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卓越贡献

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卓越贡献

小编:

关键词: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古典目录学

摘要:黄虞稷是明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在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分析黄虞稷生平和他的《千顷堂书目》内容的基础上,从著录丰富、类编目精详、著录别具特色以及勇于创新、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等方面,探讨了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的卓越贡献。

中图分类号:G25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8-0135-03

由于明代缺少完整的官修藏书目录与史志目录,造就了明末清初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的卓越贡献。清朝政府依照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稿》完成了官修《明史・艺文志》。至今,人们考订明代文献,仍然将《千顷堂书目》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1黄虞稷其人

黄虞稷[1](1627―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江苏南京户部街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今泉州)。其父名居中,字明立,人称海鹤先生。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一生好学,“八十高龄,仍挑灯夜读,达旦不倦,寝室坐卧,晏居行役,来尝一刻离开过书本。”其著作有《文庙礼乐志》《千顷斋初集》《千顷斋二集》《千顷斋三集》《千顷斋杂录》等,喜欢搜书,毕生所藏书籍、图画、金石极富,总数约在十万卷以上,藏在“千顷斋”(藏书室名)内,并撰有书目二卷,以纪其盛。

黄虞稷出身于这样一个有名的藏书家庭,自幼受到父亲的教养,七岁便能作诗,十六岁中秀才,人称神童。但因仕途多艰,一生未能取得更高的科第。于是,便抛弃功名,埋头读书,遍涉经史,著书立说。五十岁上,才经罗继峰推荐,应博学鸿词科,但因母丧,未果。后又经大学士徐元文推荐,到明史馆任职。但是,黄虞稷不忘继承父业,继续大力收藏图书,潜心读书治学。为了增益父藏,他四处征访,每遇异本,便抄录、校勘。当时黄家附近还有一位大藏书家,叫丁雄飞,其收藏十分丰富,也有数万卷之多。黄虞稷经常到丁家去借抄、借读不见之书,并与之切磋学问。后来,两人订立了“古欢社约”,明文规定相互走访日期及有关事宜,每月有两天聚首于一家,从对方那里抄借图书,读书论学,“尽一日之阴,探千古之秘”。经多年积累,黄虞稷收书近两万卷,使千顷斋藏书增至八万卷。当时著名藏书家和学者钱谦益绛云楼的藏书非常丰富,然而当他要编辑《列朝诗集》时,还要到黄氏千顷斋去借读明人诗文集,而且“得尽阅本朝诗文之未见者”,可见千顷斋藏书,尤其是所藏明代图书,有多么丰富。

黄虞稷在当时颇有名气,王士祯、毛奇龄等学者,皆称赞其诗才,万斯同、朱彝尊、徐乾学等饱学之士,皆同其交游,切磋学问。黄虞稷博览群书,勤于著述,目录学著作有《征刻唐宋秘本书目》(同周在浚合编)、《大清一统志》《明史・艺文志稿》和《千顷堂书目》。尤其后两种,成就最为突出[2]。

2《千顷堂书目》简介

黄虞稷一生致力于聚书治学,极有成就,其最重要的贡献是据其千顷斋藏书编撰了《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并在此基础上修撰成《明史艺文志稿》。现行的《明史・艺文志》四卷,就是在黄氏《明史艺文志稿》基础上删改而成的。黄虞稷正式进入明史馆之前,就已经据千顷斋家藏编册成《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稿》所收录的图书为明代和宋、辽、金、元人的著作,超过焦f《国史艺文志》收书的数量。王重民认为:“焦f《国史经籍志》的内容,宋以前之书占十之七,宋以后仅占十之三,这就是说,《明史・艺文志》稿所著录的明代人和宋、辽、金、元人的著作比焦f的《国史经籍志》多十七倍,从此,宋末至明末人的著作才有了比较完备的一部目录。黄虞稷的这一贡献是很大的。”(见《明史艺文志与补史艺文志的兴起》)同时,由于把《宋史・艺文志》咸淳以后和辽、金、元三代的艺文补于明代著录之后,便填补了我国史志目录中的一段空白,但更重要的是:一是开纪一代著作之书目;二是开补史志目录之先例;三是为编《千顷堂书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千顷堂书目》三十二卷,所录为明代之书,采用四部分类。按经、史、子、集四部,分为五十一类,其经部分为易、书、诗、三礼、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孟子、经解、四书、小学十二类;史部分为国史、正史、避史、编年、别史、霸史、史学、史抄、地理、职官、典故、时令、食货、仪注、政刑、传记、谱系、簿录十八类;子部分为儒家、杂家、农家、小说、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家、艺术、类书、释家、道家十三类;集部分为别集、觚诰、表奏、骚赋、总集、文史、制举、词曲八类。经部分十一门,既以四书为一类,又以论语、孟子各为一类,而大学、中庸则入三礼类;史部分十八门,除簿录一门仿尤袤《遂初堂书目》之例,以收钱谱蟹录之属,则在典故以外,立食货、行政二门;子部分十二门,把墨家、名家、法家、纵横家归为一类,名曰杂家;集部分八门。别集以朝代科分为先后,无科者,附于各朝之末。

