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六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六篇)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隋王莉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一)概况

八年级上册教材一共有六个单元,单元专题分别是新闻、人物描写、山川之美、回忆和爱、园林建筑、人物品格与志趣。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以新闻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有文化方面的《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有体育类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有军事的《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为主题。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以人物为主的。课文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写作题目是学写传记,通过可稳定学习,把握人物传记的写法。这个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或怀敬仰之情,以展现人物的高贵品格和精神。综合学习以“人无信而不立”,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诚信的品格。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山川之美为主题,以文言文和古诗为载体。有展现三峡之美的《三峡》,《答谢中书书》展现山川之美,《记承天寺夜游》展现建筑之美,《与朱元思书》则以给友人属性的方式展现了富春江的奇异山水;唐诗五首,分别从各角度展现了自然之美。习作以 “学习描写景物”为题,把单元内所学写景的方法加以运用和巩固。

第四单元以散文文体为主体。共四篇,它们是《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教学本单元,要注重品味语文语言,了解不同散文类型的特点,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裴炎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五单元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以及大自然的奥秘。分别是《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写作以“说明事物抓主要特征”为主题,巩固课内知识。

第六单元从几篇古代诗文的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人应该又怎样的品格和志趣。课文分别是《孟子》二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诗词五首》,教学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积累常见文言文知识和名言警句,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四篇,共有两个单元。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

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

积累古典文化知识,初步学会怎样鉴赏一首诗词,给学生文化和审美方面的感受。

(五)、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长征》、《飞向太空》、《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为自读科目。

三、学情分析 在识字写字方面,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许多学生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遇到课文及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时都没有查阅字典的习惯,任由字词障碍不断积累;大部分学生书写比较潦草,特别是男生,只有少数女生的书写比较工整漂亮。在阅读方面:学生早读的积极性不高,常常拖音朗读,情绪不高昂;不积极主动去阅读,课外阅读更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在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通常不会主动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疑问。在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掌握好文章的整体构思方法,通常想一句写一句,以致文章的中心不明确,无法正确向别人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思想情感。部分同学认为无内容可写,这部分学生对生活、生命和自我的认识比较薄弱,阅读面也比较狭窄。少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比较一般,缺乏表达的技巧。有些学生则无法将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无法提高文章的立意。探究性学习和自学自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比较单一,深度不够,缺乏思考。

四、教学目标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五、教学措施

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加强学案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学案,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跨度,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0、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1、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隋王莉

2018年8月25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16——2017学年度上半学期)

岭下镇中学 王丽红 时间的脚步迈过2016年的门槛,我们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回望来时路,真是感慨颇多,收获颇多,也反思了很多。总结经验,改正错误,反思教法,以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受益多多,提高多多,特总结如下:

1、任课班级情况:我担任二年一班和二年三班的语文课教学,这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比较好,只是三班的学生比一班的学习的人数少,寥寥无几,不学习的人数差不多,几乎能占班级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学习的学生能认真的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参与课堂,记笔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但是整体的呼声和热情并不是很高,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

2、备课情况:由于这套教材已经教过几个轮回了,书上的内容,问题不是很大,又由于考试的内容书本上的不是很多,所以我把备课的储备量放在课外,收集一些优美的文章,名家名言,励志的故事,名人事例,名著的相关知识,名家明联,重要的是作文的写作技巧,失误文章的解读等,以便于利用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给我的学生们或者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插入进去来丰富课堂的含量,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自己写下水文,把要写作的作文事先写好,在讲解作文的时候读给学生,效果真的是很好。课前备课是非常繁琐是事情,但是背好课,上课心里就有谱了,感觉还是很棒的。

3、由于备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上课时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的比较好,课前预设的问题大部分差不多,也有一些超出预设的情况,就视情况而定。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读写结合,圈画结合,总结提炼,查找资料,分析运用等。多数情况我都是提出一个具有可讨论的问题,让我的学生带着问题书声琅琅,然后议论纷纷,总结出自己的答案。有些字词句段我我采用还原的方法,让他们找出相应的语句读、再造几个相应的句子或者就让他们仿写,理解性记忆,避免让孩子死记硬背,有时领着孩子们做一些小游戏、智力测试等,提高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件这个现代化的手段是必须的,适当的运用,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能完全依靠画面的质感,用视觉的冲击来代替老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我的备课是以阅读相关的知识为主,提炼出对学生有用的信息。

