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汇总14篇)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汇总14篇)

小编:琴心月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从《千金一笑》一直写到《三国归晋》,共112个小故事。有描写激烈战争的《官渡之战》《火烧赤壁》,有体现崇高气节情的《苏武牧羊》《屈原投江》还有体现亲情的《缇萦救父》?每个小故事的情节都很有趣,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这本书有800多页,按每页400字计算,至少有32万字啊!孩子很喜欢看历史和考古方面的书,三国和秦始皇兵马俑的书看了不少。但孩子第一眼看到这本5厘米厚的“大字典”时,他的反应并不热烈。书里面的文字那么小,插图还是黑白的,不像漫画那样吸引人,读的趣味并不高。但后来,读了进去,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更加喜欢上了中国历史。这是孩子读的最厚的一本书,我和孩子都特有成就感!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从书中得到了很多人生的启迪。读这本书,孩子一方面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史实和关键细节,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这些精选的历史故事中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很多人生的道理和感悟。

读《管鲍之交》,文中鲍叔牙说过一句话“管仲家里困难,等着钱用,我乐意多分点给他。朋友嘛,应该互相帮助,有的帮助没有的这有什么奇怪哩?”这让孩子学会了朋友之间应宽容大度,互相帮助;读了《悬梁刺股》,孩子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道理;读了《绿林好汉》,孩子懂得了人一定要做有用的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还有三国故事。孩子最喜欢的战国时期里统一中原的秦国,这是因为秦国兵马强壮,粮草充足,百折不屈,守信用,最主要的还是秦国的大王、大臣爱护全国百姓。这样国君才能做一番大事业,秦国也才能成为一个强国。这使孩子懂得了一个道理:全国人民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克服困难,打败敌国,一统天下。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走向相反的道路。秦统一天下之后,没有安抚百姓,整顿民心,鼓励百姓种粮,而是让百姓筑长城,使用严酷政策,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最终灭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的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让我们从阅读历史故事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吧。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的确,人类的历史以“过去的光辉照亮着现在”,它源远流长,蕴涵着大量先人的智慧。

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的作文水平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并且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懂得一些道理,知道尊敬家里的长者,也能在生活中帮助家里做些事情,并且还能对社会的一些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是孩子在阅读中的收获。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个性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写就的《中国历史的教训》问世,初读该书,给人一种读故事的感觉,再读,就有了震心的效果,这不就是一剂反腐肃贪教育活动的良药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过去的,但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历史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们的心灵,让其去思索,去渐悟,寻找到走下去的路,甚至可以让其不再走弯路。

《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是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以古道今,用“放大镜”的手法,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干部、公职人员形象汇聚在一起,来探究腐败的根源,正反齐上,从而来反思当今中国的腐败问题。

作者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xx年—20xx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

“说古”,众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像砖头一样厚实的、咬口的评说。但全书共两个部分,24篇,不仅不长,还很有趣,好似连环画,为我们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官场吏治的千姿百态,通俗易懂。作者习骅以特写镜头、放大镜来塑造形象。如:雍正、周秉德等人物,伟大得让人拍案叫绝;而蔡孝乾、顾顺章等人的卑劣,让人唾弃,甚至有想冲上去打他们的冲动;慈禧、阿福、小王等的愚蠢,让人顿足捶胸,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整理思维,消除“腐败非罪化”的错误价值观。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一次又一次地触动心灵,洗礼心灵。

再从目录“崇祯本可不上吊”、“皇帝的伙食费”、“慈禧收礼”等,就可以嗅到“腐”的味道,感受到作者犀利诙谐的笔锋,化严肃为幽默,没有说教,更没有定“条例”,小故事大道理,让人笑后就是思与悟,震撼心灵。

关键还在于《中国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正因为他工作的特殊性,全书对腐败的剖析,既具全局性又不乏细致性,就是一个引路人——忆古思今。虽数隔千年,但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割不断的。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她忠实地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的教训”就更具启发性,教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不能在同一个坑里跌两次。苏共的消失,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教育。细细品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想想那些“腐败蛀虫”的结局以及所导致的恶果,深思腐败的“毒性”,匡正我们的价值观,将那一幕幕由腐败导致的“灾难”牢记于心,筑牢拒腐防变之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扫干净“蛀虫”,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中国需要廉,需要干净,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实现“中国梦”。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很早就听说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的一睹其风采。