《千顷堂书目》是黄虞稷的力作,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目录类》中古代十一种书目之一[3],深为大目录学家朱彝尊所赏识。不仅编《经义考》《明诗综》多引其说,作者爵里姓氏以及序次先后,皆以黄目为准则。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成书后的很长时间里无刻本,直到黄氏去世二百多年之后,乌程张均衡才于1913年至1917年间根据十万卷堂和汉唐斋两个抄本互相校补而刻于《适园丛书》中,这是当今可见的最早也是最流行的刻本。它是现存最优秀的明代艺文志,价值极高,是目录学史上有相当地位的断代著作书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赞它“所录皆明一代之书,颇为赅备”。《四库全书总目》则评价说:“考明一代著作,终以是书为可据。”

郭慧玲:黄虞稷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中卓越贡献3黄虞稷的目录学成就

3.1著录丰富

《千顷堂书目》收录明代艺文最为完备,计―万二千余种,比王鸿绪所撰的《明史・艺文志》收书四千六百三十三种,约多两倍,尤其善本最多,数量超越宋元版本达十百倍。再者,收录地方志和金陵文献甚丰,如南京官制、职掌、名胜古迹、乡贤传记、年谱以及诗文集等,无所不录,可资研究明代版本、明代掌故者参考。黄虞稷修《明史艺文志稿》时,以自家所藏为基础,详考详记明代典籍。他还广泛参考其他书目资料,以补家藏之不足。《金陵朱氏家集》记述说:“南仲公朱廷佐入吴郡庠,与周忠介友善,南渡后面折马阮,不求仕进,手写古今书目,为黄俞邰、龚衡圃所得,以备资料,《千顷堂书目》盖即参取南仲公书目而成。”(见《适园丛书》本《千顷堂书目・张钧衡跋》)《千顷堂书目》集部制举类《策程文》之后有注说:“右八种见叶盛《竹堂书目》,皆明初场屋试土之文。”由此可见,《千顷堂书目》的确参考并收入了不少其他书目中的资料。经黄氏多方博取,使“千目”对明人著作做到了网罗毕录,著录齐备。其集部别集类共收了四千多位明人的著作,而《明史・艺文志》别集类才收了不到一千位明人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所录作者为明人者,与《明史・艺文志》所收人数大体相等,均不到“千目”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千顷堂书目》收录明代著作之丰富、完全,也是研究明代学术最完备的书目工具[4]。 3.2分类编目精详

每一书均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姓氏爵里、科第以及成书先后。序录也颇详瞻,扼要不繁,深得史学笔法。如《大明律》三十卷下的叙录,仅一百五十余字,就概括了明初制订律令的过程,并详考是书纂辑的源流。另外,丛书列有子目,很便于读者查阅。至于类目,与以往的艺文志也迥异。如《明史・艺文志》史部十类,而《千顷堂书目》则列十八类,又如《宋史・艺文志》集部四类,而《千顷堂书目》则列八类。在分类上,《千顷堂书目》与以往的书目,尤其是史志书目相比,类目有分有合,有增有减,体现了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既详瞻又精当的特色。在类目细分加详方面,其四部中皆有体现。例如:经部中既设“四书”类,又增分“论语”和“孟子”类,前者收集义、丛说之书,后二者收专论之作,较《隋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及《明史・艺文志》更为细密。其史部分设十八类,而由它删削而成的《明史・艺文志》却只有十类,对于国史、通史、编年等几类书,“明志”只得强于“正史”类,不能像“千目”那样条分缕析。其集部,黄氏根据唐宋以来词曲盛行及相应类别图书多见的实际,增设了“词曲”一类,这是“隋志”“唐志”“宋志”和“明志”中都没有的。黄氏还把隋、唐、宋志中的“楚词”类改为“骚赋”类,不仅收楚辞类作品,还可收录赋作。其集部设八类,而“明志”仅三类,孰详孰略,自不待言。在类目的合并精设方面,“千目”中可举者亦多。例如:经部合“礼”“乐”类为“礼乐”一类;在其子部,黄氏按照当时名、墨、法、纵横诸家著作较少的实际情况,合此四类为“杂家”一类等。其中别集更详,按科第先后编排,又分外国作家、少数民族、中官内监、妇女、方外僧道、女冠等,既系统又清晰,实居唐宋艺文志之上。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曾评论说,“其别集类以朝代科分为先后,无科分者酌于各科之末。视唐宋二志之揉乱,特为清晰,体例可云最善。”尤可称道的是,宋元以来,词曲大兴,黄增设词类,以适应文学发展的趋势,赋予目录学以时代气息。

