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11篇)

2023年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11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一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它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现今,音乐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它的重要性。对于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音乐基本分为两大类,即音乐表演与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的科目繁多,比如器乐表演,包含有钢琴、古筝、小提琴等等的表演。还有声乐表演,包含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等。音乐表演能更完美的表现音乐情感,我们通过动听的歌唱、打动人心的演奏,将乐曲完美的展现给听众,直至人心,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同的演奏者、歌唱家给观众不同的音乐美感,音乐就是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音乐中,音乐理论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它不像音乐表演那样被大家熟知,不能很直观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可是学好音乐理论对于钢琴教学与演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好音乐是需要全面的、细致的学习,而不是只学好钢琴表演就可以了,就足够了,那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音乐理论作为基础来巩固钢琴教学与演奏。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学生弹奏钢琴,一开始就教基本演奏技法,而不教授基础乐理知识的话,学生的钢琴技艺是得不到很好的提升的,钢琴表演是需要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强大的基础的,所以先教授简单的理论知识可以起到学习钢琴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理论当中包含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等科目,乐理是所有理论学科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么样记谱、识谱、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乐理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熟悉教材里面的定义,多做习题,掌握做题方法。另外,理论的学习还包括相对复杂的科目,如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法、旋律等内容。有些人认为,和声、作品分析等学科的学习只是针对作曲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不需要涉及,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有的音乐专业学生,都应该详细的、全面的学习各科理论知识,不是只学好简单的乐理知识就足够了。要由浅入深的系统地学习。

一、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关键,是要掌握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扎实的音乐理论基a知识

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是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学生都只认为把钢琴弹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学习,只要把谱子当中的音符弹下来,不管谱子里面其他的记号和标记,认为曲作者写这些都毫无意义,导致弹出来的曲子空洞没有艺术性,忽视里面的细节部分,这样的演奏怎么可能打动人心呢?所以,学好音乐理论知识真的很重要,要让学生重视起来,细致的看谱子弹琴,把谱子里面的记号和标记准确的弹出来,表达曲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离不开实践,理论要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表演,或者只有表演没有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学习音乐没有捷径可言,我们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现在所教的高中艺术学生不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只需要学好自己的声乐、器乐专业就可以了,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可学可不学,或者直接在要高考前突击学习就可以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岂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突击学习几个月,效果很差,既影响理论考试的成绩,也影响表演类专业的学习。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理论知识欠缺,教学内容就会很局限,学生们的知识面会很窄,了解的也不全面。要想完美的呈现一首钢琴作品,不仅要求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更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才能指导学生去演奏更多更丰富的作品,使学生对自己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能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课其实也很重要,应该在高中课程中增大音乐欣赏课的比重,让学生多多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作者作曲时候的想法。下面具体介绍钢琴演奏过程中可以用到的关键性音乐理论知识和方法。

(一)乐理基础

乐理是一门系统地专业基础课,是教学生如何识谱、识别音程、和弦、调式的`一门科目,是所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如果想要钢琴弹好,势必要把乐理学好,掌握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能够识别钢琴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等,能够准确弹出钢琴乐谱中的和弦,知道和弦的结构,有感情的弹出作品。这些都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这样弹出来的曲子才是完整的、准确的、有情感的作品,否则是无味的、空洞的、缺少内涵的作品。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乐理知识为之后要学习的和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们应该重视起来,要将理论学习与钢琴演奏学习同步进行,不分伯仲,全面的细致的学习,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

(二)和声基础

和声相对于乐理课程来说,学习难度有所增加。在钢琴伴奏中,和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伴奏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来配和声,要正确的处理和弦变化、掌握节奏与色彩性。(这里的节奏、和弦应在乐理课程中就应该十分了解和熟悉了,所以乐理与和声学紧密相连,学生们都要学好这些课程)。和声写作规则很严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灵活掌握,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学好和声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和声学也是一门较复杂、难学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并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演奏、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二者完美的结合,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三)视唱练耳基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乐理并称高考音乐理论小三科,十分重要。需要学生们达到快速识谱,准确唱出谱子中的音符与节奏等要求,还要求学生将谱子完整的唱出来,不能唱的断断续续,不连贯不完整,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积极地进行识谱练习。视唱需要学生们大量地唱谱子,熟悉谱子当中的音符、旋律和节奏,能够通过练习最终快速准确的唱出谱子,练习视唱时,需要由浅入深的练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要由量变最终达到质变!练耳目的是要学生达到听着曲子可以快速准确地写出音符、节奏与旋律,培养学生的乐感,通过对大量的音乐片段、音乐主题的旋律视唱,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整唱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演奏、演唱水平,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学好视唱练耳可以促进演奏、演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表演专业很有帮助,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一首乐谱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但是它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活灵活现的个体,我们需要对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处理,比如说强弱、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处理。所以说,视唱练耳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脱离了理论,就不能深入音乐,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钢琴演奏不能“照抄照搬”、一成不变,要灵活运用,还要有自己的思想与创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还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将自己w到的知识与经验很好的传承给学生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我们了解更多更广泛的音乐作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是弹好钢琴的关键。同时还要培养演奏者的即兴演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需要学生们大量地练习各种风格的作品,掌握好的和声编配,学好乐理、和声等课程。总之,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集各种音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努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很重要的,钢琴技巧是通过机械练习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要生动、灵活的再现,而且还要仔细、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和声是钢琴演奏中的骨架。传统的大、小调和声所使用的和弦,是按三度叠置的原则结合起来的。作为一种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洛克至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和声学比较难学,学生们应该以乐理、视唱练耳作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平时弹奏作品时应该懂得积累,多了解和留意作品中和声的出现与走向。

丰富的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音乐理论知识顾名思义是指音乐专业的技能理论知识,要强调的是音乐史论这门学科,它在理论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们理解中的音乐史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记住年代和作者即可,但其实只知道这些内容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们通过对作品作者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去挖掘内在的音乐内涵。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课程也不能够被忽视,音乐欣赏课会帮助我们提高音乐辨别和鉴别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演唱或给学生进行各种示范演示、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视奏的要求很高,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做基础,是把乐谱转化为演奏的一种行为。它要求演奏者看到谱子里面的音型、节奏就要马上的进行快速转换,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以,对键盘位置要很熟悉,而且要掌握作品的背景及音乐风格。视奏能力的高低,对熟练掌握每首乐曲的演奏进度、对拓展演奏曲目的数量、演奏范围,拓展艺术视野,有直接的关联。视奏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兴趣,钢琴学习进度的快与慢,上课质量的好与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不要一味的硬性要求学生去练琴,更应该培养他们浓厚的演奏兴趣,让他们真正的热爱弹琴,而不是应付了事。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可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全面的钢琴演奏家,势必要将理论知识与钢琴演奏并重,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想达到演奏的作品内容完整丰富、打动人心,演奏技术与基本功一定要过硬,不能顾此失彼,要把二者很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注重钢琴演奏技术的培养,也不忘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去培养学生们的理解作品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们更有热情地去演奏,达到忘我的投入,反复练习,理解性地练习,不是盲目地去练习,正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最终达到准确的表达和传递音乐内容。真正做到音乐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行,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与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郁正民。现代音乐课程论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6]李超,李丽华,郝伟智。西方钢琴史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二