4、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我的精神产品,如果学生要是不认可,不买账,那我的每一节课岂不是度日如年,那简直是煎熬。所以我特别在意与学生的沟通。上课时,我会注意他们的眼神,举动,回答的每一个问题;下课时,有时找学生谈话,讲解作业或进行辅导,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我很在意学生的想法,因为想法决定行动。特别是对后进生,他们有的特别淘气,还会带动周围的“势力”,总是想办法引起你的注意,所以有时候主动关注他们一下,走到后面和他们讲道理细心交谈,或者是抚摸一下他们的头发,敲敲他们的肩膀,这样孩子们和我的关系都比较好。有时也接受他们对我的评头品足,我本人也对此还乐此不疲。所以打部分的学生和我的关系都比较好,也比较喜欢去上课。这也许就是“亲其师,信其教”吧。至于和学生的家长很少有打电话找我的,我也很少主动和家长联系。总是感觉那是班主任的事情。

5、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能够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角色,举手发言,阐发自己的观点,完成教学任务;课下有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还有有部分学生是怎么管教都听之任之,真是黔驴技穷;考试的时候,学习的学生还是比较好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这学期的几次考试成绩来看这两个班级中学习的孩子语文成绩还是相对较高的,没有哪个学生其他学科都特别好,而让语文拖他们的后腿。

6、减负增效方面:现在的孩子学习其实是很累的,他们的学习量相当于我们老师的二倍还多,所以提高课堂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巧”字是我追求的极致。整合知识,语文书中出现的课文,同一类型的课有时我会把它们集中起来上,用一节或几级节课,相同的知识点反复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强化了记忆,又能让学生找到共性,彻底的明白了相关知识的内引外延。巧设问题,问题设计的巧妙,既让学生学生有抓头,又得有有难度,所提高。巧留作业,会的学生可以不用做,不会的学生可以多做。巧用方法。比如:上课提问法,学生互问法,教师指导法,互评法,互批法,学生出题法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权力还给学生,凡是有利于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7、与班主任,同学科老师的配合情况:我很感谢这两个班的班主任,他们年轻精力充沛,在课后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方面,课堂纪律方面,平时帮我串课解决临时危机方面,尽管外出学习回来之后能主动把课给上回来,但他们却帮我付出了很多,我想上班级加课时,他们帮我从小科老师要课等方面,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我也把上课时发生的事情,个别学生的一举一动向他们汇报,有时也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也感谢同我一起任课的两位主任和同学科的老师对我的关怀和照顾,真是如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能和你们一起工作是我三生修来的福分。

8、给学校的建议就是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多一些关怀,少一些世故;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漠视,能让我们安安心心的教书足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在教学的路上,方法也好,技巧也罢,仍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我去面对,去解决。走在教学的路上,面朝大海,定会春暖花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2017-2018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为了使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顺利地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八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变化着的社会、二生活的记忆、三美景依然、四情感哲思、五文明的印迹、六情操与志趣。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3)、(4)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

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 间 内 容 课时

一 9.1—9.3 语文第一课 1 二 9.4—9.10 1.新闻两则 4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香港回归新闻一则 2

三 9.11—9.17 3.特写两篇 3

“中国速度”震惊雅典

“飞天”凌空

4.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1

四 9.18—9.24 写作、学写消息 2 单元小测、讲评 2

五 10.1—10.8 国庆放假

六 10.9—10.15 5.藤野先生 3

6.我的母亲 2

七 10.16—10.22 7.美丽的颜色 2

8.列夫·托尔斯泰 3

八 10.23—10.29 写作、学写人物小传 2

综合性学习地球,人类的家园 2 单元小测、讲评 2

九 10.30—11.5 9.三峡 2

10.短文两篇 3

与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十11.6—11.12 11.与朱元思书 3

12.唐诗五首 2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春望 钱塘湖春行

写作: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 2 十一 11.13—11.19 十二 11.20—11.26 十三 11.27—12.3 十四 12.4—12.10 十五 12.11—12.17 十六 12.18—12.24 十七 12.25—12.31 十八 2018.1.1.—1.7 十九 1.8—1.14 二十 1.15—1.21 二十一 1.22—1.26

13.背影 2

期中复习及课外古诗词诵读 3

期中考

14.昆明的雨 215.那树 216.外国散文两篇 2

谈惬意地生活 我为何而生活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 17.中国石拱桥 2 18.苏州园林 2

19.梦回繁华 2

20.蝉 2写作: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

21.《孟子》二章 4

富贵不能淫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22.愚公移山/《列子》 3

24.诗词五首 3

饮酒 行路难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渔家傲综合性学习:君子和而不同 2

课处古诗词讲解 3 期末复习4 期末考试 期末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前预习:

1.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3.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评价任务: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4.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则消息导入)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目标引领

板书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预习展示:学新闻

(一)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完成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二)多媒体展示

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荻港:dí

2.解释词语多媒体展示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

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三、自主学习:析新闻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四、合作探究:议新闻

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这篇消息报道都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

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再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

