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低效性问题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低效性问题

小编:

[摘要] 本文基于传播障碍视角,采用规范结合实证的分析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低效性表现形式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快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速度、促进文化贸易向多样化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 国际文化贸易 低效性 传播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1-0054-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338);江苏省省市协作项目(2013XZB004);2013年度苏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SRD201329);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4SZDYY03)。

[作者简介] 王晓东(1979 ―),江苏常熟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加快发展国际文化贸易,不但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更有利于全球文化贸易的多样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存在十分明显的低效问题。

中国国际文化贸易起步较晚,正式形成规模的国际文化贸易要从20世纪的80年代算起,但当时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与文化贸易发达国家相比,显得毫无竞争力可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国际文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总体来讲,仍比较落后,连年逆差,呈现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对国际市场营销重视不够等的特点。

世界文化贸易的八大强国占据了全球文化贸易的半壁江山,出口额排名靠前的国家往往进口数额也相当惊人,整个文化贸易也逐渐呈现出一种“产业内贸易”的态势,相同产业具有很强的生产、消费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得文化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地位也呈现出不同的竞争力。中国在2012年的国际文化贸易总额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47位。

通过构建产业内贸易指数模型:

其中i为某一特定的产品组合或产业,Xi表示出口贸易额,Mi表示进口贸易额,为了对一国的国际文化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分别计算世界文化贸易强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发达国家文化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70%以上,这足以说明全球文化贸易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美国、日本、英国等少数国家依然在引领全球文化贸易的发展。我国2012年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模型的计算结果为0.145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想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3年以来,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但逆差依然很严重。

在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中传播障碍的表现形式和原因主要有:

(一)消费者效用障碍

通过国际文化贸易,在世界各国市场上销售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终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要符合东道国的传统消费习惯。但在现实的国际文化贸易中,往往由于出口国的文化产品存在思维观念、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差异,东道国消费者无法理解产品中所包含的文化,最终对国际文化贸易的扩大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1. 理解障碍。理解障碍对于国际文化贸易来讲,就好像是一种文化折扣,一件非常优秀的文化产品,由于理解不同,最终的结果会大相径庭。理解差异会对中国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抵制行为。除了理解障碍以外,消费者效用障碍还有一个表现形式――抵制行为,这种行为出于对自身文化的保护,不利于国际文化贸易的快速发展。因为国际文化贸易能给经济带来强劲的动力,核心是创造价值和利润,所以文化贸易发达国家有意识地采取抵制行为以形成市场独占,赚取超额利润。

(二)文化型障碍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有的只是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进而影响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信仰,以世界文化圈①为例,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圈,不同文化圈中的居民有着不同的个性,鲜明的个性使得双方如果在地域上较远的话,接受对方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往往会出现排他现象,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被接受。形成文化型障碍的原因主要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语言差异。

1.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影响着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的处理问题上显现出高低不同的语境层次。近几年国际文化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思维方式正逐渐影响着东西方文化贸易的计划、过程和目的,对一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并是否能被他国所接受都有深远的影响。

2. 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待周围人和物的看法和意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价值观念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西方文化在理解价值观念的时候,总是先突出个性的张扬和发展,强调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宣扬民主和自由。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达不到也不认为这是天命,而是由于自己的惰性所造成的。而中国的传统哲学特别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与大自然讲究的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在很多电影、电视节目中,导演安排的结局都是“大团圆”、“大和谐”,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饮食、起居、交往、着装、礼节等都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加快发展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应充分了解目标国的风俗习惯,“入门问禁、入国问俗、入境问讳”,可以在贸易活动中少走弯路。

4. 宗教信仰。全世界的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消费、工作偏好等,同时对开展国际文化贸易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5. 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基础,只有通晓他国语言才能进行国际文化贸易,语言是一把将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的钥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总共有7000多种语言,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载体,语言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国际文化贸易过程中,许多由于语言障碍最终导致了贸易的无法进行。 三

我国文化贸易高效发展的对策可以选择下列三个方面:

(一)加快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速度

应大力发展本国的文化贸易。首先,鼓励国内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步伐,通过立法,出台对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放宽产品出口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刺激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制度;创立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品牌消费,只要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将品牌与文化产品联系在一起,提高国际知名度,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注重原创性,相信一定能够扩大我国的文化贸易份额;加快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步伐,通过将人才输送到文化贸易强国,学习先进的文化贸易管理经验,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输出资金的方法,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增强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逐步缩小文化贸易的逆差局面。

(二)促进文化贸易向多样化发展

对文化贸易的霸权行为进行坚决抵制。世界的多样性在于文化差别的多样性,应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建立国际文化贸易新秩序,兼顾各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消除文化歧视;加强立法,参与制定国际文化贸易的“游戏规则”,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紧密联系,为建立一个健康、公开、透明的国际文化贸易体系做出努力;突出文化个性,采取差异性营销模式。中华文化有着显著的稀缺性,书法、武术、京剧对西方世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可利用这些资源着力打造文化产品。

(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消除因观念、习惯、语言等因素对文化贸易的障碍,改变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增强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利用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举行有关中国文化的“文化节”,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文化部门的合作,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广中华文化,例如,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地兴办的孔子学院等都很好地将汉语推向了世界,为文化贸易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玉刚.“文化折扣”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产品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8(2).

[2] 陈晓清.国际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美国1996至2006对外文化贸易双边数据样本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4).

[3] 张丽英.论文化安全与WTO框架下的文化产品贸易自由化问题[J].法学杂志,2011(7).

[4] 阮婷婷.文化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5).

[5] 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6(10).

[6] 蒋晓梅.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5).

[7] 马向敏.当前我国文化服务贸易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

[8] 李嘉珊.破解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出口瓶颈的三个关键问题[J].国际贸易,2010(1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改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