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启示

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启示

小编:

摘 要: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的产生可资借鉴。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在宏观经济背景下逐渐生成,在运作模式变动中慢慢酝酿,并在银行监管不力及自身经营弊端的推动下最终爆发。以此为前车之鉴,小企业信贷的发放应强化宏观经济考察,建立科学的考核问责制度,健全中小企业早期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合理举措,消除不良信贷风险。

关键词: 钢贸企业 不良贷款 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4)04-0047-04

2014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七次提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并从产业指向、融资方式、税收政策、创业政策、就业政策、简政放权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政策利好,也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同质化地大力发展市场热点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加快整体战略转型的普遍做法。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客户数量多、贷款金额小等特点,商业银行为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营销效率,一般采取批量化、集群化的客户营销模式,商业银行这种模式下激烈的竞争可能会使商业银行弱化风险管理、牺牲流程监控,导致信贷资金过度流入热点行业,带来行业授信集中度风险,最终有可能导致信贷资产形成不良。

2012年爆发的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交通银行管理层表示:交通银行钢贸不良已充分披露,上半年新增不良中65%来自于钢贸和小微企业,其388亿不良贷款余额中有97亿是钢贸贷款。民生银行更是深陷其中,据媒体报道,民生银行为追讨部分钢贸企业主的信用卡欠款,提出现在只需归还本金的80%,其余金额由民生银行自行承担。因此,加强对当前钢贸企业不良贷款暴露出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反思,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对当前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的产生历程

1.商业银行初期谨慎介入钢贸信贷业务

钢贸贷款兴起于上海,上海钢贸企业客户群体主要是福建籍客户,其中宁德周宁人占70%以上,

其次是南平建阳人,他们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闯上海办企业。商业银行在2000年左右开始介入钢贸行业信贷业务,当时开办的产品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用途限于向上游钢材生产商或钢材代理经销商采购钢材,强调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同时配以极少量的流贷,贷款不良率几乎为零。

2.钢贸贷款爆发式增长

2007年钢价遇到30年来的大行情,不少福建钢贸商人都在这波行情中获利丰厚,特别是在2009年“四万亿”刺激政策出台后,钢材价格上涨,在财富效应带动下,大量福建人开始涉入钢贸贷款。

“创办钢材市场-招商-钢材市场成立的担保公司为散户担保(联保)-贷款”这一在上海成功的经营模式对地方政府和银行都具有诱惑力,各地政府纷纷招商引资兴建钢贸市场,推动GDP及财政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为抓住市场热点通过仓单质押、联保互保等创新担保方式发放钢贸贷款。

江苏银监局无锡银监分局局长戴玉明曾撰文指出,“钢贸商本能的投机意愿与商业银行天然的信贷扩张冲动一拍即合,在信贷资金助推下,钢贸信贷泡沫逐步产生并不断膨胀,于2011年达到顶峰。”据统计,即使经营较为稳健的建设银行在上海的贷款授信余额也从2010年底的7亿元,猛增至2011年7月底的118亿元,2011年末全国钢贸类贷款总额已近1.89万亿元,占银行业贷款总额约3.5%(同期全国贷款总额约54万亿元)。

3. 钢贸贷款不良集中爆发阶段

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和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钢材下游需求随之走弱,钢价开始大幅下跌,钢材滞销日益严重,钢贸企业经营愈发困难,特别是上海银监局和银监会相继发布钢贸行业贷款风险提示后,商业银行普遍收缩钢贸贷款规模,钢贸行业资金紧张局面“雪上加霜”,贷款风险开始显现。

2012年8月,因贷款到期无法偿还,民生、光大等银行打包起诉上海翘首、上海宁松工贸等20余家钢贸企业,标志着积累已久的钢贸贷款风险终于集中爆发。截至2012年9月5日,仅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就达1975亿元,其中275亿元已转为不良贷款,不良率高达14%。上海高级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涉及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3700件,同比增长约5.5倍,收案标的金额达到了230亿元,占2012年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标的总金额的51.4%,同比增长约3.4倍。

二、钢贸企业不良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上海为代表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的产生历程,我们发现发现,宏观经济的波动只是钢贸授信风险发生的诱因,根本原因是钢贸企业盲目扩张、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商业银行不合理绩效考核及较弱风险防控意识及能力。

(一)钢贸企业不良贷款产生的宏观经济原因

1.宏观经济下行,经营难度加大

钢贸行业介于上游钢铁行业和下游建筑、汽车、交通等行业之间,前者长期产能严重过剩,逼迫钢铁生产企业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挤压了钢材贸易商的经营空间,钢贸商经营环境恶化,经营风险加大,后者又受宏观政策的密切影响, 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和清理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钢材下游需求随之走弱,钢价开始大幅下跌。

