体和客体的意志所制导,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意志影响和左右其方法运行的过程和效应。制导的机理是指社会的发展战略制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具体理路,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战略要求与现实状况相互对立到和谐统一的作用过程;具体表现为导向和指引、矫正和定格、支持和促进等环节。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战略制导律”;方法论

【作者简介】刘新庚,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朱新洲,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工处处长,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4)01-0172-0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揭示和把握此种规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效能和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规律性到底怎样?其规律到底是什么?这就必须紧扣影响和决定其运行的相关因素来展开研究,既需探讨导引其方法运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又需探讨推动其方法运行的主、客体的功能作用。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中,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具体机理中。逻辑地透析和揭示其方法运行的规律。

一、社会的意识形态制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和方式

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一般和最稳定的共性或属性,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意识形态一般是指统治阶级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表达,包括哲学、价值观、社会信念等;狭义的意识形态一般是指政治思想或政治等。不论就其广义的内涵,还是就其狭义的界定来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隶属意识形态范畴,都脱离不开意识形态的统领和制约,其中最核心的是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方向和方式的制导。

从广义意识形态的视角。其本身就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应以实现统治阶级自身意志及社会地位、阶级利益为指向。这里与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解读是一致的。马克思早就指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以普遍性形式,描绘成唯一合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又说成是普遍的利益。并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闭。作为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理所当然应该服从和服务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按照意识形态导引的方向和规定的方式运行。

从狭义意识形态的视角,政治思想或政治都是由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所构成,是反映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体系。因此,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取向,必然是从根本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核心任务,是为推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及其政治行为服务,都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其运行也不可避免地要与意识形态所内蕴的指向保持一致,而意识形态也正是从根本取向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取向。马克思对此也曾作过类似的说明:统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换句话说,统治阶级就是要用自己生产的思想(即意识形态)调节时代的思想活动,当然也包括调节思想活动的方式方法。

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方向和方式的制导,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本身功能的发挥而实现的。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而言,意识形态主要通过其认知功能与教育功能而对其起到制导作用。就宏观而言,意识形态可视为一种认知和分析社会的背景“氛围”或体系,这在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此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方式的选择或采用、评估都离不开特定意识形态这一宏观环境的制约。如汉武帝即位之初,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致力于对汉初的“无为而治”进行“更化”,这使希望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的汉武帝对其非常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对意识形态最为敏锐和迫切的问题的回应,汉武帝的“儒术”统治,充分发挥出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方向和方式的战略制导性作用。

意识形态还通过其教育功能制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教育来完成的。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要求受教育者符合特定的阶级利益与阶级目的,这种鲜明的目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和方式。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载体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所承载的相关内容是一种以反映统治阶级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一个人只有通过教化与一种意识形态认同,才可能被以这种为主导思想的社会认同。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列宁在这里所指的“牧师的职能”,即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来得以实现。法国学者路易・阿尔都塞也曾有过类似的阐释,“正是通过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大规模教育包装着的多种知识的学习”,这里的“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承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类似于我们的理论教育法),毫无疑问,其方法的运行必然要服务和服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制导。 二、主客体的意志制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途径和效应

主客体的意志主要包括他们的意愿与毅力,就其主观方面而言,意愿和动力又表现为他们的意识与心理状态。而且,主客体的“意志不仅具有一种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更是人们在行为过程中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一种动力”。由此,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意志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为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或接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或心理状态。

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主体的意志集中体现为主体性。即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客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收者或教育对象,客体的意志集中体现为客体性,即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受动性、可塑性和受控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过程中,主体要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要体现其主导与前瞻性:客体也并非是完全被动的教育接受者,而是具有能动作用和可塑性的受教育者。因此,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起着制约和导引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制约和导引作用体现于其主观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方法途径的选择,方法实施过程中方法路径的控制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作用又将进一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效应或效果。因此,主客体的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制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客体的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途径的调控,二是主客体的意志对方法运行效应的调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理论及主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方面要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始终把培养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而且,要有效地激发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需要和动机,使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客体,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如自我意识能力、自我驱动的实践能力、反观自省的认识能力等。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体地把方法应用于受教育者,方法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方法的具体运用是主客体意志在方法的实践过程中的反映。综上所述,主客体的意志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制导,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主要包括主客体的立场左右方法运行的途径,以及主客体的态度掣肘方法运行的效应。

主客体的立场左右方法运行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当中,不论是“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还是“五要素”说旧都认为,主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而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主体运用方法、实施方法于客体的过程,也是客体通过自身的意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适应方法、接受方法教育的过程。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持的立场表现为他们基于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或行为评价,在方法运行的过程中,这些行为倾向或评价制约并导引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途径。这就能使教育者根据一定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受教育者之所以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一种自觉而有意识的主体性活动。如在心理疏导咨询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咨询者应全身心融入,让咨询对象感受到自己得到极大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咨询者应导引被咨询者作为咨询的主体角色,并鼓励被咨询者树立自信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主客体的态度掣肘方法运行的效应,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过程蕴含着主客体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矛盾的解决过程。主体作为教育者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客体作为被教育者是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积极态度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的效果,而采取消极态度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效果。而作为矛盾次要方面的客体的态度也并非是无足轻重的,他们持积极态度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使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得以提高,而持消极态度将抵制甚至反对思想政治教育。

