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实用13篇)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实用13篇)

小编:QJ墨客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策略。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案范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一

1、感受诗歌中描述事物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2、初步接触重点字词,玩、牙齿、牙刷、蜜蜂、公园、积木、电脑。

挂图、音带、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手指游戏《五个宇航员》

二、感知理解活动

1、出示背景图,感知早、中、晚引导幼儿讲述一天生活。

小朋友们每天早上起了床都做什么?

下午在幼儿园都做什么,星期天爸爸妈妈会带小朋友们去哪玩?

2、教师播放音带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诗歌内容。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3、出示挂图,师幼共同看图讲述

(1)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幼儿讲述,教师适时的出示大字卡,引导幼儿认读。

(2)将相关的词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他们是怎样玩的?为什么这样说?如“花朵、风儿、蜜蜂”

(3)提问:为什么说风儿玩花朵(风一吹过花儿就会摇摆。点头。风往那吹花就往哪摇)为什么说花朵玩蜜蜂?(花朵在那里蜜蜂就在那里)依次帮助幼儿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活动

四、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划指跟读

1、教师让幼儿分组朗读,如,一组读前半部分,一组读后半部分。或分组朗读。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二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1、变魔术。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文.章出自教.案网)。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我们都知道,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上起来比较棘手,但如果上的好的话,幼儿们还是很感兴趣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拿到一个题材时,先要反复的阅读思考这堂课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撒花片》看似只要让孩子们撒一撒、记一记、学学8的组成,而中间还有更深的目的。如:记一记,是让幼儿记录不重复的结果呢?还是重复了也可以呢?如果不可以重复靠幼儿撒出来那幼儿玩的难度就大了,因为撒是随意的,当7种分法都显示出来谁也不知是何时。如果改为分花片的话那就好操作了,那样的话不就变成要修改题目了吗?所以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习8的分成。学8的分成,在这节课程中,我在一下三点做的还不够好:(1)幼儿以有经验的体现。我对7以内组成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表面,由此幼儿也只是了解数的几种分成。(2)专业术语的提炼,如:互换规律,我们必须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讲叙。我在给幼儿讲评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让幼儿相互检验”孩子们一时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思。(3)评价的价值,数学的评价是体现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实在的经验,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节课中虽然我也重视到了最终目标,但语言的提炼不是很到位。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一节课的细节很重要,特别是在操作时,由于引导者的不注意,有时往往会让幼儿无法进行操作。如:我在撒花片时有几片叠在一起,就应该提醒幼儿把花片分开便于查看记录,也就不会出现幼儿点数撒的结果时数错。在讲评时幼儿的记录单没有直观的展示,让幼儿凭空的听是很难得记住。还有未考虑到大班年龄特点,目测就能知道撒的花片数,无须点数及数学的正确点数方法。总之我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三

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贯穿课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1、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教具各一个,图形胸饰若干,房子,场地设置等。

1、活动导入。

2、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出发之前我们要认识3位好朋友:

魔术变变变,变出圆形宝宝,幼儿认识;

魔术变变变,变出三角形宝宝,幼儿认识;

魔术变变变,变出正方形形宝宝,幼儿认识;

认识自己的胸饰。

3、帮小兔盖房子。

小兔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木板,想把房子装饰的漂漂亮亮,教师介绍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木板,幼儿操作,将图形镶嵌进去。

4、游戏。

房子盖好了,小兔要请大家吃糖果,请圆形宝宝到圆形的休息室等候,三角形宝宝到三角形的休息室等候,正方形宝宝到正方形的休息室等候。

请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和家里找一找什么东西都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四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

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

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

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

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五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的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的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骰子若干个,笔,操作纸

一、体验2元超市购物,引起兴趣

小朋发.过年的时候你们有了压岁钱,喜欢到哪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超

市商场)那你的有没有去过2元超市。

二、幼儿购物和体验,感受单双数。

1.出示代币卷5元。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代币券、(从左到右数。这里有5元钱可以到超市买到几样东西呢?花2个硬币买一样东西)

2.看看林老师2元硬币买一样商品.(边说边圈)剩下一个能不能买。为什么?

