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本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过多,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接受要求过高。
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的语言应接近学生的年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队列队形的整队中集合和解散次数频繁,不能老师调动队伍,太让费时间。
4、学生在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表现得积极性并不高,对老师的讲解和单纯的练习很不感兴趣。
本节教学的优点:
1、整个课堂流程较顺畅。
2、课程安排的运动量适中,教学过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练习的强度逐步增大,并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完成规定的内容。
3、课堂秩序良好,学生能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并能体现出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
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宝贵的意见,使我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注意这些具体的细节,努力提高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缺点,要对学生既要严格也要更加鼓励,多鼓励学生会使学生自信心提高,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一、课前的思考是否落实?
课前备课时希望自己的课堂能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还希望初步形成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时“预习反馈”式教学的粗略模式。我认为《郑和远航》这课的教学,将自己课前的两方面考虑,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课堂上集体交流,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得到发言机会的小组,每位成员都需就课前预习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班级里的每组都会有发言的可能,也都有被检查的机会,所以相应的每位学生也就都有发言的可能,也都有被检查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人人都有学习任务,所以每位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都主动说,不愿闲观他人学习,也不敢闲观他人学习。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小组反馈发言的过程中,不能打断别人进行评价,必须等小组成员全部汇报完毕才能评价,所以为了准确的评价,不至于遗漏,他们必须随时用笔记录他人的发言优缺点,这样整个课堂人人忙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制止。
二、课堂上学生学的效果如何?
课后,我统计了一下,学生的反馈答案中基本含盖了本课应该阐释的知识点,如“宝船”的名称由来,数字的作用,郑和化险为夷的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本课课后第3题要求学生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课堂上几位学生分别抓住“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几个标题,进行了复述,虽然不是很生动,但是教语文的老师都知道复述对学生是个极大的难点,尤其是在第二课时进行的过程中更显困难,所以由此可见本节课学生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
三、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
1.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将课前预设全部完成。
课前设计了两个当堂提升问题:①了解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详细经过,你认为最后一节对其意义的评价准确吗?为什么?②第一次远航经过描写的很精彩,也很详细,完全能够代表其他几次远航,那么第6节概括的内容,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
2. 学生学习的面广,宽度够,但深度还有待提高。
学生课堂反馈交流的内容普遍停留在文字表面,没能静心阅读深入感悟,虽然很多生动的句子被他们提了出来,但是对其好在哪里的感受不到位。
由此我想到:本节课设计的三个预习问题为:①扬帆起航的情景怎样?②船队怎样与各国友好交往?③郑和如何带领船队战胜凶险?与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设计的预习问题:①儿童多的地方是什么样的?②在儿童多的地方游玩有什么样的感受?③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样的感受吗?④你观察过儿童多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写一写吧!⑤冰心奶奶还写过哪些关于儿童的文章,给大家推荐推荐。相比较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预习问题的提炼直接关系学生进一步理解朗读课文的深度。所以,今后课堂设计的问题指向性应该更集中,便于学生抓住主旨思考感悟。
四、 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的点拨引导,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高层次……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使其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实施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在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向后转身,4人围在一起,组成一个个讨论学习小组,顿时教室里嗡嗡声一片。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内学优生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分析、反思;有的小组内学困生反把此时当做玩耍的最好时机,没有投入学习活动;组与组之间差异大,有的组好,有的组差,教师也不知该参与到哪一个组去……几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全班交流时,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有时一个同学刚发表完意见,另一个又在重复刚才的意思,甚至一些刚刚校正的错误信息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没有被指名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上述现象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目标必须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每一个学生只有熟悉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责任,合作学习才能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四是合作的目的是“双赢”,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总之,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
二、激励性评价表面化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都能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但是,一味提倡无原则的激励性评价,是否就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呢?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又是“嗨、嗨、嗨,你真棒!”。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回答好的学生甚至能得到几颗红星或几面红旗,回答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套路。
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现在的教育则有了太多的表扬。在上述教学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学生未必珍惜,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来说,学习是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们渴望在学习活动中拥有一份真情、一份感动,享受学习的快乐。当然,这种快乐不是哗众取宠浮于表面的说笑,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与学生一起探究、体验、创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天地,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错误时,老师一抹宽容的微笑;成功时,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困惑时,老师一次温柔的抚摸;犹豫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激励。学生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讨论,踏踏实实地探究、交流,对学习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这种无形的评价力量是任何小红旗、五角星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过多外在的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
三、课堂生成处理随意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期间必然存在许多非预期性的因素,而这稍纵即逝的、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这些即时生成性的因素,教学的过程必然是极富创造性的。目前“生成”二字已经成了教学的时尚,如果谁不知道生成、谁不会生成,谁就落伍了,谁的课就会被扣上死板、僵化的帽子。但追求课堂的即时生成,并不等于不要事先设计,更不等于没有大体框架和主题思路,滑到哪里算哪里。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问:“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学生一一朗读后,教师又问:“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于是,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东一个,西一个,既有词语与句子方面的,也有情节方面的,五花八门。这时,教师也不加筛选归类,只是站在讲台旁不停地指名学生逐一回答。整节课,教师没有系统的设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连学生的差错也不指出来,就这样一直到下课。这样的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而实质上是一种放任自流,由过去的“老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拉着老师走”,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丢失。
