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范文(22篇)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范文(22篇)

小编:MJ笔神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修辞手法应用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一

摘要: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关键词:

美术新课标、综合探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替或重叠。美术新课程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迁移、延伸和整合。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美术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进行美术课堂写生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分析、理解、写生对象的学习过程。如写生蔬菜时,引导学生亲自掰下菜叶,了解菜叶的排列规律和造型特征;亲自切开菜心,了解菜心结构。学生们看清了写生的对象,并产生了写生的兴趣。其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放静物,组合静物,让学生主动探索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在写生苹果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摸苹果、削苹果、闻苹果、尝苹果、用放大镜看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组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通过激烈的争论、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后,虽然教师没有做任何示范,但学生对构图的方式却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的水平。再则,教师分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创作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以上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学习用版画、国画、刮画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表现方法的同时,探究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调查研究。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美术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多人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因为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有些活动题材、内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四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消除表现的顾虑,快乐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促进美术各领域的学习。如在教学《鼓儿响咚咚》,课前可以下载爵士鼓的软件,使学生在导入的尝试练习中激发创作欲。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拓展了新空间,如利用网络进行“中国建筑游”的美术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农民画的欣赏、和大师(达芬奇、毕加索、米罗、凡高等)的零距离接触、网上参观——徐悲鸿纪念馆、法国卢浮馆等。这些网络美术教学活动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检索,获取、处理信息中提高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难度,进行深入学习,完成探究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如西方绘画的欣赏,学生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收集、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等,展评时就以不同的内容呈现,体现了学生审美的个性差异。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美术课题的研究,结合美术的特点开展如《民间美术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制定出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问、上网、去图书馆、文化馆查找资料、深入农村拜访老艺人等形式进行美术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民间美术悠久的历史,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灶头画”、“箱柜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至今仍引人注目、招人喜欢。如农民画承传着中华民族原始的审美观念,留着人类童年时代的奔放、自由和发自肺腑的审美天性,它融会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技巧,表现人们新的生活和新的审美情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村的灶头,是农家一日三餐做饭过日子的主要饮具,在江南农村每户人家都少不了有一座,就是在现代农民住宅不断更新、煤气灶具渐进农家的今天,农家仍少不了要打上一座灶头,灶的形状很多,有小方灶、花篮灶、还有两眼灶、三眼灶等,请灶画师傅绘上好看的图案,灶画篇幅多,内容丰富,一般在灶肚、灶身、烟箱均画上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文并茂,既体现了实用性,又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稻作文化,是水乡民间艺术奇葩。通过这次美术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失,民间艺人面临消亡,学生们心急如焚,呼吁有关方面应予以积极抢救和保护。

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在某银行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信用卡标志活动中,美术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画样稿,不断设计修整,对标志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制作,学生们拿出很多具有创意的、适合银行的标志。其中大部分学生采用了摹仿法,如:有的摹仿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从文字方面进行设计;有的通过几何形体的搭配进行设计,构思都非常巧妙。学生们设计的这些标志最后虽然没有被采用,但从学生们的设计中闪现出的一些智慧火花是非常珍贵的,这次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对美术的实际需求,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标志设计》课上让学生设计学校的运动会会徽、班级的班标,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学校、班级做一点贡献,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布置我的书桌》,美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准备各种废旧挂历,硬纸,易拉罐等,学做几种不同造型的小像框、课程表框、笔筒等案头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把美术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设计活动,如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等等。

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组,分工协作,通过不同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书店、走访有关专家和老师等),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影视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这些都在课前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欣赏的目的在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如对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进行欣赏,欣赏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欣赏他们独特的色彩语言,从而引发美术论文学生色彩表现兴趣和愿望;对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了解绘画色彩发展的概况,以及对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类(如色彩的冷暖、轻重等)、色彩的民族性与情感性的表现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色彩认识与表现。欣赏大师们的代表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师,也可用大师的笔法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学生自信心;欣赏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则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在色彩表现中更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非常重视综合评述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评述中的体验、收获是美术新课程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文学性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采取学生写欣赏评述随笔,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欣赏评述活动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美术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美术特长生,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调查、了解美术与校园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如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景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种资料,设计出主页和学生个人的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展板,写字、画画一展身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锦上添花。美术比赛、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在校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卡通漫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校园现场写生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大奖赛、环保绘画比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美术作品比赛、世界无烟日小报比赛等等。把比赛获奖的美术作品在校园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及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这些美术比赛活动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一定会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方式,增强了综合表达的能力;加强了人际交流,学习了合作方式。因此,在美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究美术或美术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筹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新课程标准》。

学校:神池县八角明德小学姓名:王荣芳。

联系电话:***。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二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或重叠。美术新课程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迁移、延伸和整合。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分析、理解、写生对象的学习过程。如写生蔬菜时,引导学生亲自掰下菜叶,了解菜叶的排列规律和造型特征;亲自切开菜心,了解菜心结构。学生们看清了写生的对象,并产生了写生的兴趣。其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放静物,组合静物,让学生主动探索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在写生苹果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摸苹果、削苹果、闻苹果、尝苹果、用放大镜看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组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通过激烈的争论、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后,虽然教师没有做任何示范,但学生对构图的方式却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的水平。再则,教师分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创作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以上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学习用版画、国画、刮画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表现方法的同时,探究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要进行小组合作。

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

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促进美术各领域的学习。如在教学《鼓儿响咚咚》,课前可以下载爵士鼓的软件,使学生在导入的尝试练习中激发创作欲。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拓展了新空间,如利用网络进行“中国建筑游”的美术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农民画的欣赏、和大师(达芬奇、毕加索、米罗、凡高等)的零距离接触、网上参观——徐悲鸿纪念馆、法国卢浮馆等。这些网络美术教学活动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检索,获取、处理信息中提高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难度,进行深入学习,完成探究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如西方绘画的欣赏,学生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收集、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等,展评时就以不同的内容呈现,体现了学生审美的个性差异。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美术课题的研究,结合美术的特点开展如《民间美术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制定出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问、上网、去图书馆、文化馆查找资料、深入农村拜访老艺人等形式进行美术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民间美术悠久的历史,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灶头画”、“箱柜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至今仍引人注目、招人喜欢。如农民画承传着中华民族原始的审美观念,留着人类童年时代的奔放、自由和发自肺腑的审美天性,它融会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技巧,表现人们新的生活和新的审美情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村的灶头,是农家一日三餐做饭过日子的主要饮具,在江南农村每户人家都少不了有一座,就是在现代农民住宅不断更新、煤气灶具渐进农家的今天,农家仍少不了要打上一座灶头,灶的形状很多,有小方灶、花篮灶、还有两眼灶、三眼灶等,请灶画师傅绘上好看的图案,灶画篇幅多,内容丰富,一般在灶肚、灶身、烟箱均画上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文并茂,既体现了实用性,又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稻作文化,是水乡民间艺术奇葩。通过这次美术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失,民间艺人面临消亡,学生们心急如焚,呼吁有关方面应予以积极抢救和保护。