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明确: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课本p148页 “词句品味 积累”)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炼、铿锵处,说说精妙处。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教师总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参考答案: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六、布置作业:写新闻

1.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2.完成本课《助学》 “学习测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过程与方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教学难点:

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

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

【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

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

【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

【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

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

【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

【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 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补叙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遗嘱()渗透()炸药()仲裁()卓有成就()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一)、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二)、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三)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发现x射线 霍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奖 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 邓南特 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 和平法国国际仲裁会 科学 进步 和平

“飞天”凌空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 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ûâ)

翘首(qiáo)

屏息(bǐng)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ÿ)悄然(qiǎo)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翘首:抬起头来。屏息:暂时抑止呼吸。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来源:学+科+网]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来源:学+科+网]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 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 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一着惊海天》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教学过程:

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娴熟 一丝不苟 浩瀚

2、多音字:着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调 调动 调动 载 三年五载 载人

3、重点词语积累: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读12-15段的对话描写体会简洁的语言描写和详略的处理。

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时,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细读地18自然段,看一看本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的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尾钩牢牢地挂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遇到到第二道阻拦索的情形。”滑行数十米“”稳稳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遇到阻拦索后停下来的情景。21•cn•jy•com 本段在详略的处理恰到好处,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惊人的一幕。

5、第三部分,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文章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四步:拓展延伸

1、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情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叙事完整,铺排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采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

作业:一课一练 特写镜头描写法写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镜头描写

板书设计:

自豪、爱国 一着惊海天

藤野先生

教材

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学情

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

目标

1、100%的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 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感情调节: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板书课题)

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预习时标注出的难字难词。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ý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ÿ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ÿ)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二)检查作家作品掌握情况:

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社戏》。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过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任务三:自学,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

订正作业中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巩固基础知识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

学生倾听、思考。任务一 活动

(一)识记生字词

1.师生互动,教师抽查部分学生读字音。

2、教师点拨易错字易错音

3、学生齐诵两遍,巩固记忆。

4、同桌结对互说,相互检测

智者加速:字字落实,字从句顺,熟读全文,能了解大概文意。5.小组竞读(ppt检测)。学生练习回答。6.全班诵读。

(二)了解作家作品

1.自读注释1,勾划批注重点。2.学生补充预习的作者情况 3.照课件补充作家作品。

4、背诵识记要点

知者加速:诵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留学的目的 任务二活动

1.学生口头介绍预习中了解到的写作背景

2、教师补充

3.学生做笔记,记好要点 任务三 群言 展示

1、小组活动,讨论这三个问题。用时约5分钟

2. 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每组2号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讨论后明确: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任务四 练习巩固

部分学生课前将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写在黑板上,教师点拨订正后,自行改错。

布置作业 完成配练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 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溺()死

和睦()

衙()门

妯娌()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4、掌握夸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列夫•尔斯泰》(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达标,有没有这个信心?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可以利用多媒体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学生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 可能读错的字词:

藏污纳垢(gîu)

禁锢(gù)憎恶(wù)

鬈(quán)

髭(zī)伯爵(jué)广袤(mào)匕首(shŏu)鞘(qiào)

4、播放朗读mp3,学生认真体会节奏与感情;

5、学生再次自读。

三、二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5分钟后比谁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然的意思,比谁概括得好; ②、能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3、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学生概括。(对概括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多媒体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5、学生纠正;

6、教师指导概括段意的方法

四、三读课文,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师:肖像描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投影“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同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4分钟到,不能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

(如有较多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4、出示答案,小组交流;

5、教师点拨此类题型要点。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3分钟后默写。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1、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2、生默写。

3、收作业。 教后记:(第二课时)茨威格 学习目标

1、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掌握夸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达标,有没有这个信心?

二、完成自学指导一

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投影“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①、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③、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4分钟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

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4、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5、学生纠错,反思;

6、教师点拨。

三、完成自学指导二:

1、师: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三题,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自学竞赛开始。

2、生自学,师行间巡视。

3、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

4、师适时点拨。

点拨: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运用。

五、当堂练习课后第四题

1、学生认真独立完成;

2、投影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3、更正,兵教兵;

4、教师点拨; 教后记:

《美丽的颜色》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2、预习要点

(1)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层次。

3、达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燥热

窒息

沥青

吹嘘

筋疲力竭

(2)辨字组词。

龄()扎()励()输()

铃()札()厉()愉()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问题展示

(1)了解居里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结构层次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请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居里夫人的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堂总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4、拓展交流

学习了本文后,对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

问题展示:

(1)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2)第一部分(第一段1):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领起全文。第二部分(2-14):具体描写玛丽•居里在小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15-25):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以事业的成功为乐。

(3)【答案】“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4)【答案】“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

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的使用,极大地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

