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油田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研究

中国油田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研究

小编:

摘要: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多数具有比较清晰的海外业务发展战略,从初期的海外设点、技术跟进,到全球业务布局,乃至资源收购等,但与国外油田服务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型油田服务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力度相比,中国企业仍存在诸如国际化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产业集中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应“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市场,打造一体化的大型油田服务公司、加强技术创新以及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关键词:石油企业;油田服务;企业规模;核心竞争力;海外投资;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1-0098-04

我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发展起源于石油行业的主辅分离,随着其后的辅业改制,国内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形成了“以三大石油集团控制的油服技术服务关联企业为主,以国际油田技术服务企业、民营资本为辅”的竞争格局。从国内市场格局角度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几大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下属的油田服务企业基本垄断了85%的油田服务行业市场份额,剩下的企业则在有限的狭小市场空间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外市场格局角度看,国外油田服务企业因经营时间长、企业规模大、技术发展水平高、服务经验丰富、一体化模式成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上风。尽管目前国外油田服务企业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仍较低,约为5%,但随着国内油田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油田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内油田服务企业与国外油田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油田服务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侧重于某一市场或某一企业的海外投资。国内外关于油田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全球市场和某一跨国公司,如刘兵[1] [2](2011,2012,2013,2014)连续多年对国际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分析。具体而言,关于油田服务企业海外投资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国际大型油田服务公司

王才良[3](2001)较早地向国内介绍了国外油田服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安丰全、高安荣[4](2005)总结了国际石油服务公司九个发展特点。李致、丁泉、戚忠礼[5](2009)对国际大型油田服务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如加大科技投入、调整组织结构等。傅津、刘志刚[6](2012)对全球三大油田服务公司的一体化经验进行了总结。张运东等[7](2008)重点研究了国外油田服务公司的技术创新特点。周文[8](2005)则侧重于油田服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研究。谢旭光、张在旭[9](2012)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了斯伦贝谢的竞争优势。殷建平、张琦[10](2010)总结了三大油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冯连勇、牛燕[11](2004)对油田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际拓展能力等均进行了研究。王勇、赵振智[12](2008)使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钻井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二)油田服务技术产业和市场

刘有成、逢作顺[13](2007)探讨了油田服务的产业属性。唐雄[14](2013)使用“行业集中度”测算了油田服务行业的市场垄断情况,提出目前世界油田服务格局为寡占V型市场结构。丁贵明、王玉新[15](1999)阐述了油田服务产业的演变。董琳[16](2010)分析了石油公司与油田服务公司之间的关系发展。余晓钟[17](2009)使用ISM方法研究了油田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18个要素。

(三)中国油田服务企业

唐海燕、黄兴建、张萌[18](2009)运用SWOT分析了中海油服的国际化拓展方向。刘有成[19](2008)构建了评价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SVM模型。

二、海外业务情况

就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而言,油服板块上市公司差别很大,从几亿元到几千万不等,也有的公司基本上没有展开海外业务。海外业务规模和公司现阶段的产品定位及运营情况有关,海外业务收入变化也没有一致性趋势。

从海外业务收入金额来看,2013年收入最高的是中海油服,其次是杰瑞股份、安东石油、江钻股份等,仁智油服和准油股份则无海外收入,说明这两个公司还未进入海外市场。

从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结构变化来看,海默科技2013年最高达到72.65%,同比2012年增长近10%;中海油服、江钻股份海外业务占比与2012年基本持平;神开股份、宝德股份海外业务比例同比大幅上升;恒泰爱普和通源石油略有上升;惠博普、杰瑞股份、吉艾科技、潜能恒信、海油工程与2012年相比则有所下降。

三、海外业务战略布局

多数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有比较清晰的海外业务发展战略,从初期的海外设点、技术跟进,到全球业务布局,乃至资源收购,各有千秋。显然一个有效的海外战略是海外业务发展壮大的第一步。

四、国内油田服务企业进入的东道国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油田服务企业海外市场参与程度的加深,部分企业开始选择直接投资,如宝德股份、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以强化对海外市场的控制和拓展。

