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优秀15篇)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还需要关注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确保文章的流畅性。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一
摘要:音乐具备情景性、感情性、欢乐性三大基本特点,它关键是在音的运动和构造中使人们认识美、享受美。使学生在充满欢乐而宽裕热情的情感气氛中学习,重视思维训练,开拓想象空间,音乐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发展音乐智能。在中学音乐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找寻音乐素材所供应的情感原因,积极创设五花八门的情境,激励学生积极的情感想象和体验,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育;情感教育。
1音乐的本质特征。
所有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活跃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音乐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人类最传统、最具广泛性与感染力的艺术方式之一,是人类经过指定的音响构造完成思想与感情表现和交流的无可或缺的关键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它的存在凭的是声波振动,在时间中体现,经过旋律和节奏的反复、改变、再现来体现其魅力,经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发各类情绪反应与情感体验,培养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感悟能力的艺术。抒情是音乐的本质特点,能够是一首乐曲或是一种情绪、意境的反映;也能够是一种乐思的总结;或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与多种情绪的比较与矛盾。而音乐教育则是经过音乐来熏陶情操、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改善人格的关键方法。就像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家的教育并不是音乐教育,而第一是对人的教育。她经过对发掘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经过组建人的审美心理来达到熏陶人的心灵与打造高尚人格的目的”。可见,一般学校音乐教育要把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加入,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知识面广、有着完美人格魅力的跟现代社会发展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2情感教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有效应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与提升空间,这时如果教师加以指引与管制,对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备关键意义。在音乐课中,教师能够经过依靠视频、dvd与幻灯片等学习方法,为学生创建一个协调欢快的教学环境,从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2.2创建情景面,连结情感线:音乐教学经过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经过。教学经过充溢强烈的感情与情绪,是形成优良课堂氛围的关键前提。在课堂上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主动投入的情态吸引学生、感召学生,经过创设充满情感的情景与气氛,建设一种欢快、融洽并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相关的情绪、情感状态,主动踊跃地配合教师实现教学任务。任何作品的介绍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来传达给学生的。情感的“造势”尤其离不开生动的情感化的教学语言,美妙而且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是保持师生情感的关键纽带,让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与激励,推动其出现更强烈的学习与接受欲望,进而使教学效果大大地提高。音乐教学中有关音乐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中间的情感的交流、交融,还要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而这种交流与交融,对进一步建设融洽协调的课堂教学氛围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定又会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课外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经过课堂上更加亲近、严密的接触、交往,一定会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与感情,从而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而“爱其乐”。
2.3培养良好的课堂语言素养。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千万不要夹带家乡方言,要能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与优秀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学生的注意力会像被磁石一样的吸引着,从而让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可谓顺理成章。
(2)进入情境的动力是生动、情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活跃和形象。由于音乐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具备非常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关地形象活跃、精练而精辟。把音乐作品所包含的艺术形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让学生真实的融入到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濡染与陶治,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的保障是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建的情境要连接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动情到抒情,到指引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要紧密连接,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所以,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变得更加主要。想想,没有语言组织、说东道西、条理不清、信马游缰的一堂音乐课,可以创建出什么样的情境来呢?更不用说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2.4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完成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延伸:在音乐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但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指引,还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参加中来充分施展自身的潜力,推动自我价值的完成。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把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仅有方式,而疏忽了对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了解,从而导致“死读书”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主动性极大地抑制了,对提升他们的情感审美能力不利。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踊跃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经过活动的参加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强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完成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延伸,以让学生身心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
3结语。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与方法。音乐教师在授课的经过中要主动实施情感教育,启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经过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情感意识提高,并把教师的情感赋予学生,让学生在音乐的情感教育下完成自我的价值,并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二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借助意志与知识的力量可能抑制情感的表现,减弱情感的强度,但不能影响与改造情感本身。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教师感染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本身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热情、有激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解文章,学生就会深受感染,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在讲授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教师应用饱满的感情述说作者和祖国的交融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要为祖国献身的真挚感情。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基本素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师的主观感染力,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因素。
