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亮翅东方: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与创建(四)

亮翅东方: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与创建(四)

小编:

圆满完成周总理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由修理发展到制造。”这一重要指示,是创立伊始的航空工业局的首要任务,在完成修理任务、支援前线的同时,制造工作有序铺开,航空工业5年计划随之出台,目标是:3年出教练机,5年出喷气式歼击机

为了实现周总理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修理,由修理发展到制造。”这一指示,1951年4月上任的航空工业局首任局长段子俊(1951年7月16日,政务院决定由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兼任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段子俊、陈一民、陈平任副局长。重工业部于8月3日以“重办何字第483号”文通知航空工业局:今后对外行文,以局长何长工、副局长段子俊联署。日常局务工作由段副局长代职代行,重要的方针政策,可随时向北京请示决定)经常冥思苦想:中国人怎样才能尽早地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自己的飞机?生产建设上如何安排?分几个步骤?要创造怎样的条件?

于是,他在积极组织完成战争急需的飞机修理任务的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向苏联专家请教。8月11日,段子俊就如何加快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的问题,专门向苏联专家瓦西列夫(基建设计专家组组长)进行咨询。瓦西列夫的意见主要是:

一、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航空修理厂与制造厂最初建设时不宜分开,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这样可以使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加快3至4年(因为现有的5大修理厂都具备制造厂的条件,又靠近城市中心,已有的交通、水电、管线条件大多可以利用);

二、在生产上,从一开始就应使修理与制造结合进行。在搞修理的同时,开展零配件制造(与将来要制造的飞机相适应)。这样,边修理、边组织零配件制造的过程,也就是各类人员和各项规章制度成长和建立的过程。最后,飞机出来了,成批生产的各种条件也随之具备;

三、这种修造结合的工厂全部走向制造后,再另建修理厂;

四、根据中国现有条件,应当先上雅克-18教练机,各方面条件能得到保证,一年即可制成飞机。后上米格-15飞机,即使全力以赴也得3至4年;

五、按中国目前情况,走向制造所需的最关键条件是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而且基本建设要有效地进行,生产、工艺等一整套制度要抓紧建立,特别是要重视开辟国内器材的供应来源。

根据上述意见,段子俊终于形成了一个用3至5年时间实现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设想方案,在征得重工业部领导的支持并经部党组同意后,1951年8月,他与何长工联名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仅隔两天,李富春、陈云即先后主持会议对他们的报告进行了审议。随后,聂荣臻、陈云、李富春又先后召开军委和航空工业委员会会议,听取何长工、段子俊关于航空工业3至5年的计划方案。会议一结束,聂荣臻、李富春就根据他们的建议,正式向毛主席、中央书记处呈送了利用现有工厂,在3至5年内改建成飞机制造厂的报告,其中包括建厂方针、生产规模以及选厂原则等,周总理阅后批示:“拟予同意”。毛主席最后批准“照办”。这个3至5年计划方案的重点目标是3年出教练机,5年出喷气式歼击机。

为了抓紧落实周恩来总理关于航空工业由修理走向制造的指示,12月5日,段子俊又来到北京,向李富春汇报。12月8日,段子俊根据李富春的指示,在向苏联总顾问波斯别霍夫和设计专家组长瓦西列夫咨询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航空工业3至5年建设计划草案。草案提出:根据1951年8月21日毛主席批示“照办”的航空工业发展方针,拟定实现这一计划的时间为5年。但前3年的建设重点是完成喷气式飞机和初级教练机及其发动机由修理到制造的任务,即在1952年至1954年底或1955年初制造出米格-15飞机及Pд-45发动机,争取分别月产125架和125台;制造出雅克-18飞机、M-11发动机,分别月产50架和100台。后二年的重点是完成活塞式轰炸机及其发动机由修理到制造的任务,制造出图-2飞机,月产25架;AIII-82发动机,月产150台;拉-9飞机,月产100架。

段子俊先向李富春详细汇报了这一方案。

12月10日,段子俊参加周总理召集会议,专题审议航空工业3至5年建设计划。参加会议的有聂荣臻、李富春、何长工等同志。李富春在这次讨论中作了重要发言。他说,拟在3至5年内由修理过渡到制造的计划看来是合适的,再快了也不可能。航空工业转向制造以后,拟建立8个修理工厂,连同修理任务交给空军。急需的人才要下决心自己办学培养。凡有条件的工厂都要举办训练班,还要办一所专门的航空大学(即北京航空学院)。经过讨论,周总理最后指示:按照你们提的计划办(指3至5年计划草案)。这个计划完成后,每年就可生产3600架飞机了。实现这个计划看来需要折合50多亿斤小米(航空工业局计划草案提出:1952年13.1亿斤;1953年25.05亿斤;1954年7.54亿斤;1955年7亿斤;1956年0.87亿斤。合计53.56亿斤)的资金,国家准备拿出60亿斤。航空工业走向制造后,修理任务归谁,今天暂不确定。周总理还说,办航空大学是应当的。海军需要的飞机,计划中也应考虑在内,海军与空军的飞机装备比例是20%:80%,海军组建21个团,空军组建88个团。

中央决定为航空工业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定了具体要求,任务繁重,意义重大。

1952年4月6日,航空工业局由沈阳迁回北京,正式在西城区福绥境38号办公。

4月10日,李富春召集何长工、段子俊及航空工业局波斯别霍夫和戈尔捷也夫两位苏联顾问谈话,听取关于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意见。总顾问波斯别霍夫反映了航空工业技术人员缺乏,设备、动力、原材料不足等问题,希望李富春副主任亲自过问。李富春指示航空工业局,以专家为主,就以下问题研究提出意见:

一、按照航空工业的发展计划,提出现在与将来所需技术人员的专业及数量;

二、由修理走向制造所需原材料的种类与数量;

三、各厂所需设备的种类与数量;:

四、局机关的机构设置;

五、基本建设计划应提出总的方案和概算。

4月17日,航空工业局分党组根据李富春4月10日指示精神,研究决定了以下问题:

一、上报第二期建设工程方案(1953―1955年),厂房面积共约45万平方米,主要设备6999台;

二、为适应生产配套需要,第三期建设工程(即附件厂等)1954年开始勘测,1957年交付使用;

三、确定上报所需技术人员数:从事修理的724名,从事制造的4240名,共4964名;

四、确定上报所需原材料,按铝合金、碳素钢、合金钢、铜、煤油、汽油、滑油、重油等的逐年需要量。

4月22日,中财委陈云主任和李富春副主任听取了航空工业领导关于发展航空工业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在研究航空工业如何走向制造和六大厂的建设方针时,李富春指示:

一、走向制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整套技术资料;(二)整套技术设备;(三)必需的生产面积;(四)保证原材料供应,迫切需要有关工业部门配合发展,并兴建电器、仪表等工厂;(五)要有人才。

二、六大厂的建设方针是,在六大厂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干部、设备和生产面积,一面承担修理任务,一面进行零件制造。从现实着手,积累点滴经验,抓紧向苏联专家学习。

三、抓紧充实干部,特别是技术干部;要充分发挥六大厂现有能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工厂逐步正规化;做好接收民航的3个工厂的准备工作;把航空工业职工的工资提高一些。

四、建议军委开会研究航空工业的发展步骤与内容。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范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