如按区域对中国油田服务企业进入的东道国进行划分,可分为以下几个市场。

1. 中东市场。作为世界的主要石油产区,中东局势影响着全球的能源供应与价格波动。中东市场一直是各国大型石油企业的主要竞争地点,亦是各油田服务企业的主要海外市场,因此竞争激烈,市场空白较少。目前,该地区可进入的市场多是一些地理和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区域,开发风险较大。

2. 俄罗斯市场。尽管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但因其政治透明度低、法律稳定性差,石油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加之近年来对国外石油公司的各种限制增加,因此导致国外石油公司在该国运营日益维艰,收入逐年减少,故对于油田服务企业而言,俄罗斯石油市场的投资风险也较大。 3. 非洲市场。作为新兴的石油产区之一,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另外,与上述两个市场相比,非洲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随着各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经济和投资环境也日益改善,成为新的海外投资热点。

4. 中南美市场。在世界石油生产格局中,中南美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南美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在依托国内力量加快石油开发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本国石油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带动了油田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国外油田服务企业的进入创造了机会。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油田服务企业所进入的大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固然可以避开发达国家油田服务企业的竞争,开辟新市场,但不可否认,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投资风险较高,对于海外市场经验不甚丰富的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并不是最佳选择。

五、国内油田服务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油田服务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型油田服务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力度相比,中国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国际化程度低。与其他国家的油田服务企业相比,我国的油田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仍较低。具体体现在:油田服务市场仍以国内为主,特别是三大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小,业务范围仍以出口为主,对外直接投资少;对外直接投资进入的海外市场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发达国家涉及少;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海外业务合作伙伴大部分以中资企业为主,跨文化合作经验匮乏。

2. 技术水平落后。与其他国家油田服务企业相比,中国在一些关健技术上虽有所积累,但差距依然明显。例如,我国在钻井设备、工具和仪器、自动化钻井以及水平井技术的集成系统和综合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再如,在国外应用相当普遍的水平井钻井生产技术,我国却还较少采用。我国目前迫切需要的垂直钻井技术也控制在美国公司手里。全球三大油田服务企业的技术服务费用大约为每天10万元左右,人员、进尺费用另算。而且,这些外国公司只提供技术服务,不出售产品。技术水平落后导致中国油田服务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当面临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这种分散、薄弱的企业与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毫无优势可言。

3. 缺乏高素质人才。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从员工整体来看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关键岗位员工不足、员工创新能力差、员工年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我国的油田成立的时间比较长,油田服务企业的员工来源大多是从油田生产单位。人员的低素质使得油田服务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面临更多的风险。国际经营管理和海外项目运作人才短缺既不利于企业开展海外市场拓展活动,更无法在投资目标国进行有效的企业运营和管理。

4. 产业集中化程度低。我国油田服务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不仅导致研发资源分散,更无法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企业规模小的另一体现是我国油田服务企业设备更新较慢,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比较陈旧,造成企业产品质量及附加值都较低。企业规模大,才能有效规避海外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和成本,进而获取足够的利益。中国油田服务企业较低的资本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5. 企业组织制度不健全。与大部分国有企业一样,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仍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企业自主决策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意识不强。在经营思想上,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等、靠、要”思想严重,满足于企业现状。在组织结构上,总部职能人员与一线工程运作人员之间职责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相互缺乏支持与配合,导致决策缓慢,不能及时应对市场与客户的变化。

六、对中国油田服务企业海外运营的建议

对于国内油田服务企业,由于目前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薄弱,缺乏国际经营人才和管理能力,因此,未来应着重发展以下方面。

1. 实施国际化战略。由于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经营风险无时无处不在,特别是当前和在可预见的未来,国际石油技术服务能力普遍过剩,国际石油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为此,中国油田服务企业要不仅局限在国内市场,更应“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市场。

在选择海外进入市场时,应根据企业的规模、海外经验、业务类型选择适合的目标国。总体而言,中国油田服务企业不仅可选择传统的美洲、非洲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还可适当进入发达国家较少进入的目标国,如白俄罗斯、加蓬、坦桑尼亚、喀麦隆、乌兹别克斯坦等。这些国家进入油田服务企业少,竞争激烈程度低,市场机会大。