(2)情境感染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者在其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提升情感水平。情境感染法可以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知觉表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情感教育是始终贯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并发挥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育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4).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三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首先,对于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看着一种一般的心理品质。作为主体对于自己所认识和所做的事以及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几乎和一切心理品质相伴随,感知与观察、理解与思维都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情感活动。情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它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这种情感迷茫状态从初中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便十分明显。伴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封闭型的心理状态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被人理解的欲望同时带来了,而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使这种情感迷茫状态无法回避。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三,从课程的本质特征来说,语文课与别的自然学科的课不同,它与情感教育的联系很紧密。它兼有认知训练和非认知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因而它对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同情心,利他精神,祖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思想的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初中的1至6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
这种“回避或禁锢”的作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中学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前面笔者已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广博的知识与教学内容联系似乎更紧,它几乎可说是一个纯知识的问题。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
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但又缺乏足够的自持力。他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要求老师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更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处境不同,加上个性的差异,有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和渴望人理解的欲望,使教师的态度上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种影响也许是终生的。
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给以鼓励。对学生的思想要透彻地了解、掌握,工作应反复做。学生的一些活动,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这引导应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因人而异的耐心指导。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原谅学生,关心学生。学生的每周练笔本是我们抓的一个重点。从进初中第一天起,我们就作了规定:写周记不能当作只完成作业而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希望把老师当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如果信得过老师就尽情的吐出来。对老师的教学及为人也可褒可贬,一句话:写真。这样,学生消除了厌恶心理,由被动变主动,对生活中的人、事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从中得到了帮助和鼓励。周记的内容涉及宽广:学习、亲情、爱情、友谊、社会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从周记中获取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联系家长,避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四
摘要:情感教育是历史新课改“三维目标”之一,其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不容忽视,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情感缺失较严重的社会大背景下,更要积极运用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人才。本文从历史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施情感教育,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要求。
从教十年来,我作为一线教师,亲眼目睹了当今中学生情感缺失之严重:路遇自己的老师,面无表情,昂首而过的;烦于父母管教过严与父母大吵大叫甚至杀害父母的;对于老师的教育不屑一顾甚至大打出手的;读书无用,及时行乐的;一句话接受不了自杀的……可见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飞速提高,年轻一代的精神文明教育苍白了许多。看着一张张韩流装扮下的稚嫩的脸,听着课间教室里传出的一声声不堪入耳的时髦词,我惊叹这是不是十五六岁的朝气蓬勃的年轻的心。很多时候学生表现出的脆弱、敏感、自私、自理能力差、不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对事物的冷漠,都让我心痛,痛心之余更深刻领悟了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一、充分利用历史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豁达个性。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评价的主旨就是客观、一分为二。我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展开了情感教育。
比如讲到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让学生根据雅典民主各种机构的产生和体现的特点对其进行评价,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它存在的另一方面的意义。顺境中暗藏危机,更应保持清醒头脑,而不是享乐其中;逆境中存在机遇,更应该奋起直追,而不是消极沉沦。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坦然面对,尤其对于批评的声音更要有宽广的胸怀,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二、充分利用中外思想家的思想火花点燃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为国之强大奋起读书的远大理想。
比如讲到宋明理学意义时要取其精华,让学生充分感受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理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深究无用,但理学家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如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知道致知读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源头,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比如,学生熟悉的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则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要让学生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勇于担负起治国、强国的历史重任,认识到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天下人谋幸福。放眼世界,自然心胸开阔、志向高远。
三、以身作则,带着一颗真挚的心上好每一节课,带着一颗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学”、“助之以成”、“鼓之以气”,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决心、信心和恒心,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要让学生坚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评价要以鼓励学生为主,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该批评时要批评,该教育时要教育,不能一味地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姑息养奸,要让学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能够承受未知的一切。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可用的素材还需要很好地挖掘,我也将继续探索、实践,充分利用好历史教学这个平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王卫东.主编.《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五
