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篇一
《我变成了一棵树》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围绕想象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描写了“我”变成一棵树以后的情景:“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有各种形状的鸟窝”“水珠从我嘴巴里流出来”……十分有意思。同时,文中也深深地透露着“爱”与“童心”。“我”有一颗纯净的童心,所以变成树、还和好多动物交上了朋友,而妈妈到底是发现了“我”的秘密,令人感受到幸福的母子之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傍晚”“丁零”“秘密”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妙趣横生的情节。
3.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并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发生了什么新趣的事。
重点:在阅读中感受文中丰富而新奇的想象。
难点: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说说“我”想变成什么,发生了什么新趣的事。
三年级的学习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想象丰富,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尤其强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本课想象新奇、有趣,更能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联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朗读感悟、思维启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学生文本的理解。
除了“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读思议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情语言,体验情感。
1.巧设疑问,激趣导入。
在上课开始,让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引发大家的疑问:“我”为什么会变成一棵树,“我”变成一棵树后会发生哪些事情?先让学生自由畅想、自由交流。然后再导入课文:当“我”变成一颗小树之后,到底会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引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如:丁零、失望、继续、麻烦。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感受想象。
围绕“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行品悟、勾画相关语句,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感悟想象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先将问题抛出,引导学习。
在交流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尽量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读出自己的感受。如:
(1)“我”变成了树就十分有意思:“我”心里想着变成树,结果立刻就有许多小树枝从“我”身上冒出来。多有趣呀!
(2)“我”变成树后,树上长的不是各种果实,而是长满了鸟窝;更有意思的是,鸟窝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3)鸟窝一般是小鸟的家,但是“我”长出的鸟窝能住各种小动物,它们只需要轻轻一爬、一跳就住进了鸟窝,连“我”妈妈都可以来住,多么神奇。
(4)当“我”紧张得心嗵嗵跳时,“我”的鸟窝也会丁零丁零响。
(5)虽然“我”变成了小树,但是“我”的肚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会饿,也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6)小树也会流口水,并且小动物还以为是下雨呢。
4.再次朗读,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这篇课文不仅有新奇、有趣的想象,对“我”的心理描写也十分直白,充满了童真童趣。那么怎么让学生感受这份童趣?关键点也是以问促思,以读识情。让学生读,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可以尝试批注。如:
(1)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烦恼)
(2)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惊喜)
(3)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紧张)
(4)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高兴、失望)
从“我”的心理变化中,继而探讨重点问题:“我”为什么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我”高兴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就是她的孩子,“我”失望也是因为妈妈没有发现这棵树是“我”,因为“我”觉得妈妈是最亲的人、最了解“我”的人,所以在心中暗暗期待她能发现“我”的秘密。
(5)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欣喜、得意)
5.朗读最后一段,感受韵味。
朗读最后一段: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让学生思考:妈妈是怎么知道“我”秘密的?妈妈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秘密。从而提示主题,感受浓浓的母子深情。
5.思绪飞扬,拓展想象。
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感受想象,进而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维发散: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相信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进而再下笔写作。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篇二
1、同学们,你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
(一)自主预习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想想“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
3、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继续抬头秘密痒痒鳄鱼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翘舌音:平舌音“醋”,翘舌音“状肠”,后鼻音“丁零痒”。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近字比较:壮一状,狐一呱, 形声字结构特点:秘密痒抬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1、师:思考:“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做了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4、小结:概括内容,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秘密抬 1、 形声字结构特点:狸,零,肠,秘 形近字比较:状一壮, 组词扩展:丁冬,丁零,巧手,巧合,攻克,续写 2、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3、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上面是“”,不是“雨”。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1、教材简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文章通过描写小作者为了逃避妈妈让她吃饭,而发挥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有趣奇特的树,表现出来作者的想象奇妙、有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的体裁特点以及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本课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3、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4、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这篇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的能力。本课教学,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导入→边读边想→重点感悟→探究问题→交流汇报→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思考回答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意识。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对重点内容的学习中,读懂想象,学会想象,体会想象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复习导入,拉近距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呢?首先让我们来对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进行一个考察,看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边读边想,探究问题,启动思维,重点感悟。 过渡: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这几部分里各有哪些想象有意思。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并说说有趣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画出重点,互相交流,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交流汇报,碰撞思维。(讨论) 讨论:“我”变成了怎样的树?下列两句话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1、学生探究结束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分享探究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受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既然妈妈一早就知道我是那棵树,为什么还故意端来美味的食物馋我? 妈妈很早就知道英英变成树了,所以她才故意拿来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吃,为了是让英英感觉到饿,主动去吃饭。 2、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回顾全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妈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英英吃饭的? a、直接把她拽回家。 b、把饭拿过去,让英英吃。 c、用美食引诱英英,回家吃饭。 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一部微型教案。本板书以结构性、条理性、整体性原则为设计指导思想,突出课文结构,绘出文中美景,点出文章中心,学生一看便一目了然,文本的知识结构便存于心中,起到了总结全文、收束全篇的目的。)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训练,使学生能够感受想象的神奇,乐于想象。 教学重点(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的乐趣,大胆展开想象。 关键:引导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片9) (1)读书指导法。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内容较为简单,有了第一课时的朗读基础,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说出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并适度进行拓展阅读,巩固读书方法。 (2)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我鼓励学生围绕课后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同学们相互交流,更有利于理解想象的趣味。 2、说学法(片10,点击4次鼠标) 诵读品味法。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这节课,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品读悟趣,感受“我”变成一棵树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一)导入:(片13)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词。