作,学生们拿出很多具有创意的、适合银行的标志。其中大部分学生采用了摹仿法,如:有的摹仿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从文字方面进行设计;有的通过几何形体的搭配进行设计,构思都非常巧妙。学生们设计的这些标志最后虽然没有被采用,但从学生们的设计中闪现出的一些智慧火花是非常珍贵的,这次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对美术的实际需求,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标志设计》课上让学生设计学校的运动会会徽、班级的班标,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学校、班级做一点贡献,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布置我的书桌》,美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准备各种废旧挂历,硬纸,易拉罐等,学做几种不同造型的小像框、课程表框、笔筒等案头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把美术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设计活动,如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等等。

学生色彩表现兴趣和愿望;对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了解绘画色彩发展的概况,以及对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类(如色彩的冷暖、轻重等)、色彩的民族性与情感性的表现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色彩认识与表现。欣赏大师们的代表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师,也可用大师的笔法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学生自信心;欣赏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则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在色彩表现中更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非常重视综合评述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评述中的体验、收获是美术新课程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文学性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采取学生写欣赏评述随笔,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欣赏评述活动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美术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美术特长生,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调查、了解美术与校园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如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景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种资料,设计出主页和学生个人的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展板,写字、画画一展身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锦上添花。

美术比赛、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在校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卡通漫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校园现场写生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大奖赛、环保绘画比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美术作品比赛、世界无烟日小报比赛等等。把比赛获奖的美术作品在校园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及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这些美术比赛活动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一定会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方式,增强了综合表达的能力;加强了人际交流,学习了合作方式。因此,在美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究美术或美术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筹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新课程标准》。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三

本学期科学领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由南开2幼、6幼、31幼、37幼、保育院和x幼儿园六个园所骨干教师组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围绕“聚焦问题、注重实践、共同成长”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一个务实崇真、平等合作、创新进取、和谐共生的团队,现将本学期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经历了三年的基地活动,我们对每年加入的基地园老师的心理或多或少的了解:她们在初期似乎都对“科学”望而生畏,对科学领域活动组织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认为自己的知识功底不足,另一方面认为目前的班额人数对于开展科学活动组织指导有难度等诸多此类的想法。那么建立这种学习型的基地教研组织,首要条件就是要聚焦问题、建立共同愿景,激发全体成员持续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超越。

于是我们通过问题征集、参与式体验、专家讲座和书籍阅读等方式不断挖掘教师对于科学领域研究的共性困惑,问题中我们发现:“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落实科学探究目标”是老师们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然后依次为“大容量班额、观察提问、科学记录、生活化”等。之后我们通过深度分析,最终确立基地教研核心话题:即以科学项目研究为抓手,以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层级渐进为目标,通过专家讲座、问题讨论、网络观摩、个例剖析、组际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教师们聚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方法、达成共识。

“观念必须是教师主体在与周遭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逐步树立和转变的'”,对于科学领域的认识也是如此,而科学领域基地恰好为教师提供了思维碰撞、理念实践的场所。

本学期我们细化科学领域的年龄阶段目标,从小班的多种感官活动入手,努力尝试创设低结构高自主的游戏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促进其观察能力发展,为后续开展中大班科学项目活动做好铺垫。通过网络个案剖析、视频活动交流,加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使教师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实践中获取感悟,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去分析、观摩、反思,从而改变对“科学”狭义理解,领悟《指南》幼儿阶段科学领域培养的核心价值和幼儿典型表现的认识,树立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长远目标,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客观的正视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给予适时帮助指导。

相互合作,平等沟通、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组际交流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基地园教师尝试实践的主动性,37幼“好吃的水果”、31幼“糖果真好吃”、6幼“黄瓜与西红柿”、2幼“看一看、尝一尝”、第二保育院“糖宝宝与盐宝宝”——一个个活动案例的呈现无不渗透着基地园教师对幼儿的细微观察、对活动的巧妙组织和深入反思。虽然其中还有些需要完善和推敲之处,但毕竟老师们已经迈出实践探索的第一步,有探索就会有改变,有改变就会用收获,为科学、创造性地做好新学期基地活动及推动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求完美,但求突破”的教研宗旨,“互相交流、分享碰撞”的教研方式,老师们从中受益匪浅,进一步的了解开展科学领域活动的步骤方法和要点;同时组际交流也让大家看到了园所的发展差距和不足。借助于区学前科领导下的领域基地教研平台上,我们将在新的学期以创新方式播撒更多的教研种子,让基地研讨活动更扎实、更有效,期待收获更多的成长绿荫。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四

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与方法。具体来说,教学反思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追求地理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反思不是一般性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城市化》一节,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对比,内容简单易懂。用讲授法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选择本镇城市规划方案案例从城市人口数的变化、城市地域的变化等材料来说明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过程:通过阅读教材,自己画图的方法,从画出的图可直观的分析出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征。(内容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不合理的原因。学生处于动手动脑的状态,学习效果明显。

第二,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色彩。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但它有别于纯理论的教育学研究,它是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境性、具体性、个别性的问题展开的研究。它的研究成果不仅仅表现为研究文本的撰写,还可以表现为研究过程的体验,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个人实践知识的增长等。如新教师上课常用讲授法,唱独角戏,常常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案例教学的实践。首先我们学习有关案例教学的文献,如对选择案例的原则、方法。然后备课组布置任务,四位老师分头准备材料集体备课。精选案例,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材料,有贴近生活的、有近期发生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乡土地理材料作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和推理,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通过案例教学的研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第三,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反思的作用是对教学活动的监察、评价、调控。从反思活动发生的时间看,它可以发生在教学活动前、中、后。课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教学过程:(内容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五