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德、智、体、劳育一起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里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孩子去观察美,同时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为了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而作为历史老师,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通过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引导他们的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那么在历史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正所谓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人物品格美、先进文化美、人文精神美、民族精神美、创新意识美等等。历史教材中人物品格美的内容很丰富,如在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通过对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在讲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愈挫愈勇的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历史教材中的先进文化美也很多,如在讲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时,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时,通过分析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取得的成就和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教育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历史教材中人文精神美的内容也很丰富,如在讲文艺复兴时,通过对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的学习时,培养学生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在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通过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学习,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历史教材中民族精神美的内容极其广泛,如在讲巴黎公社时,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在讲抗日战争时,通过对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一系列史实的讲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历史教材中创新意识美的内容也很丰富,如在讲近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时通过对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事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科学理论需要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在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通过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由此可见,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创造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如果能把现代科技和教学手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能很好地创造教学手段的艺术美。如在学习孔子和早期儒家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底至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的一些内容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孔府、孔庙、孔林”的图片,通过这些“活着”的历史,尽量地从时空上将孔子拉近,消除历史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临近孔子,了解孔子。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时,在导入本课时,多媒体播放希腊文化的资料片,由学生讲述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通过故事中诸神的人格化,导出希腊是欧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努力创造历史教学手段的艺术美,广泛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事物和场景,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课堂的新颖性、生动性,使得历史课更加的生动优美,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努力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设计教学过程的过程美,主要体现在设计愉快、优美的`教学过程和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多党合作制,并与西方的一党制、多党制区别开来,可以采取召开辩论会的方法,设正反方观点双方进行争论,再由学生评论,评出最佳辩手等。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又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可以结合学生对《汉武大帝》《武则天》《大明宫词》等一些电视剧的了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历史剧表演(每一组分别代表汉唐、宋、明清时期),鼓励创新。通过每个小组的演示和小组间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总结出所代表朝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从汉朝到清朝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通过创新演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成功。
四、努力创造历史课外活动的活动美。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历史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或专门的考古发掘等,如在学习“充满魅力的戏曲艺术”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苏州的昆曲博物馆,让他们领略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历史访问,如访问一些革命前辈、著名历史事件的参加者或目睹者,如走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的老红军、八路军战士,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形式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观看重大的历史表演活动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因此,历史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努力创造历史课外活动的活动美,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实他们的历史知识和熏陶他们的道德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之,在越来越重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今天,美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他们积淀一些积极的情感,为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美育不仅能让人感受美,而且能驱使人去追求美,去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坚强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3月第2版.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六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七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及要求,提出了一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任务型教学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我国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以及创新人格的培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既要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应该而且更应该重视教育的创造性。因此,教育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贯彻并实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高中英语课程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它还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那就是:要重视共同基础,为每个学生的可能发展奠定基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课程应多样化;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并养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及风格;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标准和理念与传统的英语教育观相比,明显的加入了创新教育的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是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平时我的一些做法,我有以下感触:
一、要进行创新教育,其前提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的核心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为教育目标。由此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新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看,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切实的转变:
1.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对知识的积累的过分孤立追求,强调灌输,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教育人才观的转化。
传统的人才观集中表现为分数至上主义,应试分数成为人才的唯一尺度,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和途径。而创新人才观是以创新应变能力为本位的个体人才观。将教育的重点由放在分数上,转移到放在创新应变能力上。
3.教育文化观的转变。