3.老师为小朋友准备(1-10)代印卷,请小朋友圈圈看看2个2个圈起来。

三、幼儿操作

1.单数有:1、3、5、7、9 双数有:2、4、6、8、10

2.师生互动:教师说单双数数字,幼儿抢答。

3.找出身上的单数和双数

4.加深难度,幼儿回答。教师出示:32、47、68、73

四、统计表

1.找一找单双数的密码。

2.幼儿和同伴合作操作统计表

五、结束部分

反思:本活动是一个注重操作性、游戏性、延伸性的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活动设计的层层,内容由浅入深,通过幼儿自主操作学具,探索、思考、建构数学知识,优化教育策略提升教育行为。首先活动其主要的目标是: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的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的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根据目标,活动是这样展开的:首先,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2元超市如题引起幼儿兴趣。然后认识单数和双数。中间环节以游戏环节进入区分单双数。

总的来说这节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练习操作常规时间比较短,有个幼儿操作不到位,也出现个别细节错误,这样肯定会影响了活动程度的节奏,以及课程内容的挖掘。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六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2.引导幼儿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引导幼儿按特征分解画面,学习5的组成。

1.教具:实物图一幅,数字卡片(1—5),分合号,特征标记。

2.《幼儿画册》上的画面“分豆豆”。铅笔、橡皮等人手一份。

方法与手段:启发探索法、操作法。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复习4以内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个碰球的游。

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2。”(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答:嘿嘿,你的1球碰1球.以此类推复习3、4的组合。)。

幼儿和老师一起来玩碰球的游戏。注意要听仔细,速度不能太慢。

采用这一小游戏。

来自 fANWEn.CHAzidiAN.CoM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七

1、理解故事情节,尝试按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

ppt、塑封好的衣服、纽扣等。

——“一起来听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一颗纽扣》。”

1、从颜色、形状等几方面说说纽扣的特征。

故事情节: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谁能连起来说说看?”

小结:这是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洞的纽扣。

2、从颜色、形状等几方面寻找纽扣的主人。

(1)故事情节:小老鼠遇到了小狗。他问小狗:“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了吗?”

——“是小狗的纽扣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两颗纽扣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2)故事情节:小老鼠走到了一篇萝卜地,他问:“小兔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连忙摇摇手。

——“小兔为什么摇摇手?。”

小结:两颗纽扣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3)故事情节:小老鼠急的团团转,正在这时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纽扣是大象和小蚂蚁丢的吗?”

小结:原来纽扣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大象和小蚂蚁的。

(4)故事情节:小老鼠想今天是找不到纽扣的主人了,他伤心的回到了家,但是小老鼠惊奇的发现妈妈和小刺猬身上也少了纽扣。

——“你觉得这颗纽扣是谁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老鼠找到的纽扣和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连洞洞的数量也一样的,所以纽扣是妈妈丢的。

故事情节:“森林里其他好朋友都知道了小老鼠帮妈妈找纽扣的事,都来找小老鼠帮忙,他们的衣服上都缺少了纽扣呢。

1、观察解读任务卡。

——“瞧,小老鼠应该为熊猫妹妹装什么样的纽扣呢?”

小结:要找和任务卡上颜色、形状、洞洞数量一样的纽扣。

2、幼儿个别操作,尝试根据任务卡寻找纽扣。

——“找纽扣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纽扣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洞洞的数量哦。”

3、交流分享。

——“你帮助了谁?找到了什么样的纽扣?”

小结:我们帮小动物找到的纽扣颜色、形状、大小、洞洞数量都一样的纽扣。小动物谢谢我们帮他们找到了正确的纽扣。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八

1、复习圆形和方形。

2、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3、能正确匹配圆和方。

活动重点: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圆和方形的图形若干。

2.圆和方的积木若干,串项链的绳子幼儿每人一份。

3.圆形和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圆形和方形。

――“小朋友,这是什么形状?

――小朋友看一看圆形是什么样的,方形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摸一摸,感知一下圆形和方形)。

二、串项链。

1、教师示范:

――“小朋友,今天啊,我请来了两个朋友,它们的名字叫圆圆和方方。

――小朋友先看老师,老师先拿一根绳子把圆圆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这是什么啊?(项链)。

――对了,小朋友真聪明,我的项链漂不漂亮啊?

――你们想不想串呢?

