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教学好的做法(五篇)

教学好的做法(五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好的做法篇一

[ 什么是学习力?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

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

中国学习力教育第一人、著名教育专家余建祥先生

余建祥先生堪称中国学习力教育研究的第一人,在该领域研究整整达十余年之久,在取得突出理论成就后,先后在全国各大中学开展巡回讲演,至目前为止,其讲演次数已经

超过一千场,听讲人数达近百万人次。而听过余建祥先生演讲的学子,很多人都有“茅塞顿

开”的感觉。有不少学子,给余建祥先生写来感谢信,他们原来是成绩并不好的学生,通过

系统的学习力训练,学习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后来考上了知名大学。

采访余建祥先生不容易,这个全国各地讲演不辍的学习力教育大师,显然是个极其忙碌的人,经过多方联系,我们终于在杭州“逮”到他一个下午2小时的时间,采访就在这种匆

忙中开始:

★★★系统学习力训练,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改变,采访开始,我就带着这样一个巨大的疑问,来展开以下的采访实录。

记:听说您一直研究的是系统学习力训练,而且研究时间相当长,前后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想问一下,当时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想法?

余:我原来也从事过一些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的工作,曾经参加过剑桥的“体验式学习法”的训练,这个训练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训练的基本核心,就是让你更多的器官和

细胞调动起来进入学习模式,你在这个训练中,你是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受教育,是接受一种熏陶,作用非常明显。后来我决心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走过

不少弯路,我发现,单一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改善非常有限。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是单一的学习方法,而是涉及到学习心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学习上的瓶颈。经过深入研究并参考国外大

量先进经验后,我就说动一些邻居有孩子的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来配合我做一些尝试,结

果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只有系统、全面地改善孩子的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

能让学生真正发生重大改变。我们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差学生,也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

★★★系统学习力的研究动力,来自孩子沉重的书包。

记:您刚才说,您原来是从事过企业管理咨询工作的,也给很多名企和政府担任过顾问,在咨询管理工作当中,您也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后来为什么会转行专门做青少年教

育的研究工作呢?

余: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感受,现在的孩子书包太沉了,我也一样,我接触很多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学校学不完,回到家里继续“战斗”。我非常同情现在的孩子,因为这种沉重的学习,会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一些童真的东西。但中国的教育体制,又决定了我们的学校,不得不把这些学习压力压到孩子身上,最简单的说,我们学校的好坏标准,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成绩决定名次,决定学校教育经费。我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有时就会想,如果事实不能改变,在学习方法上可以改变么?有没有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孩子的书包轻下来。因为这个想法,我真正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到现在为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重要的是,我看到孩子因为掌握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劳逸结合,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也非常高兴。

★★★好成绩,并不来自聪明,而是来自良好习惯。

记:你一直在演讲中强调,天下没有差学生,也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学习的学生,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余:我说这话,不仅仅是鼓励意义上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多数的人的智商,都在100—120之间,超过140,我们才会被认为是天才,但真正的天才儿童是很少的,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并不会特别笨,也不会特别智力超群,从聪明角度说,相差非常小。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在学校学习差异很大,一个班级总有几个尖子生,也有几个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如果你仔细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笨,他们之中很多孩子也很聪明,但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上确实跟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差异,比如他们常会出现学习精神不集中的现象,他们会抱怨学习枯燥,有的学生甚至对教科书产生厌烦心理。这些现象,都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我一直强调要科学地学习、聪明地学习,其实也是希望通过这种系统的学习力训练,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并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成功学讲成功来自好习惯,在平时的教育当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孩子学习,由想法变成行动,还是容易的,就象一些孩子平时学习不怎么努力,临考试了,也会加紧学习。但如果把学习的行动变成一种习惯,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一直提倡的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正是试图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孩子学习习惯。现实中许多老师、家长、学生都不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很多学者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好习惯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记:为什么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乐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呢?