大学钢琴教学演奏心理训练与培养论文

摘要:钢琴教学课程属于大学中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员掌握程度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演奏者的现场发挥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连。在大学钢琴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巧的培训,而忽视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果忽视了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水平达不到舞台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钢琴课程之中如何进行心理训练以及如何培养心理素质强的表演者,以供大学钢琴教学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演奏;心理训练

一、大学钢琴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大学钢琴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音乐类课程,进行钢琴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还要具备理论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正确的教法,对于钢琴教师来说,需要教会学生演奏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演奏过程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会运用恰当的心理训练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样不仅对演奏效果有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大学钢琴教学之中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非常必要。

二、影响学生演奏心理的主要情形

(一)演出时的焦虑

在钢琴课程当中,学生往往只重视演奏的技巧,而忽视了曲谱的背记,学生对曲谱的掌握需要一个熟悉的程序,如果在不掌握曲谱的情况下进行演奏,就可能以为曲谱生疏而产生焦虑心理,从而无法正常演奏,因此,想要具备稳定的演奏心理,就应当在平时练习当中熟悉曲谱,充分准备好进行随时演出,只有如此才不会因为焦虑而影响发挥。

(二)对自身能力缺少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演奏技巧,掌握演奏的经验,同时还应当培养出演奏的欲望和演奏的兴趣,只有培养了爱好,才能克服表演的心理障碍,最终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在训练的过程之中,学生应当掌握降低心理压力的办法,同时通过不断练习提升自身实力,获得演奏信心。在教学比赛以及社会表演当中,学生应当试图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中获得成就感。如果学生的表演经验不足,则有可能因为心虚而产生紧张感,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演出效果,在实际的表演之中,就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同时学会情绪控制的具体方法,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帮助学生放松心情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演奏时的心理调控能力就应当营造一个和谐的课程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心情放松,在课堂教学之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奏的方法,要求学生记牢曲谱,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钢琴表演的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让学生喜欢上钢琴演奏,给予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定期进行教学表演,让学生进行演奏。钢琴表演技巧的掌握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循序渐进。在钢琴课程之中,尽量为学生选取钢琴名曲,让学生了解钢琴名家的练习过程,给学生讲授演出时出现意外后具体的应对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掌握钢琴的表演历史,了解钢琴与其他表演手法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掌握钢琴的音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逐渐爱上钢琴表演,增强钢琴演奏时的自信。

(二)培养良好的演奏心态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只有掌握了演奏的技巧方法在舞台上才不会发挥失误,如果演奏者的水平不足,则演奏过程中可能因为心虚而影响演出的正常进行,影响发挥水准。对于表演者来说,如果无法掌握表演技能,则尽管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无法在舞台上正常发挥,因此在日常的课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对钢琴表演技巧深入学习,获得演奏的经验,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表演的技能。同时,在教学当中还应当传授演奏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在实际演出时克服紧张感,教会学生提升应变能力,加强学生演奏的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掌握不同曲目的演奏技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制定演出曲目,教会学生如何调控心情,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演出紧张情绪,在实际表演之时不再紧张或不安。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心理调控能力

让学生摆脱演出畏难情绪,实质增强表演技能,就需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演出机会,让学生在自我调控中学会把握自己的心理,学生应当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调控,同时学生还应当自我探索自身的演出心理。在教学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在适当的情形下,举办各类音乐表演会,让学生走上舞台。同时,也应当进行社会表演,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演出舞台上积累经验,提升演奏实际中的调控技能。

四、结语

大学钢琴教学区别于其他的音乐课程,钢琴演奏技巧需要通过逐步积累达到提升,通过训练逐步积累心理素质方面的控制经验,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掌握正确的心理调控技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演奏技术之外,演奏之时的心理也是关系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只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就能提升学生在舞台表演之时的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玲.钢琴教学中公开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j].音乐时空,,(10):178+154.

[2]杜伟.论钢琴教学中学生公开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7(05):126-128.

[3]李松珊,李涛.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演奏心理紧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9):198.

[4]郑洋.谈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演奏心理训练[j].辽宁高职学报,,(03):100-101.

[5]韩东珺.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本技术训练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三

钢琴作为世界乐器之王,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受欢迎,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钢琴,而对于高校钢琴专业学生来说,不仅仅需要学习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更应当掌握作曲技术理论,也就是曲式、和声、复调以及配乐理论知识,掌握了所谓的四大件,学生往往能够拥有良好的音乐鉴赏和感悟能力,并能够进一步探究钢琴演奏内涵,提升自身钢琴演奏水平。

一、曲式结构类型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曲式结构类型知识在作曲技术理论知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学好曲式结构类型,教师们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首先应当为学生们介绍各种音乐基本知识,比如乐节、乐句和动机,乐节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划分音乐作品层次,乐句则有利于增强节奏感,教师们在为学生介绍曲式结构基本概念以后,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实例,带领学生进行作品动机、乐节、乐句的分析,从而在学生们脑海中构建相对完整的曲式结构知识框架,然后试着让学生们进行乐段的划分,锻炼学生们解读音乐作品的`能力。学好曲式结构类型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完成对于一首音乐作品的大致划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提升钢琴教学效率,当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曲式结构分析习惯以后,在未来分析大型奏鸣曲时,也会很自然地按照曲式划分习惯进行曲式分割,明确认识奏鸣曲的每一部分含义。

二、和声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和声指的是将多个不同音依照一定的技巧进行组合,利用和声可以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都只能有一个贯穿的主体,其他的复调旋律也都是为了主题进行铺垫,学生们在尝试复调练习的时候,应当选定其中一条作为主旋律,然后在围绕主旋律添加和声来凸显主题,学生们在学习和声作曲技术理论时,需要按照音乐作品进行风格判断,按照具体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和声进行搭配。另外,教师们还应当为学生介绍和声织体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把握作曲风格和特点,更好搭配和声。

三、配器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各种音乐音色的辨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乐器,甚至是相同的乐器音色都是不同的,而钢琴作为世界乐器之王,其音色具有无与伦比的辨识度,而且更重要的是,钢琴的音域有六到七个八度,音色十分丰富,教师们在进行钢琴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对音色的感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针对钢琴所能够发出的音色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并记住钢琴所发出的音色特点,通过赏析钢琴作品来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们的音色辨识能力,有利于学生们在赏析作品,甚至是在未来的创作钢琴乐曲的时候,都能够按照每种音色的特点来实现作曲需求。

