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大全9篇)

最新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大全9篇)

小编:CZJ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一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重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只有更好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性的学习才是现阶段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只能更多地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当然,对于初中生本身来说,学生各个方面正处于成长的阶段,教师应当规范学生、鼓励学生,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优势

1.有利于学生团结互助精神的培养

传统向来就是被用来打破的,当然,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教师更多应当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即将每位学生看作是由单独的个体转变而成的一个团体,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进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一个人是极其容易放弃和退缩的,而一个团体则不那么容易,团体内的成员间不断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更好地解决问题。

2.有利于因材施教

针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往往采用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的知识,教师一味地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然而,在采取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而教师也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情况,当一个团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初中数学水平。

二、如何有效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1.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此,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之后各个小组进行相关的讨论,最后,教师应当让各个小组将自己得出的答案进行分享,最终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绘制不同的圆的形状,然后让学生通过绘图来解决问题,当然,一个标准的圆是需要借助圆规这一工具完成的,因此,学生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关于直径甚至是半径之类的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相关联的,只有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竞争式学习模式的开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间竞争的能力,例如,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极大一部分是进行公式、方程的介绍和运用,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运用竞争的教学方法,以竞争来促进合作。诸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进行分组,当然每组成员中都应当有优秀的和较差的,人数应当是一样的,其次,教师可以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让一位学生只能做一道题,做完后传给下一位学生,最后来计算学生一共做的数学题数和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当然,这样的竞争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能力。

3.课外学习模式的开展

学习的最终目的必然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中,当然,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如此的,为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鼓励学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诸如,教师在进行各种利息的计算的教学中,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选出一个作为小组代表,在通过小组内的各种调查和分析之后,然后再以现在学生的压岁钱为基准来计算选择不同的存款期限,能够获得的利息是多少,怎样投资的利息是最大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同样,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不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够让学生懂得进行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同样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间进行交流共进,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助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徐钦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二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认为: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总结]

参考文献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三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的区别

首先是概括的对象不同。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的本质认识,它是数学科学与数学学科固有的,它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教学思想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的本质认识,它既是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又是其指南。它是人们观察、处理数学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它能经常直接地对数学教学活动发挥定向、控制、执行和反馈的功能,指导数学教学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其次是结构的不同,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渗透在数学知识结构(概念、判断、推理等)的各个层次中的思想火花,而数学教学思想涉及到多学科,尤其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再次是功能的不同。数学教学从外显的知识到内隐的思想,既意味着内涵深化,又意味着功能扩展。有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中学生毕业后,直接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太多,更多的是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数学思想在优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组成方式,发展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着广泛而重大的作用。而数学教学思想是决定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效果的核心因素。不管怎么说,对数学教学总的看法,肯定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反映出来,它制约着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实现;最后是发展特点不同。数学史可以看作一部思想斗争史,数学思想是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华,它是数学对象及其关系结构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得到的结晶。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思想日益丰富,而数学教学思想是教学论知识的活化和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类化的结果,其主要来源是数学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从外域的教学思想中取得借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数学教学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

二、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思想的联系

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而数学思想指导教学的内在组织形式,它们都是数学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思想的内核。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都具内隐性,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以数学思想为内核的数学教学思想更科学,优选教学方法更有效。如在方程(组)教学中,强化消元与降次的思想,可采用很普通的单元教学法。这样,能充分体现充满在整个数学中的“思想经济化”的精神,变“板块式”教材为“螺旋式”教学,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中指出“:实际上,与其说是在中学教学现代数学,倒不如说是数学的现代教学”。波利亚也强调把数学中“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维习惯”放在教学的首位,把“数学教给所有的人”。这些名家的论述都说明了数学思想应作为数学教学思想的内核。第二,数学思想能活化数学教学思想。这里的活化指对数学思想的消化、验证、概括和具体迁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重点往往要运用数学思想或揭示新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常常都是教学的难点。数学思想表现为一种意识或观念,很容易迁移到对象情景相似的场合中去。f.克莱因曾提出“用函数来思考”,奥加涅相提出“函数思维”,都强调了函数思想能活化为一种教学思想,这种函数教学思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方程、曲线、函数、图象、不等式、数列等的内在联系,并且是一种“技术性”的教学思想,具有一般性、程序性和构造性的特征,有章可循,对数学教学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中学数学与数学教学的始终,它在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是一种教学思想,强调数学应用的“培利运动”,强化现代数学思想教学的“新数运动”,波利亚的“合情推理”的教学思想,汉斯.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数学再创造”的教学思想,本质上都是某种数学思想活化的结果。第三,数学教学思想体现着数学教学规律的本质要求,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而要领悟数学思想,则更需要渗透、提炼与反思。数学学科经过了教学法加工,数学教学思想必须充分反映数学的特点,没有数学思想的数学教学思想,是一碗“没有肉的淡汤”,没有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数学思想可能会成为一块“嚼不动的牛肉”,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有人在苦口婆心地灌输大量公式和呆板的例题,有人依循一种有条不紊却异常乏味的“定义—公理—定理”的方式进行马拉松式地讲授,也有人特别偏爱魔术般地板演刁钻难题而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淡化数学思想的教学,不尽快克服这些弊端,后果实在堪忧。