余: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说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因为现在我们太多的学习方式,其实是让孩子被动学习,比如我们总喜欢告诉孩子,一天要完成多少多少作业,如果完不成,我们就怎么怎么样。有些地方甚至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还会采取一些“抄作业”“罚站”等等处罚孩子的措施,其实这些方式非常的不好,引发了孩子很大的逆反心理。我们的系统学习力从来不强调苦学,而是乐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自然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厌学变为爱学、乐学。这也是我们最具有革命意义的所在。我在一些学校演讲,很多学校说的差学生听了,有的很感动,有的现场就流露出很开心的神情,说到底,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当中,没有体会到有意思的东西和一些起码的尊重,现在,他们找到了这个方法,他们的信心有了,心情自然也就变了。我们的系统训练非常注重细节。

★★★系统学习力训练很注重细节

记:刚才您说你们的训练很注意细节,我很感兴趣,能不能具体谈谈。

余:我原来是做企业管理的,做企业的人都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现在很多的课程都在阐明一个道理,极少有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的,换句话说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认为没有良好解决方法的课程都是失败的。所以注重细节这个特点也延续到了我的系统学习力中去。打个比方说:如何解决高压力、高紧张的状态,我们会告诉学生许多办法,比说有mp3的同学,我们会建议他去下载一些他喜欢听相声、小品,状态不佳的时候听一小段,没有mp3的同学,我们也会建议他去买本校园幽默与笑话,偶尔看一两个小笑话;比如说做目标管理,我们会细到用什么样的纸张、做好后放在什么地方,这些很小的细节直接影响效果。所以不注重细节管理的课程,结果就是大而无当,效果极其有限。细节决定成败!

★★★快乐地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记:我听您一直在强调快乐学习,但现实中多数学生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余:当做一件事情让我们感觉很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脑细胞的活动就会非常活跃,这时候学习效率就非常地高。相反我们在紧张、压抑、不快乐的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这时候的学习效率就非常非常低。所以我到学校讲学,就经常会问学生:你们会休息吗?高三的繁重学习中,你们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能达到30-60分钟吗?你们的课外读物中有幽默与笑话吗?经常大大出乎学生和老师的意料,并赢得阵阵掌声。

我每到一个学校讲学,都会有非常多的学生要我签名留念,还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和我交流,这当中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有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都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息:我们都想学习,我们并不是天生不爱学习的。有的同学甚至会跟我说:余老师,原来我真的准备放弃了,觉得学习太没意思了,但听了你的报告以后,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学习是有乐趣的,原来学习并不一定要16个小时埋头功课中的,科学地学习会让我们改变命运和成绩糟糕的现状。

科学、快乐地学习才是学习的精要和关键!所以我经常会告诉学生,不想学的时候放一放,调节一节,虽然短短的几分钟,但通过这几分钟,你会很快又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保证学习的高效性。而且我们的绝大多数内容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系统的学习力训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您提到你们的学习力系统的绝大多数内容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能具体谈下吗?

余:是的,我们课程的多数内容不仅影响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能力的提升对他们一生都受益菲浅。比如说时间管理,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工作年十几二十年的成人,都不会科学地做时间管理,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成就平平。学会了科学地做时间管理,并养成习惯,不仅会让他们现在的学习效率几倍甚至十几倍地提升,也会让他以后的工作、事业取得比别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和成绩。知识会不断更新和淘汰,只有能力是永远增值,并且让你受用不尽的。当你具备了获取知识的强大能力时,落后只是暂时的,你会很快超越别人。

★★★系统学习力训练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准

记:目前,全球化变成了一个符号,冒昧地问一下,您的系统学习力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准?

余:我们的系统学习力训练从国际角度来看,目前都走在最前沿,因为我们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长处。比如西方文化重视标准量化,对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目标管理上都有其先进和独到的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远远走在我们前面,但在学习心态、心智模式、境界和格局上,显然中国的传统文化远远走在西方文化的前面。所以我们的学习力系统吸纳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各取所长,自成一体,走在了学习力研究的国际最前沿。目前国内、国外的绝大多数学习力研究机构都在研究单一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这确实会对孩子有很大帮助,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还是会厌学;你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提升了,但不会做时间管理,你的时间效率照样很低;情商高于智商,连基本的情商管理都不会,根本谈不上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只有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学生。我希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记:目前,您在这方面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头,但我想问的是:您现在有阻力么?