四、复调类型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音乐历史上,往往都是单音音乐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我们对于复调这种演奏形式不够了解,然而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具有比较强的秩序性以及逻辑性,高校学生在学习作曲理技术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应当注重音乐作品的复调,在赏析音乐作品的时候着重感受作品的格律感,往往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包含多条独立的旋律,多条旋律同时展开不仅不会给听众带来一种混乱的感觉,反而由于作品中含有多条旋律,可以在同一时间展示多种画面,会使得听众感受到作品的层次感和逻辑感。复调弹奏的难度也是十分大的,学生们为了学会复调弹奏技巧,在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的时候,也应当注重自身演奏技巧的提升,注重手脑结合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多声部听觉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同时分辨多种旋律,并提升学生的多层次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复调研究中的多段旋律在整首音乐作品中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交织、配合,在平时的练习与学习中,学生们要注重对手指独立控制能力的提升,只有强大的手指灵活度作为支撑,才能够自如进行复调演奏。

总而言之,为了让高校学生更好学习钢琴演奏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们演奏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受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强调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作曲技术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钢琴演奏知识时具有更强大的音乐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力.中国现当代钢琴作品研究[j].学理论,,(3):3.

[2]嵩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j].金田,2016,(10):45.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四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奏鸣曲起源于巴洛克晚期,是一种以钢琴独奏为基本表现的音乐体裁。经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时期的改良,时至今日,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的典范,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钢琴奏鸣曲在触键、踏板、速度、力度与音乐的表现力上都对钢琴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音乐体裁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所以,钢琴奏鸣曲往往成为了钢琴学习者有其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在钢琴演奏技术的同时,钢琴奏鸣曲还能很好的熏陶演奏者的钢琴艺术感,有了真实音乐表现方式,就如同掌握了开启钢琴演奏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艺术表现力;钢琴教学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及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一)钢琴奏鸣曲的起源发展

奏鸣曲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乐器音乐的写作和音乐表现方式,奏鸣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sonare,也就是发出声响的意思。在西方音乐史当中,这种结构的曲式随着不同音乐时期的变革以及期间各个乐派的风格偏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势。奏鸣曲的曲式最早出现在巴洛克晚期,其后历经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和完善。直至进入20世纪,各式各类的乐器演奏奏鸣曲大量的出现,而其中钢琴奏鸣曲仍然占据着古典奏鸣曲的主要位置。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inicoscarlatti)可以说是古钢琴奏鸣曲的创始人,他所创作的555首单乐章钢琴奏鸣曲在巴洛克晚期成为了键盘类奏鸣曲的主流。d.斯卡拉蒂为钢琴奏鸣曲日后的形成和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被后世誉为“古奏鸣曲式之父”。古典主义时期可以说是奏鸣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以及音乐技巧都和巴洛克时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发差和对比。由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和人文理念深入,使得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开始使用单一简明的曲式机构进行创作,所以致使奏鸣曲曲式的结构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形并且逐步确立起来。

(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与风格特点

关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在起源发展部分已经简单涉及了,其曲式的结构经过漫长的过程历经几代作曲家的改良。现在被规范的奏鸣曲曲式结构是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但有一些特殊的作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省略第一乐章或第二乐章,形成三乐章结构。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钢琴奏鸣曲基本上都属于古典奏鸣曲,虽然与早期奏鸣曲有一些风格上的变化,但大致上保持了奏鸣曲一贯的特色。首先,我们知道钢琴奏鸣曲是独奏曲,这体现了突出钢琴简单质朴的一面,没有高低声部的.衬托,音乐基本为主调风格。其次,基于奏鸣曲结构之上,变化的拍子和再现回旋的表现方式。突出表现某一段落,而每次再现都有所不同,充分的引发听者的兴趣。第三点,奏鸣曲非常的注重钢琴技巧,例如在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出现了有双手交叉、双手八度以及内音部的高度震音技巧,最后,奏鸣曲有非常好的音乐表现力,几乎大部分的奏鸣曲都是以明亮的大调进行,听起来非常的愉悦。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是最富有歌唱性的,是带有希望的,欢乐的歌唱的节奏。

二、钢琴教学中奏鸣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是被应该最为广泛的钢琴体裁,奏鸣曲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钢琴奏鸣曲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演奏者钢琴演奏的潜力。

(一)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连奏、小连音线、断奏

在钢琴奏鸣曲中经常会出现两种连音的表现方式,连奏与小连音线。虽然较为相似,但也有一些区别。连奏是将一些音符连贯,圆润的弹奏出,构成一个乐句。连音的触键方式不是爆发式的快速弹奏。是熟练的缓慢触键。这种缓慢触键不是软绵绵的那种,而是训练有素的那种。其关键在于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保持手指平直,用手指的指面部位柔软的触键。这样的触键方式是能演奏出柔和的富有歌唱性的声音。小连音线,又称为圆滑奏法,简单的来说是需要用指尖和手腕共同配合完成,以圆滑、连贯的方式演奏2个到4个用连音线连起来的音符。小连音线经常会与跳音一同出现,所以其奏法技巧是第一个音稍加以强调,力量稍微大一些,后面的音尽量的柔和轻巧些,有情感的进行,如果是后面的音值较短,就需要指尖稍微快速的离开。连奏和小连音线的可以很好的帮助训练演奏者的触键感觉,使演奏不再生硬,使音色更加的富有美的流动性。关于断奏,不止是奏鸣曲中有出现,在其他体裁中也有,但是因为奏鸣曲快板和慢板的交替进行,和一些连奏、小连音的出现,则对比凸显出断奏和跳音的明显特征。断奏是一种演奏含义,包括有跳音、顿音等演奏方式。跳音和顿音是运用手腕动作,手臂平稳,动作轻快灵敏,触键的力量要集中在指尖上,触键面积很小,一触即回,奏出轻快,富有跳动的节奏,同时对于触键速度上的要求要看整体奏鸣曲的拍子。断奏的使用可以增加乐曲的整体形象感,使风格上更加的明亮、活泼、愉快。这样的演奏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奏鸣曲可以有效训练速度、力度

钢琴奏鸣曲的速度与力度,一直伴随着奏鸣曲发展被不停的讨论和研究。因为受到奏鸣曲独特曲式结构的影响,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成为了奏鸣曲自身的一个标签。同时把握好乐曲的力度与速度成为了能否演奏好钢琴奏鸣曲的关键。首先对于速度来说,速度不统一就会损坏乐曲整体的音乐表现,虽然奏鸣曲是快板-慢板-小快板的结构,但不代表不是统一的速度。快板乐章中手指的快速持续的弹奏,是根本的保障。而到了慢板乐章时,演奏速度不要突然变慢,要根据速度记号去调整,每个手指触键发出清晰的声音。对于力度,其实是根据速度的变化去调整,只要速度运用的好,力度自热而然会被触键的感觉所影响,力度的自然化,是钢琴奏鸣曲最真实的表现。