更进一步,主客体的态度不仅仅只是在思想政治方法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外在的显性态度,它还包括主客体自身在方法运行之前潜在的内隐社会认知㈣等隐性态度。有学者认为不仅这种内隐社会认知会制约或导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共同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效果口叫。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实际上就是一个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旧态度、不正确态度,形成新的、正确态度,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规则”实现社会化的过程。由此,也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态度的学习、改变和巩固的教育过程”。

那么,主客体态度又是如何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呢?我们可以基于态度的评价功能和意向功能这两个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一方面,主客体态度的评价功能可以制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效果。主客体态度的内在结构中有情感成分,主客体态度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与主客体对其的态度一致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作为信息接受对象的自主性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能达到更好地说服接受者的效果,更好地转变其态度。另一方面,主客体态度的意向功能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效果。如毛泽东所说,“如果说理说得好,说得恰当,那是会有效力的。因此,当主体形成对某一接受者的态度后,就会促使他对该对象产生趋近或回避的行为。主客体对某一活动形成肯定的态度,则会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能持之以恒并激发潜力,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果主客体以共同的思想道德价值作为各自的活动客体,就能组成一种交互性的达到更佳教育效果的活动。如果充分重视接受主体的需要、培养人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思想情感、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思维方式、构造良好的知识结构,也能取得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战略制导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运行过程中的机理分析

通过以上对意识形态制导方法的方向和方式以及主客体意志制导方法的途径与效应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揭示“战略制导”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机理。

制导的机理是指社会的发展战略制导思政方法运行的具体理路,是其制导过程所必须遵循的相对稳定的操作方式和途径。深刻分析其制导机理,对于揭示其制导规律,具有关键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方法的运行一般是指具体方法的实施与运用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实质上是其方法按照教育者的意图、秉承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旨与思想政治被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探讨其机理必须从其过程之中作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过程中战略制导规律的机理分析,既可从纵向来深入剖析其内在机制。也可就横向来探讨其内在规律。

就纵向而言,基于被教育者思想行为的目的、思想行为的方式和思想行为的效果可将相应机理的作用规律分为三步来探讨。首先,制导机理的第一步,表现于方法秉承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发展取向和目标选择的导向和指引过程。这一步主要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对被教育者价值观的导引和规制。适应和遵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规定,不仅是对被教育者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教育者的内在要求。其次,制导机理的第二步,表现于方法秉承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具体方式和基本内容的矫正和定格过程。这一步体现了被教育者的思想行为方式及其具体内容不能脱离社会意识形态所规定的范围与方式。被教育者所享有的思想行为的自由是规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行为自由,不是任意的、不受制约的自由。这一点不仅是对被教育的规制或导引,也同样适用于教育者本身。最后,制导机理的第三步,表现于方法秉承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效应的支持和促进过程。这一步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仅促成思想教育行为的效果与效应,而且还促进并支持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观意志的合理实现。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体现与其参与者意志的体现是统一于方法运行的过程之中的。

而就横向而言,可基于学科理论和学科实践两个向度来探讨其具体机理的作用过程。从学科理论视野,“战略制导规律”的运行机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战略取向与现实基础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活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政活动的介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方面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战略的指向为目标。如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估不仅要考虑方法实施的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条件,还要考虑方法实施是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战略目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可以作为分析工具来揭示战略制导规律的内在机理。恩格斯认为,“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达到现实的因果关系,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如果要认识事物的内在关系,我们必须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内在机制或机理。由此可知,战略制导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机理,也必然蕴含于意识形态、主客体意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及相互作用之中。而且,这一机理尤其表现为意识形态既内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与方式,又依托其认知功能和教育功能导引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向和方式。另外,还表现在主客体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制导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途径,而且,主客体自身态度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效果。

从学科实践视野,“战略制导”规律的运行机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战略要求与现实状况相互对立到和谐统一的作用过程。方法的具体实施必须体现并以达到教育效果和教育要求为目的。而且,方法离不开其具体实施的现实状况。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层次方法的运行过程体现了意识形态和主客体意志的“宏观驾驭、战略导引”的运行机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学科领域中的作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首先,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层次方法,其体现了意识形态和主客体意志对方法运行的制导作用。如毛泽东提倡的调查研究方法的目的是收集农民革命运动的资料和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以指导并服务于更大范围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实际上。对农民运动调查研究的胜利完成,一方面离不开毛泽东主观意志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调查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也是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认知规律的指引下得到的。其次。一般方法是运用于特定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层次的方法,其运行过程也受到主客体意志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如欧洲中世纪的安瑟伦等利用数学的论证方法来证明上帝存在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证明一方面是服务于基督教神学这一意识形态的,另一方面,也是安瑟伦作为一名基督教主教为基督教学说提供理性支持主观意志的努力。最后,具体方法在运行过程中也是受制于意识形态和主客体意志的。如孔子提倡“克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方法。他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上一个人必须时刻以奴隶制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和克制自己,这些德育方法是受制于当时的奴隶制的意识形态和奴隶主意志的。

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所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明显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过程中的战略制导律。在“文革”时期,毛泽东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那时的世界主题是革命和战争,而且,他一再强调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阶级斗争,要求全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亲自发动和领导所谓“文化大革命”那样一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虽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行导致的是劫难,但其仍然印证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行的方式和方向的制导性。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认识到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但是,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等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与形势,也由于没有现成的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供采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面临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这段时期主要是采用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应对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也体现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和主客体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战略制导性。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