余:从工作层面,我们开展的还是相当顺利,很多学校邀请我们去演讲,交流,探讨,我们非常感谢他们。如果说阻力,我想最大的阻力,是我们这个团队组建时间不长,而且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学习力的机构也很少。我们倡导的系统学习力训练,到现在为止,国内还只有我们一家。但现在我们的力量非常有限,虽然我每年演讲了几百场,反响很好。而且我们的一堂演讲只能侧重几点,并不系统,学生会受益良多,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系统学习力夏令营每年在暑假期间只能举办4期,由我亲自主讲,每期两三百人。但中国目前仅仅是中学生的人数就达到7300万人,加上小学生、大学生,这个人数估计接近2亿吧,从这个数字来看,我们影响到的人数,其实是非常有限。现在也有非常多的企业邀请我们去做学习力方面的讲学,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所以行程安排非常满。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尾声:

两小时的采访很快就接近尾声,采访结束,余建祥先生又要风尘仆仆的赶往扬州一所中学演讲。而我们在采访之余,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学习力教育,最终

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

一场风暴,还是一个奇迹?

我们并不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奇迹”,因为我们在余建祥先生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一种教育的使命,衷心地希望余建祥先生的系统学习力课程能够影响到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教学好的做法篇二

让学习简单起来的最好做法:四化复习法

怎样才能既进一步理解知识、活用知识,又能从新的角度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同学们不妨试试“消化、简化、序化、系统化”的“四化”复习法。

一、“消化”已学知识。

消化是知识有效地存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消化,而不消化的知识是进不了“信息库”编码存储的。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机械地重复记忆,即使背得滚瓜烂熟,所复习的内容在我们的头脑中也只能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不能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症”。要消化,就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复习时,回头一看学过的知识有许多很陌生,此时如果急躁、贪多,什么都想学,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只能贪多嚼不烂,复习跟没复习区别不大。要治疗“消化不良”,就不能贪多求快,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肯少些,也要好些。

二、简化繁杂的知识。

简化是总复习中关键的一环。所谓简化,就是前面所说的把“厚书读薄”。画“语文知识树”、“数学知识树”等前面已经说过的方法,就是把书读薄的方法。简化的关键是将知识浓缩概括。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相互之间逻辑化。经过加工整理,就可以用简单明了的公式、符号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纳入有机的体系之中,就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既利于记忆储存,又便于提取使用,运用时就能做到思路纵横伸展,左右逢源。

三、序化杂乱的知识。

序化是从占有知识到牢固储存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序化”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集装”的过程。如同轮船装货,同样多的货物,用“集装箱”装比起散装来所占体积要小得多,装卸效率要高得多。如果复习中能按各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与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分类、综合和小结,有条不紊地将输入的信号分别装入大脑的各个有关功能区,进行编码和存储,各种知识都可以有规律地进入存储系统之中。

四、使知识系统化。

有些同学理解的系统化,就是经过查缺补漏,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每门课本的目录,将知识串成一串。这跟前面说过的“简化”、“序化”有相同的地方。某些同学喜欢这样总结他的复习经验,尽管在逻辑上有经不住推敲的地方,但这样思考久了,运用时间长了,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特殊的复习方法。

教学好的做法篇三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

莲江口中心小学:边锐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信奉着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谈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可往往只是在喊口号,却不知学生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每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可爱的但却又写满了漠然的脸庞,心中便倍感失落。难道语文课堂就真的这么无趣吗?难道有些人发出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悲叹真会变成现实吗?难道我们真的要让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从我们手中败落吗?残酷的现实迫使语文教学必须开始改革!近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让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应有的生机,重新成为传承文化、高扬生命风帆的舞台,成了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粗浅的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一,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语文

古人曾经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我们也常常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贴在教室、课桌等显眼的地方。“勤”学是好事,但是还应该有合适的方法;那“苦”呢?我们还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耐的住寂寞,坐上十年冷板凳,只取得高高的分数,而忽视做人的基本能力吗?