(三)钢琴奏鸣曲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

钢琴奏鸣曲的音乐表现力是非常强的,通过具有特色的曲式结构,快慢板结合的速度,和非常华丽的钢琴技巧,如人的情感表达以及美丽画面成像。钢琴奏鸣曲能够抓住听者的耳朵,充分的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弹奏钢琴奏鸣曲对于演奏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演奏钢琴技巧,还要表现其富含的艺术魅力。只是单纯的炫技是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就要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表象,只有赋予钢琴真实的表现力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钢琴奏鸣曲是历经岁月洗礼,是非常成功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历经几大音乐时期及无数优秀的作曲家的改良,至今仍旧占据着钢琴音乐中重要的一席。钢琴奏鸣曲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非常真实情感表达,它能表现出人的细腻情感,或是喜悦、或是悲伤,它能够给人最美的听觉享受和最绚丽的画面感,让听到的人深入其境。同时在钢琴的教学中,奏鸣曲能够很好的训练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无论是从触键的感觉、速度、力度的把握上,还是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情感上等,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的提高,并且使其掌握音乐最真实的表现力。所以综上所述,钢琴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非常高比重,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钢琴学习者更加全面的接触钢琴演奏,并且感受和学会钢琴演奏艺术。

参考文献:

[1]叶松荣.西方音乐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郑兴三.海顿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罗伯特泰希穆勒[德].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本[m].湖南文艺出版社,.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五

音乐听觉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要获得它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这种目的的获得是以人类听觉为基础的。钢琴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听觉艺术。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运用广博的文艺修养,深入研究并理解作品,使用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弹奏出美妙音色、感人的旋律,使欣赏者和演奏者本身从中感受到愉悦,并引发有关生活经验产生音乐想象,从而感悟到作曲家在音乐中蕴含的世界观和人生哲理,达到净化心灵、陶:台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音乐的创作实践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即:一度创作,作曲家把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转化为内心歌唱的旋律并通过音符形式记录下来;二度创作,演奏家通过倾听谱面把音符变为个人的内心听觉,然后又把个人内心听觉转化为实际音响;三度创作,欣赏者对演奏家演奏的实际音响的体验感受。在这些过程中,都依赖于人的听觉和声音。因此笔者认为,人类听觉既是作曲家创作的基础,又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更是音乐审美的基础。

一、听觉的概念与钢琴发音的原理、特性

所谓听觉是声波物理特征的反映。发音体的振动产生声波称为声音。发音体振动发出的能量通过物质媒介的逐层传递以纵波的形式传到人耳而产生听觉。声波的物理特性有频率、振幅、波形和持续时间。这种特性与人类听觉感受声音的特性音高、音强、音色和时值相对应。

钢琴的发音体是琴弦,它是利用键盘的杠杆,作用于击弦机通过毛毡裹制的小槌敲击琴弦,使之振动而发音的。弦的振动通过音板的谐振产生共鸣来扩大音量。钢琴琴弦振动的频率决定音的高低,由弦的长度、直径、张力三方面决定,弦的长度和直径与振动频率、音的高低成反比,即弦越长,直径越大,振动频率越小,音越低。钢琴是乐器之王,是音域最宽的乐器。它的音域从大至二组a到小至五组c,共88个音。钢琴的音量取决于琴弦的质量、击弦力的大小和音板的质量与性能。在钢琴上音乐要求音量可以从最弱ppp或pppp到最强fff或ffff。钢琴的音色取决于击弦的方式和击弦点的选择。钢琴发音的持续性取决于弦的质量、弦的张力、音板的共振的好坏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钢琴的音量音色是可以由钢琴演奏者的指触来发生变化的。

二、音乐听觉概念

音高、音强、音色和时值,在音乐作品中表现为横向的旋律、节奏,纵向的和声、织体,音强和音色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钢琴作品中,音色的丰富多彩如德彪西《月光》中“朦胧如纱”,中国曲目《百鸟朝凤》中用钢琴模仿“光棍好苦”、鸡叫、八哥、布谷鸟、群乌争斗等音色,丰富了钢琴表现力,再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可谓是天籁之音。

所谓音乐外部听觉,外部是指音响对人耳的听觉器官的刺激。这种外界的音响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经人脑信息加工而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音乐感觉。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初次倾听某乐曲,对其音乐节奏缓急、音乐旋律线曲折、音色明暗等产生感动、伤心、高兴、抑郁等生理上的反映,这种感觉就是音乐感觉。就像玛克恩・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第三章“审美经验”中曾恰当地把这种生理感受称之为“审美反射”,他说:“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拂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①音乐外部听觉是产生音乐感觉的基础。音乐外部听觉灵敏、持久,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基本的能力。

所谓音乐知觉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音乐知觉是更为积极的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例如,听肖邦降e大调夜曲作品9之2,肖邦采用如歌的曲调并加以装饰的手法,单一的伴奏织体贯穿全曲,和声色彩丰富,曲速较慢,让人感受到肖邦凝神的沉思和略带悲歌色彩,好象是明朗、幽静的田园风;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作品25之15,全曲运用均匀的八分音符,始终重复着降a(在中间部分以等音形式转为升g),让人感到就像阴沉天空中,从房檐下滴答滴答落下的雨点声,这首曲子因此被称为有节奏的雨滴声的.描绘练习;再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运用十六分音符半音阶快速上行、下行、重复,使人感到好似野蜂飞舞时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响,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音乐内心听觉是指在内心听到音乐节奏、力度、旋律,联想到音乐形象,并通过认真研究作品的背景材料,体会到音乐的主题思想,也就是在无声的状态下,人的内心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想象、理解和形成音乐思维,并以此为目的来指导演奏。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钢琴学习的过程是音乐外部听觉与内心听觉同时作用的过程。音乐外部听觉是视奏研究谱面,并将谱面熟练的过程,利用音乐外部听觉来判定演奏者弹奏的音符是否正确,曲调是否流畅,速度是否合理,表现手法是否得当,它是钢琴演奏和音乐感知的基础。音乐内心听觉是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化。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作品深入分析,走进和感受作曲家的生活,用心与作曲家的作品交流,理解感悟作品的意义,然后用心来演奏作品的过程。