摘要:现代社会的教学已经不是以前的生搬硬套了,而是更看重学生思维能力。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且现代社会提倡大家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有了思想大家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一个提线木偶。在教学中,尤其是地理教学,更看重思维教育,这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教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一、现代新课标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逐渐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为了适应社会大潮流的发展趋势,培养新一代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地被新课改取代。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接班人是能适应社会,赶超社会的,而不是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进则退。尤其是地理这一学科,更需要老师积极地调动大家的主动性,如果只是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那么学生会停留在书本阶段,而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大家,在大家学习地理的阶段起到主导作用。说到地理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疼,认为怎么学都学不会,刚开始看到书本的时候的确会有这种现象,但是当深入进去之后就会发觉地理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走在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地理知识,就会觉得地理无处不在了。新课标是怎样体现其“新”的:首先是老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前上课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那到底有没有听懂,有没有理解呢?二者都会觉得这节课讲完了,学生听课也结束了,知识内容也就过去了,但是不一定进到了学生心里;其次是学生学习的转变,从老师带领着大家听课转变为老师主导下学生自己去讲、去交流、去领会,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领会。学生变成了主人,老师成为了辅助。

二、提高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的阶段,如果在高中阶段不选择文科,那么可能只有短短两年接触地理的时间,有多少的学生因为地理而选择放弃了文科。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好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作用。首先学习地理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领会贯通的,要想学好地理,基础的地理知识要牢记,任何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都是建立在有大量知识累积的基础上的;其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翻开初中的地理课本,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图画,因为我们的`地球是立体的,并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只需要我们记住就行了,这个需要的是我们的立体空间感,对于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地理可能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但是任何学习都是有章可循的,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当大家都具备一定的思维之后,无论是初中的地理还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对我们来说都会迎刃而解。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想象、空间能力差的同学,也不用灰心失望,这就靠老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选择反差较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用脑、敢于开口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认图、记图、想象、推理的能力,充分应运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阶段,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一旦打开想象的空间,那么学习地理难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学以致用。

语出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本主义之所以为人不齿,过错不在于“本本”,而在于抱着“本本”不放的人。过度依赖书本,学生只能是学到很浅薄的书面知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现在的考试并不是只要学好课本就一定能拿高分,在很多考试中都会牵扯到时事热点的题目。因此在学习中,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要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当老师讲完板块构造学理论以后,让学生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等。以前的中国式教育就是填鸭式方法,慢慢的中国的教育问题就落在了别的国家后面,然而学习就是为了学完之后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而中国的孩子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现在的新课改形势就是转变教学模式,转化学生学习思维。学习就是为了学完就可以用的,如果这个知识学完以后我们不会用到,那么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我们学了不去用那就等于是浪费时间学习。在地理这个学科中学以致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那么时时刻刻都是在与地理打交道的,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很多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知识上我们的依托是课本,从课本中挖掘地理素材,因此书本为我们提供素材,那生活就为我们提供实践。在生活中可以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收集听到、看到的地理时事热点,现今也是一个信息时代,从各个渠道中都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知识。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授书本上知识的同时,不能脱离时代发展。

四、结语。

初中的地理知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拦路虎,只是需要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强,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老师也在一步步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摒弃以前的填鸭式教育,在课堂上老师只是起到领导作用,而真正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学生自己,通过交流让学生一步步地变成主动学习,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的教学。因为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等着别人挖掘的,也只能是很少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主张张扬个性,表现自己。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能力。以前的课堂以老师讲为主,但是现在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融入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者。

参考文献:

[1]徐淑宏.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

[2]黄世卿.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途径的探究,2015.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六

摘要: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涉及大量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让学生结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这门学科。教师要积极推动实践教学,创造一切条件努力推行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实践教学成为学生更好地熟悉和理解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渠道。

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要结合大量实际应用的内容。虽然初中地理学科并非作为中考重点考查科目,但是学好地理知识对初中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极大帮助。然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进而导致课堂上毫无生趣,学生失去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更好地体现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于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有更多的理解。在教学中,努力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活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主要围绕该问题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推进实践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学科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地理学科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社会事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适当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亲身实践当中去体会地理学科的用处,并且发现更多的地理现象,有更多的地理问题的思考。说到地理,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头疼,认为怎么学都学不会,刚开始看到书本的时候的确会有这种现象,但是当深入学习后就会发觉地理其实是一门相当有意思的学科,当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走在路上,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地理知识,就会觉得地理无处不在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擅长把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并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索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中加深对于这些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角色都要进一步明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摆正自身的角色位置。教师要多引导,避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而学生也要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避免产生对教师的过多依赖。

其实在初中地理的学科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很大一部分也可以在课堂上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是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很多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来发现,也可以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实验等活动内容,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在教授黄河知识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议论纷纷。虽然学生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案欠缺科学性,但是学生能有这样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也是非常难得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从思想到行动上变得更加主动,也能够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中有更多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经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活跃气氛,增强互动性。

初中地理实践性的教学,可以从课堂上的互动来实现,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走向户外。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上营造出类似于实践化教学的基本氛围。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动作声音语调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适当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系统地讲述中国各个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充满活力并慷慨激昂地演唱初中一年级音乐教材上面的歌曲《彩色的中国》:“轻轻打开地图册,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彩色的中国。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神州处处好。”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听着听着,学生不由得跟着哼唱起来,虽然此时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的环节,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过来,因为内在的态度而产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感受。所以,这样的教学设置,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介绍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的知识才能真正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带着一种地理学科的'思维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带着一种研究和发现的视角,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以及一草一木。

四、结合情境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享有一定的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在自由的实践互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对于一些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都来当一回老师,把教学的内容适当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精心的准备。给学生一定的展示机会,这样他们都能够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自己地理学科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放手,要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课程内容准备得非常精彩。尤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寻找资料等方式,完成这样的教学准备工作,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在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擅长创造各种条件来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当然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淑华.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j].城市地理,2015(20).

[2]侯金玲.实践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七

摘要: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当下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其发生根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就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及新时期下政治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对策;。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问题。

(一)对政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的教师和学生依然认为像是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主课才需要重视,并主观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题海战术提高成绩,而对政治这门课程明显轻视,自认为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就可以蒙混过关,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观念陈旧转变不足。

目前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守旧并且固步自封。课堂教学已然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还抓住“应试”不放,对政治教学目的与动机认识不纯,感悟偏颇。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

由于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教师仍主要采用讲课的方式进行政治理论灌输,还不全面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不能轻松应对灵活自我发挥题目;在教学时,部分政治课教师有意地缩减课堂内容,让学生以自学为主,但并未发挥好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不理解重、难点,谈何知识内容的掌握;还有的教师为了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意提供或分享了课外的热度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开展探讨占用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以上行为都未能很好地实现新教学大纲改革下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问题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手法和手段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政治教学现状与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实在不容乐观,必须提升政治教学质量才是长久之计。

二、初中政治教学提升思考。

教师应当始终明确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不能只看重“分数”,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会考试”的工具。