昨天,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啃起来。书的序言是由伟大的冰心女士题词的。开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使我大为惑解:作者选用的是一直极为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说;作者在彼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对这本书的强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头上正在忙的工作。于是,抽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匆匆的赶完了。

首先,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再有,作者虔诚的宗教情节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这之前,虽然自己对于伊斯兰教也有过一知半解,却从来没有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那种深深的宗教情节,以及更多的有关宗教本身的内容。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见识。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这样的爱情神话或许也只能发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吧!但不管怎样,它给人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爱情。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巧合,但至少让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第四,楚老师与新月之间那种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也正是我深深向往的。基于对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不过,与他们相比,我自渐形秽。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么低微啊!文学知识的无知,英语水平的局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确是人才汇集的宝地啊,你将会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那么美的拜伦的诗,那么经典的沙翁的台词,足可见作者文学素养之不一般!漫步于文学的殿堂里,我还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学宝库的确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愿我可以用一颗不断汲取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第五,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本书中,看到最后,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苦难的人们,心中还有一个真主an拉,这至少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an拉真的存在吗?不管事实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拥有一丝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坏事!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孟母,就是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邹国人。孟子少时,父早丧,孟子住的地儿离父亲墓地比较近,就学会了丧葬这些事,孟母就说这不是久住的地儿,于是迁到一个靠近离杀猪宰羊的闹市,孟子又学会了做买卖和屠杀的本事,孟说又说这地儿还是不适合居住。于是又搬到一个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岳母就是岳飞的母亲。岳飞年轻时,宋朝正值内忧外患。岳母担心岳飞落草为寇,做了不忠不义之人,也希望他能为大宋尽力,报效国家,于是就在中堂下摆香点蜡,拜过祖宗而在岳飞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为的是让岳飞永远记住要做个忠臣,尽忠报国。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后来欧阳修终于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陶侃的母亲湛氏,以教子有方和宽厚而著称于世。有一次湛氏在织布,小陶侃就在一旁玩耍,也不学习。于是湛氏就跟小陶侃讲:你看这梭子是不是转的很快啊?小陶侃点了点头。然后湛氏又说,这时光也就如同这梭子一样,走的飞快啊。小陶侃茅塞顿开,从此用功苦读,不负母望,一举成才。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本文目录。

读书笔记之《图说中国历史》。

摘1:历史教学法专家、北京教育学院赵恒烈教授当时也在28中执教,跟我在同一个教研组。那时候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不仅课上得好,而且还潜心于教学法的探索。他不仅研究教法,而且在与他交谈中,他说“中国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历史教学法”,流露出要为中国历史教学法闯出一条路子来的宏大志愿。

摘2:课余记笔记,写心得,做摘录。

摘3:备课三部曲是把教材由薄变厚,再由厚返薄的过程。

摘录4:一次备课不能到位,我就来一个长计划短安排,每节课接触一些原始材料,每学期重点备好几节课,有选择地深入攻下几个问题。积跬步总能致千里,这是我的战略思想。

摘录5:我平时备课也总要接触各种看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

摘录6:“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观点,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言之有史,反对了当时脱离史实、空发议论的偏向。

摘录7:“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的。

口号。

从历史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相一致的这个特点出发提出要挖掘教育内容内在教育因素而不是外加一项教育内容的主张反对“穿靴戴帽”式标语口号式强调了要突出一个“寓”的教育教学思想。

摘录8:

思想史之难,难在“抽象”。变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如能从形象入手,学生看得见,感得到,然后再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往往便易于理解了。

同一个历史时期,好几个头绪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课最忌双管齐下,多头并进,全面开花,抓不住一个中心。倒不如先从某一个问题突破一环,讲深讲透,然后对其他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个做法,头绪再繁再乱,也可以全盘皆通。毛主席论打仗,说要打歼灭战,不要打击溃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通过一仗一仗歼灭战,最后便能全歼敌人,获得全胜。

历史教科书中概念化的词语虽然不多,但是仍然存在。概念化的辞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课时,可以用具体的内容来充实它。

历史教科书中概念化的词语虽然不多,但是仍然存在。概念化的辞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课时,可以用具体的内容来充实它。

图表的优越性,在于脉络清楚,头绪分明,以简驭繁,直观性强,因此图表的设计,一忌包罗万象,求全而不简;二忌文冗长,长篇大论,降低了图表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

摘录9: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讲课声音太高,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注意力不能持久,必然降低听课的效果。