三、音乐听觉与钢琴学习

钢琴较之其他乐器特点,它有88个键,因此有88个固定音高。在弹奏的过程中,手指落下就能有固定的音高发音。它不像小提琴必须靠演奏者手的把位、内心敏锐的听觉来奏出准确音高。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有些钢琴学习者虽然很用功,很刻苦,但是他们不善于主动用听觉分辨自己弹出的音色、乐句,导致音色、力度没有对比,音乐层次性差,乐句不清晰,踏板不干净,使音乐失去了音乐情趣,削减了应有的表现力,影响表现效果。如果连续练琴数小时,而不集中注意力去聆听和思考,这无异于浪费时间!只有经过训练的耳朵才能察觉到细微的不准确性,以及不纯净的音色。要避免这些问题只有真正地提高演奏技巧,同样,只有通过自我检验(聆听),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听觉能力。通过听觉琢磨优美的音色以及细微的声音层次。”②

在钢琴练习以及演出的过程中,音乐外部听觉相当于观测器,不时地把练习或演奏输出的音乐反馈给大脑并和音乐内心听觉进行比较,并以指令的形式指挥大脑调整演奏。当音乐内心听觉指令正确无误时,练习将会提高效率,对于演出,一定会成功。所以在练琴一开始,要用心去倾听,一方面可以提高练琴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听觉的能力。

四、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1)由基本练习入手提高练习者的音乐外部听觉的敏锐性。基本练习是钢琴学习者每日必备的功课。有些钢琴学习者,没有任何自我要求、约束,认为只要顺着下来弹两遍就行。这样的练习,无目的、无方法,只是为了练琴而练琴,日积月累,就会使钢琴基本练习成为枯燥的技术练习,让练习者生厌。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明确基本练习的目的,例如变换音色、力度和层次,来练习触键、触键方式和下键速度等;还可根据练习者的手指能力情况,通过变换节奏、速度,提高其弱指的弹奏能力等。例如,练习降e大调音阶。目的:练习手指力度由p至f的表现能力。基本原理:手指下键速度决定着弹出的音力度。手指下键速度快,触键面积小,音自然就强;反之,手指下键速度慢,触键面积大,音就弱。练习遍数:共五遍。速度:由慢逐渐快。具体方法:在第一遍时,让练琴者用p力度,慢速弹两个八度,在弹的过程中,注意细心倾听每个音的音量是否统一在一条线上,并及时调整手指的指触。在第二遍时,让练琴者用比前一遍稍强的力度mp,慢速弹三个八度,要求同上。依次在第四遍时,用f力度,较快速度,要在变换速度时,锻炼手指下键的感觉,以及耳朵听辨的能力,每个音要像大小一样的珍珠依次洒落在玉盘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学生掌握了四个层次(p mp mff)的力度,第五遍,上行由p-f,下行由f-p,快速,四个八度。当然,进度可根据学生能力来适度调整。内心有了对基本练习的要求,利用音乐外部听觉监督,获取好的声音。这样练习,使钢琴演奏者练习有了兴趣,既提高了音乐表现的技巧,又锻炼了音乐的外部听觉,更进一步培养了良好的音乐内心听觉的习惯。

(2)认真研读谱面,通过分析作品创作手法并利用唱旋律、听和声和打节奏等方法熟悉乐谱,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来破译作曲家内心的音乐密码,提高练习者的音乐表现技能,提高音乐外部听觉判断性,逐渐养成音乐内心听觉习惯。谱面是作曲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音符的形式记录他的思想。弹奏者在摸谱之前,应先读谱,不放过作曲家标示在谱面的任何记号,并掌握清晰乐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句法奏法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可用唱旋律方法体会旋律线条的曲折,感知旋律的变化。要注意倾听旋律线条的起落,旋律与伴奏之间的声部是否平衡,和声色彩明暗紧张度,节奏表现的是否准确到位等等。在熟练时,也要读谱,更要注重音乐的感知,抓住音乐的基本情绪。例如,练习中国曲目《绣金匾》,王建中老师在改编此曲时,保持了原民歌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加以钢琴的织体,并运用古筝拨奏手法,使音色明亮,流畅,轻快。全曲共分三部分,其为再现的两段体,a+b+a、。第一部分,是亲切、流畅的奏出旋律。第二部分,旋律移高五度,并且情绪欢快,跳跃。第三部分,是前一段的变化再现。全曲旋律运用加花的创作手法,在弹奏时,要抓住旋律的主要音,要有层次变化,手指要控制,耳朵要辨别。在速度方面,a段亲切的歌唱,不易太快,中段是热情的、跳跃的,速度有所变化,a’段是颂扬的段落,可拉宽。只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内心明确曲目要表达的意境,有目的去练琴,这样才能收到既锻炼音乐外部听觉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钢琴演奏的表现能力。

(3)通过对作曲家音乐背景材料的分析,使演奏者心态接近作曲家的心态,领悟到音乐作品的真谛,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其音乐思想,丰富音乐内心听觉,增强演奏者表现作品的欲望。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强调:“演奏者必须研究作曲家与社会的联系;作曲家的总的音乐风格及风格演变――作品在音乐史、钢琴史、作曲家本人作品、同类作品中的地位”,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才能深刻体会音乐蕴含的内容。从这些文史资料中汲取表现音乐的能力,使演奏者更具感染力、震撼力。在了解作曲家的同时,增强了科学、历史、文学等知识,使钢琴学习变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4)运用灵活多变的练琴方法,如有琴出声、看谱想声和无琴无声,充分利用音乐记忆想象能力,提高音乐内心听觉,使音乐融入演奏者的潜意识中,形成音乐思维和音乐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打动人心。所谓有琴出声练习是指在钢琴上视奏、背奏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大脑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下,会偏重手指肌肉的动作记忆。当练习者遇到紧张、心情不佳时,只凭手指动作记忆,会使演奏者记忆中断,大脑一片空白。钢琴大师阿牢曾说:“有分析的记忆才是最可贵的”。所谓看谱想声与无琴无声,是在没有任何音响刺激的状态下,利用音乐内心听觉锻炼大脑对手指的控制支配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记忆想象能力,增强谱面理解与识记。特别是无琴无声练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在睡觉前,闭上双眼,眼前回忆谱面,想象左右手每个音在琴键上的位置,明确左右手的指法和指触,想象左右手弹奏的节奏、速度和表情,想象音乐内容和音乐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乐曲将融入到练习者的潜意识中,形成音乐思维。当练习者再次坐到钢琴前演奏此曲时,弹奏就像说话一样流畅自如,富有表情与感染力。运用多种练习方法结合,把乐谱上死板的音符通过音乐内心听觉内化为自身的音乐思维,使具有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在钢琴上表现出来。

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学习钢琴是接受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地重复提高的过程,只有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才能培养、保持其学习钢琴的兴趣与热情,并增强其在学习钢琴中不断克服种种困难的毅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使钢琴学习的过程成为追求美的过程,使钢琴弹奏者成为音乐美的创造者。

