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5篇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5篇

小编:WZX2

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 篇1

一、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推进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变则通,通则久。”制度创新不仅是释放创新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基础,更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制度创新要具备前瞻性和战略性。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战略性高度,引领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制度创新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要深入实际,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真实需求和瓶颈问题,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制度。确保制度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出实效,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深化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深化科技创新,首先要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其次,要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破体制壁垒,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以新质生产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正如《孟子》中所言:“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更是强调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拥如何如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完善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江河奔流春潮涌动,奋楫扬帆向“新”而行。我们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把握本地区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为推动本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关键词,要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一直是观察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从“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全国两会作为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展示窗口,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将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不仅对14亿中国人的福祉至关重要,也为全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时代的中国,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和鲜明特征。这一趋势体现在多个领域:新能源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作为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出口增长迅速,去年出口额增长了近三成,显示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信息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5G用户的普及率超过50%,反映出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的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增长和市场活力:新年伊始,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不断涌现,人流物流繁忙有序,这些都表明中国市场的活力和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繁荣的社会迈出重要步伐。创新为这一转变打下坚实基础,使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新时代的中国将高质量发展视为最重要的“硬道理”,这一理念贯穿于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对于2024年的中国经济,政府设定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与去年保持一致,同时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的目标。这“一增一减”的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面考虑国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提升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仅是速度。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 篇3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最近,我有幸深入学习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新质生产力”的心得体会。

01

学习之初,我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感到陌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质的飞跃和量的扩张。这种生产力不再仅仅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是更加注重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相关文献,观看了专家的讲座视频,还参与了线上线下的讨论交流。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我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比如,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查阅资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逐渐找到了答案。

02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应对全球竞争和挑战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科技创新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挥;人才培养和引进还存在短板,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我们要深化改革,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政策环境。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人才队伍。

03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投身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中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我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我也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人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同时,我还意识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未来。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去。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同事、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学习“新质生产力”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质生产力一定能够为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 篇4

以创新驱动为关键因素的“新质生产力”一词,正引起学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对于这个概念,笔者认为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疫情时代产缘政治格局嬗变以及全球数字资本主义走向等方面加以理解,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提出著名的“两个决不会”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突破僵化教条和思想禁区来解放、发展生产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回首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程,从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正是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国才得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其次,从后疫情时代产缘政治格局嬗变来分析研判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二战结束以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决不是市场“无形之手”催生出来的一种所谓“自生自发秩序”,而毋宁是大国博弈格局下追求地缘政治微妙平衡的产物,服务于超级大国政治强权所主导的资本全球运动,并为其主权货币全球运转能力不断赋能。

随着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期的结束,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全球货币体系协定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腾笼换鸟”,全球资本主义从产业扩张循环走向金融扩张循环,作为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空间修复的结果,一方面开始实施“去工业化”,打造国际生产贸易的垂直分工体系,将高能耗、重污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着手谋划半导体通讯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制造业的供应链、产业链以及价值链布局,其中很能体现这个战略意图的一个安排,就是当年美国扶持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通讯产业来打压日本,将服务于石油美元“嚣张特权”的“地缘—产缘政治”逻辑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现在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本想如以往一样进行极限施压以维持本国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寻求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逆袭,美国也将不得不接受其一度主导的产缘格局出现巨大裂缝这一事实。

再次,从全球数字资本主义的走向来预测展望新质生产力的深远影响。本世纪初以来,以4G通讯技术为先导,庞大的全球互联网系统中计算机和应用终端数量呈几何级数上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经济乃至数字生产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大量涌现,全球网络智能泛在的“新质”特征导致人类生产领域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也正因为这一变化,才有人说世界于2008年左右开始迈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时代。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看到新质生产力在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会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全球产业布局、区域协调体系乃至“地缘-产缘-币缘”三位一体的国际政治格局。

可以预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导致以下三种现象出现:一是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大批量、流水线等生产方式将被改变,越来越多地把人从简单重复而且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以“产业上楼”和灯塔工厂为标志,伴随生产要素、经济活动以及供应链产业链在城市楼宇的进一步聚集,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出现长足进步,欠发达地区可能不必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关系将有重大改变。与作为人类体力延伸的蒸汽及电气革命、作为人类脑力延伸的计算机革命相比,新一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某种意义上将激发人类情感情绪、社会实践关系的延伸。在这个意义上,以新质生产力为标志的划时代革命或将直接进入人类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带来“政府—市场”以及“资本—劳动”这两组至关重要的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增长心得体会 篇5