2. 打造一体化的大型油田服务公司。目前国际油田技术服务存在两种模式,即一体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模式。前述三大油田服务公司即属于一体化油田服务公司。这三大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能够为石油公司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三大公司在全球石油技术服务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小油田服务企业则多采取单一专业技术服务。

随着全球油气开采不断向恶劣环境、深水和非常规资源进发,石油公司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驱动油田技术服务向“一体化”发展,以降低作业成本,简化程序。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上提供单一专业技术服务的油田服务公司逐步拓展服务领域,向一体化发展,以寻求更多技术服务机会。

国内大部分油田服务公司多是单一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这导致一方面市场空间较小,大部分公司都会面临成长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可能会被大型公司收购。这种业务的单一性在进军海外市场时更是面临较大问题,因为国外的甲方往往要求油田服务公司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中国的油田服务企业可建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围绕核心业务,适当地延伸产业链,向一体化公司发展。

3. 扩大企业规模。依据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企业规模越大,运营时间越长,海外市场经验越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频繁。因此,在制定国际化战略后,中国企业可择机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在海外市场竞争中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4. 加强技术创新。作为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各国油田服务企业一直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重要战略之一。相较而言,我国油田服务企业存在产品低端、知名品牌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各油田服务企业一方面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甚至可通过企业“战略联盟”的方式建立统一的研发体系,共同开发研制新技术和新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与拥有先进技术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并将之消化吸收。

5. 提高人才素质。海外企业运营需要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丰富的海外运营经验、了解当地法律法规、流利的语言沟通能力、深刻理解当地文化等均是需要海外外派人员具有的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获取不仅可通过内部培养,如推行基层员工专业技能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双效提高的培训模式,并贯彻管理人员的岗位轮换机制,集中提高管理层的宏观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亦可推行人才本土化,充分利用被投资国的人力资源优势。除完善本公司员工的海外运营能力外,还应完善薪酬体系,保证海外员工的待遇水平,并做好海外员工的归国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人才队伍。

近年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坚持推进海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版图,由此带动了中国油田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油田服务业仍处在发展阶段初期,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远低于国外大型油田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油田服务企业的海外投资仍需加大拓展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兵,私鸩.2013-2014年度海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J].国际石油经济,2014,(9):38-44.

[2]刘兵.2012-2013年海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继续扩大[J].国际石油经济,2013,(9):16-21.

[3]王才良.国外油田服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01,(8):28-30.

[4]安丰全,高安荣.国际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发展特点剖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9):21-24.

[5]李致,丁泉,戚忠礼.国际大型油田服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0-25.

[6]傅津,刘志刚.国际油田服务公司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12,(4):26-33

[7]张运东,赵星,李春新,陈雷.国外各类技术服务公司技术创新的特点[J].石油科技论坛,2008,(5):24-29.

[8]周文.国外石油及其技术服务公司管理模式[J].国际经济合作,2005,(5):46-50.

[9]谢旭光,张在旭.基于网络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以斯伦贝谢为例[J].价值工程,2012,(9):176-177.

[10]殷建平,张琦.三大国际综合油服公司的发展模式探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11):41-44.

[11]冯连勇,牛燕.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模型解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4,(6):6-9.

[12]王勇,赵振智.因子分析法在钻井公司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90-93

[13]刘有成,逄作顺.关于油田服务业产业属性的探讨[J].中国矿业,2007,(10):4-7.

[14]唐雄.基于SCP范式的全球油田服务产业组织分析[J].理论月刊,2013,(8):128-133.

[15]丁贵明,王玉新.石油工业上游服务市场的演变及其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1999,(6):23-25.

[16]董琳.石油公司与油田服务公司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10,(9):23-26.

[17]余晓钟.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5):23-27.

[18]唐海燕,黄兴建,张萌.对我国油服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分析与思考[J].产业经济,2009,(10):27-28.

[19]刘有成,逄作顺.关于油田服务业产业属性的探讨[J].中国矿业,2007,(10):4-7.

热点推荐

上一篇:市场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