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 弘扬楚怡精神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汇总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 弘扬楚怡精神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汇总

小编:储CXY

一百年前建校的楚怡工业学校,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关于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有哪些呢?以下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一

“拥有800多万人口的梅山地区,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1月16日,省人大代表袁愈祥建议,在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所在的新化县设立楚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承“楚怡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楚怡高级工业学校由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创办。抗战期间,陈润霖立志 “教育救国、工业救国”,在新化坚持办学8年。1946年,该校迁回长沙,后并入中南大学。该校曾经历3次建校,两次被毁,新化楚怡旧址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校址,是湖南百年教育史的见证。袁愈祥说,设立楚怡工业职院,是对“爱国、求知、创业、兴工”楚怡精神的重要传承。

位于梅山地区的新化县是全省最大的贫困县,也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后扶县。“高技能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新化县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袁愈祥认为,设立楚怡工业职院,可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助推该县及周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新化县是人口大县,目前普高、职高在校生有3万余人,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袁愈祥说,设立楚怡工业职院既有充足的生源保障,又可以将梅山地区的教育结构由平面型升级为金字塔型,并辐射、带动周边的邵阳市、益阳市、怀化市等地的中职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二

“勉我少年兮,前途万里今日行。爱自由兮自治,爱独立兮自营……”6月11日,在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一阵阵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校园。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学校的校歌,为楚怡工业学校创始人陈润霖所写,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近年来,新化县传承楚怡精神,已经成为新化教育人的共识。

举全县之力,打造职教改革样板

“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等建筑分别被命名为爱国楼、求知楼、创业楼和兴工楼。爱国,求知,创业,兴工。这是楚怡学校创始人陈润霖先生所提倡的楚怡精神,也是我们如今在新化县内推广的楚怡精神的内涵。”在楚怡工业学校校长罗荣的介绍下,记者得以了解学校的建成始末。

1938年,陈润霖在长沙创办的楚工因战乱回迁新化老家,在这里办学8年。为了沿袭楚怡精神,2020年4月16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将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更名为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

“学校更名并非只是换块牌子,如何传承楚怡工业学校的精神,难度不小。”罗荣坦言,学校自更名以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密切关注,要求对学校全方面植入楚怡元素,新化县委、县政府更是举全县之力把楚怡工业学校作为全国传承楚怡职教精神的县域职教改革样板校打造。

推广楚怡精神,有了内核,但更需要载体。

5年前,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校园面积不足50亩,设施落后、专业不专、师资薄弱,最低迷时只有几百名学生。从2015年起,新化县筹资近2亿元,建设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新校区即现在的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学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5倍,学生人数翻了10倍,教师人数翻了2.5倍。

在硬件建成的基础上,学校全面启动楚怡文化建设,全方位植入楚怡元素。目前,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简称楚怡新化旧址)已是该县楚怡工业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随着对楚怡历史与精神的不断挖掘,2020年11月26日,新化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传承楚怡职教精神打造楚怡职教品牌的汇报》,汇报中提到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自此,楚怡精神在全县开始深入推广。

多点发力,传承楚怡精神

“参观楚怡旧址,品味楚怡精神。向先辈学习!”近日,来到楚怡新化旧址参观的教师康佳琳有感而发,在参观人员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这正是新化县推动楚怡精神传播,号召全县教职员工深入学习楚怡精神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新化,教职员工定期前往楚怡旧址学习已成为常态。除此之外,为更好传承楚怡职教精神,掀起学习楚怡热潮,新化县教育局还加印《楚怡校史集成》等传承楚怡文化的书籍,供新化县全体教师阅读。

同时,为在学生中推广楚怡精神,各级学校更是想出了不少新招。

“楚怡工业学校是由爱国教育家陈润霖先生创办……”6月12日恰逢周末,在楚怡新化旧址内传来清脆的童声,一名白沙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讲解训练。