注释:

①《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第47页

②《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全著,姜丹译,上海音乐出版社,第3页

参考书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

[2]《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赵宋光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3]《心理学》王淑兰、欧阳仑主编,西安出版社,1994年

[4]《音乐表演笑学,杨易禾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5]《笑学简论》韩玉珠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6]《钢琴学习指南》魏廷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

[7]《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年7月5次印刷

[8]钢琴的调律与维修入张昆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9]《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著,姜丹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六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民族钢琴作品是国家钢琴艺术生命之根。我们不仅希望加强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主。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体系要求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说:现在那么多中国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现在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与推广中华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事业无疑将有一个持久稳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中国钢琴教育如果始终能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原有的钢琴教育的良好传统——它的核心是教学相长、踏实敬业的风气,在中国钢琴教育现已拥有的广阔和优越的发展空间里,中国钢琴演奏、教学和作曲等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整个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都必将会再次迎来新的飞跃。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七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文学论文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论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文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英美文学的成功预期,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反过来促进生态文论介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文论;英美文学;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某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该课程的成功预期,以及对该课程实用价值的评定等等,均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应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态视角阅读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生态文论,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英美文学的成功预期,和学生正确评定英美文学课程的实用价值,从而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反过来促进生态文论成功介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一、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成正比,那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首先,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能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因为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并不是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中机械地添加一些文论方面的知识,而是将教学中心从文史知识的识记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来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上。原著阅读是赏析的基础。只有学生大量阅读原著,才有随后的参与文本意义的发现过程。原著的阅读和分析能有效扩大学生英语词汇量,并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英语技能的需要。而且,文学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最丰富的宝库。

具体文学原著的阅读与分析能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感性理解。

第二,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生态意识是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鲁枢元教授提醒我们,相伴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导致人类自身内部的“精神污染”。这里的精神污染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现代社会中科技发明对人的健康心态的浸扰,物欲文化对人的心灵渠道的闭塞,商品经济对人的美好情感的腐蚀。当代人的许多精神问题,如自杀、吸毒、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等,都随着社会发展的程度看涨。其突出表现为现代社会高度存在的疏离化:即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疏离。

因而,生态批评意识涵盖范围广泛,不仅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意识。而一方面,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轻人文素养的现象,强调大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不够重视学生需要、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功利性使得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承受很多学业、人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压力使得学生对情感、爱、理想和心理归属等需要格外强烈,学生会觉得精神空虚,难以走出心灵的困境。英美文学课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态的批评视角对具体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文化根源,让学生理解二元论思维方式和极端的理性思维的形成、表现及其危害,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的敬畏和关爱意识,从而进一步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生态意识如生态的消费观、爱情观、求职观等等提供启示,帮助学生建立与自然、他人和谐相处的存在状态,走出心灵的困境。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之需,因而也能吸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生态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成功预期

对教学任务的成功预期,也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教学任务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影响学生的成功预期的,是学生对教学任务难度的认识。如果学生学习中能体验成功,那么就不会对教学任务产生畏难情绪,由此带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信心和积极性。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积极性。英美文学教学中,为生态文论成功介入教学,实现其教学意义,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1.教学资料的选择:阅读是分析的基础。如果所选的原著对学生来说太难,必然会降低学生课后阅读的积极性。

故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用的具体作品。本人认为,应该选择能吸引学生兴趣,难度不大的一些经典文本,如《简爱》《蝇王》《傲慢与偏见》《老人与海》等;选择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英美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如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梭罗的《瓦尔登湖》等;重点选择现当代作家的短篇作品,尤其表现现代心灵拜物化,精神空虚,迷茫的短篇小说,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感悟二元论带来的极端理性主义思维的`危害,人与自然相疏离、相异化的可悲。

2.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创造生态批评情境: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显然有着信息容量大、信息种类多(包括图像、音响等信息)的优点。将信息以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教师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而更为主要的是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可以为教师指导和监控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例如,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开设英美生态文学交流社区。教师可在英美文学社区上传相关生态文献资料,发表建议,指导学生预习。还可以将课件上传,以供学生复习。利用社区督促学生发表意见,完成课后思考题。通过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子,及时有效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和效果。学生也可以自己发起话题,相互讨论,等等。

3.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对话”:由于生态意识内涵广泛,涉及伦理、性别、道德、求职、消费等等方面,容易吸引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方面的看法,从而较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只有积极参与讨论,才能体验成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乐趣。

三、应用生态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实用价值

所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否有用,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因素。英美文学课程中培养学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分析作品及作品中人物、主题或文化现象的能力,其实用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原著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还在于学生可将这种分析能力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从生态批评角度,对自己和周围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重新审视,从日常生活做起,树立生态的自然观、消费观、伦理观、爱情观、求职观等,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都相和谐的存在状态。

英美文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运用生态文论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阅读完《瓦尔登湖》后,教师即可根据作品中对人与自然的生命整体性和人的生活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的描叙,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如何被人类工具化、资源化,而后可将话题引导到人类对非人类自然的道德关怀是否需要上,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意识。随后教师可进一步将话题引向学生的消费现象上面,从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入手,与学生一起分析何为健康的、适度的消费,从而将对《瓦尔登湖》湖的阅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现象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消费观。

只要教师能坚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生态文论介入英美文学教学无用,学生的阅读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越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也就提高的越快,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故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生态意识建设更易成功。正如殷企平教授宣称:文学不但实用,而且非常实用[3]。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八

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汉语修辞手法的了解

汉语中有很多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会很乏味,再说纯理论化的知识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是有些歌曲的歌词生动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并且简单易懂,用来巩固知识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例如:歌曲《我是一只鱼》中―“我是一直站在岸上的鱼,如何能忘记曾经活在海里,曾经我活在你的生命里。”这里生动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一只鱼。

二、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在多数歌曲中,歌词的意境非常美好,有的甚至都运用了古代诗词作为歌词,学习这些歌曲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倾国倾城》中的开头几句歌词就非常的有意境―“雨过白鹭洲,留恋铜雀楼,斜阳染幽草,几度飞鸿,摇曳了江上远帆。回望灯如花,未语人先羞,心事轻梳弄,浅握双手,任发丝缠绕双眸。”像这种歌词,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理解和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意境。像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是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定要让学生多学唱些这种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学基础。

三、有助于扩展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一些特殊文化的了解

有些汉语歌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词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还有些歌词表现了中国的一些特殊文化的魅力。例如: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归祖国前的爱国之情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里面就包含了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知识。另外中国还有些比较独特的文化对外国留学生吸引较大,比如中国的武侠文化。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听一些具有武侠风的歌曲,以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像《刀剑如梦》,典型的武侠旋律,激扬的歌词意境,令人心往神驰,这些都是外国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多让学生听写这类歌曲能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汉语歌曲,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他们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于一体,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非常好的材料。通过听学汉语歌曲学习中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巩固汉语中的语音、字形和语法等知识,提高汉语听、说、写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正视这种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完善,让这种方式更普遍的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九

