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防控疫情健康小知识(3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防控疫情健康小知识篇一
(一)家庭防护措施。
养成好习惯。
1.在家观察,每天测量体温
2.保持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每天睡眠11-12小时,午睡2小时左右。
3.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做到饭前便后及游戏后洗手,不用手揉眼睛,挖耳朵、鼻孔等。
4.养成打喷嚏或咳嗽时曲肘遮住口鼻的习惯。
5.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定点、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保证每天适量、均衡、多样化的食物。
4.保护视力,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读书或玩电子产品,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3~4岁不超过15分钟,4~5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
5.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特别是不要玩大型百货商店内的游乐设施。
6.身体不身体不舒服,发烧生病,你必须及时告诉你的父亲和母亲,并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去看医生。
(二)入园、离园防护措施。
1.节假日外出幼儿,入园前若有发热、咳嗽、乏力、气促、腹泻等异常情况,及时向班级老师报告。
2.入园时遵守幼儿园规定,分批分次进园;排队测量体温,注意相互间距。
3.来园或离园的路上及时戴好口罩,手不乱摸公共设施与设备,到园和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4.配合大人尽可能选择步行、电动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来园或回家。如必须乘坐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戴上手套,尽量避免与较多人群接触,触摸公共扶手、座椅等。
6.离开园子后,大人马上回家,不在幼儿园周围逗留,玩,尽量和没有防护的人保持距离。
7.在来园和离园的路上,尽量减少与公共场所接触的公共物品和设施和设备。
8.坚决不要求大人购买街上的小商人。
安全的食品与玩具。
(三)公共场所活动防护措施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活动要做到:
1.不到空气流动性差、人流量大的地方,如影院、商场、超市、玩具吧、淘气堡、车站、机场、展览馆等。
2.不接触流浪的野猫、野狗等,少碰脏东西。
3.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学会按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
4.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口罩。
5.不到人员密聚的地方活动,尽量与无防护的人保持距离。
6.从公共场所返回家中一定要换衣物,认真洗手。
(四)生病时防护措施如何做?
疫情期间生病小朋友们需要做到:
1.遵医嘱在家安静休息,在大人的指导与帮助下按时服药治疗。
2.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如听故事、听音乐,画画等,避免做一些剧烈活动,天气清朗时选择家中适宜的地方晒太阳。
3.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与蔬菜。
家长的健康是幼儿健康的前提与保障,作为与幼儿密切接触的家长因工作与生活需要,容易让自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如何保护自身,保护幼儿都需要家长朋友一丝不苟的仔细防护,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二幼为家长们就如何做好防护做出了哪些指导建议。
(一)日常生活防护措施
1.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湿度适宜。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对于手机、电脑键盘要注意定时定期消毒。
2.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适量运动,保障睡眠,避免熬夜。
3.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水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4.保证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生熟菜板和刀具要分开,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多吃蔬菜、水果。不接触、购买、食用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5.提高防护意识,不带孩子走亲访友,特别强调减少家庭聚会;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一定要佩戴口罩。对于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6.家庭应当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7.密切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健康上报如实填报各类信息与数据。
8.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垃圾按要求分类投放。
(二)照料陪伴幼儿生活防护措施
1.孩子入园前、离园后家长需注
意室外防护,注意保暖。上学前检测孩子体温,做好自查。秩序接送,快送快接。加强教育,培养孩子习惯。健康监测,汇报家庭信息。不私自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2.如果不必要,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如商场、剧院、温泉、儿童娱乐场所;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在一米以上的距离)。
3.家长外出,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从室外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彻底全身洗簌清洁后再接触孩子。
4.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特别强调家长跟孩子玩耍前要认真洗手。日常生活中教育与指导孩子饭前便后、游戏玩耍、咳嗽喷嚏、接触过唾液和分泌物之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动水清洗。
5.教育指导孩子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
6.不亲吻孩子,不对着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7.孩子的玩具,学习、生活用品等能耐高温的可用消毒锅或开水煮沸消毒30分钟,不能耐高温的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在阳光下暴晒。
8.疫情期间取消常规的儿童保健健康检查及儿童疫苗预防接种,尽量避免到医院。
9.不带孩子走亲访友、聚会、聚餐。谢绝熟人触摸孩子或近距离与孩子说话。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以及两周内去过疫情高发地区的人群接触。若家中幼儿照顾者被诊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孩子就立刻与照顾者隔离并严格按要求进行14天的居家医学隔离。
10.正确使用消毒用品,将消毒用品放置到安全地方,避免消毒用品的使用不当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11.保持幼儿生活作息规律,睡眠充足、营养均衡。每日指导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幼儿园防控疫情健康小知识篇二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6)房间通风换气;如有疑似患者,居住过的环境一定要进行清洁、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可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进行消毒。