传统教育文化观提倡随大流,别冒尖;提倡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崇尚无为,这些文化倾向必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教育文化观则倡导应该更加关心学生有什么样的个人观点和想法;应该经常的帮助学生把以前的看法和现在的看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4.教育动力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十分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新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创新教育只有强化被传统教育所严重忽视的情感因素才能找到自己的不竭之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情绪,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潜能。
以上只是需要转变的观念中一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和科技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有中国特色,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学法,这些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因为学生只有对自己、英语、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而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对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英语是语言学科,同时又是学生的第二语言,所以出现英语能力不等是正常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时,都会有怕错而不敢说或不肯说的现象。而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潜意识的运作和强烈学习动机的形成。这种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十分舒服,播放一些音乐来松弛学生的压力,强化语言节奏感,加强学生的印象。同时,作为老师,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更不可随意责备。心理学家洛斯蔡弗勒(loschilffler)曾说:“学生----成年人比儿童更甚----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抑制,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或是怕用错或讲错。”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先自己大声讲,后面向全班同学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老师要多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谈,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另外还可以借助视觉的应用,创设视听课,这样使静态或动态的场景能声像并茂的映入学生的眼帘,极大的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开口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为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动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课型及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任务,吸引而后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而后使用英语。例如在处理高中英语教材时可将任务设计成以下6种---predictiontasks,jumbles,comparisontasks,problemsolvingtasks,memorychallengetasksandcreativetasks。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层次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甚至跨文化思维能力。
包括任务型教学在内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和信息的获取。因此在教学中应提倡合作学习。我们在现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pairwork,groupwork,teamwork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困难学习”或“分享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有效的沟通,使小组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大有裨益。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活动的互动性和语言的交际性。首先,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yourself./nevergiveup./hurry,hurry,don’tworry./keepupyourcourage’等激励学生的话语,大胆的表现自己。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把功能项目、语法项目与话题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编对话或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多提问。例如,采取游戏竞赛让各小组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快速问答,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体会,对教材中一些内容敢于质疑等。
四、激发直觉思维,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好方法。
创新必须首先求异,而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直觉思维又称非形式逻辑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过程。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根纳因病在家修养,在观看地图时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两岸轮廓惊人的相互吻合,由此提出‘大陆漂移说’。这种创新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实物、图片、多媒体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激励学生直觉推新,并且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如猜字游戏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有限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分析attheshop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whatdoyouthinkabouttheshopownerandhisassistant?2)whatcanwelearnfromthestory?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的回答:“店主和店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当教师再问及“whydidtheychangetheattitudetothecustomerafterheshowedthemthemillion-poundnote?”时,这些学生便会无言以对。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以貌取人和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看问题,进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moneyiseverything.”的本质。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根本无自主可言。实际上,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和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新一代的进取性的人格精神。创新自主学习观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有目的的学习;能主动的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能有选择的学习;能独创性的进行学习;能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的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法,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根据dickinson的观点,所谓自主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三种主要途径来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教师让学生反思其学习观念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将其已有的知识从无意识提升到有意识层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反思活动。比如,写学习日记、填写调查问卷、参加访谈和讨论等。(2)教师提供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和有效实例。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有可能会转变不利于自主学习的一些观念和看法,并自觉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决策学习的活动。比如,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学习材料、运用并监控学习策略和评价学习结果等。这三种途径是互为补充的。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第12期。
廖晓青:“创新教学法介绍(四)”《中小学外语教学》20第10期。
陈瑛:“主体参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第2期。
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年第7期。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八
目的:探讨专科医用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模式.方法:通过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并从理论上予以归纳.结果: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五个渗透”的有效模式,并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结论:医用化学教学中素质的“五个渗透”能真正起到“淡化学科意识,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为医用化学教学提供的新的思路.