我们反对周密而刻板的教案设计,更反对把设计当做不能改变的定律,但同时也不赞成脚踏西瓜皮式的随意和无序。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生成与设计,要重视生成,也不能忽视设计,生成是建立在设计基础之上的。设计思路可以粗一些,但应该有目标走向,应该有整体框架,而且最好多几个,以便随时改变和调整课堂教学。因为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活跃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互动多样的,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和学生平等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课堂也才会闪耀出智慧灵动的光芒。
四、教材运用本位化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例子,仅是教学资料的一部分。但是,迷信和惯性使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视教材为绝对范本和唯一的教育教学资源,忽略了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材,哪里就是教学的真啼,把教材与生活和学生的成长割裂开来,降低了教学效率。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它集中反映了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但新的教材观指出,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也应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学生已经能认会写的,就不必再学或不必再费更多的时间去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被教材的教学思路所束缚。要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充分、自主的活动平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通过整合和改造教材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深入学习,领会《课标》精髓,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我们才会很快走出课改的误区。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和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努力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
一、做好日常教学
坚持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设计相应个性化教案,及时制作相关的教学挂图和范例,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有教案进教室,教案与课堂教学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做到超周备课,在备课中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通用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课后及时反思,遇到问题同组之间相互帮助解决。
在学生作业方面,保证作业数量和质量,纸上作业及时收取,并且及时展览优秀的学生作业,达到示范的作用,同时鼓励作业较差的学生,走向成功,手工作业适当留存,及时将作业更新的教师博客当中,鼓励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二、做好专题教研
顺应学校精神,跟本组四位老师商议,把“高效优质”课堂的建设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确定每周一前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组内教研时间,目的是可以达到不同年段的纵向教研,集思广益,搜集达到“高效优质”的课的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以求资源共享,带动同组人共同进步,做到“备课—实践—反思—修改—复讲”,带领同组人共同听课评课,组内找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做好校本课程选修课
兴趣小组已经被学校订为校本课程选修课,当然这也是美术教学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我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辅导,由于本学期学生多了往年的一倍,教学难度也大大提高了,在学生座位安排上,我尽量安排新生和老生穿插坐,这样可以老生带新生,让新生更快的成熟起来,每次活动前我都要提前到教室,让学生洗好手,拿出工具做好准备,课程安排上我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内容既要有新意又要难度适当,讲解中尽量使用大屏幕演示,以求让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楚,学得明白,适当的安排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参照学习,具体难点的地方亲自动手指导,学生在这个学期的进本非常大,都学会了丝网花的很多花型的制作方法,完成了反包玫瑰、小杜鹃、野菊花等的花型制作,学生们体验着丝网花制作的乐趣。
四、承担书法课教学任务
本学期学校增设了书法课,虽然我们都是新手还是担当了这个教学任务,我们与班主任协调将原本的课程进行调整,我从汉字的发展开始介绍给学生们,然后每节课分别介绍一种基本笔画,例如:横,分为长横、短横、凸横、细腰横、左尖横、右尖横、横钩七种横的书写,每种横又配上相应的字让学生们练习,虽然班容量很大,有部分同学未能准备齐用具,但是绝大部分同学还是练习了用毛笔书写,看到学生们写的这些字让我无比欣慰。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但同时我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班一共有45多人,平均年龄比较小,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弱。一年级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汉语拼音和短篇课文的教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教人教版课本的汉语拼音,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没什么难度,后来实际教学后才发现困难重重。学生的遗忘率高,而且年龄小,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部分学生总是不能及时完成,平时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反思。
一年级的汉语拼音的教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总结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教学。首先的感觉就是拼音教学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图——学习顺口溜——认识新的拼音字母——复习总结。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训练了孩子某种习惯和素养。看图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也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细心的观察,有序的观察。看完图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写作也有帮助。学习顺口溜是对现在知识的一个总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义。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过多,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
2、对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
本学期,我又担任了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一年级共有50名学生,普遍好动、学习习惯差,学习不够专注,加上这学期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这些都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作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 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我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反复训练、反复训练。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
很好地掌握,我就经常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
(二)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因为写一首漂亮的字非常重要。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上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抓好读书训练。
我感到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
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三、课前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乐学、学好,我在课前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具备学生,又备教材,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对课件资源进行了修改、整合,争取让学生学好、记牢。另外,我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课学艺术,向40分钟要质量。
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好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下学期,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
老师课堂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备《太阳》这一课时,我首先与同级老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几种说明方法。定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案,由浅到深,层层突破。
为了让学生能更了解这个远离我们地球的恒星,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太阳的图片,并物尽其用,用这些图片做了生动的课件。在同级老师上了后,我们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学生在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时,由于老师引导不够,学生不会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较多,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也较多,小组讨论后的效果不明显。同级老师上完课后,我们科组的许多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都做了修改。
在轮到我自己上课时,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故事发生的不可能从文中找出有力证据,有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我还不忘出示关联词语的小练习。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课二反思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