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模板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一
“长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这首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暑假里我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记载赵云是“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这几句话足以表达赵云的威风。既然威风凛凛,必有一番武将气概。
浑身是胆、智勇双全
在长坂坡时,赵云单骑救主,一小我在曹操百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刘禅。赵云护送刘备,江东娶亲。一起上经历重重阻碍,最终成功娶亲回到荆州。这不仅体现了赵云的胆大,还体现了赵云。不顾自身的勇气和见义勇为的忠义。
诸葛亮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败。赵云领兵断后。在萁谷退军时,用疑兵之计。不伤一兵一卒,全身而退。
品德高尚
赵云智取贵阳之后,太守提亲,在美貌和各种利益勾引下。他为了他的国家,为本身的品德不被玷辱,拒绝婚事。这是一件我们很难做到的事情。
无论做前锋,照旧压粮官。他每次都任劳任怨的完成,无论对将帅,照旧士兵,他都等量齐观。也从来不摆架子。
往往看了《三国演义》。第一个在脑海中闪过的人物就是赵云了。
我最喜好赵云的英勇无畏,任劳任怨,对国家赤胆忠心的高尚品德。
我们要学赵云的英勇无畏,热爱祖国。要坚信。我们的祖国是最好的。我们所有人都要变的顽强起来。那句话说得好。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也应该像赵云那样,让我们国家也变得富强起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二
这个暑假,我看了名著《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许多中华历史故事,还让我认识了许多英雄豪杰。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精通兵法,从有名的《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
有一次,周瑜想找个机会把诸葛亮灭掉,做天下最聪明的人。于是,就难为诸葛亮说:“十天之内你给我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挥动自己的扇子说:“哪里用十天,给我三天就行了。”在第三天晚上,他叫人把二十只船连在一起,一字排开,然后让士兵击鼓呐喊,曹军怕中了计,就叫士兵弓箭手手一直放箭,箭像雨一样落在草船上。就这样诸葛亮就得到了十万多支箭,在三天之内造箭的材料一点都没用到,诸葛亮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啊,承诺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竟然奇迹般地实现了。
说到诚信,令我回忆起了那件难忘的事。有一次,数学小测试,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答卷,教室里一片沙沙的声音,有些同学答完了,交了卷,我听见后面两个同学正在讨论答案,我仔细的检查了我的试卷,哎呀!按照他们的答案,我错了一道题。赶紧把它改掉,我的脑海立刻出现这一闪过的念头,不改,那是别人的答案。在我犹豫之时,下课铃声响了,我放下手中的笔,把卷子交了上去。
这次,我虽然得了95分,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用了我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证明了自己,没抄别人的答案。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一个重要的品质,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不值得信任,人们常言一诺千金,许下的承诺就要做到,不轻易失信于人。
做人要有诚信!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章回小说。这本节描述了一个战火纷纷、英雄辈出的时代,回顾了一段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故事。高尔基曾说过:“小说需要人物。”《三国演义》就望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他们是这部历史中的豪杰,更是让这部长篇章回小说能够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大功重。
这部小说讲述了三国交战,最后统一归晋的故事。当时以刘备为首的蜀国、以曹操为首的魏国和以孙权为首的吴国打得不可开交,这样就为我们智者诸葛提供了“用武之地”。诸葛亮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刘。此后他博望坡火烧曹军、八卦阵阻挡陆逊追击、七擒七纵收服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等,可谓妙计迭出、奇谋纵横。诸葛亮既是智慧的化身,又是为刘备、为蜀国的强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自刘备死后,忠心辅佐刘禅,用心治理蜀国,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富裕的生活。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频出名句:“非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的智慧和谋略至今还影响着后世子孙。
关羽也是刘备的兄弟,自从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就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三英”齐战吕布,刮骨疗伤,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英勇无比,不愧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大将”之首!
