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阻碍思维的墙国旗下讲话稿
打破阻碍思维的墙国旗下讲话稿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光亮的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嗡嗡碰撞不止,直到它们精疲力竭死到里面;而苍蝇则会在两分钟之内,穿过瓶口安全逃逸。由于在蜜蜂既有的经验里面,出口总是在光亮之处,于是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看似合乎逻辑的行动,最终也没有逃离室。而那些苍蝇则全然没有对亮光的思维定式,而是四处出击,多方尝试,成功的飞出,获得了自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陷入蜜蜂那样的思维定式中,难以解脱,进退维谷。但是如果我们能打破定势思维里的墙,不受制于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模式等形成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看待事务的角度,就会给思维更大的广度和自由度,就会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从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1964年,我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即将发射,但因为当时气温太高,火箭推进剂的体积膨胀,燃料箱所能容纳的推进剂减少,导弹达不到预定的射程。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燃料,这是大家的共识。但燃料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燃料。发射行动一度陷入僵局。这时一位年轻人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测算,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不应该增加燃料,反而应该泄掉一部分燃料。" "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已经计算过了,要是从火箭内泄掉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命中目标。"后来,这位年轻人的方案在钱学森的支持下获得通过,导弹发射如期进行,并成功命中预定目标。这位年轻人叫王永志,后来成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王永志的成功源于他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打破思维定势的限制,不囿于经验,敢突破常规,能够从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思维品质,也是一种难得的科学精神。
在上学期末莅临我校访问的美国心理学会会长马丁·塞里格曼博士,也是一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传统的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人的精神疾病,服务于有心理疾病或受负面情绪困挠的人。而塞里格曼博士想:心理学能不能提升正常人的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呢?从这样一个思考出发,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他创立了积极心理学。塞里格曼博士之所以能够开辟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是因为他敢于突破传统桎梏,不满足于既有经验,在传承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
使学生勤于思考,成为一名思考者,是国际文凭组织的十大培养目标之一。我们在学习中不要只是死啃书本,死记答案,满足于课堂上的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不仅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辩驳,学会扬弃,不迷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遇到问题,多问一些为什么,多去寻找不同的答案,多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
不变的时代,宝贵的是经验;变化的时代,宝贵的创新。我们要打破阻碍思维的墙,培养起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我们在未来面临更多的复杂问题时,才能做出理由充分的、合乎情理的正确决定。
让我们努力做一位辛勤的思考者,且学且思,且行且思,让思考之花盛放在生命之河的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