教学理论在动画专业中的作用论文

一、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有统一的规定规范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进行授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对象,这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等位置的,师生的关系应该变为互助关系。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的认知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因此,学生不应该被动的接受外界灌输的信息,而应该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吸取新的知识。建构主义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述书本知识,而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在为学生创建学习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致到最后让学生自由的获取知识,全面构筑学生的认知结构。动画专业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来领悟所学习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课程的作业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很好,领悟力很强,一点即通;但也有部分学生是高考前临时学习的绘画,其基础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薄弱。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动画教学中应该实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获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主要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研究,包括动画的基本概念、绘制技法、制作流程等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逐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形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知识,这样就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情境教学,学习者利用自身原有的知识,进入一定的情境后,借助同伴或老师的协同合作,利用外界信息资源达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理论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教师上课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通过赏析动画作品、探究影片的幕后技术与创作理念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性循环的学习情境。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创建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良好的动画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对动画的理解与感悟能力,提高和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动画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从了解动画逐步过度到热爱动画。学生在制作动画时不仅仅要掌握动画技法和动画原理,还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因此,在动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动画情境,用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凸显动画专业的特色。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现对动画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意义建构。

三、建立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

传统的教育观点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是很好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对知识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创作思想,使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建构。动画作品的创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每个成员相互协作,每个人都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在团队里的作用,使动画影片呈现出较高的质量。因此,协同合作的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多进行模拟练习,体会预备动作、重心的转移等动作变化,让他们在调动作时有切身经历;同时可以多开设表演课,让大家相互表演,并且仔细的观察表演者,掌握表演方法,使动画影片在合情理的情况下生动感人。通过协同合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交流中发现各自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让整个群体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小结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大范围在高校进行应用,动画专业也不例外。教师根据动画专业的特性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有效的把建构主义理论融入教学设计中,对培养自主学习、创新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显著作用。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十

试探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引言

钢琴演奏是一门以大量音乐基础理论为支架支撑起来的音乐表演艺术,撇开音乐基础理论来谈钢琴演奏或教学都将寸步难行。由此作者认为,开展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使学生在大量音响实践中更好地认识和声理论、巩固和声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把握作品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在演奏实践中把握、应用和声的能力。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及针对实用键盘技术的和声应用分析。

一、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

演奏者能否深入分析作品的和声,并准确把握其蕴藏的音乐意味,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演奏效果。以下我将从作品的风格、结构等两方面对和声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加以探讨。

(一)和声与作品的风格

帮助学生把握作品风格是帮助他们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举措。那么,和声作为体现作品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自然是钢琴教学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和声分析与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挂钩,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再现作品做出铺垫。

(1)和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艺术发展经历了五个主要风格形态时期: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由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法等有很大不同,故造成了各个流派在和声组织形式上的各具特色。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即由几个并行的线条构成,一般不分主次,即使有所突出,也仍应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其音乐在和声上以严格的功能逻辑为组织手段,属以大小调自然音体系为主体,以严格、简单、质朴的功能逻辑为基础的主调音乐。然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其和声已作为一种纯粹的表现因素而存在,半音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各种变音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渐渐频繁。此时,和声色彩极其丰富,和声织体的写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发展到印象主义风格时期,十九世纪以来的音乐发展最终导致了调性体系的瓦解。此时,作曲家更愿意避免属到主的终止式,并且常常从整体上回避主要调中心的清晰度。

二十世纪足音乐发展史上变化最为急剧的世纪,和声经过十八、十九世纪的演变终于在二十世纪初完成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二十世纪和声思维与技法发展的基础。对此,巴托克向我们揭示了有关二十世纪和声基础的两个方面,即在水平(横向)关系上一摆脱了七个自然音级功能的十二个半音音级的解放,以及垂直(纵向)关系上一摆脱了传统协和与不协和观念的“不协和音的.解放”。这两个“解放”使和声彻底摆脱了古典调性以协和三和弦为中心、五度关系为基础的具体结构规律的制约,亨德米特德的“半音调性关系”、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体系”、罗斯拉维茨的“音列技术”等纷呈异彩。

(2)和声与作品的结构

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理论值得探索。其中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便是重要环节之一,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途径。有了结构,音乐中的对立与统一、冲突与解决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①关于调性布局

所谓调性布局,是指作者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在作品调性安排上所做出的理性设计。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常通过和声因素来解释乐曲在调性布局上的变化一大量运用系列离调和弦,从而达到段落间调性变化的自然过渡(如肖邦“波罗列兹”,呈示部第二主题的写作上,作者便采用了类似的手法,从而达到音乐由第一主题段的降a大调向f小调的转移):用极洗练的手法,在同主音和弦上迅速构筑新的调性(如巴托克的最后一部作品《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主部在e大调上展开,第一副部的第一主题便建立在主部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上)等,诸如此类的手法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是较多见的。因此,在分析钢琴作品时,从关注其间和声应用上的特点人手来掌控作品调性布局的整体发展逻辑,切实可行。 ②关于结构型式

人们通常将音乐作品结构型式称为曲式,这种结构型式(曲式)的构成离不开和声的因素,故作曲家在构思作品的结构时,往往须考虑和声的布局,这种考虑涉及作品结构型式的诸多方面,从段落结构到句子结构等。众所周知,在许多音乐作品里。作曲家皆需要依靠和声终止式来确定音乐的段落和句逗,正因为如此,和声终止式被喻为音乐的“标点符号”。再则,作曲家如想在音乐结构上标新立异亦须借助和声的手段来实现。譬如:仅用i、v两个和弦来支撑乐段。以求得音乐结构的洗练、清晰一贝多芬的《致爱丽丝》主部、肖邦的《摇篮曲》,有关和声与作品结构型式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针对实用键盘技术(即兴伴奏)的和声应用分析

即兴伴奏体现的是一种音乐实践能力,注重的是一种艺术实践的精神,即兴伴奏能力最终体现在实践中,亦须在实践中才能得以磨练、提高,因此。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乃当务之急。在即兴伴奏中,首先必涉及和声应用的问题,而和声应用的问题无外乎和声的合理选择及和声织体的运用等两个方面。

(一)关于和声的合理性选择

要做到和声选择的合理性,必首先考虑作品的音乐风格一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等,之后,再依据对作品风格的判断,来做出和声选择上的相应处理。没有对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后面的工作便成徒劳。