2. 钢铁市场被金融化、资本化,传统经营模式被打破

金融资本通过钢材期货介入钢铁流通领域中,传统的购销渠道被淡化,电子盘市场和钢材期货市场的参与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新的资金、新的操作思路与方法,也为钢材贸易企业增添了新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钢材贸易摆脱了仅为实物交易的范畴,也改变了货物流的趋向和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规律,钢贸企业利用地域差和价格波动赚取利润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 3.担保公司担保与联保互保方式本身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缺陷

福建人离开家乡到上海、江苏等地从事钢材贸易,钢材贸易的批发零售性质和其外地人身份使得其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可以用于抵押的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较少,所以钢贸贷款较多的采取了担保公司担保、仓单质押、联保互保等方式。其中联保互保 “联保制”从2009年开始流行起来,当时曾被誉为重要的“金融创新”,是钢贸贷款繁荣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担保方式,占当时所有贷款的20%-30%,这种方式是多家钢贸商组成联保小组,共同获得银行授信,成员之间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者企业间两两互保,且相互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从上海复制到江苏的钢贸贷款融资模式以担保公司担保为主,担保公司一般是由福建人成立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公司,通过担保公司放大担保倍数,给钢贸公司提供担保,其从形式上符合银行对批量营销小企业的担保公司增信要求,实质上与联保互保没有本质区别。

这种发源于农村的信用担保模式在市场上升期有助于集中规模优势,获得银行贷款,促进钢贸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当市场行情出现逆转,钢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钢贸企业由于经营的单一性和同质性普遍受到市场冲击,出现一家或几家商贸出现偿付困难,发展到贷款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资金链风险就会顺着担保链条危及圈内其他贸易商,风险系数将被倍数放大,由于钢贸企业非本地人,在公司经营地无固定资产,其违约成本低,联保这种脆弱的信用担保方式最终使钢贸贷款风险面大幅扩大,乃至于集中爆发。

(二)钢贸企业自身所存在问题

1.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钢价走势判断能力较差

钢贸企业由于多属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能力偏低,普遍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较为粗放。大多数中小钢贸企业以简单的买卖贸易为主,利用低进高出赚取差价,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钢材价格更加透明,加之电子盘市场和钢材期货市场的参与,加剧了钢贸行业的竞争。

民营钢材贸易企业往往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又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估计不足,导致对钢价走势乃至钢贸企业效益出现误判,盲目扩大经营规模,难以承受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2.融资成本高且资金被下游企业大量占用

钢材贸易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钢贸企业多属中小民营企业,议价能力弱,一方面在向银行融资时,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左右,融资成本高;另一方面在整个流通环节中属于弱势群体,多须全款进货、赊销供货,钢贸企业资金被下游企业大量占用。

在经济下行或放缓期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务成本高企,流通环节还产生大量欠款,钢贸企业资金就会紧张,产生流动性风险,由于“联保制”的融资模式,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行业面临系统性风险。

3.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违规挪用银行资金

中小民营钢材贸易企业扩张意识强烈,往往盲目扩大规模,缺乏理性稳健的财务控制制度,合法合规经营自觉性不高,普遍存在超能力举债的现象,特别是在行业效益欠佳、自身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钢贸企业有通过重复质押、虚假仓单虚假出资、虚报资产和收入、虚构财务报表等方式套取银行资金。在钢材贸易竞争加剧,利润持续走低的时候,甚至有钢贸企业客户将钢材市场这个平台做成融资平台和投资平台,贷到的资金不完全用来做钢材生意,而是用来投资收益较高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甚至参与民间借贷。

(三)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不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业务发展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较为粗放,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在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存贷利息差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存贷款指标考核指标过分注重,对总量和市场竞争类指标的设定权重很大,考核指标的设定具有短期倾向,重规模、重利润、重时点,当考核指标被层层的向下传导到基层的客户经理时,绩效工资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与实际收入高度关联。

钢贸贷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企业议价能力弱、资金沉淀多并且企业在考核时点能够帮银行调度资金,非常容易使得基层客户经理完成考核指标,基层客户经理为争夺客户,在对客户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开展业务,迫于基层的营销压力,银行的相关信贷指标在执行中不断被突破,或者以形式合规替代实质合规,对风险抱有侥幸心理,甚至有个别基层银行客户经理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客户经理为抢在其它银行之前做好贷款,主动帮助钢贸企业伪造财务报表和企业相关信息,以迎合银行内部的审贷要求。

2.对钢贸贷款潜在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办法

(1)缺乏科学的风险计量工具,对钢贸企业贷款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银行业竞争比较激烈,银行在营销优质大中型客户没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一般以基准利率甚至利率下浮发放贷款,为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收益水平,商业银行进入转向议价能力较弱的钢贸贷款,而忽视了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存在的经营不规范、担保能力差、信用水平低等风险因素,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计量工具,无法通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指标对高低风险客户进行比较,没有意识到信贷市场高收益中暗藏的高风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