2024年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即“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上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新型消费、新型能源体系、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和“人工智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备受关注,释放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将成为今后政策的主线和发力点。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内需潜力尚未充分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等,亟待坚持创新引领,超前谋划,加强政策和项目储备,培育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十大任务之首,同时在其他任务中也贯穿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说明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今年是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元年,国家后续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来说,必须紧抓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成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一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做强新质生产力。

围绕打造“7+28+N”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氢能和新型储能、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我省具有优势的新兴产业领域,加强技术、标准、品牌和管理等全方位创新,壮大一批拥有原创性核心技术、全球影响力的“链主”企业。二是在未来产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人工智能、仿真机器人、量子信息、先进计算等处于“爆发期”的未来产业,大力招引行业龙头和高技术型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推进未来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等)、未来信息(6G、第三代互联网等)和未来健康(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脑机交互等)等前沿技术就地产业化。三是依托“两城一谷”等重大创新平台裂变产生新质生产力。未来几年,“两城一谷”、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创新成果将进入集中产业化阶段,聚焦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生物育种、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推动形成以新产业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在装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中深度应用。

二、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说明通过促消费和扩投资双向发力,既是短期经济持续恢复的主要着力点,也是长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对稳定经济增长尤为重要。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统筹消费和投资的方向路径,即在消费方面,要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同时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在投资方面,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以及民生薄弱领域等领域投资。

**具有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人口众多的市场优势、联结国内外的枢纽优势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扩大内需潜力巨大。一方面,以新型消费为方向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落实好国家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政策措施,锚定Z世代、老龄人群等重点人群需求,培育壮大新文娱、新餐饮、新社会服务、国货“潮品”、体育赛事、智能家居、老龄用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制定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另一方面,以新型基础设施和短板领域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完善提升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发展高效融合基础设施,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布局,持续抓好产业设备更新和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

三、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另一方面说明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为主的制度型开放稳步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的“四条丝路”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但我省外贸依存度偏低、外资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开放不足仍是我省的主要短板。

一是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巩固提升“空中丝绸之路”、中欧班列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化在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绿色能源、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等领域合作。二是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性口岸等开放平台,对标CPTPP、DEPA、RCE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跨境电商、移动支付等数字服务领域以及国际金融、会计、法律、咨询、国际商事调解等中介服务领域创新发展。三是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落实好国家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等政策,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发区、中外产业合作园区等产业平台,以“7+28+N”重点产业集群、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为重点,加大外资招引力度。

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首次提及发展氢能、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这意味着,随着“双碳”目标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新能源汽车、氢能、新型储能等行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我省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持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一是持续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打造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探索建立个人绿色消费积分制度,激励绿色产品消费。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氢能走廊建设,围绕“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关键环节,积极研发绿色制氢、储运等关键技术,吸引更多产业链优势企业集聚。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新型储能。依托开发区、保税区、加工贸易园区等载体,探索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不断提高绿电使用比例。三是率先建立重点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聚焦能源、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建立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模型,明确碳足迹核算的对象、范围和边界,围绕使用能源类型、原材料、生产制造和产品回收利用,建立口径、标准一致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行业数据库,研究制定从原材料到报废回收全产业链碳足迹管理办法。

五、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政府工作报告》的又一大亮点是含金量实足、精准高效的政策“工具箱”。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货币政策方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同时,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对于**来说,必须深入落实国家一揽子政策,根据我省高质量发展要求,超前谋划,加强项目储备,研究制定政策“工具箱”,推动综合施策。在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完善全省重大项目和“三个一批”项目库,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的精准投向,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用,充分激发民间投资,加大对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城乡发展和人口转移方面,加快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着力优化城市产业生态,完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供给,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优质更充裕的就业创业机会,让城市真正能够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在资金支持方面,持续抓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让民间投资愿投、敢投、能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新时代十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优化营商环境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下一篇: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总结范文(15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传统节日教案(优秀18篇) 参观房干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