(一)转变观念树立初中政治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应当转变仅以学生成绩来评判学生好坏的观念,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手段全面衡量学生,着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为人处事的情商情感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正确进行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双向互动的对话交流过程,加强与学生的思想、知识与情感沟通融合。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及与学生相处中点滴渗透德育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态度和言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师也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修正完善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历练与升华,才能用自身的楷模形象影响学生,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政治教学导入环节。

教师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应该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学生的求知渴望,进一步采用互动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交流融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四)采用互动、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结合当今多元化的资讯平台和信息媒介手段,合理采用互动、多媒体等多平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发展之大趋势。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络问卷等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与动手动脑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参与政治探索实践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关注分层教学。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能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对学生精准定位,有的放矢。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实施不同难易层次的教学与探讨,重点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政治教师培养之我见。

(一)政治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道德建设。

政治教师应当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成为社会上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才能在教育中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应首先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与教化,才能实现“以德服人”、“以德育人”的教学目的。在学生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领域里树立典范,对教育事业满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伟大的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相信教师崇高的道德品德将永驻学生心中。

(二)学校应大力培养初中政治教师骨干。

在新教改的.当下学校更应该重视政治教师骨干队伍的培养,重点培养政治教师与时俱进的开阔思维与远见卓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与业务能力的综合全面考核,才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努力。

结束语。

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教改体制的新要求,在教学中转变理念与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结,精心设计并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初中政治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卿.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7.

[2]卢文婷.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导入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

[3]吕燕如.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探讨[j].中华少年,2016.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八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列为小学主要的国家课程之一,这既为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带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理念审视当前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纠正作文教学封闭的弊端,弥补作前素材搜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有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课题。

1.教育目标相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围绕着知识的获得、态度的形成、能力的具备、行为的影响四个方面提出的。

2.教育内容相近。

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但是其主要内容除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指定领域外,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

而作文写作则是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不难看出,两者在研究领域都不是按照既定内容去生搬硬套,都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都具有开放性。

3.教育理念相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和社会,以综合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为教育理念。

从作文教学的主体上来看,写作中所反映的真情实感必须是少年儿童亲身去积极参与的,才会有所体会。写作的目的旨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体验与实践密不可分。

这样看来,它们的教育理念也是吻合的。此外还有都注重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性,都注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

综合实践活动介入作文教学,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一些语文学困生较难适应,而且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更加繁杂,作文专题指导显得尤为不易。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进行整合将是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是提高认识,找准切入点。

全面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精髓,认真学习新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找准切入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作文教学工作中。

其次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以生为本,在物资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上做好调研。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给作文的命题注入源头活水。比如:要训练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甚至提前一个月开展各种形式活泼的实践活动。如:寻访家乡文明、寻找身边“雷峰”、走进传统节日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学校里举行,也可以在校外举行,可以由班主任组织,也可以由同学自己组织,当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再让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不必再加以指导,大部分学生都会妙笔生花,源源道来了。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先说再写,进行交流,我想他们也一定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再如请学生、队员关注街头、电视、报纸上的广告,然后组织学习,一节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广告亲密接触》也可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不能要求每次活动都要写作文,不能只为了写作文而开展活动,而应在平时积极地,有目的地开展学生有兴趣的实践活动。活动的日益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就多彩起来,那么在众多的活动中选择一次自己喜欢的也并非难事了,所谓水到渠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会没有话写的。

最后,评价多元化。

叶圣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式作文批改的弊病:“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作文批改一直在改革,从老师的精批细改,到老师批,学生改,发展到同学之间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以及以上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这一连串的改革,很明显地体现了作文批改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是这种改革,步子太小,速度太慢,并且过多的修改容易搓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那么有没有既能提高作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呢?有!那就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把讲评作文,批改作文演变成作文欣赏,展示学生才华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从本次作文中选出若干优美词句,并感情朗读,分小组进行比赛;也可以分小组寻找别组的错别字、病句,争做啄木鸟医生;还可以把本组的佳作配乐朗诵,编成作文选。如果是童话、幻想故事,那就开展一次自编自演的短剧比赛,可以个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学生在演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中学会了修改,锻炼了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命题、指导、评讲、批改是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但这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整体。

把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使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快速提高作文效率,让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作文教学的春天一定会万紫千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作文教学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九

为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特依据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各分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细则加以落实。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实习,在第四学期进行,3学分,54学时;第二部分是毕业作业,在第五学期进行,5学分,90学时。

1、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由各分校在省校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自己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选题,所指导的学员人数每届不得超过10人。

2、在进行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过程中,各分校应把握专业特点,坚持真实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围绕学生实践过程和相关要求落实实施要素和条件,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与任务,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形成教育教学和研究合力,将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实践质量,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一)教育实习。

1、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原则上在学员修完总学分的80%后开始安排,第四学期完成教育实习,第五学期初上交相关材料。

2、实习要求。

学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合乎规范的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全面实习,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总结等材料。

3、操作步骤。

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辅导后,指导学员落实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学员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实习活动的各项记录,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总结。

4、组织形式。

学员必须到合乎规范的幼儿园或其他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单位的落实可以通过自己联系或由分校统一安排。所接收的实习单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是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符合相关要求的单位。

在实习单位,由学员自行联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和分校教师根据学员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应加强对学员实习的过程管理。

(二)毕业作业。

1、时间安排。

第五学期初布置毕业作业,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并上交毕业作业。

2、作业形式。

学员可任选一个主题,任选一个年龄段,设计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3、操作步骤。

在综合辅导后,指导教师与学员讨论并选定作业内容,在指导教师的个别指导下,按规定要求完成毕业作业。

4、毕业作业由学员独立进行,指导教师应与学员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学员更好地把握写作规范,澄清思路进行写作。指导教师应鼓励学员独立思考,避免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1、考核对象。

凡参加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习的人员,均必须参加本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考核,不得免修。综合实践环节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2、考核方式。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特点,其教学活动形式、实践成果形式及成绩评定方式均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

教育实习的考核由实习单位对学员的实习过程的成绩考核和指导教师对学员上交的各项材料的成绩评定两部分组成,毕业作业的考核是根据学员最终提交的毕业作业进行成绩评定,各级分校自行组织实施。考核成绩合格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未参加综合实践环节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3、成绩评定。考核成绩的评定与审核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初评—终评—抽评。即:由指导教师根据评定标准给出初评成绩,由各级分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责任人进行终评并上报成绩,省电大在必要时进行抽检审定。

4、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标准。

(一)教育实习。

(1)考核内容。

在第五学期初上交以下材料:

a、实习完成情况材料。实习鉴定表1份(见附件一)。

b、教育实习总结。包含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实习的内容与过程、实习收获及不足等,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考核标准。