“由于学校就在故居附近,我们组织了有兴趣、有能力的一批学生进行培训,让这批孩子成为楚怡精神的宣讲员。”白沙中学教师陈小东告诉记者,为推动楚怡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楚怡新化旧址,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陈润霖的教育事迹,感受他的革命奋斗精神。

“在楚怡新化旧址附近的学校上学,更能深刻感受到陈润霖先生为国献教的精神。”在深入了解楚怡精神后,白沙中学学生李星感慨。

如今,楚怡新化旧址已经成为该县教育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就在前不久,上渡街道中心小学把党课搬到了此地。“此次现场参观及主题教育活动意义深远,受益颇多,给全体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为老师们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该校校长刘声亮说。

“接下来,新化县教育系统将深入推动楚怡精神进校园,力求把楚怡精神打造成新化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新化县教育局局长袁华新告诉记者。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三

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四个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产教融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建设目标。目前,我市以打造“材料谷”为总揽,充分发挥钢铁新材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的引擎作用,致力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上有新作为。窃以为,建设产教融合城市,就必须大力弘扬“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百年“楚怡”精神。

一、明“爱国”大义,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谋划职业教育

1902年,陈润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多次推去湖南、江苏、浙江教育司长等职,变卖家产办学,先后创办楚怡“三校一园”,即楚怡小学、楚工、楚怡中学和楚怡幼稚园。后来,学校不幸在长沙“文夕大火”中化为灰烬,他没有气馁,将楚工整体迁往家乡新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直到67岁殁于资水上的一叶小舟时,仍在为学校搬迁而殚精竭虑,用生命回应了青年时立下的“教育救国”“工业救国”宏愿。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强大的工业。娄底加快打造“材料谷”,正是着眼这一战略需求、立足娄底实际提出的宏伟目标,完全符合“三高四新”战略定位,是一局好棋,而建设产教融合城市,便是这局棋的“棋眼”。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各类职校和企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谋划和推进产教融合,增“教育强工,工业强国”之识,立产教融合的“规模远大”之志,持攻坚克难的“强行”之勇,行有志有恒的“综观密微”之事;管理层去“守摊子”惰性积极进取,教师去“教书匠”心态奋发有为,所有人都有“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自当有我”的定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建设产教融合城市自当可思可谋可成。

二、明“求知”深义,进一步提高职教质量

楚工从校园建设、专业设置,到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堪称当时职业教育的典范,成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与翘楚。如通过开设“修身课”、开展“军事训练”等途径,注重培养学生心系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立下鸿鹄之志,锤炼品德修为;在专业设置上与时俱进,如在1928年顶住全国职业教育退潮的压力,将测量专修科改为土木科;在教学方式上注重“躬行实践”,提倡“为干而学,从干中学”,即使资金极其紧张,仍然筹巨资建设校园实训工场和实验室,并带领学生在大型厂矿实习……因此,楚工的毕业生素质优良,为当时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娄底的职业院校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仍存在“专业设置盲目跟风”“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教育理念、教材、教法落后”“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工资收入低”“一些学校教风学风差”等问题,需对症下药。一是科学规划职教布局。加快推进《娄底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娄底市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方案》落实,吃透、利用好国家、省的扶持政策,加快已规划的“楚怡职教城”建设,可以考虑将地方狭窄、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办学需求的娄底工贸中专、娄底特教学校以及已规划的娄底卫生健康职院作为第一批入驻楚怡职教城的职业院校。加快新化楚怡工业职院、锑都技师学院的论证、申报、规划、建设步伐。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尝试一校多区、引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组建职教集团等路径。二是各职业院校错位发展,不搞“贪大求洋”“急功近利”,也不要搞“千篇一律”“低段位同质竞争”。要有“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清醒认识,加强校企对接,紧密结合市场企业需求设置专业。三是注重内涵式管理。职业院校按照“三全育人”要求和“怡然乐育”理念,以“精益求精”的追求加强教育质量全程管控,注重实训、学以致用,文化成绩、技能不合格者坚决不能毕业。四是以“不求我有,但为我用”的气魄引进外来人才,做到“识人有眼力、容人有气量、用人有方法、关怀人有温度、干事创业有平台”,发现、培养、用好现有人才,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师资队伍,让懂教育、爱教育的人管教育、办学校,用好一个,带活一校。五是贯彻“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教育方针,改革思政课教学方式,让德育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砥砺其德行,培养“德技双馨”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三、明“创业”精义,围绕“材料谷”做优产业链