作者:李志华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41刊名:中医药导报istic英文刊名:guidingjournaloftcm年,卷(期):13(10)分类号:g641关键词:医用化学素质教育五个渗透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九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渠道,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已成为目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主旋律。
一、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教”,忽略了“学”,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在更多时候,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接受与否。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应只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美国的著名心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家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所以,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过程应该是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每个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3][4]。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作者:陈东升作者单位:衡阳市第十六中学,湖南,衡阳,42100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美术教学途径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一
成语“爱屋及乌”寓意深刻,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教学实践也表明,如果学生们非常喜欢学科教学教师,那么就非常容易将这个“爱”和“喜欢”转移到学科学习当中来。同样,如果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将会进展得更加顺畅和富有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好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尊重并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引领、参与和合作地位,与学生一起揭开化学知识的神秘面纱。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例如,在进行“分子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化学知识,然后,笑语相谈,“同学们,氧气是分子,那你们猜猜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如何?”鼓励学生对分析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大胆的假设、想象和推断,继而引领学生与课本“标准答案”进行比对,这样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积极引入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文思想也得到极大的解放。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更加愿望被肯定和被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积极引入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春意和活力。
例如,在“原电池”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课堂实验,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一个由炭棒、铁钉、电线、苹果和西红柿构成的“原电池”实验,并让学生亲手用电流计测量“原电池”的电流,让学生亲身感受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从而共同分享成功化学实验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进教学互动升华。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将思绪延拓至课外,善于用化学的眼光观察所遇到的现象,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过程中,促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交流,促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升华。
例如,在引领学生完成“乙烯的加成反应”教学之后,引导学生互动探讨“是否其他的烯烃都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引领学生在热烈讨论中认清“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结构特点”这些化学知识规律,促使学生从获得“鱼”之中收获“渔”。
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将讨论互动式教学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学得以更加自然顺畅的展开,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田晓君。浅析高中化学有效互动策略实施[j]。新课程,2012(1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二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成为了广大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信息技术的变革给我国教育事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标。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本就是学生带有情感意识的一项活动,情感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信息与信息的特征一节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先用投影仪展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体验”,问题是: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三人一组内部讨论给出答案,教师从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最后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下,得出最终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通过教学情境导入后,学生就能够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物质、信息、能量三大要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最终的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由请入境,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又如在学习收集素材一节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制作一份以“宋词鉴赏”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然后学生接受任务之后便会开始收集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如音乐素材和视频素材文件容量太大,不方便存放,而且也不容易选择合适的片段。甚至有的不能下载。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针对上面的问题找找有没有什么其它的解决方法,如用迅雷下载等。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了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情感体验。
生活体现知识,知识源自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素材带进课堂,这不仅能够激活信息技术课堂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情感,积极引导学生。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比如在学习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ppt的基本功能。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使用ppt制作的演示文稿,告诉学生ppt能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利用pp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然后让学生给学生布置一个动手制作一个关于校园生活的ppt。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先明确需要用几页幻灯片,然后在纸上画出每页幻灯片的版面设计图,要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的位置,及注明是否需要背景音乐。同时标注出来每张幻灯片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演示。在上述例子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ppt的具体作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知识存在。教师又让学生进行校园生活的制作,这个主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制作中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体验感受制作出合格ppt。
三、创设情感评价。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消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还应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评价学生,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比如在教师在进行ppt最后的展示评价环节时,教师在展示一份不完美的作品的时,应该先肯定作品中的可取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不足之处,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呢?这样在肯定学生作品的同时,把存在的问题又交还给学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应该注重讲授知识更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同时也能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三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从情感上拉近师生的距离,在课堂探究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使课堂充满活泼的色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生活;交流;享受。
教材理论性强且抽象、空洞,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及有争议的问题又较少提及,这就易脱离现实、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是课堂重要的突破口。
互动教学具有人文性。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风尚,相互理解和沟通。教师关爱学生,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不要带有刻板严肃的色彩。要从形象气质上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勇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使课堂教学朝着预设的`方向生成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在充满民主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互动教学具有生活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视角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选取事例进行理论论证。在解释说明的情况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知识寓于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课上所学到的理论就存在于生活中,上课是一种享受。切勿由于思想上的偏差,使学生产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感。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政治课生成心理上的期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