我想,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孩子们一定会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语文学习之旅,这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到无所适从,盲目困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学习语文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出路。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学生被考试成绩所困扰,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太慢、太少,不值得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上面。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遏制了很多学生语文涵养的提高。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我们必须把这样的观念从这些孩子脑中抹掉,让他们正确看待语文这一学科。

学习语文是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是人高质量生存的需要,是人精神追求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学习语文,一是要学会说话,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语言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每个人说出的话都让人喜欢,让人信服,于是语言能力就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首要和基本条件;二是要学会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极度膨胀的社会,我们必需掌握良好得阅读能力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三是要学会写作,这是同学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四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语言和文章中吸取有效的信息。五是要学会做人,即通过感受文章来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调动自己的各个器官,听说读写,加强积累,才能百炼成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让自己应完全沉浸到作品中去,同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俗话说“心静则灵,灵则慧”,那语文学习将事半功倍。

以上两步工作,学生从感性上接受了老师,从理性上认同了语文。只有这样,语文课的课内课外活动才能顺理成章地开展。

二、锤炼自己的文学功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成功的开始,作一个让学生敬佩的老师才是教学更好的得以延续的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了。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课堂上你是让学生敬佩的老师,给学生答疑解问;课下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是学生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福。

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你,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钦敬。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围绕在你的指挥棒下,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三、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这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更应该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生活场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课文的语言上,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学习课文《羚羊木雕》时,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自己置身其中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并且寻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经历,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也可以给自己心灵上的触动。

再如诗歌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怎样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更好的理解? 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无论是现代诗歌亦或是古代诗歌,诗人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再还原到生活中去。

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是美好的诗篇。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吟咏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歌颂美好的生活;在漫天飘雪的冬季,感受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无暇;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会成为激励我们战胜挫折的良方;与朋友离别的伤感中,我们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诠释我们友情的可贵。

现在还有很多诗词都被谱上了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唱着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与途径。

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适当地尝试一些诗歌地写作。尤其是现代诗歌,文字理解地难度并不大,进入诗歌地状态也并不困难,在大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很容易走进诗人描绘的意境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从仿写或续写开始,鼓励我们的学生们“诗意”地生活着,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生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感知生活、表现生活,哪怕是悲哀、无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大胆指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子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音律节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小节末的字的大致押韵的问题。

又如写作教学,每次作文布置下去以后,好多同学很长时间不知如何下笔,有些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的技巧,只是他们的生活积累太贫乏了,所以,作文教学不应侧重写作技法的指导,而应在学生的素材搜集上下功夫,素材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一般来说,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学生,其作文总是真实的、充满活力的、令人回味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一天一记,不论是曾经经历的事情,还是自己一时发出的感慨,随时记录,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句,也是属于自己的收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生活相对枯燥,又鉴于课堂上可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在班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在班内组织“话剧社”,挑选一些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主角,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或把一些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想象和恰当的艺术加工,写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时间表演给同学们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还将组织文学社团,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并选出一些较好的文章推荐到一些报刊杂志,这是对学生写作最好的激励,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在写作方面的信心与乐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在学习一些文章、诗词时,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地最佳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提高,我们还要举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聚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现在的语文学习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我们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题之外,我们还将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如手抄报活动,课外阅读展示课、针对课本每个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恰当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

激所有这一切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激励性教学必不可少。激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是问题激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以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三是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四是“下水”激励。“下水”是我的作文教学法,“下水”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文题下进行写作,它便于提导学生,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工作之余,我常写一些小诗以自娱,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以上仅是我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具体如何操作,尚须进一步以实践来完善。

《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论文

莲江口中心小学

边锐

教学好的做法篇四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的亮点有:

1、赵老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找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优点:让学生动手去测,自己去寻找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知识是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用小棒拼摆三角形。

优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去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争辩和探讨中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合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赵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中时时应做的。

二、结合自己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或失败的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请参考《毫米的认识》案例,写明授课年级、授课内容、精彩片段、自我评价和授课者,如果是获奖课例,请注明。

答:我这一学期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过程如下: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求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

妙。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并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高有一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三角形,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找到这个图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方法:小组合作。)

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巨大的,学生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等腰三角沿着高的一半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讨中得到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的技能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好的做法篇五

让学生的学习生命“亮”起来

让生命在学习中“亮”起来

(碰撞智慧火花 飞扬生命活力)

(潜能如花绽放学生如鱼得水)

帮选一个好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小学胡红艳邮政编码:3151

53摘要:新课程给予了语文自由的翅膀,也赋予了学生个性飞扬的天空。课堂教学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历程,理应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学习生命的成长寻找最佳的“生长点”,为生命的成长创设最佳的“生长态”,为生命的成长补充最佳的“生长剂”。

