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的调查
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以及科学发展观,推动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对策。现将我市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情况现状
为保证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市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工作贴近群众生活,做到了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队伍,镇村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和村街两室,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力度,组织农民经常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等。三是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大力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使广大群众增强了法制观念,学会了依法办事。四是把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中,从而把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了一体。
二、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市对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改进和创新。从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坚持正面教育,用理论武装农民。教育好农民群众,必须武装好镇村两级干部的头脑。为了教育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各镇狠抓镇村两级干部理论学习培训工作,这就为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农民群众的正面教育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党的“十七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真正达到了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目的。
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发挥思想文化阵地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市农村普遍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许多农村建立了村民活动中心,掀起了农民参加文体活动的热潮。这样既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对农民有效地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三是思想工作向服务型转化,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广大基层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解决群众疾苦,替代了简单的说服教育,从而取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我市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为农民群众打井、办电、通水、修路、建幼儿园,改造学校危房等,这些好事实事使群众赞不绝口,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既融洽了干群关系,也极大地增强了党在农民心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市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更低;二是农民的法制观念意识有些淡薄;三是农民受社会的多元化和各层次的价值取向影响,思想不统一;四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文化设施以及公共事业服务能力低。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大提高,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呈现一定的复杂化。少数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在一些地方,灭迹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十分猖獗;某些村街光顾发展经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这里面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也有现实生活中观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主观上的人为因素等。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明确地告诉我们,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会给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高度上说,加强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四、加强农村基层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建议
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讲“三情”、防止“五种倾向”、力求“五加强”。
讲“三情”,即:一是讲感情,正确认识问题。在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抱着对农民的满腔热情去认识问题,尤其是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更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自觉地在决策和工作中增强执政为民的政治意识和为群众排扰解难的责任意识;二是弃私情,公正对待问题。在工作中必须从农民的情感要求出发,排除一切私心和杂念,公正、公平、公开地去想问题、办事情。当前基层很多工作棘手,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一些乡村干部优亲厚友、处事不公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抓党员、抓干部入手,解决了干部的问题,许多难点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三是察民情,认真解决问题。广大干部必须重心下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从中确定为基层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此找准开展工作与实现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也就抓住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高效完成。
防止“五种倾向”,即:一是防止“一阵风”倾向。抓一阵,停一阵,缺乏深入细致的持久性和常抓不懈的连续性。上面拨拨,下面动动,满足于上传下达,做做样子,只要宣讲过、布置过、检查过就算完成任务,不知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二是防止“一刀切”倾向。在安排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度上,缺乏开拓创新的时效性;在内容方式上搞“一刀切”,缺乏对症下药的针对性,照本宣科,与本地的实际严重脱节,收效甚微。三是防止“一锅煮”倾向。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集中体现在做人的工作。可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却不看对象,不问青红皂白,也无论问题大小、责任轻重和先进与后进,统统“一锅煮”,不加区别地把人们的思想动态、情绪表现以及文化层次和认识层次,都视为同等程度。四是防止“一言堂”倾向。一人讲话众人听,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缺少民主气息,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其结果往往使一些农民群众口服心不服。五是防止“一点论”倾向。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顾全大局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常常出现片面性,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力求 “五强化”,即:一是强化服务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为促进农村经济服务的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有机融合,同时在措施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工作之中,为发展经济排除思想障碍,从而树立“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强化针对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增强针对性。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农村 应着力加强形势教育、现代科技教育、党风党纪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等,真正体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起到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三是强化创造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色、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要在继续运用好座谈会、形势报告会、文娱活动等传统教育方法的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的联建、共建活动,发挥共建、联建的优势,形成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共建、环境建设联手、文明成果共享的格局。四是强化保障性。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上,大力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狠抓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亲和力,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同时,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物质上的保证,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五是强化规范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①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以镇党校、党员活动室、农村文化中心等为骨干的思想教育阵地。②建立责任制度,建立党委主要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行政领导配合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格局。③加大投入力度,购置一些现代化教育工具和群众文化娱乐设施。④坚持长效管理,专人负责,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