2、幼儿操作:

(串完以后让幼儿找后面的老师帮忙系上,告诉孩子说:“请老师帮我系上”,系完以后对老师说:“谢谢”。)。

――你们串的项链可真漂亮啊,请你们说一说你们串的都是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

――啊,这么多颜色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好多好多颜色合起来就叫作“五颜六色”

――小朋友一起说一遍“五颜六色”(让幼儿学说五颜六色)。

三、游戏:《圆圆和方方找家》。

在教室里画一个圆形和一个方形。

教师说: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三二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一二三四五六七,

圆圆,圆圆在哪里?方方,方方在哪里?

请你快到圆圈里!请你快到方块里!

四、活动延伸:《吃饼干》。

准备圆形和方形饼干,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饼干,说出是什么图形,幼儿之间讨论,然后可以吃掉。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九

1、学习比较6以内的数。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1、用牙签、彩纸做成小旗20面,骰子两个,用橡皮泥做成小山两座。

2、1—6数字卡片若干套。数量1—6的物体卡片。

1、教师出示数量卡片,请幼儿点数图中物品的数量,教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

(1)教师按顺序出示数量卡片,让幼儿说出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多一。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少一。

(2)教师任意出两张数量不同的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哪一张卡片上的物品多?为什么?

2、游戏——小旗飘飘。

(2)当幼儿熟悉游戏后,让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猜拳以代替骰子进行活动。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十

1、仔细观察钟面,探索发现整点和半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学会辨认整点和半点。

2、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每人一个活动的钟面。

2、实物钟人手一个,五角星若干。

(一)、认识整点:

1、讲述故事《小明的秋游》。

“小明去秋游了吗?怎么没去成?他应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起床的?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2、探索发现整点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规律。

(1)观察四个钟面,找一找它们的秘密。

(2)与幼儿一起归纳:分针指向阳花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钟。

3、请幼儿用身体表现几点整。

4、请幼儿在活动的小钟上拨已每天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彼此交流。

(二)、认识半点:

“刚才发现有的小朋友睡觉的时间是这样的?这是几点?”(出示半点钟面)

(1)找一找半点钟面的秘密。

(2)帮助幼儿半点时针和分针的规律,重点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的规律。

(3)幼儿用身体表现半点。

(三)、幼儿在实物钟上互相游戏。(一个拨一个说时间,说对的给一个五角星)

(四)、结束部分: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拨钟。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十一

活动准备:

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活动过程:

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1、准备地毯,介绍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2、将圆柱取出,放在木枕下方。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

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

师:“这是什么?”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3、教师握住圆柄。

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4、请小朋友试试看。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5、将教具、地毯归位。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十二

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动物玩具:大象、长颈鹿各不少于5只。

1、教师逐个出示大象与长颈鹿,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师生一起按照1头大象、1只长颈鹿、1头大象、1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3、按照1头大象、2只长颈鹿、1头大象、2只长颈鹿……的规律排序,并说出排序的规律。

4、让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式,请幼儿上来自己排序,边排边说出排序的规律。

教师的数学教案和活动篇十三

培养幼儿学会按数取同等数量的东西。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通过把标记好的食品进行分配训练。

让幼儿学会怎样按种类把食品归类。

小筐(贴上1——5数字卡片)

月饼、粽子、汤圆

货台(小桌子)、食品(袋、盒、罐)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猜猜今天咱们要做什么游戏那?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用语言和物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食品导入

师:教师拿出月饼、粽子、汤圆。那宝宝们认识这几样好吃的不啊?老师要问问您们这几样好吃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都是过什么节日吃的?答对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品尝哦!

师:宝宝们知道的好多啊!那么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以食品奖励的诱惑,来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回答。)

三、游戏导入

1、小超市

鼓励幼儿互相讨论,仔细观察,大胆的去摆放或结伴,组队的方式都可以。

(要求:把食品分类摆好、摆放整齐,并说一说。)

2、购物

师:小超市已经开业了。由老师来当售货员,然后宝宝们来购物好吃的。

(要求:仔细观察小筐上的数字卡,按数取同等数量的东西,宝宝操作时,老师要注意幼儿操作过程,并指导。)

师:宝宝们真棒,都按老师要求的买对了,宝宝们买了这么多好吃的',那我们快去一起吃好吃的去吧!

上一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按数群计数(通用13篇)

下一篇:会说话的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