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小编:董雪梅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体验和探究。实践证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大胆猜想、推理,并开展交流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通过迁移应用于其他情境之中。通过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创设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同时,又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情境的概念与内涵

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历史与社会教学情境的内涵 历史与社会情境创设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创设出来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有利于教师更好传授知识的教学情境的过程。

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改变目前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 中考分值50分,学科不被重视,已成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不争的事实。一些老师毫无激情,照本宣科,不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堂平铺直叙,气氛平淡,甚至沉闷。学生兴趣索然,出现上课睡觉,做小动作,历史与社会真真切切变成了“副科”。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而情境创设则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有位德国学者做过一个精辟比喻:假如有15克盐让你咽下,相信你很难下咽;但是,如果把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里,你不知不觉地在享用美味佳肴时,就能将15克盐全部咽下。将知识置于情境中,犹如将盐置于汤中,更能显示活力和意义,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知识的构建是新旧知识的互相连接和作用的过程,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的教学过程,既是帮助学生复习、重温旧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容易落实,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 新课标指出:“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要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设计”。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而且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一扫社会课的单调、枯燥与沉闷,将学生引入到他们熟悉、感兴趣的场景当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图文并茂,让情境创设形象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演示、实验等来创设情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能获得更多体验和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综合探究课时,笔者设计了“宗教文化之旅”为主题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的不同宗教的图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次愉快的宗教旅行当中,通过“旅行”来感受、区分不同宗教在文化上的差异,从中发现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同的宗教景观,让师生们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

角色扮演,让情境创设真实化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而角色扮演则是贯彻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通过互动角色扮演、即兴表演等活动,亲身体验材料中人物的感受,与同学分享和感知经验与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讲到中国人口问题时,笔者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假如你是计生办工作人员,你会如何来劝导那些‘超生’的家庭?”这样的情境创设,把学生虚拟成计生工作人员,通过生活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所提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设疑启智,让情境创设问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设疑。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释疑解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八年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金瓶掣签”,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师:大家知道这瓶里装的是什么吗?

生:是装画用的,装饰的瓶。

师:非也!它是用来抽签的。

生:(惊叹声)算命的?

师:非也!它牵涉到清朝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金瓶掣签”制。

笔者通过“这瓶里装的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为什么它是用来抽签的”等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开始探究“为什么会牵涉到清朝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引出“金瓶掣签”制。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引申出“赐封号”和“设驻藏大臣”的历史知识,能进一步体会清政府以及理解当代政府对西藏的相关政策。

小组讨论,让情境创设合作化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现代教学的新模式。它的特点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在教师有目的地启发、诱导下,激发学生积极互动、交流的热情,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海拔最高的牧区》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独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雪域文化”,笔者设计了青藏牧区小组合作一日游学习情境。同时,制定了如下活动规则:选出本组组长1名;根据提示,选择活动栏目中的一项内容;活动时间6分钟;由组长展示本组旅游见闻,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接受其他小组的“游客”提问。这一模拟旅游活动,使学习成为生生、师生的互动过程,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贴近实际,让情境创设生活化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考虑两个因素: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切忌盲目设置;创设的情境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最感兴趣,最易接受。以《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片段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秦始皇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笔者创设了孔虚做生意的故事情境。设问:“孔虚做生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文字、度量衡、货币不统一等)。通过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探索热情,有关秦始皇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在学生踊跃的参与下得到了掌握和巩固,课堂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高质教学。 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不过,有的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误区,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使情境创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情境创设方式单一、情境教学缺乏重点、学生主体性不强等。创设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与构思。实际教学中,为使情景创设变得更有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更具真实性,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做到真实、生活化、具有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思维、探究、创新,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笔者播放了影片《荆轲刺秦王》的片尾曲,设计了如下问题:“这首曲子出自哪里?”“你觉得这部电视剧好看在哪里?”“要拍摄一部好的历史影片,除了观众喜爱以外,更要尊重历史,关注人物的真实性。这部影片你觉得要了解秦始皇的哪些东西?”这样,结合学生熟悉的影片,创设情境,通过设计悬念,导入新课,又从历史影片要关注人物的真实性,引出关键人物――秦始皇。引课自然,学生兴趣浓厚,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

情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出发,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下面以《失误与挫折》教学片断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跃进”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浮夸风,笔者引用了课本中图6至图15的画面来创设情境,其中有早稻亩产36900多斤、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等内容,反映当时的浮夸风。但没想到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们对早稻亩产36900斤是高还是低出现了争议,没有产生预想的教学效果。原因是:这一情境超出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起点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们尽管多数生活在农村,但基本上不参加劳动,对土地面积大小和产量缺乏概念。所以,在创设情境之前一定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情境创设要具有合理性,坚持以本为本,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应符合“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因此,情境创设要回归教材,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科学的情境创设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清疆域图”为例。首先,观察清疆域图,关注清政府巩固东部、北部边界以及新疆、西藏和西南地区的措施,从中完成本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然后,通过地图感知方位,通过方位顺序演示相关史料,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和历史思维能力,教给了学生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后,通过联系古今,适时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情境创设要恰当,内容要多层次,形式要多梯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灵活多变 从人的认知规律发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设计教学情境一定要做到内容多层次、形式多梯度,能连接新旧知识,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教师应从多角度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和有梯度的“变式”,对学生易错、常错问题多变换题型,让学生养成学会学习,乐于反思的能力。

结束语

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恰当地进行情境教学,对于更好地服务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不断探索情境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葛美丽.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科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

[2]张忠华.论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0(3).

[3]勒彦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D].河南大学,2009.

[4]高文.情景学习与情景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

[5]张玉民主编.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吴萌.中学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