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后SDR时代福建银行业开放发展路径研究

后SDR时代福建银行业开放发展路径研究

小编: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IMF)执行董事会宣布将中国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的第五种官方国际储备货币。后SDR时代,在人民币国际声望提升的带动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或将加速,并通过人民币的跨境双向流动,对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以福建银行业为研究载体,分析探寻在当前我国逐步由“试点”、“设区”再到“划片”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布局下,各地银行业如何利用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契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搭乘“一带一路”战略牵引的第三次改革开放快列,助推地方经济实现开放跨越发展。

人民币跨境流动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现状分析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主要渠道

目前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主要借助个人、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央行等四类载体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发展路径

一是通常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包括:该国货币占全球及本国进出口结算的份额、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国际债券份额和外汇交易份额等。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下,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充分利用我国在世界多地建立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份额,通过经常账户推动人民币实现快速有序的“走出去”,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进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程度。就目前人民币“走出去”的情况来看,据2015年人民银行网站公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大国,目前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量仅占我国进出口总量的不足5%,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的占有率仅为2.07%,远低于人民币在IMF货币篮子中10.92%的储备货币权重。

二是若按照“计价货币-清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国际化传导逻辑,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积极探索资本项下的全面开放,拓宽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让离岸人民币逐步成为投资货币,增强投融资功能,丰富保值增值手段,吸引跨境人民币有序的“流回来”。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对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7350.8亿元,同比增长14.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我国将可能逐步成为资本账户下的世界资本净输出国。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离岸人民币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人经济圈。自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逐步与世界20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逐渐从单一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成为目前的以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首尔、卢森堡、伦敦为主的多元化全球人民币离岸网络,离岸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然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离岸人民币资金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华人经济圈,如港澳地区、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等。伦敦、卢森堡、多伦多、多哈、约翰内斯堡等离岸中心发育较为滞后。

在现有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台湾地区所占的离岸市场份额与其区域影响力、市场成熟度呈现出不平衡现象。在现有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中,香港地区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上处于绝对优势,新加坡对“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有着重要的辐射影响力,伦敦、多伦多、约翰内斯堡等新兴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也是综合考虑了其区域影响力。相较来看,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台湾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即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虽已位列第二且快速增加,但是还未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区域影响力和较为完善的人民币回流渠道。

据台湾“央行”公布,截至2016年3月末台湾国银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143.15亿元,相比2013年的1382.19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0%。台湾与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比例已由2013年的不足5%快速上升到2015年2月的接近35%,且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相较香港地区在资本项下较为成熟且已成规模的多元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如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资金汇回、人民币跨境贷款、人民币外商股权投资、沪港通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深港通等,台湾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和方式较少,主要依赖台商对大陆的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发行宝岛债,且由于近期受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宝岛债的发行大减。此外,虽然目前中国大陆在部分试验区出台针对台商的融资新渠道,如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RFD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上海试点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RQFLP)、昆山试验区内台资企业集团成员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上海自贸区内注册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等,但这些新渠道目前融资金额还较少,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福建开放型经济发展衔接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多重条件分析

“多区交汇叠加”的政策优势

当前福建正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梳理现有的政策优势,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州新区是福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政策优势,也是福建银行业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的最主要考量因素。

福建“多区交汇叠加”的政策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条核心、二个方向、三大领域。其中,一条核心,即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两个方向,即不断强化与台湾地区的深层交流、继续扩大与“海丝”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三大领域,即外贸投资合作、金融创新合作、产业转型升级合作。

“温热不均”的外贸现状

一是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外贸形势整体回落的形势下,从福建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外贸增速及稳定性来看,相较台湾,面向“海丝”国家和地区在经常项下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的空间更大,优势更为明显。据海关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7个省市进出口值超万亿元,其中福建省累计进出口10512.5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3.5%,同期全国进出口下降7%;其中进口3497.7亿元,下降11%,同期全国进口下降13.2%,出口7014.8亿元,增长0.7%,同期全国出口下降1.8%。在福建的前八大贸易伙伴中,只有对台湾地区的进口大于出口,出现对外贸易逆差。对其他贸易伙伴均保持持续的顺差。其中,对“海丝”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2744.31亿元,占同期福建外贸总额的近三成;对台湾地区进出口693.59亿元,占同期福建外贸总额的6.6%。具体如图2所示: 二是近十年来闽台经贸交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闽台贸易变动总趋势与两岸贸易总趋势保持显著的正相关性;二是闽台贸易中,福建对台湾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延续着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但主要受进口额下降的影响,逆差额在逐步缩小;三是两岸贸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明显。2008年以后,两岸经贸交流快速上升,但在2012年ECFA签署后,由于后续相关文件在台湾地区的通过受阻,两岸经贸突破拐点,逐步开始下降,福建对台湾地区的进口也出现同步下降。具体如图3、图4所示:

“梯度差异”的产业结构

一是福建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在“海丝”国家和地区中除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外,其余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工业化进程缓慢,还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前端,这为福建籍企业加速“走出去”,完善区域性产业结构布局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是福建省在承接台湾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转移方面,进展缓慢,尤其是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后,提出所谓的“新南向政策”,这可能增大福建省承接台湾先进产业转移的难度。

福建银行业开放发展的路径选取

从上述分析可知,后SDR时代,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浪潮推动的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存在显著的耦合效应。基于此,结合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综合考量,福建银行业应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机遇,围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这一核心理念,在外部区域金融合作路径选择上要特别突出与台湾地区以及“海丝”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合作,切实为各类跨境人民币流动载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福建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和产业转型升级合作,助力福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针对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路径选择

