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赏识教育的论文(通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迁,赏识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热点。赏识教育是指对学生的每一个积极行为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我在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积极影响,以下将从赏识教育的原理、实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讲述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赏识教育就是要挖掘和赞美学生的优点,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发现一位同学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而其他同学对此颇为羡慕。我通过鼓励他们多向这位同学请教,向他学习,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潜在的优势,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其次,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而赏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我的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一次课堂竞赛活动,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表扬和奖励。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被肯定,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表现。赏识教育注重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关心。一次,我发现一位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了出色的表现,我马上表扬了他,并且主动找他谈话,询问他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关心和倾听,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得到了认可,逐渐变得开朗和活跃起来。
最后,赏识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也对班级的和谐和凝聚力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赏识教育,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价值,产生向心力和归属感,进而促进了班级的和谐发展。在我的班级中,通过赏识教育,班级的同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团结合作,共同追求进步。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健康成长都具有积极影响。在我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通过赏识教育,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变化和发展,也亲眼目睹了班级的和谐和凝聚力的提升。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潜心去做,但这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的任务,因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有自信和自尊的优秀人才。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二
摘要:对于赏识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的排球课程也正在历经着改革,现有一部分高校已经将赏识教育应用在高校的排球教育中,这一措施推动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加高校排球体育课程的课堂质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排球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文中就赏识教育在高校排球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校排球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整体素质偏差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了各高校对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反思。我国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主要原因为在校期间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充分,学习与就业压力大等,所以要整体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就应该以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为突破点,找出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深入分析,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健康成长。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现状
1.1、排球普修课结构现状
排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强化了体育课程结构。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各大高校已经陆续调整了技术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占比,与调整之前相比,课时数下降约25%左右。从高校排球课程教育大纲来看,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并没有改变。学生应通过体育课堂学习来掌握大纲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专业实战知识、竞赛知识、裁判知识等,除此之外还要培养身体素质及接受训练的能力等。
1.2、教学内容现状
我国的高校体育排球普修课教学内容繁多,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精简优化成为了现在排球课程改革的主要项目,也是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效率的必然途径。在排球普修体育课内容中,对于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普遍具备的,但是从以往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知识学习后,虽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将这些知识很好地运用。另外由于排球课程涉及到的场地设施知识较少,一部分专业认为这些知识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排球普修课堂内容的改革造成影响。
2、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中,赏识在一般情况下来说是对人的才能以及个人价值的赞美与奖励。所以赏识教育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个人优点等方面的赞美与认可,通过教师适当的表扬鼓励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长期的赏识教育让学生逐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逐渐改变学生内心的认知,逐渐发展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赏识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在提升课堂质量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体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在排球领域的潜力。
3、赏识教育在排球课程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从赏识教育的内涵来看,赏识教育好像只在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中运用比较合适,因为高校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发展成熟,所以人们难免会去质疑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大学生的心智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都发展成熟,所以一些人担心大学生会不会接受赏识教育。
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心智也正在发展成熟,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智还会逐渐发生变化。他们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指点,但是又想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内心特点分析来看,赏识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极大的可行性。排球专业的赏识教育,应该在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自尊自信、积极发展,通过正确的赏识教育途径,逐渐把学生转变为教学主体,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排球普修课教学中赏识教育运用的有效途径
4.1、赏识教育要给学生一个才华展示的平台
赏识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把学生当成主体来看待,则赏识教育也就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排球普修教学中进行充分地角色转换。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多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负责对整个课堂进行设计和知识传播,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角色,在课程中更多地是对课堂安排以及适当地引导。把课堂当成学生才华展示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也为教师提供对学生赞扬以及认可的机会,使得赏识教育在应用中显得不生硬,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负面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足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
4.2、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排球是一个团队运动,只有在比赛中队友互相合作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应该积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练习、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当作学生之间的互相展示,学生通过发表自身的想法及建议来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及赞美,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自尊自信地发展。教师通过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质量。
5、赏识教育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首先授课教师要对赏识教育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赏识教育不代表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赞美与批评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赞美和认可,还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
(2)赏识教育要适度,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极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骄傲及自负等心理,另外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导致赏识教育产生负面作用。所以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要对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并进行适当的赏识教育,关注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从而不断地进步。
6、结语
在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积极寻求教育变革,满足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文对赏识教育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的可行性及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笔者在文中的见解较为片面,还希望可以和相关学者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高校排球普修教育改革工作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三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一、赏识教育概念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二、赏识教育应用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三、赏识教育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四、应用建议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四
