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供给侧和体制机制两个维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从供给侧和体制机制两个维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小编:

[摘要]我国正处在深化能源转型的关键期。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统筹煤炭去产能和高效清洁利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分布式和集中式能源系统协同发展以及将天然气培育成为主体能源之一作为四个抓手,全面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要从五个方面深化能源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能源转型,从硬件(能源系统)和软件(体制机制)两个维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能源转型 现代能源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5-000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领全局,创新执政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了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三五”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包括能源在内的多个产业领域都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能源转型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2016年,能源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煤炭、煤电去产能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与清洁能源补短板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放眼未来,我们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坚持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坚持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迈进。

一、我国正处在深化能源转型的关键期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能源转型成为必然的客观要求。尤其是,伴随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能源增长的根本动力转换了,能源消费的品质诉求提高了。顺应这些新变化,我国未来的能源系统应该按照“四个适应、四个提高”的要求,实现深度转型:一是适应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增长放缓、能耗进入峰值平台期的变化,提高对居民生活、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能源保障水平;二是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能耗约束的加强,提高电、热、冷、气等高品质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三是适应季节峰谷差扩大、日度负荷曲线波动扩大和用能区域分散化的趋势,提高能源供应系统的灵活性;四是适应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供需系统的协同性和综合效率。

2016年,我国能源转型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年完成了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超过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节能改造,超过l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电力装机达16.5亿千瓦,装机结构清洁化趋势显著,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占36.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发电量6万亿千瓦时,增长4.0%左右。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装机分别达到3.32亿、1.49亿、7742万和3364万千瓦,较上年分别增长3.9%、l3.2%、81.6%和23.8%。全年页岩气产量达7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在居民采暖、生产制造领域推广或试点电采暖、工业电锅炉(窑炉)等,在内蒙古、河北、吉林等省区大力推进各类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示范丁程。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15万个,私人充电桩总数超过20万个,较好地满足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为推进能源转型,2016年,我国密集出台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能源〔2016〕2744号)、《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能源〔2016〕2743号)、《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能油气〔2016〕255号)、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国能煤炭〔2016〕334号)。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家部委联合出台《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发改能源〔2017〕1217号),积极引导天然气在城镇燃气、丁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和利用,促进天然气产业上中下游快速协调发展。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源转型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战略目标仍须解决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与新能源发电装机较快增长的矛盾凸显。由于有效调峰能力的大幅度增加尚需时日,2017年可再生能源消纳仍较为困难,弃风弃光弃水问题难以根本化解。二是一段时间内煤炭产能总体过剩的问题仍难以彻底转变。2016年的去产能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来几年去产能仍将是煤炭行业发展的主线。三是随着“十二五”后期开丁建设的煤电机组集中投产,预计2017年煤电装机利用小时数有可能降至4100小时左右。同时,随着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煤电全行业亏损风险加大。四是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仍受到“太贵”的影响,2016年消费量2058亿立方米,增量仅150亿,与2020年实现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l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这些都是未来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系统性难题。为此,需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关于我国能源安全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要求,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供应系统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相关部门制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体制革命战略行动汁划(2016-2030年)》等,提出要从推动能源文明消费、多元供给、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合作五个方面,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近中期来看,要从能源供应着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进煤炭转型发展,提高非常规油气规模化开发水平,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完善配网络和储备系统,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协同推进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着力形成多轮驱动、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供应系统。 (一)统筹考虑煤炭去产能和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考虑未来大气雾霾治理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共同作用,我国现有煤炭产能严重超出实际需求,为保护煤炭资源、避免无效浪费,去产能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目的是让煤价恢复和稳定在合理市场价格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煤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如何持续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将其附加价值吃干榨净,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的战略任务。这其中既要坚定不移地降低散烧煤比重;又需要稳步推进清洁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大力发展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还要持续探索煤为原料的精细化丁产业等新发展方向。总之,通过去产能和补短板的联合作用,实现煤炭资源利用率的稳步提升。

(二)统筹考虑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一般认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必然抢占化石能源传统的市场,二者是典型的竞争关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必须依赖化石能源的支持。例如,分布式的风电和光伏在满足用户需求时,还需要广泛分布的煤电机组和燃气机组作为备用和电网调峰。又如,风电、光伏远距离传输时,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煤电以保证系统效率;地热资源在用于冷热联供时,需要燃气机组或者电空调作为备用和调峰。再如,水电机组也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在枯水期也需要火电机组备用。来来,随着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在能源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互补性需求将显著提升。因此,我们应破除惯性思维,在全面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煤电、燃气机组转变定位,适应新角色,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撑。