当然像关羽、诸葛亮这样的人中豪杰还有很多,比如勇猛无畏的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神勇无敌的吕布,雄姿英发的周瑜,隐忍沉稳的司马懿等,这些英雄贯穿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才让它的这段历史永远保留下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车轮碾过万物,留下饮酒谈笑、指点江山的英雄形象。读《三国演义》,看那各路英雄在战场上斗智斗勇,演绎出一个个充满魅力的故事,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们的雄姿英发,更明白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有谋略和思考。所以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既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要学习关羽、张飞身上那股不服输、不怕输的劲!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四
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又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己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
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
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
三国就像了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从拉开序幕开始,后来故事的高潮迭起,最后留下精妙绝伦的结尾,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大义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以天下为重;小义则是兄弟私情。在二者之间,即便看的再透彻的人也难以做出选择,正如一代明君刘备,最后也是栽在这个问题上。
因二弟关羽死于孙权之手,成为皇帝的刘备便不顾劝阻,兴兵伐吴。他在这个问题上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认为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无用。七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了,他从此染上恶疾,命不久矣,一代贤君陨落。他们虽不是亲兄弟,但刘备还是可以为他报仇搭上性命,这一段兄弟情义深深感动着我的心。可转念一想,这样真得值得吗?为报兄弟之仇,搭上自己性命。这么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了一个结义兄弟,在外看来肯定不值。
在其位,谋其职。每一个不同职位的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与行动,每一个人心中的是非的估量都不同,只是在解决一件事时不要后悔就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五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
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当然,在书中,这类忠诚的人,屡见不鲜,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动,也告诉我们许多道理,骄兵必败,兵不厌诈……让我一生受益匪浅。感谢你,罗贯中先生,感谢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六
《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而我,最欣赏毛主席称赞“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的“办事之人”——诸葛亮。
现在我们常以“藏龙卧虎”比喻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而魏晋时期早年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卧龙”。
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刘备一而再寻而不遇。这“卧龙”且不是条随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龙。一访路遇崔州平,再访又遇广元公威及诸葛均黄承彦,且皆误认作孔明。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风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贤德!果不其然,三访之下刘备等人终见得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卧龙岗中之卧龙。诸葛亮,乃一“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之人。一轴画挂于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谈。“三分天下,后取中原”一席话更为一鸣惊人。而当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之时,诸葛亮却没有轻易动容。谦虚道是:“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亲眼见到刘备心意甚诚时,才愿为效劳。可见诸葛亮之理智与心为苍生。再当刘备拜献金帛,他“固辞不受”,不为钱财动容。而最终接受的是刘备心意。又见其心身正直。临出山之时,他对家弟诸葛均所说最后一句话,既叮嘱“勿荒田亩”又道“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这位胸怀大志之贤者,在展开他大业的起点,竟是已决定不忘初心,不忘本,决定在功成名就之时不求回报;只救济苍生,再隐归为农。又是何其无私忘己!
再道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再以二乔激吴结盟。此后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锐发现了前来拜访的周瑜的杀心,在看到关云长的保护后才放了心。论战策之时,他更是与周瑜不约而同写出了火攻的妙计。当赤壁之战战中,周瑜气急吐血体虚之时,诸葛亮更是知晓周瑜担忧于无法得到火攻需要的东南风向,登上七星坛“作法”借来了东南风。这也促成了赤壁之战最后的顺利。只是“作法”怕是虚,而测算天象为实。这又体现了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诸葛亮对于天象测试之精确。而他敢于准确报出风起风落时间,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之自信,这必是真才能之人了。借至东南风后,诸葛亮又毫不耽搁地悄然乘船离开。当周瑜派出丁奉、徐盛二将前去追拿之时,他已与赵云共船。这短暂的时间内,诸葛亮竟已是能看透周瑜气度之小,明白对方眼中不会容下自己,早叫赵子龙相接而离,远离了危险。再见其谨慎。赤壁之战战后,曹操一行人逃至华容,旦见大小两条道路。大路静寂而小路烟火。曹操且算到烟火不过障眼之术,企图让自己误认为小路埋伏军队而大路安全,于是率军走进小路。当他骄傲地大笑诸葛亮乃“无用之辈”时,却是已掉进诸葛亮“神机妙算”的陷阱——他当面遇上了刘备大将——关云长。可见诸葛亮谋略之深,他的智慧毋庸置疑。再是华容路窄后,当云长空手而归之时,诸葛亮却在听得云长所道“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后料到实为“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再次可见其何是“无用之辈”,实实在在是“神机妙算”之贤啊!但他却又道“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又见其公私分明。
最后一谈诸葛之死。那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再结盟吴国北伐曹魏。却不想以失败告终。司马懿料到诸葛亮是难逃疾病,却没料到诸葛亮死后仍成功计算于他——这便著名的“金蝉脱壳”。诸葛亮死前嘱咐军中将士不可透露他死去的信息,并仍将他的尸体包裹完好置于马车之中。当司马懿浩浩荡荡领兵追来之时,蜀军将士却是迎面杀敌,吓得魏军大惊,误以为诸葛亮未死,逃窜撤离。百姓知后是津津乐道:“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而这位魏军大将军在看到了诸葛亮布的蜀军阵营后也不得不赞叹道:“诸葛孔明乃天下奇才也!”