互动教学具有实践性。教学就是一门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的学问。经过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让自己对如何上好一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政治课感触良多。从教材的使用来看,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教材,容易陷入循规蹈矩的误区,而是应该用教材教,此时的教材不再是刻板的教条,而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教学的资源。比如说我们现在进行的《经济生活》,当讲到价值规律时,我们就可以结合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当我们讲到公司经营时,可以提醒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有诚信意识。
综上所述,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应体现愉快的学习过程。改变灌输式和填鸭式方法,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体验到学习成果,学生必定会爱学政治,乐学政治,学好政治。
参考文献: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四
美术本身是一门传递美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美术有它独特的魅力。情感是创作的源泉,所以,它在高职美术的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注定了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非常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沟通,推动告知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增长,美术作为情感的体现和表达,两者自然而然的连接在一起。
情感较和美术教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艺术是情感的呈现。美术则是通过作者的情感,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美术作品能够反映作者的感情、思想,因此情感教育对美术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1.提高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提高人们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人文精神。通过将情感融入美术的教学,把美术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门艺术的内涵及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最终目的。2.对美的感悟美术教学中,将情感作为重要的形式与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有所提升。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与美术作品中的精神、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美术教学环境里去感悟美,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以往的美术教学并未注重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导致了学生学生积极性差,创造力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全力挖掘课堂中的情感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情感教育。
1.教师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有及其重要的关系。教师的感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工作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充分的发挥作为教师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是情感教育中一项主要内容。美术教师要具有更强的责任感、敬业精神,使自己拥有更好的情感素质,丰富美术技能和素养,用高尚的情感和专业的知识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融洽美术课堂氛围,开放式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气氛往往比较紧张。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灵感与创造力,严肃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的创作灵感造成局限性。教师需要打造一个开放式课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兼顾情感的培养。实践性强是美术这门学科的一大特点。学习与实践的结合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离不开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取景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把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通过绘图表达出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3.激发学生情感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把内容提炼的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好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活泼生动的语言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教师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借鉴语文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三、创造力与情感。
美术的灵魂是创造,要学好美术这门课离不开创造力。学生的创造力与情感是息息相关的,拥有丰富而有趣的情感体验,学生才会有创造能力。美术的情感教育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感情从中得以增进,艺术在学生的创造中得到升华。
1.实践教学。
(1)实践学生的创造力和新奇的想法来自于实践,创造思维之所以萌发,取决于自身接触过的事物,看见过的景色。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例如写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结构,形状等等,每个学生根据主观感受,感受艺术气息。比起课堂教学,这种用双眼去看,用心灵去感受的鲜明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情感的培养。(2)体验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操,是将情感教育和美术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教学的内容,增添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例如展览博物馆,画室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艺术的魅力,锻炼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让美术教学、情感教育、以及创造力同时有效的提高。
2.鼓励学生创造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创造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以及当时的环境、氛围烘托。有的学生怕自己的创作的作品特殊或是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就需要教师表扬、鼓励学生,在评改作业时不能以固定的模式来看不同的作品。有独到之处,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四、结语只有在正确认识美术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基准上,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本身的感情素养,在情感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榜样。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情感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作者:郑硕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与建筑系。
教育中的艺术节作文教学篇十五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学生只是知识获得中的小小配角。自国家颁布新课程标准后,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从主角变为引导者。教师不再是主角,考试也不再是主要目的,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学习。互动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在本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一、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模式的建立要以平等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淡化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教学中的主角,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建立一个平等、尊重的对话平台,营造灵活、轻松的教学氛围。这一氛围的建立需要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和对学生及教育事业充满爱。互动模式只能在充满爱的课堂中进行,学生和教师放下心中的.距离,在平等中通过互动奔向知识的殿堂。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勇于接触、交流、互动,在充满爱的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与“怎样学”,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提高管理学生的水平与沟通水平,在互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二、利用互动突破原有局限。
初中语文中的互动教学,被大多数人认为仅仅是师生的互动,往往忽略了同样具有重要地位的生生互动。所谓“互动教学”,既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沟通、合作、竞争,通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来使学生和教师有所收获,掌握知识的真谛。因此,互动教学分为两种:一是师生互动,二是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指教师教学时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也纳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探讨、有问有答等。师生互动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互动模式,不再是复制教材内容或重复已教过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和时代特点来指定互动活动。
“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通过生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扩大学生的交际圈,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而生生竞争则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向上。
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切记教师和学生都不要急于求成,要在互动中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即使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也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要起好引导、领头作用,让学生向知识大胆迈步,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盛春。用“提问”“追问”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互动的质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