其次,和声选择的合理性亦涉及调性的确定。在面对一首歌曲时,首先必须确定其调性(是西洋大小调还是民族调式等)。调性不明确或者调性概念模糊都会导致和声的选择上的方向性错误。如:本来是一首大调色彩的作品,我们却用小调色彩的和弦进行编配:本来是一首民族调性的作品,却用西洋大小调的思维来处理和声等。这一现象在学生学习即兴伴奏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钢琴作品,在分析与演奏钢琴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和声调性构架的原则及规律,如此,必能达到激活学生的理性思维,且拓宽其感性认识空间的目的。

(二)关于和声织体的运用

和声织体是指和声的结构形式与运动形态。在即兴伴奏中,它既可强化旋律的表现作用,又可补充旋律所无法充分表现的某些方面,使乐思内涵更深化,音乐形象更丰满。对即兴伴奏而言,和声织体运用的恰当与否举足轻重。而和声织体运用的恰当与否最终体现在对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整体性的、灵活性的把握上。我们将和声织体的问题放在钢琴教学中讨论,便是为了通过分析与演奏具体钢琴作品,让学生获得对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整体性、灵活性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为提高学生即兴伴奏水平做出铺垫。

(1)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是根据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以及作品音乐情绪的多样性来考虑的。要做到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的多样性,必须考虑作品的基本情绪一是舒缓的、深情叙述性的还是情景性的、轻快活泼的:是激昂的、坚强有力的还是忧伤的、悲情倾诉的等等,这是我们选择和声织体的基本依据。当我们将视线投向钢琴作品时就会发现。在众多作品中,作者对于选用何种和声织体来表达何种音乐情绪皆有缤密安排。以肖邦的降d大调圆舞曲(作品64之3)为例。有一个故事是关于这首乐曲的,传说肖邦的情人乔治·桑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兴趣”。肖邦依照乔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转”的情景表现在音乐上,做成了该曲。

(2)关于和声织体运用的整体性。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音乐,在和声织体的运用上,我们还需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依据音乐的结构逻辑以及情绪发展的不同层次做出和声织体安排上的相应变化,以达到对作品的完美诠释。

三、结论

当今世界的思维方法已从分析型转向综合性,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用综合型的思维方式来考察音乐教育,不断探索新的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本文中,作者提出将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结合起来,乃是从多学科的视点出发,从学科综合的角度出发,来考查和声理论与钢琴演奏及实用键盘技术之间存在的互补性。以求达到知识的迁移与融会贯通,为钢琴教学开辟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

与钢琴演奏有关的论文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篇十一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究论文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通过测试衡量学生的现有水平,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教师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内容。音乐课程性质中实践性即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识谱教学也需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衡量学生水平,完善教学内容

1.通过考查了解学生水平

现在很多教师一拿到教材,不管学生处于什么水平直接教授,其中一部分学生将跟不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这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状态。我们应该先对刚进校的初中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了解学生所处的水平。据了解,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坚持上音乐课,三分之一的学生到五、六年级不开设音乐课,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地生,小学从未上过音乐课。这样统计下来就是三分之一的学生识谱,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歌谱比较含糊,还有三分之一学生对歌谱一窍不通。其实这无形当中把新进校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层次,这就成了阶梯型,所以要照顾全班学生学习,教师还要将这三个层次水平尽量拉平。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学生有最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差距,进而帮助自己达到成功。

2.根据学生水平完善教学内容

识谱教学可谓音乐教学之灵魂,唱、奏、赏都会涉及到识谱内容,所以识谱教学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都能更好地上好音乐课,教师要从基础学起,从零教起,让会的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让从未学过的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音名与唱名时,结合图片中的琴键以及五线谱音阶的形象化教学,让知识更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音名与唱名、线谱与简谱的区别,为后面更好地进行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和演奏教学奠定基础。在竖笛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竖笛的特点,教师再系统讲解,学生通过对竖笛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吹奏的兴趣,也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对照简谱各音的竖笛指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挑战有难度的乐谱,让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识读乐谱”的能力要求是:能够跟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利地识读乐谱。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在层次分明的班级中用以上课标只有一部分学生才能达成目标。为了让小学没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尽快达成目标,给这些学生降低教学目标,从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到能够跟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留有时间、空间去识读乐谱,进入初中音乐教学时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生自主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自己认识简单的乐谱,能准确识别音符和简单的节奏。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自我督促意识的加强,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希望自己尽快达成目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但有很大的成就感,而且激发了自信心,为完成下一个目标作好准备。

三、通过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水平

1.师生探究,趣味学习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识谱教学中也要将知识变得更趣味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识。例如,我在讲解音符时运用了小口诀让学生认识音符。首先,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五线谱音符,做一个形象的描述,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描述编出五线谱音符口诀:圆圆的像鸭蛋全音符四拍,二分音符多条杆二拍,四分音符实肚子一拍,八分音符有尾巴半拍,十六分音符有两条小尾巴四分之一拍。通过口诀式教学,学生在记住音符的写法的同时,还知道每个音符的时值,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时,我让学生先跟着我学一组节奏练习,要求是教师我一打完节奏学生就要跟着学,感受这个节奏练习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根据刚才所打节奏出示乐曲中相同节奏的乐谱。根据乐谱图示思考其中特点,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像这样句幅逐渐递减的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被称为“螺蛳结顶”。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生生合作,缩短差距

在竖笛教学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学过竖笛。这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安排1~2个会竖笛的学生,而小组里的成员中不会竖笛的学生比例较多,这时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准确吹奏的最多一组的同学为获胜组。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做获胜组,不会竖笛的学生会主动向会竖笛的学生请教,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者在教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吹奏的指法技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快速提高识谱能力,掌握吹奏指法,为更好地演奏曲目做准备。

四、预估学生水平,加深教学内容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我在《唱脸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了解京剧的行当,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把人物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请学生先看一组图片并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将图片连连看寻对应的行当。让各小组根据图片选出扮演四大行当的同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上台展示,同时也让学生身临其境表演京剧四大行当。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行当,将四大行当的子分类图表展现给学生。根据图片对照图表讲解每个行当的分类,让学生对京剧的行当产生兴趣,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行当的认知,欣赏并学唱京歌《唱脸谱》,让学生思考歌曲中人物角色代表哪些行当,出现了京剧中哪些行当的唱腔,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行当的理解从歌中寻找答案。不同的行当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地位的人物,不同的行当也有不同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做旋律接龙游戏,将《唱脸谱》每句拆开唱,每位同学都有接龙的机会,轮到的同学不仅要唱还要加上自己的亮相动作,动作要与自己所唱的词基本吻合。以上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使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预估学生的水平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有些学生独特的表现会超出教师的想象,会给课堂增添光彩!总之,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了良好铺垫。同时,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向新课标的标准看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也让音乐有效教学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开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正确方向和路线。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饮料策划书国庆(16篇)

下一篇:正规个人租房合同通用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