时也设置了悬念。

(5)【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6)【答案】在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由于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镭。正是这几年的艰苦努力,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7)【答案】

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8)【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9)【答案】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答案】“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句子表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1)【答案】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居里夫人这段话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一个原因——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表达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宁静、专注生活的热爱,以及她执着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12)【答案】“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进而衬托出了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13)【答案】文章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有时候我整天

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这些充分展示了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对科学热爱、痴迷,对工作充满热情、献身科学的精神。

拓展交流(略)

《三 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二)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上难度不大,但学生在体会三峡的美和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把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根据朗读提示,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2、1)学生初度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①厥()

叠嶂()

曦()月

襄()月

沿溯()

素湍()绝巘()

飞漱()

长啸()属()引

哀转()②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厥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散文二篇

★ 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2.了解写作风格。

3.能初步认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探究课文的主题。

2.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生的含义,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外国作品《美丽的颜色》,主人公工作时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伟大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作品,了解其他作家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活的。

二 辅读资料

1.有关蒙田: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2.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写意(xiè)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四、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发言,教师明确: 1.结合注释,理解标题的含义。

紧扣“写意”来理解,标题中的“写意”是舒适的意思,含义是我们要生活得舒适。2.开篇写“我”的生活体验,你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体现了作者生活写意,是如何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与休闲的生活方式,有说服力。

3.文章第二段中,为什么说“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文章举恺撒和亚历山大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一般人在非常规的工作中很难用一般生活的方式来调剂,而在此时用常规的生活方式会使精神松懈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完成非常规的工作,非一般人不敢如此尝试,所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4.究竟怎样做才算“生活得写意”?

生活本身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对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的安排处理不能影响生活的舒适,以此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就不会产生负担和压力,完成的效果反而更好。

五、读课文《永久的生命》,完成自学

学生朗读课文,围绕下面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然而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的事实。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对比手法。“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比喻。“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

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3.本文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4.品味关键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2)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明确:

(1)句“依然”是“依旧,照旧”的意思。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个“钻”字有力地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2)句表现了新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样子。作者的心情是欣喜的,感动的。(3)句的含义是:虽然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延续了人类的整个生命,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和宽广的胸襟。

5.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示例:

(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作家关于生活话题的文章,相信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一定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正确认识生活,认真对待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8-4 李云云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这学期担任八年级4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及要求:

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读;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本册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成单元,编排在3、6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的文言文(包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在本册教材六个单元中都有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1、5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2、4、6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名著导读部分,本册推荐2部课外阅读篇目,分别是:《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4部自主推荐阅读篇目,分别是:《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

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安排2次,每次选入4首古典诗词,共8首。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能力的目标:

(一)、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1型、字义。

(二)、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

(三)、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心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8月27日—9月2日 讲要求 进度安排 教学要点 备注 开学准备工作 开学工作 预备周 8月20日—8月26日 备课 1

1、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三峡》(全部教完)《短文二篇》(侧重预习工作)2 9月3日—9月9日 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及作者巧妙的布局和区科组长教研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六单元的张弛有度的行文结构。

3、感知祖国山川之课外古诗文 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9月10日—9月16日 《短文二篇》(教学要点

1、2 )

1、积累重点文言实 《消息二则》(教学要点

3、4、5)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精炼的语言。

3、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结构。

4、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悍的写作特点。

5、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能够区别新闻特写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点;与消息的异同。

3、了解通讯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

4、学会进行新闻采访,学会写作新闻。

5、掌握“讲述”技巧,在讲述中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

5 9月23日—9月30日 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4 9月17日—9月22日 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任务二:新闻采访 区教研

任务三: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讲述 《藤野先生》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学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9月30日上课第一次月考 3法。

3、感悟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10月1日—10月7日

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回忆录的写作方法。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10月1-8日 国庆、中秋假8天 《回忆我的母亲》

710月8日—10月14日 厚仁德、坚韧顽强的美德。

4、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5、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简洁的语言风格。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品味课文反衬手法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3、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体会叙事中引用的作用和镜头式描述的好处;学习居里夫区教研 《与朱元思书》 《列夫·托尔斯泰》

10月15日—10月21日 《美丽的颜色》 写作 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4妇对科学的坚守与乐观精神,磨炼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学习写作传记的方法,学习任务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5、搜集整理有关“信”的信息材料,了解与体会“信”的内涵和意义,做诚实守信之人。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够正确、琉璃、有感情地背诵全文并默写。

2、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10月22日—10月28日 《唐诗五首》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句语言、意境和写法,体会诗人情感。

3、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方法,有序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从独特视角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父爱的伟大。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品味文章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9 《背影》 《白杨礼赞》 10 10月29日—11月4日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下一篇:交通事故保险索赔申请书范文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