三、数学思想向数学教学思想迁移的条件

数学思想向数学教学思想迁移的问题也即转变数学教学思想的.问题。第一,充分发掘教材内潜在的思想是迁移的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要发掘教材内蕴含那些思想,构成怎样的体系,教学价值各是什么,认识到数学思想的存在,才有可能根据它来指导数学教学。第二,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基础。教学实践是检验数学教学思想正误、优劣的唯一标准。就目前研究看,数学思想在完善学生数学认识结构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波利亚主张的让学生主动探索、猜测、修正结论的合情推理的数学,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刺激———反应———强化机制的教学思想都具有操作性特点,需要大力实践,摸索经验,积淀出数学教学思想。第三,掌握数学思想系统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系统,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学思想,否则,只能局部更新成功,总体还是沿用陈旧的教学思想,这样,必须在大力发掘教材内的数学思想的同时,研究数学思想的分类、结构与功能,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教学的技术性原则。在数学思想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渗透中,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华,是学生的必备修养,使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外显知识的教学,而且是内隐思想的教学,这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关键。第四,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是转变数学教学思想的动力。不强化数学思想的教学,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升学的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有利于升学,这样才能求得社会、家长乃至学生对转变教学思想的支持。数学教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把数学教学思想看作是数学思想的某种迁移,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并且有用的观点。这种以数学思想为核心来组织数学教学的思想应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四

[1]王翠香,褚宝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116-118.[2017-09-13].

[3]左佳斌,卢维学.转型背景下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2):66-67.[2017-09-13].

[5]邹倩.独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4):80-82.[2017-09-13].

[7]黎勇.转型发展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初步实践[j].高教论坛,2017,(01):23-27.[2017-09-13].

[18]冯国勇.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经济应用数学与会计专业教学融合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95-96+127.[2017-09-13].

[19]张文娟,王艳红,安晓敏.应用数学毕业设计与就业、科研一体化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7,(03):69-70.[2017-09-13].

[22]戴厚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7,38(02):88-90+125.[2017-09-13].

[23]连高社,高玉洁,王建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j].大学数学,2017,33(02):54-59.[2017-09-13].

[24]罗朝晖,黎勇.高校师范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05):149-151.[2017-09-13].

[26]刘利斌,隆广庆,包小兵.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值计算课程教学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7,19(06):125-128.[2017-09-13].

[29]连高社,高玉洁,王建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02):80-83.[2017-09-13].

[30]李晨鸽.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6):87-88+98.(2017-06-26)[2017-09-13].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37]王胜男.高职院校应用数学课程教学中行动导向模式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8(11):132-133.[2017-09-13].

[43]荣源,尹小丹.浅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内江科技,2017,38(07):120+48.[2017-09-13].

[53]罗丹,黎勇.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02):8-9.[2017-09-13].

[56]崔蕊.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应用数学教学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5):179.[2017-09-13].

[65]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5):92-95.[2017-09-13].

[66]陈利国.地方财经类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改革与思考[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04):105-107.[2017-09-13].

[69]柳长青.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数学专业校企合作及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10-11.[2017-09-13].

[70]熊梅,张大林,严忠权.转型发展视觉下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6):52-55.[2017-09-13].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71]殷明,朱晓临,郭清伟.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大学数学,2015,31(06):38-44.[2017-09-13].

[72]史沁红,杨永跃,任秀龙.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对应用数学的需求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63-64.[2017-09-13].