(2)没有制定专门的操作规程,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

随着整个钢贸行业贷款的迅速增长,钢贸贷款占每家银行信贷余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在高峰时期上海一些中小银行钢贸信贷余额占分行全部信贷余额的比例为20%左右,与此相反的是多数银行始终未制定钢贸行业贷款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套用一般小企业信贷产品或零售贷款的操作办法,没有针对钢贸贷款制定专门的管理流程和办法,长三角以外的地区在业务发展上简单复制上海的模式,且没有设定科学有效的集中度指标对行业信贷结构进行精细化管理。

3.“重贷轻管”为风险埋下隐患

在整个信贷流程中,贷后管理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在不确定性因素最多、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环节,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石,钢贸企业不良贷款的爆发表明银行重贷轻管的现象依然很严重。 (1)资金流向监控不力

由于钢贸企业贷款额度小、企业多,而且客户大多来自一个地区,他们直接关系错综复杂,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资金需求,对客户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客户不按照银行要求使用资金,银行资金被钢贸企业投资到风险高、收益高的领域。

(2)钢贸贷款质押物不实

以动产质押为担保方式的钢贸贷款业务中,银行没有实地查验抵押物的真实性,只是委托仓储、物流监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钢贸中介对质押物实行监管,但由于监管、信用程度比较差,据上海市工商联钢贸商会统计,上海地区200家左右钢贸仓储中20家左右存在失信行为,而且实际监管中大多数第三方监管公司以抽查代替时点检查,这就给钢贸商留下了重复质押的漏洞,2011年6月,上海银监局对上海地区钢铁行业及钢贸企业授信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用于银行授信质押的螺纹钢总量与螺纹钢社会库存量之比为2.79倍。抵押担保不足或落空,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缓释措施减弱,为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三、钢贸企业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发展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启示

(一)切实加强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

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与否跟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及客户所在行业密切相关,鉴于中小企业对宏观企业的研究能力较差,因此银行必须做好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前景等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并预测可能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带来的影响,为业务条线客户营销、资金投放提供决策参考。

(二)建立对风险指标科学的考核问责制度

加强对贷款不良额、不良额率等指标的考核力度,提高不良额、不良率在业务条线的考核占比,与业务条线领导及员工绩效挂钩,同时进一步加强问责制度的建设,对不良贷款全流程进行分析,对负有主观责任的经办人员进行严厉问责,提高其合规经营意识和违规成本。

(三)加强经济资本在授信审批环节的应用

经济资本是对银行业务实际承担风险大小的量化估计,是客户违约概率、风险缓释措施、信贷产品风险、与其它信贷产品的相关系数、行业集中度及银行的战略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随着数理统计方法的提高和新模型开发而被用于商业银行的管理。

加强经济资本在授信审批环节的应用,能够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切实落实管理层制定的风险偏好,量化风险控制边界,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内控和运行机制,避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盲目扩张,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控水平,保证信贷资产质量。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早期风险预警体系

中小企业贷后管理以早期预警为起点,通过建立小企业客户贷后早期预警指标库、开发小企业客户早期预警监测数据采集平台,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集中的数据处理,对预警指标进行收集、分析、判断、验证,筛选出风险预警信息的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实现非现场监控,并告知前台销售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或风险防范手段。

(五)加强对客户的了解、拓宽客户信息的来源渠道

通过加强与地方职能部门的合作,在预警信息中增加纳税情况、水、电、气使用变化情况等客观性指标量化小企业,进一步掌握客户的经营情况。如通过税务部门了解客户销售纳税情况变化,通过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燃气公司了解客户使用水、电、气的变化,通过环保、安全部门了解客户管理情况变化,通过海关了解客户报关数量变化,这些软信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警信息,最能反映客户的真实经营变化情况。

(六)实行专业、专注的集中贷后管理

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为降低成本,适应了小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专注的中小企业贷后管理机构,将市场销售与贷后管理有机分离。在小企业中心设置相关岗位,专职贷后管理岗位,各岗位明确专人负责,职能之间相互分离,各岗位实行“专业、专注”的集中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1]戴玉明.无锡钢贸信贷高收益泡沫破灭的调查与思考[J].银行家,2013(7):129-130.

[2]李琪.钢贸信贷风险处置启示录[EB/OL].[2014-09-18].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zgye20140504.html.

[3]李琪.上海银监局局长:钢贸乱象背后的理性思考[EB/OL].[2014-09-18].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zgye

20140505.html.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国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融合动因、困难与策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