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白糖、秘密) 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读词,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2、谈话导入: 学生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变成了一棵树。)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后,师生轻松谈话:“我”变成大树后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合作学习(片14) 1、小组讨论: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2)组内交流: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有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师适时指导朗读。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趣”,但我会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顺势引导。 预设(1)(片15) “我变成了一课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你能仿说一段话吗?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预设(2)(片16)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这些想象有哪些奇特之处?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都可以成为“可能”。) 预设(3)(片17)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来许多好东西:巧克力———”(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妈妈和小动物们在大树上会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联想画面,想象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相处,感受世界的美好。) 预设(4))(片18)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两次“咕噜噜”,表达出“我越来越饿”。师要强调象声词的语气,要读的快而响,如“咕噜噜”,强调出“我”饿的程度,重读“怪怪的声音”“越来越响”。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读、评价读、挑战读多种方式,提高朗读能力。) 合作学习环节放手把文本给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独立解读文本让学生激动兴奋,互相探讨擦亮了灵感的火花,适当的点拨提升了欣赏的品味,整个课堂便会充满生机,其乐融融。 (三)拓展想象:(片19) 说一说: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片20) 1、拓展阅读儿童诗《头疼》 身上长出棵树,总让人觉得恐怖, 我现在只有枝和刺,浑身上下光秃秃。 可到了春天你再瞧,一定把你吓一跳! 思考:你喜欢诗句中的哪些想象?为什么? 2、推荐阅读:《阁楼上的光》(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片21) (设计意图:在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后,适当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课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五)布置作业:(片22)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把你们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 (设计意图: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结局,过一把“作家”瘾。再一次感受想象的乐趣,能够大胆展开想象。)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片24)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长满鸟窝 亲朋光临 教学效果预设 本文是想象故事,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拓展想象,更深入的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好。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说话训练,促使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迁移。 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本课教学中,主要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同时,关注文章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一棵有各种形状鸟窝的大树。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瑰丽的梦。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揭题:无独有偶,当代儿童文学家顾鹰也喜欢七十二变,她最喜欢变成什么呢?(动画:人变成了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导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我”变成树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由畅谈“如果你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引入新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习会认字:希 痒 鳄 丁 零 肠 醋 (1)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字卡片抽读,开火车轮读。 强调:“醋”是平舌音,“肠”是翘舌音,“鳄”是零声母音节。 学习会写字。课件出示含会写字的词语: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继续、麻烦。 强调:“丁零”一词的“零”读轻声。“狐、狸”两字都有反犬旁,“继、续”两字都有绞丝旁。 (2)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3.理解词语。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痒痒”。 ②看图片理解词语“鳄鱼”“香肠”“糖醋排骨”。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丁零”等。 (3)小结: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照图片,也可以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在识字中,发挥学生自主识字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帮助学生梳通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了解:根据段落大意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常用的方法。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变成了一棵树。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我”变成的树的样子及“我”的做法。 第三部分(第9~23自然段):写妈妈拿着好吃的食物分给鸟窝里的小动物们,“我”忍不住想家,想起了妈妈做的饭菜。 5.指名分三部分来读。 6.重点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由读,用横线画出最能说明“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的句子。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知道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2)汇报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进行全篇内容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状 狐 狸 丁 零 巧 克 肠 继 续 抬 麻 烦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状:注意“犬”的写法,不要写错点的位置。(动画展示笔顺) 狐:“瓜”的第三笔是竖提。 继:“米”的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状”“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1.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的词语有: 希望 痒痒 鳄鱼 丁零 香肠 陈醋 麻烦 继续 狐狸 巧克力 形状 (1)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变成一棵树有趣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品读变成树的美妙和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1.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5~20自然段,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批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体会初变树的乐趣。 (1)读一读第5~8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感知鸟窝的形状美。 ①课件出示树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现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鸟窝。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各种形状的鸟窝在枝头上跳舞的情形,具体感受这棵树的“奇特”。 ②学生进行补充填空。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 )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 )。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快乐与兴奋之情) (3)体会鸟窝里的幸福。 ①学生汇报交流。 ②课件出示句子: 句1: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句2: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④鼓励学生找出文中另一个设问句读一读,巩固设问句的特点及作用。 ⑤找出这部分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如: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⑥多种形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体会妈妈进入鸟窝的变化。 (1)读一读第9~20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2)相机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并说说“我”高兴和失望的原因: 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①引导学生联系第11自然段读句子谈感受。 ②重点抓住描写妈妈和小动物们吃东西时的句子,进一步感悟“我”的高兴和失望之情。 ③引导学生质疑。 ④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和段落。 2.轻声读第9~23自然段,交流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还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想象的神奇。关注文章的写法,感受使用设问句的好处。同时,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体会变成长满鸟窝的树的快乐。 1.导思:想象的世界是多么神奇与美妙!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2.动笔进行写话练习。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3.投影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想象,同时也为运用积累的语言提供一个平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以读促写。 板书设计 上课伊始,通过畅谈自己想变成什么和观看人变成树的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想象是神奇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感受使用设问句的好处。在练笔尝试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篇三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篇四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