关键词:学习生命生长点生长态生长剂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人的生活意义、价值、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成长,激发学生生命的创造力,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理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来,飞扬起来,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一、为生命的成长寻找最佳的“生长点”

“生长点”就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师生对话的胶着点;就是那些最具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就是那些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寻找最佳生长点的方法有:

1、找准“可燃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可燃点”就是教材中学生可能最感兴趣的“疑点”,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写得最精彩的“美点”,写得含而不露、最能给学生想象的“空白点”等。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离不开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入研读与挖掘。如在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的重点段时,我提出三个探究性问题:课文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愤恨?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敬佩?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欣慰?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确定探究内容,划找重点句研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选择探究方式,自己选择合作伙伴,1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由于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它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内心感受被引发出来了,学生自己选择感受最深的语句,尽情地去阅读、去品味、去体验,教学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2、捕捉“创生点”

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新的语文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新课程倾心追寻“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在生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提升生命质量。捕捉“创生点”即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质疑点”、“争论点”、“错误点”、“感悟点”等即时性学习信息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从而思绪飞扬、兴趣盎然。

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有学生说这小马也太不爱动脑筋了,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一学生马上举手反驳认为小马这样做有道理,他做事非常小心。因为如果河水真得很深,那么小马轻易下水性命就难保了。针对这个比较另类的引人思考的声音。我就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知道水的深浅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拣一根长长的树枝,测量水的深度;有的说可以和老牛去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那课文里的小马这样想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学生纷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小马并没有动过脑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本是一个学生理解上的偏离,课后我想,如果当时忙着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可能会有深入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处处存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就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催发学生生长和发展。

3、选准“链接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选准“链接点”就是凭借教材这个范例,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探究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使教学呈现出多元的、开放的、灵动的、整合的、高效的,并且是向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延伸的动态生长态势。如学习了《新型的桥》这篇课文后,就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了题为《桥》的“知桥”、“画桥”、“造桥”、“颂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然后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最后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学生的设计极富想象,创新的火花一次一次闪现,学生由衷地发出对桥的激情赞美,也深深感染了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吸引力的。

二、为生命的成长创设最佳的“生长态”

“生长态”即课堂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学生的“生命体”,把学生看成了“认知体”,忽视课堂生态的保护与营造,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精神压抑丧失学习兴趣。其实,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在课堂上要坚持“生命优先”的原则,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建设精神良好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

1、营造“对话态”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可以消除“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以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宜安居”。在对话的情境中,课堂便会弥散着一种“人文”气氛,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带来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如我在教学《詹天佑》的“勘测线路”部分时,引导学生先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学生读、画、写后交流: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是总工程师,应该只在家搞搞设计,遥控指挥就行了,为什么要亲临现场呢?你真是与民同苦,身先垂范呀!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真谦虚呀!自己是个总工程师,还不忘请教当地的老百姓。而我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生,同学们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还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啊!“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入了情景,体验了角色,在诵读中逐步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因此,学生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感人言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2、呈现“活动态”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儿童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而构建知识、意义的。新课程要求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尽量的少干预学生,要注意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这“动”,决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智慧的迸发,总之是个体

生命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如我在执教《秋天的雨》时,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合作演其中的一个情节,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工,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然后写成童话形式。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创意。要完成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必须得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课文,研究课文语言到童话的转化、发挥想象等诸多因素,而且整个过程还得要求组员之间要很好地合作。通过表演使孩子们的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促进了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

3、追寻“生活态”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啊,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教材中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情景、游戏情景等融为一体,追求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唤醒生活中体验得来的真情实感,遵循课堂的自然生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介绍“军阵”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出示三项探究任务:(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爱好写作的)(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让学生自主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合作研究,最后指名交流汇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外在的负担。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现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中。这样,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看到的是学生情感的亲密交融,看到的是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景象。

三、为生命的成长补充最佳的“生长剂”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优秀的课外阅读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给孩子们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他的心灵会在书籍中慢慢得到净化,大量的阅读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细微的辩护会有更深切的体察。在学习中,我积极把学生带入课外阅读的情景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

新课程给予了语文自由的翅膀,也赋予了学生个性飞扬的天空。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着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吧!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三鹿奶粉事件介绍(五篇)

下一篇:精选技术许可合同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