[74]张莉丽.高职高专高等应用数学模块化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2):151-152.[2017-09-13].

[77]杨光崇,陈勇明,覃仕霞.一般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3):58-59.[2017-09-13].

[83]徐静.关于强化应用数学与联系实际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5,(23):277.(2016-05-03)[2017-09-13].

[84]王慧敏.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1):245-246.[2017-09-13].

[85]岳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02):137-139.[2017-09-13].

[86]薛德军,范忠雄,徐永琳,夏世贵,普华加.基于民族院校数学实验教学与建设的思考--以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专业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03):59-63.[2017-09-13].

[87]饶兰兰.应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教与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110-112.[2017-09-13].

[90]李建祥,杨玲.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应用数学教研室建设思路探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02):42-45.[2017-09-13].

[91]罗美菊,王亚燚,徐晓宁,勾月,李亚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辽宁省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12):206-207.[2017-09-13].

[94].第十四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年会将在湘潭举行[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6,5(02):85-86.[2017-09-13].

[95]姚落根.财经类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9(02):31-35.[2017-09-13].

[97]康静,蒋家琼.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6,(03):67-74.[2017-09-13].

[105]金玉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数学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104-105.[2017-09-13].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四:

[107]本刊通讯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成功召开[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6,5(03):1.[2017-09-13].

[108]武瑞芳.应用数学课程中建模思想教学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5):37-38.[2017-09-13].

[109]卫春燕.基于数学建模的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67-68.[2017-09-13].

[111]周庆健,焦佳,张友,马玉梅,王书臣.提高民族院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供给质量的研究--以大连民族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7.

[115]龙晓凡,王艳洁,孙文秋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01):23-26.[2017-09-13].

[118]王冰洁,尹晶,卢丹.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29(02):70-73+78.[2017-09-13].

[120]王良成,袁南桥,马秀芬.以学科竞赛促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02):62-65.[2017-09-13].

[121]王晓峰,程宏,郭运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03):54-57.(2015-02-09)[2017-09-13].

[123]郑玉敏,杨喜庆,刘崇华,王迎春,在高职应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3):151-152.[2017-09-13].

[124]陆薇伊.云南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实现百分之百的经验剖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14(04):83-84.[2017-09-13].

[125]胡毓达.应用数学的发展和未来[j].高等数学研究,2015,18(01):31-37.(2014-12-30)[2017-09-13].

[126]郭娜,朱奕奕.浅谈高校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j].信息化建设,2015,(04):61-63.[2017-09-13].

[129]王文发,武忠远,许淳.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4):41-42.[2017-09-13].

[130]张丽丽,马元魁.浅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50-51.[2017-09-13].

[131]王炯琦,胡庆军.适应mooc形式和理念的“工程应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6):27-33.[2017-09-13].

[132]莫达隆,欧乾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5,(07):93-95.[2017-09-13].

[133]蔡吉花,倪岚,张秋杰.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06):77-79.[2017-09-13].

[134]侯再恩,蔺小林,王社宽,刘利华,郭改慧,贺艳琴.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52-53.[2017-09-13].

[137]石丽君,胡芳.高职应用数学社团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7):152-153.(2015-07-16)[2017-09-13].

[139]郭红建.基于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7(02):13-17.[2017-09-13].

[140]本刊通讯员.推动科研合作,共攀科学高峰--第八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特别报道[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5,4(03):1-5.[2017-09-13].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五

6 至 17 世纪,各学科知识高速发展,尤其是天文、航海及近代力学需要进行大量数学计算。为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许多数学家花费了大量心血。 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等人通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 对数”. 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它不仅使“ 天文学家寿命倍增”[1]137( 拉普拉斯语) ,也使伽利略“ 利用时间、空间和对数,就可创造一个宇宙”[2]1,更不愧于恩格斯将其列为 17 世纪三大数学发现之一。

一、清末对数教育情况

清末从同治元年( 1862)京师同文馆设立起,至辛亥革命( 1911)推翻清政府止,数学教育近代化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前期表现为数学课程普遍设置并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后期主要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及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 1867 年,京师同文馆增设天算馆。 由于没有颁布相应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但根据《 同文馆题名录》所载课程( 1876)及同文馆活字本《 算学课艺》的内容可推断其课程包括代数学、平三角、弧三角等。 据《 同文馆算学课艺》( 1880)卷二中涉及对数题目 1 道。 第 46 题“ 瓜豆共生”,该题与《 九章算术》中的“ 蒲莞共生”,“ 两鼠对穿”同类,但解法却不是应用盈不足术求解,而改用指数与对数求解[4]46. 此足可说明对数已成为京师同文馆的教学内容。