教育实习的成绩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具体评定标准如下:优秀:

a、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

b、实习计划周密、实习态度认真、实习效果明显;

c、实习过程记录详尽,实习总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能很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总结教育实习,有自己独到的思路。

良好:

a、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

b、实习计划较周密、实习态度较认真、实习效果较好;

c、实习过程记录较详尽,实习总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能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对教育实习工作进行总结。

合格:

a、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

b、有实习计划、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实习效果一般;

c、有完整的实习过程记录,实习总结语言基本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不合格:凡不符合合格的标准中所提到的任何一条要求,均视为不合格。

(二)毕业作业。

(1)考核内容。

在第五学期结束前上交一个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内容包括:

a、主题名称。

b、主题选择的缘由。

c、主题目标。

d、本主题下的1-2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将教学材料等附在活动方案后)。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活动延伸等部分。

e、针对教育活动方案进行设计思路的阐述。表述方式不作统一要求。

(2)考核标准。

毕业作业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秀:

a、主题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包含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可行性强。

b、主题目标设计全面、恰当。

d、设计阐述条理清晰,有一定创见。

良好:

a、主题的选择能较好地顾及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可行性;

b、主题目标设计较全面、较合理。

d、设计阐述有一定见解。

合格:

a、主题目标定位基本正确。

b、活动方案格式基本完整、规范,设计基本合理;

c、有设计阐述,但平淡无新意。

不合格:

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可评定为不合格:

a、内容不完整;

b、主题目标定位不正确;

c、活动方案格式不完整、不规范;

d、设计阐述空洞无物;

e、抄袭他人。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

月20日至6月20日。

多视角、多形式宣传呈现幼儿园教师工作、学习的真实情景和具体案例,帮助社会和家长认识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特点,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塑造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营造重视关心幼儿教师成长、支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1、营造活动氛围。各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多样的开展宣传月活动,要自行印制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横幅,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着重抓好“四个一”工作,即:办一期主题宣传专栏;组织一次教师学习交流活动;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宣讲活动;发放一份告家长书。

2、拓宽宣传渠道。各幼儿园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及时转发、转播教育部制作的公益宣传片、主题海报、电视访谈节目等相关资,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宣传活动。要全方位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力措施和相关政策,多渠道宣传呈现幼儿园教师工作,大力挖掘师德师风典型,传递教育正能量,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挖掘先进典型。要结合全省“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集中发现、推选一批新时代荆楚好教师典型,树立湖北幼儿教师爱岗敬业新形象。

4、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师德主题活动。结合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开展“我骄傲,我是幼儿园教师”“我是幼儿园教师,我为自己代言”“爱岗敬业,做优秀幼儿教师”等主题演讲、交流活动。开展专家视导帮扶活动。通过教育教学视导、专家入园指导等活动,帮助一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游戏案例推荐活动。将全市幼儿园户外游戏优秀案例,全市推广共享,切实增强游戏活动实效性。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要把学前教育宣传月作为传播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宣传当代教师正面形象和科学育儿理念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幼儿园办园品位的重要平台,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予以落实,力求做到制度化、常态化。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拟定方案,注重过程评价,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

2、精心组织,打造特色。各学区(分局)要组织各幼儿园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要综合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开展大型公益讲座、专家访谈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各幼儿园要通过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游戏案例评选大赛、先进事迹宣传、教师结对帮扶等多种活动,努力打造一至两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

3、加强督办,提高实效。各学区(分局)主任(局长)作为本地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各幼儿园活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要对宣传内容严格把关,严防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推销产品。市教育局将在宣传月期间组织专班进行督察,督促活动落实。

4、各幼儿园6月2日前将活动过程性资料(含方案、图片、讲义、总结等)汇编成册上交学区(分局),学区(分局)于6月24日前统一上交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育局将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地好的做法进行宣传和推广。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一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195.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二

如何解决幼儿师范教育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使幼师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幼儿专业知识与学习方法,为胜任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教学服务,做好与幼儿园幼儿教学有效衔接是幼师教学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问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要理解“教育衔接”是什么?从学理上来讲,“教育衔接”是指将学校教育各阶段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幼儿教学理论层面上。

1.1当下幼儿园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的分裂。

从当下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高校幼儿教育课程中存在诸多不如。首先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普遍重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而轻教育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注重必修课,然而,对选修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幼儿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教学类课程比例。教育类课程课时过少,在幼儿课程中教育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小,不能凸显出师范院校的特性。教育类课程是能够集中体现“师范性”的课程,是幼师院校的特色,也是幼师院校培养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主要途径之一。其教学设置中实践类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和教育基础课都很少,这种课程结构安排让教师缺乏自由度与灵活性,学生不能依照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及其不利。

1.2目前幼儿教师群体对教学研究缺乏认识。

从当下,幼儿园教学群体来看,由于种种现实问题,大多数个体更加注重教学,而对教学深入研究不够。其内在原因可能与当下幼儿教学院校的教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幼师院校历来注重理论课程教学、轻实践课程教学,忽视了理论教学的价值。现今人们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应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外,在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学习实践指导等方面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学前教育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幼儿专业实践课程虽然是以学科为中心来设计的,但当前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却而忽视了实践课程建设而偏重于理论课程建设。幼儿园幼儿的现行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对健康、心理、体力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不断加强。

2.1幼师院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践实习机会过少。

作为一名幼儿专业的教学人员,深感到初到教学工作岗位上的种种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实习、实践的知识储备过少。从根本上来讲,与幼儿院校的培养有着直接关联。当下,幼师院校对师范学生学习实习、实践关注相对较少,以及对幼儿园幼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动态等衔接问题关注不够。高校幼儿专业学生对幼儿学科认识不够深刻,学习多有盲从心理缺乏与老师的沟通。幼儿师范的学生毕业是需要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的,一味地灌输大学知识,缺乏观摩幼儿园课堂机会和与幼儿园课堂的联系。对幼儿园幼儿课堂讲授模式不熟悉,缺乏对幼儿园幼儿课堂的真实感受,对幼儿园幼儿课程改革就一无所知,高校没有建立起与幼儿园幼儿教学相联系的结合点,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不能及时排除学生的顾虑和对的幼儿教学的疑问,对于幼师学生幼儿知识知识的巩固和教师幼儿教学方式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一些野外实践课几乎不开,致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知识,不能对所学知识学深吃透,很难胜任在幼儿园开展幼儿第二课堂的职责需要。从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角度看,与幼儿园幼儿教学脱节缺乏课程内容重组能力,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的要求。