(三)统筹考虑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

在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中,服务对象主要是成点状分布的高耗能丁业用户,基于我国资源禀赋,采用大机组和大电网能够发挥规模效益优势,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量逐渐向居民生活、商业建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能源消费的地理特点逐渐从“以点为主”向“点面协同分布”的转变,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的效率优势和灵活性逐u显现。而且由于贴近用户需求,分布式供能系统更容易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提供定制化的能源服务。目前,风电、光伏的发电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下降,小型天然气燃机基本实现国产化,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大数据技术和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日新月异,分布式+多能互补+智慧能源形成的创新型分布式系统和商业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商业建筑、居民区甚至是开发区的综合用能需求,未来具有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以传统燃煤电厂为核心,利用余热为丁业开发区供热的准分布式系统也受到市场的关注和欢迎。因此,未来能源系统应逐步朝着“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就分散,集中为分散当备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转变,促进系统灵活性和综合效率的稳步提高。

(四)力争将天然气培育为中国主体能源之一

“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的压力和约束更加突显,大气污染问题和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仍将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能源加快走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尽管目前我国天然气总体上看比较“贵”、使用成本高。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宏观蓝图中,天然气已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替代能源,而且也只有天然气能够承担支撑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任务,并且能够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补,共同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短期内,天然气在替代散煤上有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市场潜力,在交通领域替代油品、丁业领域作为高品位燃料、电力领域作为调峰电站和分布式能源站也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大幅度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努力争取“十三五”末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成为主体能源之一;并力争到2030年,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l5%左右,成为继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主体能源。

三、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能源转型

(一)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着力加强我国能源转型的制度基础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要求,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能源现代监管体系,当前关键是要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两份能源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精神,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

(二)加快落实已有改革举措,着力为天然气市场化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要加快落实《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天然气的有关改革和政策。一是尽快放开天然气上游领域,扩大市场准入,加快国内常规气、页岩气、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拓展天然气进口渠道,如抓住美国扩大LNG出口的时机,建立中美经贸关系的新支点。二是通过积极推进各级天然气管道、码头、储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第三方公平接入,加强成本监审,制定合理定价方案,降低天然气中间环节成本。三是按照经济规律和天然气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建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制度。四是加快形成有利于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体制和政策,如加快具有较高综合效率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支持在新建开发区、大型建筑推广多能互补、分布式示点示范项目建设,等等。

(三)加强监管与政策激励并重,着力推进京津冀区域冬季清洁取暖和雾霾治理

除了北京、天津市外,河北、山东和河南还有20多个城市,均是当前京津冀区域系统性治理雾霾的重点地区。截至2016年低,这些城市仍然有近30%的建筑面积通过燃煤供暖,耗煤近4000万吨。虽然这些散煤只占该区域全部煤炭消费量的10%,但若全部替代,可使区域内燃煤产生的PM2.5、SO2和NOx分别比目前水平下降约40%、30%和10%左右。可以说,通过加强监管,加快散煤替代、推行冬季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区域现阶段治霾的“牛鼻子”。另一方面,冬季采暖事关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充分考虑日常使用成本。京津冀区域地热资源条件较好,“雄县模式”也验证了地热供暖虽然一次性初始投入较高,但日常费用仅是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的1/6-1/4,比用煤还便宜一半。建议尽快出台扶持措施、设立各种示范项目,大规模推广地热取暖。 (四)创新规划体制和设计,着力推动雄安新区建成“零碳智慧”现代能源体系示范区

目前雄安新区的各项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认为,除了总体的规划外,雄安新区必须创新规划体制和设计,在清洁用能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清洁发展示范城市。具体可以考虑,以京津冀可再生能源资源为基础,探索以风、光、地热、生物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构建多能互补利用系统,以“互联网+”智慧能源技术、抽水蓄能、电池储能、蓄热、储气等技术,实现新区用电、供暖、制冷、热负荷等能源服务需求的智能调度和自动匹配,在雄安新区建设“零碳智慧”现代能源体系示范区。

(五)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提升我国参与全球能源合作和能源治理的水平

能源合作是我国对外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双、多边能源合作,积极推进中亚一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开发建设,完善和扩大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进一步健全跨国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营机制,提升通道安全可靠运输能力。与此同时,必须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加强与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交流,尤其是加强中美在油气领域的紧密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阶段,我国的能源转型也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能源、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能源价格又处低位运行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中国能源成功转型,实现中国能源革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2014.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2011.

[4]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然气利用政策,2012.

[6]环境保护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

[7]国家能源局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16.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公司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十三五”大幅提高天然气比重的途径及对策措施研究,2014.

[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新形势下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研究.2014.

[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政策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15)[R]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14]郭焦锋,高世楫气体清洁能源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2013.09.04(16),2013.

[15]郭焦锋,高世楫,洪涛,武旭,王海芹,李维明加快发展气体清洁能源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N].2013.

[16]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能源法律法规体系研究总报告.2013

[17]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综合卷[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中国能源监管体系:职能、机构和立法需求.2013.

[19]CCIEE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0]郭焦锋,洪涛,蔡圣华以绿色开放发展理念谋划能源安全战略[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6

[21]中国工程院课题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2014

[2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3]高世宪,任东明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4]“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课题组改革攻坚(上)――改革的重点领域与推进机制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25][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R]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6][美]罗伯特・海夫纳三世(Robert A.HefnerⅢ)能源大转型―气体能源的崛起与下一波经济大发展[R]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地域文化与历史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