清末,教会学校盛行。 由传教士组织的“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译了大量数学教科书,其中《 笔算数学》、《 代数备旨》、《 形学备旨》、《 八线备旨》 、《 代形合参》 等书流传甚广,且编有细草,编者又不止一人。《 八线备旨》四卷,原着美国罗密士,美国传教士潘慎文选译,谢洪赉校录,1894 年出版, 美华书馆铅印本。 该书流传版本较多,以1898 年益智书会石印本为例,其凡例称:原本更有论对数与航海法各一卷都为六卷,但对数已经别译,而航海又嫌过略,不足以备学者观览,姑且从删;原本后对数、八线、弦切对数等以便检查[5]1. 此书共四卷,含平三角、量法、测地、弧三角形,是当时的三角学课本,多次重印,影响极大。

清代末期是中西数学的融合时期,数学的发展表现出两个方向:

一是西方变量数学的传入和研究;二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继续研究。 这种情形在诸多算学课艺中有所反映, 其内容中不仅有中国传统数学的天元术、勾股术,也有西方传入的几何、平面三角、球面三角、指数、对数等。而对数部分内容教学分别散落于代数与三角教学中。即先从代数部分习得对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后由三角部分再习,主要是用于解三角形,以简化运算。 如《 平面三角法新教科书》所言,凡关于三角形问题之解决,而欲得其便捷之计算,莫若用对数[6]78.

三角学教科书方面,《 新撰平面三角法教科书》[7]33中第三编,对数之性质及用法。 介绍了对数定义,对数之性质,对数之指标之定义,对数之假数之定义,对数表之形,比例差,以对数算直角三形之法。《 平面三角法讲义》[8]86中第六编对数,第七编三角函数真数表及对数表。 虽采用了从左至右横排版,但其中的未知数 x,y,z 用甲、乙、丙代替,字母 a 用呷代替,字母 b 用口字旁加乙字代替,字母 c 用口字旁加丙字代替。 正弦等三角函数名称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代替。 如 tana 用正切呷代替。 全书用手写版,读起来似为天书。 依此看来, 数学符号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间也有反复。

《 三角法教科书》[9]1全书七编。第六编三角形之解法将正弦定理直接改为对数式,没有介绍对数的相关知识。 而在第七编之后专设“ 附录”重点介绍了对数、对数表用法,三角函数对数表用法,三角函数表用法。 附录之后是附表,给出了 1- 2000 之五位对数表,十分飞三角函数对数表,十分飞三角函数表。 代数教科书方面,《 中学校数学教科书---代数之部》该书上卷五编,下卷九篇共十四编。其中第十二编为对数。分两章,第一章为对数,第二章为复利算,年利算。书中原序提到:“ 要目列对数于最后然实有须使早学者故置于级数之后”.“ 学对数表之用法期间甚短若使学者另购对数表殊有未便乃附至 5000 之对数表于卷末而 5000 以上之对数表可依自 500 至 1000之对数表求得之故使学其用法足矣”[10]1.

总之,清末时期的对数教育,主要是先从代数中讲授,继之以三角中讲授。 代数主要讲授对数、常用对数的定义,如何求一个数的对数,对数的运算法则,对数表的用法,用比例法求一个数的对数。 三角教科书在引入对数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 凡数过大,演算时甚为困难,若用对数,则较为便利,用对数可实现加法代乘法,减法代除法,乘法代自乘,除法代开方”[11]98. 二是“ 以对数解三角,大可省实算之劳,故须省对数之性质”[12]38.“ 解三角之问题,便于计算,莫对数若。 对数之法,学者于代数学虽已知之。 然为应用计,兹再述其大略”[13]78.