2.1学前教育教材内容陈旧滞后与幼儿园教学内容脱节。

在与幼儿园幼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幼儿身心特点、幼儿新时期的特征、教学养成条件及区域幼儿与区域自然幼儿等课程的一些知识在新教材很少安排。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课安排偏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所选用教材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联系密切教材。但是伴随学前教育课程调整和幼儿园幼儿课程教改,与之课程调整相配套的教材更新换代却明显滞后。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新知识、新科技、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及时被补充道幼师教材中来,现有的教材与幼儿园幼儿新课改内容相比,严重落后和脱离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幼师教学对幼儿园教学的热门内容,如:区域自然幼儿、区域经济幼儿与环境资源保护教学等内容重视不够,有的幼师学校幼儿专业即使开设了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区域幼儿等这些选修课程,也往往因为课时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授上,很难与幼儿园幼儿教改进行有效衔接。

结语。

作为培养幼儿园幼儿教学人才的幼师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幼儿新课程的要求的毕业生,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的。鉴于当前多数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于幼儿园新课改的现实,如何加大高校幼儿课改力度,做好幼师与幼儿园幼儿改革的有效衔接是今后学前教育教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要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大部分都侧重于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却忽视了忽视专业课,同时,专业课时过多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过多等衔接问题,以及学前教育教材在幼儿学、教育学等缺乏实际价值的理论课程上涉及过多等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09):3-13.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三

一、收获之处: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范文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为此,自毕业以来我不断进修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2、对学生能倾注全心的爱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倾注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对学生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对学生尽心尽责,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因此学生也喜欢学习数学。

3、落实课堂常规,关心学困生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平时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优辅差。在每学期初,就确定了班级里需要课后辅导的学困生,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辅导,使这些学生的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注重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格式和课堂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4、更新教育观念,活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较喜欢上语文课。

5、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全面理解、把握课程,以科学、民-主的精神组织实施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调整教育实践,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http://)。只有继续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的胜任肩负的使命。平时里,我经常翻阅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和报刊,上网了解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二、反思与措施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2)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的主要场所,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之中。

(3)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4)敢说一个“不”字

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路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

2、精心备课,力争旧教材体现新理念

如何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我需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备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如何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要备如何引发学生个性的绽放。备课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创新。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的教学机智,要有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反思要详细具体,在学习中,广泛吸取教改的新鲜空气,力争解决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

3、创设学生喜欢的民-主、平等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新课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因此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去做的,在学生方面,的确做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但结果呢?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进行刹车,取消了学生的自主时间。如何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虽然在学生身上化了许多心思,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有个别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彻底养成。有部分同学做题时审题还不够仔细、严密,审题能力还须培养。有个别同学仍字迹潦草,尽管我反复教育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写,作业的字迹没多大好转,只有老师坐在他们面旁边,他写一个我说一下,他们才会写得稍端正些。有些学生的作业还不能按时完成,时而会不做或少做作业。我想也许他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才会不完成作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作业能乐此不疲,这是我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5、多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的来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报刊杂志,多与同事交流等,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6、加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四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受到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有关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却显单薄。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问题,因此,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五

一、活动目的。

加强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通过全面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计算机教室)。

1、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运用计算机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学校组织的小型活动、会议、各种讲座基本上都在多媒体教室举行。

2、我校制定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课时计划,并严格执行,至少80%的教师能自制课件或应用通过卫星下载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教室或多功能教室上课,根据我校规定,学校每周应用计算机教室或多功能教室上课课时应在15节—20节,其中语文组、理化生组、音乐课的课比较多,基本上每科都把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了上去,有的教师还争着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3、我校制定了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培训,鼓励教师自制课件授课,每学期自制课件我们要把它刻录成一张光盘,便于以后学习和应用。

4、我校每学期开一次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讨会,每年开展一次优质课课件和优质课评奖。

5、我校不但要将接收到的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还要运用于开展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主题班会、政治学习等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师生开展3次以上的德育教育、科普知识等专题讲座,拓宽师生视野。

6、我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一个案例进行记录,组织教师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开展活动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7、我校的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应用多媒体的经验文章。

8、合理安排时间,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民教育和学习服务。

9、认真填写各种远程教育登记表备查。一方面,要通过对课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使学科教师能够将卫星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溶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开展活动流程图:

三、激励机制。

为促进我校现代远程教育效能的发挥,我校根据《仁怀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和《仁怀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评估则》(另文下发)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利的要给予批评,并追究其责任。为促进试点我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每年将组织一次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知识综合能力的比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仁怀市火石岗中学。

20xx年9月1日。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六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七

徐境吉林省珲春市英才学校(133300)。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及在幼儿各种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更显示出它独特的功能。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以往的图、文出现方式,现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展示在幼儿的眼前,极大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好地促进了其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实际活动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呢?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尝试如下:

1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画面,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要求个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结果,并创造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而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把静态物品转化为动态物品,把虚拟事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品,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激起了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丑小鸭》这一语言活动中,我将这一故事情节做成一系列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在边听故事边看图画,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当画面播放至“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情节时,散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拓展思路,创新出新内容。当他们大胆创作画面后,多媒体马上会给予鼓励。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也更大范围的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个过程显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观察、分析、概括中深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的优势。

因此,多媒体为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教师变主动为幼儿主动,主动求知探索,通过幼儿与多媒体交互的学习方式,擦出了幼儿创新的火花。

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活动开展是困难的,《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多媒体利用形、声、色、光等因素,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巧妙的渲染气氛,灵活的创设情境,有效地感染幼儿,调动其情感、活跃其思维,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这种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更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幼儿语言训练的热情。

如:在排图讲故事《小白云和小黑云》过程中,小白云和小黑云丰富的表情,逼真形象的对话和富于动态的情景,使幼儿完全的.投入,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吸引住了。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具有感性、立体、动态的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和语言学习的动机。这些小环节操作方便简单,使一节呆板的活动变得活泼了,使之成为幼儿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法宝”。