尽管我们与诸葛亮相隔千载春秋,却仍能学习他的智慧、谦虚、谨慎、忠心……自此,从《隆中对》至《出师表》,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虽然蜀国终于没能完成统一天下之大业,他也没及“即当归隐”之日,三国诸葛孔明神机妙算之盛名,实在不负流芳千古!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七
“《三国演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老师曾经这样建议我们去阅读《三国演义》。我看完以后,颇有同感。
《三国演义》是一本不同凡响的历史小说。说它是历史小说呢,是因为它素有“七分纪实”之称;但说它不同凡响呢,也是大有原因。作者罗贯中为三国历史添上了“三分虚构”,填补了史书上无从查考时间段的遗憾,并且使《三国演义》成为一本通俗易懂、情节精彩的史书。
《三国演义》中人物刻画方法令其他普通书籍自叹不如,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各个人物都印象颇深。比如,桃园三结义中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说的就是张飞。多形象啊!“势如奔马”说明张飞气势雄壮。“声若巨雷”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而且这时张飞正在向刘备说大丈夫应该为国家效力,为什么只是在这里叹气。这时张飞还不认识刘备。碰到一个陌生人,连劝告他要为国家效力的开场白就“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可知张飞性情急躁,而且有强烈的正义感。假如我们看见一个企图行窃的人,我们多半不会提醒别人,而是想“跟我没关系”。但张飞偏偏就急躁地喊了出来。作者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字,张飞这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
并且,张飞这个特点,在后文中不止一处有所表示。不过,我认为最精彩的那一次是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第三次刘备还要去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表示了反对。关羽说刘备三次访问,“其礼太过矣”。张飞说的却是“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还有“我只须一条麻绳缚将来!”,在诸葛亮午睡时,刘备敬重贤能,在旁边等候着。关羽看见了,也许心里有什么想法,但他什么也没表露出来。而张飞一见,暴怒,“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还起不起!”还好被关羽劝住了,不然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曹文轩的一句话说的很对,“当你走进书店,看见铺天盖地的书时,一定会感叹:这世界上的书真是太多太多了!但细细地一看,你又会发出感叹:这世界上的好书真是太少太少了!”但《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八
今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的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军事谋略。它写了庸主汉献帝,蜀后主刘禅,无才之辈吕布,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禇,典韦,赵云,关羽,姜维,马超,夏侯渊这些人物都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但令我最感动的是其中的两位超级英雄:赵云和姜维。
先说赵云。赵云是给我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赵云喜欢独自战斗,一次刘备被曹军十万困住,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军,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就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还有一次,赵云又在江东护送刘备娶亲,妙用诸葛亮给的锦囊,最后又气了周瑜一次,让周瑜大吐鲜血,昏死过去。继续又在曹操的汉水北山脚下单枪匹马,在曹操几十万大军里救了黄忠。然后,赵云又在西凉杀了韩德的四个儿子,在长安杀了韩德。
再说姜维。我认为姜维是三国里最聪明的人之一。姜维在马遵的城里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又将计又计,打败蜀军,但最后因为“孝”被诸葛亮收服。然后,姜维又杀了曹操的无敌猛将徐质,又用妙计,打败曹操,又让蜀军打扮成魏军,进入魏军大营,大败魏军。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有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做大事,才能为国家做栋梁。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篇九
人物篇
人物点评:刘备
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这些都无不为今后建立大业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诸葛孔明。
刘备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曾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因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效力于国。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毅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皇朝。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