二、民国对数教育情况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 同年 9 月颁布《 中学校令》 规定中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 12 月公布《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数学宜授以算术、代数、几何及三角法,女子中学校可减去三角法。 1913 年 3 月《 中学校课程标准》 中规定第一至三学年习代数,第四学年习《平面三角大要》。 1922 年颁布《 学校系统改革案》,规定中学校修业六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三年,高级三年。 1923 年《 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规定,代数中习对数。三角中有边角互求,三角应用大意。《 高级中学第二组必修的三角课程纲要》中里面有对数与对数造表法,航海术等。《 高级中学第二组必修的高中代数课程纲要》中规定要学习对数、对数方程式、对数级数。 此后的 1929 年亦要求初中三年级代数课学习对数,三角中使用对数。 高中仍如 1923 年。 1932 年《 初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第三学年代数部分学习对数检查表及应用。将三角部分移至几可,并要求“ 三角之正式教授,宜移至高中,但三角应用极广,初中亦不可不知。故宜就实例入手,讲授三角函数定义,及三直角三角形解法,简易测量,余可从略”[14]231. 1932 年《 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年三角部分习对数,测量及航海方面之应用题。 第二学年代数中习对数,特性和应用。 应用题,造表法略论,表之精确度。 1936 年情形亦如上。

1941 年颁布的《 修正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由于要“ 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教学时数有所减少,内容略有调整。 初中不再学习三角,代数也不再学习对数。 同年的《 修正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年三角中学习对数理论及应用、三角函数表及三角函数对数表用法。 第二学年代数中习对数。 同年 9 月,颁布《 六年制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草案》,规定六年制中学,不分初高中,各科全部课程,均采直径一贯之编配,并选成绩优良学校试点。 教材大纲中第三学年代数要求学习对数之特性及其应用,对数表。 第五学年习解任意三角形,测量及航海方面之应用题。

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对数教学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对数作为数学知识引入中国课堂, 主要是学习外国的结果。从京师大学堂到癸卯学制,主要是传教士和中国数学家的贡献。这一时期,学习、研究的是西方传入的对数知识。 1904 年后,主要是学习日本。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日盛,并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晚清政府和国人意识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 大量的留学生赶赴日本,学成之后回国,或着书立说,或投身教育,使得作为“ 西学”的对数顺利进入中国课堂,并被大量学生学习。

通过梳理对数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近代较为注重对数的应用,如解三角形、航海等方面均利用对数进行求解,而现代教科书则难觅这些。当然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有些知识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我们现在不可能舍易取难,用对数方法去解三角形,但翻阅教科书中对数部分内容,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应用。学以致用,目的性强,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点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少丽。对数的发明及其相关历史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

[3]李迪。中国算学书目汇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兆华。中国近代数学教育史稿[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罗密士。八线备旨[m].潘慎文选译。美华书馆,1898.

[6]菊池大麓。平面三角法新教科书[m].王永炅译。商务印书馆,1909.

[7]john casey.新撰平面三角法教科书[m].顾澄译。商务印书馆,1907.

[8]奥平浪太郎。平面三角法讲义[m].周藩译。文明书局科学书局群学社,1907.

[9]长泽龟之助。三角法教科书[m].包荣爵译。东亚公司,1907.

[10]桦正董。中学校数学教科书---代数之部[m].赵缭译。群益书社,1908.

[11]翰卜林斯密士。平面三角法[m].李国钦译。群益书社,1908.

[12]马君武。中等平三角新教科书[m].商务印书馆,1913.

[13]孙鄮瞻。中等教育平面三角法教科书[m].新学会社,1906.

[14]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马文元。代数学试题之研究[m].戊辰学社,1935.

[16]储振寰。数学试题详解[m].商务印书馆,1948.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六

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7、如何让数学教师工作既“确保目标实现,又减轻工作负担”?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11、如何提高新手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七

一、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幼儿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已经被大多数的幼儿园所重视,因而多数幼儿园针对多媒体教学展开一些培训和课程来使教师熟练多媒体技术,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教学者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而将培训和课程半途而废。将多媒体教学活动与教案、课件的制作结合在一起,是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但从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来看,较少的教师能够使多媒体设备与教学相融合。

2.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华而不实幼儿园教师大多数都能够对多媒体设备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从目前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来看,幼儿园内购置的新型设备,由于有时没有及时对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多数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华而不实的。其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网络上直接下载一个现成的教学课件。

3.幼儿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课件的能力有限多数教师不能够使用较高层次的软件对教学课件进行生动处理,多媒体技术水平的高低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但是一线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更高水平则会限制教师自由地使用和挖掘多媒体的潜能和优势。