3利用多媒体的新颖特点,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选择,表达情感,体验快乐,在游戏中的学习最为积极主动,也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游戏化的生活,游戏化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英语活动《openyourmouth!closeyoureyers!》教学时,为了激发幼儿对“嘴”和“眼睛”器官的兴趣,听到“open/closeyourmouth!和open/closeyoureyers!”的口令,让幼儿能正确做出动作。考虑是第二语言接触的少,认读时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幼儿,播放小动物在表演扮医生和病人的游戏画面,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带幼儿去看医生”的游戏过程。游戏开始了:可怜的piggy糖果吃多了,有了一颗蛀牙,cubby医生对piggy说:“openyourmouth!”他要piggy张大嘴巴给他看,是哪一颗牙齿在作怪!在这时叫幼儿也张开嘴巴后说:“openyourmouth!”让老师看看你有没有蛀牙从而加深记忆。

kitty因为身体不舒服,护士bunny要帮她打针,但kitty害怕打针,护士bunny对她说:“closeyoureyers!”闭上你的眼睛,这样就不害怕了。在这时叫幼儿也闭上眼睛说:“closeyoureyers!”加深记忆。幼儿看得高兴拍起手来,幼儿也跟着做起动作说着句子。让幼儿兴奋至极,以至活动结束后,很多幼儿都嚷着“还想看一遍动画片”,幼儿仍然还沉浸在游戏的欢快中。幼儿在玩看医生的游戏中认识了“嘴”和“眼睛”的英语读法,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在活动中教育了幼儿要保护好牙齿,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式,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4利用多媒体的直观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幼儿天生有好模仿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枯燥的语言教育还是不能帮助幼儿改正缺点,反之会让幼儿对教师所说的话语感到厌倦。有了多媒体这一科学手段,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观看多媒体和教师的讲解示范的有机结合使幼儿的行为习惯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如:观看多媒体中的小朋友吃饭不掉饭粒、不挑食,吃饭坐姿正确时,教育幼儿也向他们学习正确行为,并和他们比一比。在日常生活中,再加以鼓励评价等进一步来加速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多媒体形象、生动、直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育中的运用,无疑在贯彻《纲要》精神,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感知及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改进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可见多媒体教学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八

一、课题的提出:

杜威曾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有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写作目标,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入手,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

1、在自主选题中,学会留心观察。

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方案设计型。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知识普及型。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引导学生对综合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然后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在建构中一般应沿着“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向循序推进。

(4)自我发展型。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个领域,一般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等公众关注的活动主题,采取“个体、小组、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课内、课外活动”等基本形式,通过“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5)专题研讨型。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切实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能以小课题的面目出现,在专题研讨活动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师的特长外,还要突出发挥好家庭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6)设计制作型。“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演练,许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7)网络探究型。信息时代让人们在“地球村”里沟通无限,网络探究也让小学生乐此不疲。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网络探究活动在扩展实践时空的同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实现和外部世界、网络世界的沟通,使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但其必须“有基础、有主题、有规则、有督检”。

(8)家庭体验型。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家庭中,对主题活动涉及到的某些知识和技术给学生讲解后,要自觉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庭体验型的主题活动经常以“小课题,长作业”等形式有机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过教师的跟踪指导、家长的热情服务、学生的自主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9)社区实践型。以社会考察和社会参与为任务取向的实践活动主要在学生熟悉的社区进行,在参观、考察、访问、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该类活动一般沿着“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入实践”这一轨迹进行。

(10)成果交流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课程的中心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以对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是学生活动后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自己的发现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无疑也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我问他们对什么问题或什么现象感兴趣。一学生说:老师,昨天我帮妈妈剥蚕豆,我看到有好多豆都被虫吃了,我想知道被虫吃过的豆能不能发芽呢?我一听,立刻表扬了这位同学善于观察,会发现、会思考,并且当即就决定把他的问题《胚受损的种子能不能发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当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位同学在全班学生羡慕的目光中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没想到,从这以后,经常有孩子来到我面前,请求我也把他们的问题作为活动的主题。就这样,《广告知多少》《相约2008奥运》《对学校周边“牛皮藓”的调查》,一个个孩子们喜欢的课题产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具有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就是在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多了一份细心。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面对一大堆的资料,如何正确取舍,准确地加以运用,这就要学生自己决定哪些证据是相关的,并能对证据的含义作出解释。这样做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在学生习作中,围绕一个中心要选择哪些材料,也要经过认真仔细的筛选,在众多的材料中寻找最能表达中心的,以使所选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主题更为鲜明。

由此可见,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进行信息处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中的选材指导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得以完成。信息处理方法如下:

(1)判断辨别。

要教给学生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会鉴别和评价资料,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尤其是网络资料,它是宝藏与垃圾并存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判断辨别资料主要让学生判断资料的准确度,资料的价值和资料对本主题研究的作用。教师不应只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性的方法,而应通过具体例子或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可资效仿的范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以及计划目标的导向功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判断辨别资料的能力。

(2)比较归类对经过判断辨别后的资料,要进行比较归类。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料归为一类,编好目录;并根据归类情况加以查看,资料是否足量,如果发现有资料缺漏或不完整,还要进一步充实。对一些整体性资料,就要对它进行分解,将它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再进行归类。归类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资料的再分析,深加工。

(3)剪裁取舍。

依据主题对归类的资料进行考察,按照它对主题表达的作用进行排列,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资料,舍弃一些并不典型的资料,以提纲的形式进行说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有整体观念,要有“壮士断腕”决心和魄力,坚决把流离于主题之外的资料删剪掉。我们通过教师深入小组进行选材指导,让学生说选材思路,运用大量正反实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树立主题意识,掌握选材技能。

(4)安排详略。

详略安排一般不是问题,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关键在于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综述。综述相当于概括性介绍,因为有具体的材料,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

3、在亲身实践中,拥有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原本封闭的教室,封闭的课堂却一再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了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4、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由于我们倡导了个性化地表达,使无论作文还是活动,都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如“品味家乡黄花梨”活动小组,学生作文《我爱家乡的黄花梨》都别具特色:梁倩坤同学通过描绘梨花盛开时和黄花梨成熟时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爱,绘景之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诗歌,融情于景,情趣盎然;罗盈同学记叙了冰糖炖黄花梨缓解了奶奶的气喘病的事,表达了对黄花梨的爱,寄情于事,情真意切;小鹏同学着眼于黄花梨的栽培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叙写表达“科技兴农”的思想,现实性强;黄月冬由丰美的黄花梨联想到培育黄花梨的吴耕民等乡贤,不仅抒发对黄花梨的爱,还寄托了对乡贤造福桑梓的感激之情。这些作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主题,体现了主题表达的个性化。

5、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快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是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