摘要: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转化“问题学生”上有其独到之处。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赏识教育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功能、途径、运用原则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家更好地实践赏识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实事求是
用赞美来教育学生。这和我们传统教育的“严师出高徒”是完全不一致的,这使我联想到了我的课堂上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对信息课毫无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课堂练习,睡觉,走神,更有甚者打扰其他同学,对老师的耐心教导置若罔闻,任凭老师“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依然是我行我素,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让很多老师都束手无策,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学生“问题”在哪里
二、何为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起源于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他发现日本教育出了大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由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铃木深入地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欣赏、夸奖、鼓励,使每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很难的语言形式。铃木由此得到启示,他想:这能不能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一经运用,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三、赏识的注意事项
1.实事求是
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啬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夸奖要适度,对于其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虚荣心的过度膨胀,效果适得其反。
2.全面对待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教师既要充分发掘“闪光点”,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考虑艺术。这样,才能使问题生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老师、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良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老师更多地看中学生的一次成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大力推广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的信心,已是大势所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学生,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蓝天,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我们的课堂上永远没有问题学生,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迎接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弘.翘起你的大拇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刘秋菊.一种富有魅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科学教育,2008(02).
[3]赖举梅.浅谈赏识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龙岩学院学报,2006(06).
[4]刘天骄.论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1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六
摘要:赏识教育是以人性为基础,通过调动受教育对象的如动机、意志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以赞扬和鼓励为前驱,以制造受教育者尝试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为手段,以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教育方式。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在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本文浅析了赏识教育对该群体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
1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赏识,最终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源于对学生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1]。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位普通的父亲周弘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时发现和提出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将周弘和赏识教育誉为“伟大爱的实践,科教兴国的精华”,周弘所著的《赏识你的孩子》等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轰动[2]。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笔者认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赏识教育不是盲目的赞扬和夸耀,要以辩证的目光看问题,赏识亦可有批评,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现状
2.1大都来自省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大多来自省内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当地的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很多同学从家乡考入大学,周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对他们以往的价值观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加上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这些都会使他们不同程度存在自卑、敏感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会大大影响这部分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更会严重阻碍其各方面进步和发展,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2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缺失
来到大学这样一个思想和学术百花齐放的高地,很多免试生以往坚信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或多或少遭到了动摇。很多同学开始怀疑,毕业后到偏远地区做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是成功?其他同学毕业后可以马上继续深造,而自己却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因为省属高师院校免试生专业的特殊性,就使得很多同学进校后,接触新的思想和事物后,容易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表示怀疑,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若不正确引导,更容易造成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3职业定位特殊,学习动力不足
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毕业后回签约地做一位人民教师,相对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就业面较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使得很多同学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觉得不用非常努力学习,能正常毕业就行。因为职业定位的特殊性,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了常见的问题,所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也就成了免师班需要急迫解决的关键问题。
3赏识教育对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信任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因其自身建设、人生规划、职业定位、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存在交际自卑、专业不自信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者要求,尤其是面对这样的受教群体。
赏识教育是以信任为基础,是双方感动和被感动的过程,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首先是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尽快打开学生的心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就牢牢站稳,当学生被批评时理解为帮助,被赞扬时理解为鼓励,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极其有效的解决该群体中普遍存在的自卑问题,肯定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的努力,在一次次暗示中,提升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归属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运用赏识教育能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才能,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好的、适合自己的条件。
4如何在省属高师院校免费师范生中运用赏识教育
4.1理想信念引领,助力专业自信养成
思想是指导人行动的原动力,理想信念更是贯穿人成长的主线。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理想信念自信缺失,专业自信不足的问题,将赏识教育运用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认同上,运用在对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肯定上,对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对学生选择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觉悟表示赞扬,为他们甘愿在基层发光发热的信念表示肯定,要将赏识教育体现在学生主观选择的方方面面,将专业自信和职业生涯自信牢牢扎根心底,为其内生驱力的养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因材施教,先识后赏
切不可盲目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的、格式化的赞赏,学生不尽相同,比如对待自卑的学生和叛逆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和切入点应该不同。但无论对象是谁,老师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全方面认识学生,清楚其优点,有依有据地进行赞扬,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使其产生认同感。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赏识不代表不能批评,不代表迁就,要牢牢把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原则,要提前建立好牢固的沟通桥梁,在批评中体现赏识、渗透期望,使学生将批评理解为帮助,将赞扬理解为鼓励。