3.3著录别具特色

其每书均录书名、卷数以及作者姓名、爵里、科第。例如:史部正史类吴士奇《皇明副书》一百卷下注:“字无奇,歙县人,万历壬辰进士,由宁化知县擢南京户部主事,历官太常寺卿,卒赠工部右侍郎。……”记作者情况颇详。有些书下还撰有提要,详记书之内容及成书情况等。例如:子部历数类徐光启《崇祯历书》一百二十六卷下的提要有四百余言。开始,先详介了这部历书的子目及卷数,可得见全书内容,接着又详记其成书情况说:“崇祯二年五月初一日日食,钦天监推算晷刻不合。光启时为礼部左侍郎,因疏请重修历法,帝是之,命光启与李之藻、王应遴及西洋人罗雅谷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等同修,陆续成书。迄六年九月而竣。”把著书缘由、参与编著者及经过,记述得明明白白。又如:史部正史类宋濂等修《元史》二百十二卷下有近四百字的提要,对修史缘起、参与撰修者、修撰地点以及两次撰修的情况等,记录得一清二楚。对于卷数或书名不同的图书,著录中均作了详细说明,有些书下还记录了作序者、刊版者等。例如:集部别集类《虚斋集》下有注:“一作十二卷。”《赵用贤赵文毅公集》六卷下有注:“一作《松石斋集》。”史部别史类杨一清《西征录》下注云:“又《制府杂录》一卷。”胡世宁《桃源建昌征案东乡抚案》共十卷下注云:“又《述沧州退贼事略》一卷。”集部别集《李进西园先生集》下注明:“俞浩刊其集,庐陵陈方序。”等。这些著录对于版本研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4勇于创新,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

《千顷堂书目》以前的正史艺文志,都是记一代藏书,也即通录古今艺文的。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稿》里,采取的是记录明代著作的方针。《明史・艺文志》是在其基础上删定的,自然也是只记明代著作的了。黄虞稷所撰《千顷堂书目》,开一代著作和补史艺文志的先例。以往官目(包括史志)或私目,皆纪一代藏书或一家藏书,而《千顷堂书目》则纪一代著作,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黄虞稷所补的宋、辽、金、元四代艺文,为史志目录的发展,填补了一个空白。在其影响下,补史艺文志越来越多,竟形成一个流派。对此,杭世骏曾大为赞扬:“自宋志艺文以后,辽、金、元以来,公私著撰,皆涣散而无统。观俞邰所排比,自南宋迄元末,皆灿然大备,盖其志直以《中经新簿》之责为己任,为有明二百七十载王阮。”(《黄氏书录序》)黄虞稷的这一补前史艺文志的举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后,补志之风很快兴起。雍正九年(1731),杭世骏补撰了《金史艺文志补》;乾隆八年(1743),厉鹗补注《补辽史经籍志》;乾隆五十二年(1787),卢文貂则直接从《千顷堂书目》中摘编出《宋史艺文志补》一卷、《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吴骞也从《千顷堂书目》中辑出宋、辽、金、元《四朝经籍志补》一书,钱大昕补撰了《元史・艺文志》四卷[5]。

参考文献:

[1]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123.

[2]李万健.中国著名目录学家传略[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130.

[3]余庆蓉,王晋卿.中国目录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56.

[4]乔好勤.中国目录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78.

[5]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96.

热点推荐

上一篇:情动辞发,披文入情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