成果展示,不仅仅是对学生活动的总结、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燃起继续探索的兴趣和信心的火花;成果展示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影响,带动、激发更多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成果展示,作文教学同样也需要成果展示。不仅是一种表达的需要,也具有交际的需要。当学生的作文被同学、家长、老师或者社会认可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在活动总结阶段总是精心搭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如,或举办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或把优秀作品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具有现实性的创意向有关部门反映等等。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理解的,认为作文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强调由内而外的倾吐。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作文训练的内容也应当包含对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修改与重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内心感情的发抒。撇开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是时代的要求这一点不论,就其功能而言,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与作文的目的要求并不矛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传统的作文训练形式应该打破,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列入作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当中。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有机整合教学,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一些语文后进生较难适应,而且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更加繁杂,作文专题指导显得尤为不易。如何改进专题指导的方法,提高后进生的活动质量,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风景,它让孩子们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了甄别和筛选,拥有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它让孩子们的作文一天天轻松起来,也一天天精彩起来。

而“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有机整合”的课题刚刚起步,以上仅仅是本课题的阶段性小结。我们相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深入,一定会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十九

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必须的审美本事,基本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欢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欢乐的学校,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学校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贴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资料。

二、思想教育。

出处 FANWEN.CHAZIdIAN.coM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经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理解,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进取渗透音乐思想,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唱起来。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案,科学上课,力求到达课标的要求。运用了独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欢乐充满整个课堂。

本期音乐每一周学习一课,复习一周。提前备课,有计划,有反思,认真准备了教具,课后有反思,期末有鉴定。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二十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开展剪纸活动教学能使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同时,手指动作的训练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促进学生美感的形成.那么,如何教学剪纸?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在“玩、画、剪、赏”中,掌握剪纸的技能,提高创作水平及审美能力.

作者:程冬容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新营小学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2关键词: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二十一

情感教学的功能是把知识的传授、思想观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内化为心理品质和价值,产生正确的行为。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创设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为:积极、活泼;积极、沉闷和消极、冷漠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堂情绪,产生的教学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情感有不同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鼓励性的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4.差生和激励。

情感教学中要达到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4.转化差生。

5.课堂教学实施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进步。

学习经验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篇二十二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今越来越成为落实尊重幼儿相关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区域活动与传统的教育有所区别,更加注重于对幼儿区别性特点的开发和挖掘,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幼儿自身个性,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区域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释放自身天性,同时区域教育对于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拓展和强化也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中班;区域活动;幼儿教育;现状及改善策略。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各项活动中的一种,受到了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关注,不仅是因为区域活动能够从小挖掘幼儿自身不同的性格特点,实现个性化发展,从而帮助幼儿们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同时也是因为区域活动充满着趣味性的探索与认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动手的快乐与思维碰撞与发散的乐趣,并且在其中学会如何与其他的伙伴们共同进行思维的激发与动手的合作。

1中班区域活动在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区域活动形式目的单一化: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受到场地及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开展的区域活动趋向于单调化,沿袭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区域的教学方式,很难有区域活动形式目的的多样化和针对性。例如中班区域活动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中班幼儿教育的阶段特点,更加偏向于整体性的单一化,同时活动形式及内容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阶段性计划特点,活动开展具有盲目性,不能有效地实现幼儿教育的教育目的,使得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收获内容较为狭窄。同时在活动区域的构建中,功能区的分化并没有关注实际需求,像我们的美工区范围较为狭窄,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难以有效开展美工活动,受到了场地的极大限制。

1.2区域活动环境单一,投放材料盲目:投放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材料的丰富性与所体现的层次性是我们开展活动内容的核心,也是帮助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活动区域中,投放材料出现了盲目性的问题,其中包括投放材料的单一性以及投放材料内容的周期过长等问题。投放材料的单一性主要是指活动区域所投放的材料不能满足不同阶段幼儿发展的需求,如在中班时期,幼儿们对于益智开发的活动材料要求相比于小班来说将会提升一个层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们准备着相同的活动材料将会使孩子们的兴致缺失,打击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不利于活动区域的开展和延续。活动区域内投放材料没有及时的更新也是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阅读区内的书籍内容,长期让孩子们阅读同样的书籍会使孩子们失去基本的阅读兴趣,不定期地投放一些新鲜的有趣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养成不断探索发现新书籍的习惯,从而使得孩子们能够对活动区域始终充满热情。

1.3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身定位的`模糊化:在活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应当是引导孩子们顺利进行活动过程的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主动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有意识地加快促进孩子们的活动进度或是干涉孩子们的活动内容,使得孩子们按照教师已形成的成人思维进行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完全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教师有时候甚至会强制性地干预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角色分配,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团体合作的意识形成,容易将自身的发展定位固定下来,而失去了挖掘自身发展可能性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团体合作的过程。在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如果一味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自身缺乏团队的磨合与联系,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2改善和优化中班区域活动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2.1针对性设计中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在中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性在其中的渗透与联系,使得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要明确此次活动的内容及计划,有计划性地建设活动方案,立足于孩子们的角度上,感受此次区域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收获和感受,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重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孩子们的活动需求,依据不同的成长阶段建立不同的活动形式,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与区域活动更加契合,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在设计中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孩子们不用的性格特点与教育方向,注重个性差异化教育,给予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活动方向,帮助孩子们充分挖掘自己,在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2.2丰富提升中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丰富提升中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化,而是缩短投放材料的展示时间,进行不定期的更换。多样化投放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发展阶段幼儿需求的关注以及对个性化发展的重点关注,简单来说,活动区域的资料投放需求充分满足不同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方面发展需求,以益智区为例,益智区内需要投放小、中、大班不同阶段幼儿所需的益智工具,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个性需求,设立多样化的益智工具,使得不用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所学的活动材料。除了不定期更换活动材料内容之外,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活动材料内在的功能丰富性,发挥活动材料不同的活动功能,使得孩子们在不同的场合对活动材料进行不同的发挥和应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帮助孩子们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建立。除此以外,活动区域内部的陈设和设施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更换,例如改变不同功能区内物品的摆放位置,改变不同的区域色彩,更新美工区工具等等,在更换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活动区域建设能够帮助孩子们始终保持一种对未知和渴求以及对创新思维的发散。

2.3教师自身引导觉悟的提升及角色的合理扮演: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应当减少强制性地设置,而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自己寻找不同的活动解决方式和开展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们应当在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们个性化的差异展现,了解和挖掘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并且逐步认识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可能性,在适时的机会加以引导,帮助孩子们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兴趣是教师所需关注的重点内容,发现孩子们对于某个活动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对孩子们的进一步培养,在发现孩子们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活动的导向,发展孩子们不同方向的能力,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活动内容及自我发展的乐趣。

3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形式,使得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收获知识与成长,并且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帮助孩子们更加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指南》(解读rml.北京)20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心得总结(汇总16篇)

下一篇:初一学生竞选三好学生的演讲稿大全(22篇)

最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报告 机电实践报告心得体会(大全7篇) 2023年医院搬迁心得体会(实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