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谈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颠覆

谈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颠覆

小编:林式藩

20 世纪20 年代前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引发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波及了艺术、设计领域,现代主义设计开始由建筑设计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带来的改变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

一、中国传统设计审美观的特征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现代主义美学并不是简单地定义美和丑,而是经由形态表象去认识客体所属类型和本质的价值评估,注重的是对一个事物美学价值的判断。审美活动是人类造物文明的一个主体部分,而不是人类设计史中游离于实用价值之外的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审美标准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当中。审美能引发人的生理舒适感、视觉感知和心理满足感。

从有造物行为开始,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古代先民便开始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审美观,即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点。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命题,是我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其思想内容涉及认识、价值、审美和思想方法等诸多方面。在中国传统设计观念中,人与自然没有任何隔阂,人的生命与宇宙中其他生命是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昭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精神,融贯于中国古代艺术,如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建筑等各领域。

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由来已久,在农耕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社会的支柱和人们生活的根本是农业,若想农业兴旺,顺应自然是不二选择,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形成是人类主动适应、遵循自然规律以及对主宰命运的天的崇拜的结果。先秦时期,审美观念开始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方向转变。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诸子百家的众多学说中都有所阐释。

可以说,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设计史,并被历代造物者所沿用。这种设计理念要求人们从整体的观点看待器物的设计,将各种造物活动看做是自然的产物,要与自然协调一致。如建房子要坐北朝南,楼梯层数、楼层高选择3、6、9 等极数;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建造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改变,而是因地制宜,以顺应自然地理走势。

二、气韵与意境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气是美的底蕴与基础。气韵与意境成为品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气韵与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审美范式,最早由南朝谢赫提出,并最终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六法论其他的五法都是针对绘画技艺而提出的要求,而只有气韵生动一法是告诫艺术家们不能仅停留在对于技艺的磨练与追求上,在艺术上更要追求意蕴之美,要能够描绘出事物的神韵。气是指宇宙万物之气,艺术创作讲求创作者本身之气与宇宙万物之气的融合。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灵气、有神韵,才能区别于一般的平庸之作。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范畴,意境美最早的美学源头可以追溯至老子,他的哲学理论对中国传统设计美学都有很大的影响。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形与神、虚与实的统一。意境就是神的表现,神就是神形合一形神兼备形生象外。意境强调真实情感的表达与意会。

三、现代主义设计审美观的主要特征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弄潮儿的艺术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端。20 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对传统意识形态进行了颠覆性变革,它波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无所不包,在每个不同的领域里,都产生了特别的内容和观念,因此,要对现代主义下一个确定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现代主义设计也得到了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抽象化

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抽象和具象一直是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两个方面。在现代审美意识中,抽象化风格占据了主导。

抽象艺术意味着逃避现实、释放自己的情感。有两种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抽象风格:从大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形象,抽象到它们不再反映传统的现实的程度;还有非写实派的或纯的艺术形式,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抽象艺术始于19 世纪末期的先锋运动: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抽象化意味着从自然与感觉体验中提取精华,表现为将对象分离、选择、简括和对几何形的运用。

(二)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对文学的审美有着个体的独立的体验,并不是千人一面的。审美活动也确实是一种人的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同,有不同的审美观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审美个性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不过在封建时代,人们的个性受到了压抑而已。近现代以来,封建制度逐渐土崩瓦解,人类进入民主时代,个性不再被压抑,人们纷纷追求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个性化也是比较鲜明的现代审美理念特征之一。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进入近现代之后,艺术、设计终于突破了对于传统的模仿和表现,而更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艺术家私人化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现代主义设计和艺术创作中,非常注重个性的彰显。个性化也反映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上,其审美趋向和审美特征更趋独特,与传统审美的和谐统一趋向也十分不同。

(三)崇尚科学美和技术美

从工业革命开始,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艺生产成为社会的主流生产方式,从最初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反对,比如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在刚建造时,被人们斥为钢铁怪物,认为它严重影响了巴黎的市容,丑陋不堪。而如今,它已成为巴黎的标志,也是对当时科技最高水平的彰显。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业产品越来越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人们的审美观也从最开始的反对工业化、反对科学技术等转变成了崇尚科学美、技术美。

科学技术在20 世纪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高新技术崛起的代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光电技术和生物基因技术等进一步改变了人类对于世间万物认知的同时,也给当今人类在生产、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可以说,不断涌现的各种新发明、新技术,使人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拓展,感官得到了延伸,从而在人的面前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巨变,使得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也显现出与现代科学技术一致性的一面。

(四)强调视觉冲击性

现代主义设计讲求视觉冲击性,希望通过作品的外在形式对人的情感和心灵世界产生震撼和激荡。比较来说,在现代主义设计中,那种追求恬淡、平和的审美风格的作品已经很少了,大多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感。一个时代的审美观与时代的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因而设计作品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与关注,变得更有视觉冲击力,更加强调对感官的刺激,这使得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强调和谐的天人合一观念大相径庭。

四、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设计审美观的颠覆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对传统审美观念的进行了颠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哲学层面的颠覆

孔子在《论语庸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质矣乎!民鲜久矣。儒学在汉代取得正统地位的近两千年来,对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和审美标准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具体的艺术和设计活动都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符合中庸、和谐之道。这种审美观也影响到所有设计创作,因而古代艺术与设计作品的风格都是内敛、平和、严谨、毫不张扬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旧非常具有使用价值,值得提倡,但是在艺术创作、设计实践方面,与传统审美理念所追求的都大相径庭。现代人主张张扬个性,和而不同,在创作时往往喜欢独树一帜,不落窠臼,而大众的审美观也是如此,恨不得全天下独此一份。现代西方哲学直接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观和大众的审美观。尼采和弗洛伊德又在精神层面上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以致现代的设计都追求本我,突出个性与自我的表达,所包蕴的哲学意味愈加淡薄。

(二)表现手法上的颠覆

在古代,科技虽不发达,手工艺却大放异彩,人们追求工艺的精益求精,达到了令人震惊的艺术高度。但经历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力被机器大生产所代替,人们主动或被动地转变了原先的审美追求,要知道,在机器生产之初,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们曾提出过强烈的反对意见。设计先驱约翰拉斯金反对工业化,反对使用钢材、玻璃等工业材料。现代主义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反对机械生产,难以接受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玻璃结构建筑,即世界博览会展厅水晶宫。但后来,他们都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如今,人生活中所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几乎都是由机器生产的,人们也对这些产物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是美的,机器生产似乎达到了人力所不及的高度。

热点推荐

上一篇:谈日本高冈漆器艺术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