楚工教授的不仅是书本知识、专业技能,更是经世致用、利国为民的价值取向。楚工的教学成果,不仅满足了本省的需求,还为其他兄弟省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援助。如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赶修公路,打通北到苏联、南通缅甸的交通以获得外援,楚工学生在周凤九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四川的公路建设;1939年,日军进犯南宁,当局紧急下令修建桂林经湖南到贵州的公路,楚工学生主动加入;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西南公路局奉令设立芷江分局,楚工学生积极承担抢修被毁公路的任务……楚工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铺就的每一条公路,谱写了楚工人艰苦卓绝、筚路蓝缕的创业史。

对我市来说,当前的“创业”就是要紧扣“材料谷”这个重点,落实《“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硅钢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对接院校、院校对接企业、企业对接市场”机制,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供给链与需求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力争“十四五”内打造1-2个基础扎实的产教融合型县市、3-4个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建成2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内生动力。要围绕三一、涟钢、冷钢、VAMA等骨干龙头企业,利用不断完善的产业生态,吸引更多的工程机械、钢铁新材料等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国内外企业落户娄底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四、明“兴工”要义,以工匠精神擦亮娄底职教品牌

从1910年到1951年,楚工累计毕业学生3000余名,均品学兼优、吃苦耐劳,为全国各厂矿企业争相聘用,许多成为行业翘楚。如机械科35班的唐仲秋,参加抗美援朝,后转战西北荒漠,在戈壁滩上参与研制“两弹一星”;机械科35班的贺国辉,组织第一代液压支架的研制、定型及系列品种生产,完成矿井主要提升、运输等20余项重要革新项目,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土木科14班的唐展卿,1978年采用多点同步顶推法架桥,填补了国内业界空白,获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机械科12班的蒋定宇,在湖南大学任教长达50载,研制了多款变速节能电机和特种电机;矿冶科17班的唐帛铭,先后在湖南大学及中南工业大学任教,出版译书8种、专著6种,发表论文30余篇……40余年来,楚工人用令人瞩目的业绩书写了“兴工”品牌,打造了属于楚怡人的工匠精神。

今天的我们要继承这一精神,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城市建设,打造全国、全省知名的职教品牌,为打造“材料谷”及“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提供有质有量有效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将产教融合工作列入绩考范围;抓紧出台《娄底市产教融合城市“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实施意见,明确任务清单、路线图,尽快架起产教融合制度的“四梁八柱”;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要消除就业歧视政策,加强对技能型优秀人才的宣传,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 弘扬楚怡精神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汇总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网站!

【弘扬楚怡精神黑板报 弘扬楚怡精神手抄报文字内容素材汇总】相关推荐文章:

最新楚怡百年荣光纪录片电影观后感简短2篇

职业教育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最新2022

楚怡百年荣光主题作文素材最新汇总

传承楚怡精神演讲稿2022年最新精选

楚怡百年荣光心得体会优秀素材 楚怡百年荣光心得体会2篇

楚怡百年荣光爱国电影观后感800字 百年荣光爱国电影观后感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500字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500字(优秀2篇)

楚怡百年荣光心得 楚怡百年荣光心得体会优秀三篇

全国第一部职业教育纪录片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心得优秀大全

2022年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最新优秀汇总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 楚怡百年荣光观后感心得精选3篇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非医学生医院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0篇)

下一篇:电脑时代为什么需要练字辩论范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