在闽台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以及产业转移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福建银行业应在继续做好经常项下跨境贸易结算服务的同时,重点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便利,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大胆探索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业务,积极拓宽台湾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及方式,丰富离岸人民币的投融资范围,增加离岸人民币持有的保值增值手段,促进台湾地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健康发展,并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由初级阶段的经常项下的贸易结算过渡到资本项下金融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稳健前行。

针对“海丝”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路径选择

在福建与“海丝”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占外贸总额不断上升及双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互补性且转移相对顺畅的情况下,福建银行业应在保持现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同时,重点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福州新区建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建“十三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宝贵战略契机,从拓宽贸易领域、加快投资便利化、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出发,积极开拓在经常项下的合作新空间。通过为过剩产能、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以及福建籍企业“走出去”提供跨境人民币计价、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便利,推动福建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丝路”沿线离岸人民币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推动跨境人民币快速有序的“走出去”,提高人民币在全球的进出口结算份额,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福建银行业顺应开放发展路径的具体举措

银行业作为福建金融业的主体,尤其是具有“主场优势”的地方法人银行,后SDR时代在实施开放发展路径时,要深入研究分析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积极跟踪并及时引入其他自贸区银行业的开放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宝贵政策红利,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个领域,做好对台湾地区以及对“海丝”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服务,为地方经济开放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针对台湾地区的跨境人民币流动业务

债券发行及回购业务合作。一方面,利用台湾离岸人民币资金价格相对低廉且充裕的现状,扩大宝岛债的发行额度,为福建实体经济引入低成本资金。根据台湾金管会开放陆资银行赴台发行“宝岛债”的要求,福建银行业除可以直接向台湾主管机构递交“宝岛债”发行申请外,还可以通过与具有发债资格的台湾金融机构或台资企业合作,借助其“本土优势”,实现间接发债,快速筹集相对低成本的离岸人民币资金。另一方面,福建银行业还可以就台湾人民币清算业务参加行所持债券余额,开展银行间债券回购交易合作,包括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和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以及对回购资金调出境外使用进行密切合作。

试行自贸区内台资企业集团内部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根据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便利,自贸区内银行机构可以积极申请针对台资企业的双向跨境借款主账户,为在自贸区内注册的台资企业集团申请办理跨境人民币双向借款业务,有关跨境借款的利率、期限等由借贷双方按照贷款实际用途在合理范围内自主确定,但资金用途必须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在自贸区内使用。初期对借款台资企业的产业要求范围可以适当放宽,以吸引台资企业和台资金融机构入驻。离岸人民币实际借款主体可以是自贸区内企业的台湾母公司,也可以是自贸区内企业的台湾子公司向台湾岛内持有人民币存款的银行借款。该项业务不仅可以避免台资企业的汇率风险,降低台资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为台湾地区人民币资金回流增加新渠道。

开展人民币外资股权投资关联业务。在外资股权投资试点已由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片区等逐步向其他自贸区推广的情况下,福建自贸区可吸引优质境外长期资本,优先开放国外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大学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带动国内社会资本,投资于福建“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创型和就业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推动福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福建银行业一方面可以提供托管、结汇等关联服务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可将其与2016年4月出台的针对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积极申报参与,为银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做准备。

针对“海丝”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人民币流动业务

一是为境外进口企业提供出口配套贷款,帮助其购买中国产品和服务,助力福建籍企业抢占出口商机,开拓“海丝”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大对外出口份额。具体的金融服务,如进口押汇、进口TT融资、买方远期信用证、进口保理等进口贸易融资产品以及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贴现、福费廷、出口发票融资、出口保理等融资业务。

二是按照《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银行业可以为注册地为福建的境内企业的境外项目投资及增资境外子公司或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人民币贷款,促进人民币的对外直接投资,帮助规避企业的汇率风险,推动福建过剩产能、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跨境转移。具体的金融服务,如NRA人民币存款质押、人民币内保外贷、“境内审批、境外贷款”、跨境换币融资(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上升时,可以先在境外进行外币贷款,再换汇成人民币)等融资业务。

三是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主要是为福建籍跨国企业以境内核心公司账户为主账户,实现境内人民币资金池与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内资金的双向流通,对集团企业内部各成员公司的人民币资金进行集中和统筹管理,从而有效提升集团企业资金运营管理效率,进一步打通福建籍企业境内外的人民币流通渠道,助力福建籍企业“走出去”。同时,由于一个跨国企业集团原则上只能开办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因此,银行机构开展该项业务可以排他性的获取较低成本的结算存款资金。

其他举措

一是积极加强与福建省现有仲裁机构合作,解决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商业争议。要充分利用仲裁裁决与诉讼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以减轻讼累,节省诉讼成本,缩短审理周期,实现银企双赢。

二是积极扩大与台湾地区岛内金融中介类机构合作,借助中介,吸引更多台资金融机构落户福建自贸区,拓展同业合作网络,实现金融集聚效应。

三是积极关注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投资项目,可在境内筹集或尝试到离岸人民币市场募集资金,通过银团贷款、债券投资等形式对接投资项目,全力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战略新使命。

(作者单位:福建海峡银行发展研究部)

热点推荐

上一篇:银行转存款业务的法律责任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