(1)去医院看病、探望病人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1)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尽量减少接触。
(2)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4)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
幼儿园防控疫情健康小知识篇三
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指定疫情报告人,统筹疫情报告工作。学校疫情报告人可由校医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疫情、疑似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工作。
建立卫生应急协作机制,明确属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卫生健康部门以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加强疫情信息沟通。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属地疾控机构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托幼机构每天儿童入园进入班级前,卫生保健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和晨检工作,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托幼机构午睡前应加测一次体温。
中小学校在入校前完成体温检测。每天早晨第一节课上课前,班主任完成对学生健康状况的询问与观察。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完成体温检测和数据收集工作。幼儿和中小学生应在晨检后先洗手再入园(校)。教职员工(含厨工)也应进行晨检。
询问和观察要点为:
(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腋下温度≥37、3℃或额头温度≥36、8℃)、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皮疹(含皮肤、口腔黏膜等)、呕吐、腹泻、黄疸、腮腺肿大等。
如果晨检和日常观察中发现学生出现各种感染症状,请立即向其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将其转至隔离房间等待,由校医及时进行排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及时报告,做好记录并通知家长。
校医院/校医室(保健室)应做好晨检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每天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疫情并立即报告。
可使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做好晨检日检信息登记和上报工作。及时核实、报告和跟进处理预警信息。
学生和幼儿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课者,应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请假,因病请假要出具医院证明。如因突然发病,无法由医院开具证明者,应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口头请假,事后补交假条或医院证明。
班主任(辅导员)要关注本班学生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课的同学,应问明病因,填写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表,及时报交校医。
人事部门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及时报交校医。
校医(保健教师)对师生因病缺课登记表进行汇总、分析,若发现聚集性情况,应及时通报学校疫情报告人,向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严格执行患传染病学生或幼儿复课前的查验工作,尽量避免续发病例的发生。
患传染病的学生或幼儿病愈且隔离期满后,班主任(辅导员)应督促其先到医院或社区开具病愈证明,复课前持医院病愈证明到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方可回课室上课。
若校医复核结论与学生的医院病愈证明不一致,以校医的结论为准,学生暂不返校上课,并遵照校医的休假建议继续休息。
校医应向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若家长对复核结论、休假建议存在争议,校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机构,协商后做出是否返校的决定,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疫情期间暂停师生常规年度体检工作。
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并对学生进行隔离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回上课。
若发现教职工出现发热、乏力、气促、干咳、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调离岗位,直至痊愈,并通过校医复核通过才能返岗。
在儿童入园入学(幼儿园、小学、初中)时,学校(含托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收取儿童查验证明及接种证复印件,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系统进行建档和查验。
对于需补种疫苗儿童,学校应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带儿童到接种门诊补种疫苗,在入学入园后3个月内完成疫苗补种工作。
查验工作完成后,学校应将本单位的查验证及补种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上报辖区接种门诊。
建立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小组,制定卫生检查标准,指定负责人,加强校园环境卫生领导工作。由学校主管卫生人员每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各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督促,记录每次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整改。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礼堂、浴室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疫情期间每日对上述场所开窗通风情况进行检查。
规范保洁卫生操作,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腋温不超过37、3℃或额温不超过36、8℃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规范相关垃圾规范处理操作,卫生保健室和独立的隔离场所产生的垃圾要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做好不同垃圾分类处理。
利用多种形式,包括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疫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各职能部门注意做好舆情控制,杜绝个人通过自媒体或微信等传播和扩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均以政府部门公布为准。提醒广大师生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3、出现发热等症状,佩戴口罩并及时就医;
4、不吃野味,将肉和蛋彻底煮熟;
5、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6、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7、不要随地吐痰;
8、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9、非必要,不去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10、做好室内环境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清新。
制定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制度和具体细则,各类场室应尽量保持通风,空气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