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李克强总理在基层调研时针对有些地方的为官不为现象使用尸位素餐一词进行了严厉批判。同期网络上涌现了大量文章就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评论。
为官不为本质上是因个人能力受限为求安稳、慵懒至极的行政行为;上级有明令不听,企业有问题不解决,百姓有疾苦无动于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似乎也在点卯当差,实际是一种消极腐败。其影响长远、破坏范围广、弊端效应大。这般在其位不能或不尽其责,是对责任的亵渎和贪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辜负人民期待,耽误一方发展,这就是腐败。
正因如此,人民日报才刊发秦强的《以三严三实治庸官懒政》,站在公正的立场,对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庸官懒政现象进行批评,竭力倡导通过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庸官懒政问题的良方。
纵观舆论对庸政懒政的批判,偶有愤世嫉俗、偏激过火的情绪发泄,但更多的是网民在质疑中流露出了自己的忧党之心和兴党之责,以及对党的殷切期望。
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干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回顾历史,先贤们为我们树立了执政典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济世格言,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为官信条,这些震古烁今的铿锵之音反映了先贤们做人的宽阔胸襟,更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学习,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鼓励干部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敢于担当。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这是根治为官不为现象的思想保证。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干部考核、评价、问责机制,在广大干部党员中营造担当可贵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为敢于担当、实干干实的干部保驾护航,造就人人奋发有为、个个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