例如,在进行儿歌教学时,如果音乐教师能够熟练掌握flash技术对图片内容进行拼贴和制作,最后集合成为一个flash播放文件,教师还能够主动设计一些台词和游戏,并且将儿歌循环,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而在实际运用中老师也能够更好把握住课堂气氛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针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一线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拥有一支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能力的关键。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幼儿园内的技术人员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多媒体使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幼儿园一线教师从幼儿园教学工作出发,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逐步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际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在幼儿园内配备的多媒体使用方面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多媒体使用方面的问题时直接与技术人员交流和沟通,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技术交流及教学活动做全程记录,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研活动得到更多的技术保障,而且也使教师清晰自己的教学实况,更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支持一线教师尝试开发新的多媒体软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网络上可供使用的教学课件和软件实际上数量不多,在教师备课的.选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他们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自己满意的课件或软件来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位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都有其主观能动性,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设计,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改进幼儿园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对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单一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使得教学能动性得到个性化发挥。

3.针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有意识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内一般配置了一套多媒体设备,教师如果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质资源浪费。因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对外公开课的形式,而且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上课内容的趣味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已有的课件或软件,然后利用园内的多媒体设备对其进行改造,重新组合与加工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件;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针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如幼儿自信心的养成、积极情绪的保持、社会性的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等等,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机,让幼儿在多媒体课堂进一步稳定和培养道德认知和判断。

三、结语

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同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活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幼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认识不清、了解不多,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华而不实,对使用多媒体技术开发课件的能力有限等。而幼儿园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还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支持教师尝试开发新的多媒体软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幼儿园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八

概念教学中如何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体验----数学课堂的风景线

大胆解构教材重构真实课堂

让学困生的思维灵动起来

落地生根才是真发展

拿什么评价你,孩子

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

在动感、美感、情感的课堂中培养数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例谈“归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冷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策略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

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亦显魅力

农村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探思

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策略

创设和谐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情感促使身心全面发展

在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新”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浅谈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

教师,请勿“惜墨如金”

开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新天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谈

关注学生体验营造快乐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微

循序渐进,从低年级渗透应用题教学

浅谈角色扮演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理性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课之我见

谈促进学习的后续发展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探究“丰满”起来

数学课堂上应造就学生成为主人的认识

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不懈的追求

课堂情境的有效创造

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

浅谈网络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深入研究教材促成学生课堂学习软着陆

提高审美能力感悟数学魅力

情境创设,爱你还需有商量

也谈让低年级学生喜欢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兴趣,开启智慧的大门

花儿朵朵都鲜艳

解决问题总复习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追求和谐之美塑造数学魅力

把握教学动态创设生成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

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原汁原味

谈六年级数学复习阶段试卷的评析

低年级数学课中的“情绪教学”

对数学课堂上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学业低龄化趋势的对应策略

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使用的探究

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中估算教学的几点想法

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条件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口头评价

穿针引线提高素质

善待学生之错收获异样效果

数学课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课标精神指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高段数学学法指导

让新理念成为把握教材的支撑点

让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激荡

数学课让学生“动”起来

民主教学---让课堂活力无限

尝试探究教学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述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策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也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也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谈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问答式学习课堂教学怎样转向小组合作学习

形成良好数感自信应用数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小论文参考四年级篇九

模式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模式能力是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模式只是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教师对模式的内涵,模式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模式能力对儿童整体数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等等相关方面都缺乏充分的认识。有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大多很满意他们自己对模式过程的理解,然而,通过对这些教师上课情况的观察表明,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模式的内涵,这种理解上的不完全限制了儿童模式能力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幼儿的模式学习大多是在不断追求难度上的提升。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幼儿不停地进行模式排列题的练习。然而,这种单纯练习式的模式学习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幼儿能够完成多因素模式排列,但无法将模式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本文将对模式的特点、模式发展的特点、模式学习的本质以及如何开展模式教学进行阐述,以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1、认识模式

模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花样、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是呈现于感官的一个重复性刺激。模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模式有两个根本特点: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多种元素按规律循环排列,只要符合这一原则,都可以称之为模式。模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红—绿—黄”交通灯的循环转换,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服装的图案设计,乐曲的创作,建筑的装饰处处都透着模式的思维。小小的模式隐藏着大大的道理,模式透出了生活之美,世界之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必须了解模式与生活的关系,必须了解模式的抽象认识源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2、认识模式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对儿童的模式学习发展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婴儿期就开始感知模式。最初他们感知的是空间上的,如房间里有规则摆放的家具,同时他们也可以感知一些习惯性的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模式概念逐渐发展起来。皮亚杰将儿童模式概念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但在一次模式活动中,各阶段的内容可以同时或交叉出现。从皮亚杰的研究中,我们得知:

