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通全识 达妙境 育英才

通全识 达妙境 育英才

小编: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之一,本文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其近些年的教学状况,分析了该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55-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的中国历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让我国当代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性质

“纲要”的特殊性体现在“纲要”二字及其“思政课”性质上,该课程“依史萃论”,通过提纲挈领地回溯近现代中国历史,重在让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①的必然性,从而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由于所承载的伟大战略使命使得其“政治性”尤为突出。

二、“纲要”教学现状

“思政课”教学难度大为学界所公认,作为“思政课”之一的“纲要”也不例外。从2006级到2014级学生,“纲要”已开设了9个年头,在9轮教学当中,根据院校同行和师生交流以及自身教学经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了部分名师教学效果较好外,虽然不少老师在个别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较好之外,“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从教学秩序和状态来看,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及请假参加其他活动的现象为数不少;课堂上学生偷看手机、睡觉、私聊和学习其他课程的屡见不鲜;教学中学生不看教材、不专心听讲、不用心思考、应付作业和考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基本史实、理论和观点的掌握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而对“三个选择”的认识和理解是否到位,对“三个自信”是否坚定,就可想而知了。

三、“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愉快劳动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诉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始终在反思如何改进教学?个人认为导致“纲要”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学科基础不均衡产生的异曲同工之“■”。我国在中学阶段就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国史、国情教育。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列入文科高考必考内容,而理科则不涉及,所以,文科生中学的历史教育比较充分,学科基础较为扎实,而理科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不投入,普遍缺乏该学科基础。进入高校以后,这种学科基础的反差却造成了现象上的某种相似――文、理科生对“纲要”都不太感兴趣。文科生由于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大学阶段再次接受相关教育,在教学不能有所超越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理科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则是在教学不能呈现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境界的背景下,由于学科基础缺失而难以接受晦涩难懂的理论化教育后出现的自发排斥。

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与课程认知错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大学开放式自主学习不适应,进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量时间用来休闲和参加校内外活动,对学习重视不够。这部分同学对几乎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持应付态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没用,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专业课,对“纲要”只求考试过关,不求深究细琢,教学效果亦不言而喻。

三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势力别有用心的渗透冲击着学生对“纲要”课所宣讲理论的信任,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快速推进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然产生这样、那样的或轻、或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本应辩证看待。但是,部分社会个体由于文化水平局限不能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非理性传播一些有悖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言论,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相关认知。此外,一些国际势力抱着阻挠、破坏中国崛起的目的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向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渗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蓄意夸大,攻击我国的制度、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大众思想进行错误诱导,也对部分学生的认知产生严重干扰,进而影响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四是教学安排不合理影响“纲要”课教学效果。首先,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学管理和师生交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思政课”班容量为100人以内,而各高校由于师资和经费的原因,班容量往往远大于100人。其次,每个“纲要”课教学班往往汇集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学科基础参差不齐,不利于因材施教,这些都对“纲要”课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五是任课教师学科基础薄弱与精力投入不到位是导致“纲要”教学效果不佳的主因。许多高校的“纲要”任课教师所学专业并非中国近现代历史专业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在内的历史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使得教学中不能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对照中纵横捭阖地引经据典、指点江山,只是基本重复再现教材上的条条目目,难免落入窠臼、索然无味。同时,由于精神仍未能有效驾驭物欲所导致的当前社会浮躁氛围也使不少“纲要”任课教师不能潜心治学,加之各高校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使“纲要”课教师分身乏术。此外,收入不高导致教师劳动力萎缩等一并使得“纲要”课教师精力投入难以到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在课堂上难以让学生产生相闻恨晚之效。

四、提升“纲要”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纲要”课到底能不能讲好呢?理论上讲毋庸置疑。尽管现实中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致使“纲要”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我们秉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逐一加以解决,“纲要”课的教学效果会逐渐得到提升。

热点推荐

上一篇:加强新媒体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