4.3无形渗透,自我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早日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赏识教育亦是如此。省属高师院校免师生最缺乏的是自信、是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赏识教育恰好能很好的缓解这些问题,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应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赏识不是一直抓住某一方面翻来覆去赞不绝口,而是要把握关键节点,比如出现自我批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努力发展等时刻,要及时地、毫不犹豫的运用赏识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者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视为最高目标,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赏识教育的运用务必要把握正确的度,要恰到好处,赏识教育不是虚伪的教育,不是捡好话捡空话,我们要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自信,敢于迎接挑战对于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能够与教学目标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不仅降低了排球技术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对排球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方面的能力。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下,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排球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排球技术中引入“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在遵循教育学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了目标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成绩等给予赏识性的评价,与排球教学活动形成了快乐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赏识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排球技术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相关问题。
在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排球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排球教育体系中,一些教师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能力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们在排球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失去了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造成了排球教学活动的停滞不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排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赏识教育。
2.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赏识教育即通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或价值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或进步等方面的肯定,因材施教地发掘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身能力的过程。
2.2、赏识教育的优势
赏识教育具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得到赏识,这大大缓解了学生在排球学习上的学习压力,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其在排球学习上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赏识教育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排球技术的乐趣,同时在看得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排球教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排球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排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而赏识教育教学法是区别对待鼓励或委婉批评的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赞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排球技术上的努力,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得以体现,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在排球教学中达到了认识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人才,每名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教师是教育活动行为的实施者,一名学生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教育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应注意熟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建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予以引导,使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排球教学的改革中加入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手段对排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能够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使学生走向积极向上。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受到鼓舞,回报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排球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培养,潜能不断被激发,最终给排球技术教学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对排球课中带有各项技能的内容及相关排球知识的部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积极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同学各抒己见,拓展了学生的交流信息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问,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帮助同学获得更多排球知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排球运动知识,设计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很多事项。例如,首先,教师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意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赏识教育中也包含批评的成分,赏识教育允许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大胆的批评。
因为,批评和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毕竟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上予以批评,是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的引导。赏识教育批评下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犯了错误后,重拾信心改正错误。其次,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赏学生,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虚荣、自以为是的心理。教师要想正确地做到赞赏学生应当做到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成绩,在看到学生的努力后再鼓励学生和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不断进步。最后,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时应有正确的着眼点,学生的天生特质不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唯一要素。所以,教师在赏识时应正确地着眼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努力程度,客观科学地给予赏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排球教学中,不仅可以更新当前排球教育的观念,还能有效促进探索排球教育教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校教育想要推动其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很多都未跳出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赏识教育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客观上贯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所以,赏识教育的效果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排球知识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认可、鼓励、赞赏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排球技术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在整个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足以说明赏识教育教学法有利于排球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2]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赏识教育的论文篇八
学习心理辅导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一种学习辅导,在学习心理辅导中,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可以提高。
赏识教育心理辅导应用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学习辅导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克服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略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及其在学习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1.关于赏识教育及其争论。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赏识教育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是能够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放光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然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师大研究员赵忠心则认为,赏识教育只是个别的教育经验,谈不上是什么“教育理念”。而“赏识”即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是个很具体的概念,谈不上什么“理念”。
2.皮马利翁效应可作为赏识教育的一个理论依据。“赏识教育”要上升为一种理论,尚未有充分的学理根据,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其中的一些观点、提法和人的认知规律相契合。“赏识教育”与皮马利翁效应有相通之处。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从而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期望),以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递给他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远景性期望。这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是赏识,它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
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奋斗目标。中职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免感到困惑、空虚和彷徨,学习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在开展学习心理辅导中,首先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出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到技工学校学一技之长的情况,学生中也有所议论,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指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看到自身长处和前途所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和尊重他们的。通过赏识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之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发现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之前的学习中被视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一些学生因此而自尊心受挫,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更应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