(1)儿童模式认知的发生和初步发展起始于儿童早期;

(2)儿童模式认知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3)模式与序列发展同步,但又比序列复杂。

国内研究者也对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早期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2)儿童模式复制能力在3.5—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模式扩展能在4—5岁之间发展较为迅速。

(3)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孩的模式扩展能力显著高于男孩。

(4)儿童的模式复制能力显著高于模式扩展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减小的趋势。

(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模式复制和模式扩展任务中所犯错误水平在下降。

3、探索模式学习的本质

模式的规则是从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相似排列特点的事物中总结出来的,是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应该认识到模式本身固然是抽象的,但幼儿对于这种抽象的学习,却是从具体中学来的。也只有在具体中学习,才能使这种学习不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不只是几种无意义的记忆,而变成一种具有领悟潜能的过程体验。儿童的模式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儿童的体验,在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因此,通过模式学习,主要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度、多么复杂的知识概念,而是要让幼儿体验丰富多样的模式排列,发现这种排列之美,从而学会运用模式去创造美。

4、探索如何教授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模式教育活动,明确模式教育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丰富体验,提高能力。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模式的学习重点应集中在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和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模式构成的,把模式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幼儿以模式的思维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并以模式的方式建构自身的认知结构,这正是模式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我们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阶段,引导幼儿更多地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具有模式特点的事物,丰富幼儿对模式的体验,引导幼儿开展内隐学习,让模式的经验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积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体现的就是一种日积月累积淀出的感觉,模式的学习也需要这样的感觉。这种积淀式的学习可以为幼儿将来理解模式的本质特点及进一步运用模式奠定基础,更加适合儿童的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数学学习。其次,要认识到只有将基础打牢固,才能真正发展幼儿的模式能力。幼儿的模式教育,不应该将关注点集中在解决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模式题目上,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理解模式的基本单位与结构上。只有将模式的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真正发展模式能力,将模式能力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如今,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急切地想要拔高模式题目的难度,而忽视了幼儿对模式基础的掌握。幼儿在学习重复模式时,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每个单位模式所受的限制,就会阻碍其发展出更复杂的模式,如成长模式。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教授重复模式时,模式的结构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解。幼儿虽然在一遍两遍的练习下,会做重复模式的题目,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模式的单位和结构。在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应该努力让小苗长得又粗又壮,把基础打结实。

最后,要认识到模式的学习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假如我们把模式当作一种脱离生活的规律去发现,让儿童直接走进抽象,那么儿童就很难再回到现实。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自己去探索并发现和创造模式,教师应该重视儿童的探索与发现。生活中模式活动的材料取之不尽,幼儿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这就是模式的材料;男孩、女孩的性别差异也是模式的好材料;长头发、短头发也可以作为模式活动的材料,儿童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去探索模式、学习模式。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意,不但要以鼓励的态度多加保护,而且要认真分析,进行有益的引导,但这些闪光点并不是随时可见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去发现。

幼儿园区角的串珠材料,是孩子们很喜欢玩的材料。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教师并未像其他数学活动一样下达任务指标,而是让幼儿自己玩,自己探索。当区角的串珠材料摆放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串的串珠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模式了,有的幼儿甚至偶尔会串出abc模式。这是幼儿自己体验、摸索的结果,他们为了把项链串得更漂亮,会不断地尝试、探索、模仿、学习,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学习着模式的知识。其实更重要的不是了解了多少模式的知识,而是将模式与美,与生活很自然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为幼儿展示多种形式的模式,给幼儿体验多种形式的模式之美,从宽度上不断拓展,让幼儿发现模式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幼儿的模式体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模式的感受,这种积淀,需要幼儿从更多的角度去体验,需要幼儿去感受更多的模式形式,需要幼儿发挥更多的创造。当这一切条件都已积淀完成时,提升模式的复杂程度就成了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用去着急地推着孩子向前走。不要让孩子们行色匆匆,漏掉生活中真正值得去体会的风景。

参考文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民族团结铸造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五篇

下一篇:正规个人租房合同通用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