不能匀速前进。老和尚念经,平平的缺乏变化的语调催人欲眠,容易使人感到困倦。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

教师教学语言要口语化,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1。

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一个精,说话务求明白、简练、干净。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重点的话越讲得多,听的人越糊涂。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课堂开始,就应该防止出现“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这些官腔、训话腔,会成为一种疲劳因素,在你讲话内容的外壳上蒙上一层尘雾,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准确而精练的语言使人产生美感,而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来回重复,只能使听者生厌,兴味索然。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除却历史因袭的再现给予我的更是常从纵向叙事里逃脱的横向比较乃至一块块具体制度的勃兴衰亡史;钱穆的白话则指点江山除枝去蔓寥寥数笔点到为止。

从黄的著作中取了若干段落也希简要地概括出黄在叙事中国大历史时的一个脉络。

“井田制度”是“间架性设计”的代表。间架性设计是来自标准化的要求这种方式影响此后30xx年的中国政治。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结构是可以认为地创造出的同时也导致上层设计的形式远比下层运作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分封)。

……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xx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周朝)。

……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的标准看来尤其如此。

(兵马俑)它也表明中国22xx年的历史确有垂直的茎干存在很多带有中国性格的特征在当日即已出现。这种系统在上端必有设想而成的成分在内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间。(秦朝)。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从公元前迄20世纪始终直接向各个农户抽税的国家。这税收的基础极为广泛而又非常脆弱为西方经验所无。……政府既无从以累进税率抽税通常的情形便是税收短绌再则又要对贫弱无靠的人民周济也连带受牵累。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的统一可谓政治上之初期早熟很多地方上的习惯在其他国家可能造成法制之基础者在中国则缺乏发育成长的机会。(汉代)。

(石窟)它之五花八门也确曾使中国历代帝王在长时间内感到棘手。他们都希望利用佛教对全民的吸引力作为自己行政之工具又怕它针对于来生再世的重点如果经过一度提倡足为社会的纪律而成为儒教者的一种牵制。

拓拔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为重新创造一个均匀的农村组织非如此则大帝国的基础无法立足。……及至6世纪初期重造大帝国的低层机构业已在位大量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业已组织就绪可供建造大帝国之用线。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纪律的官僚组织亦即是同样均匀的结构不为既有的权益所腐化。(南北朝)。

……儒家传统之政府不仅为一种组织事实上也是一种纪律所以它不以绵密紧凑的方式构成。在唐朝讲均田制之能推行一部分归功于它有化几个世纪的震荡而为宁静之功效。……唐朝的官僚机构缺乏与之平行的私人组织;它的执行全靠官僚之以名誉自重。经常下端的问题颇为重要可是总是散乱其上端的行政工具则又经常形式化而敷衍塞责。要使这个体系生效只能从上向下加压力。……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有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层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唐朝)。

赵宋的试验要能在这关头实现而有成果财政上各种端倪必须全部用商业习惯管制……大多数民间事业从旁在侧的襄助也须公司化采取法人的地位才能对公众负责。统而言之一切要能在数目上管理。……当王安石对神宗赵?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统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人物远。……中国政治统一的程度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继续发展的结果只有使两者都受挫折。(北宋)。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看来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儒学复兴•南宋)。

传统中国对本人谦逊对人礼让的作风足使很多争端无法启齿且社会体制基于血缘关系构成又有法律支撑就用不着法理学上很多高深奥妙的原理而牵涉到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了。政府授权于各家族让他们教训管束自己的子弟于是衙门减轻了本身的任务;各官僚在诗歌和哲学上才力充沛也明知道他们的工作无须全部确凿切实即司法也离不开相对的成分。由于他们不对各地区特殊的情形认真所以他们总是可以用最低度的共通因素作为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因此整个文官组织的官位差不多都可以互相交换而一个大帝国即可以用抽象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治理。除了施政的风向得考虑其他特殊的情事已无关宏旨。这种体制不好的地方容易被看穿然则要改弦更张既要对付中国广泛的疆域和内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又受限于当日技术上能支持的程度也就不合实际亦没有初看起来的容易了。

中央集权能够到达如此程度乃因全部组织与结构都已简化一个地跨数百万英亩土地的国家已被整肃成为一个严密而又均匀的体制在特殊情形下则由民间经济作主形成人力与物资可以互相交换的公式而厘定分工合作的程序其过程虽复杂但在朱元璋督导之下则可以借行政上的管制付之实施了。……中国的朝代以一种权利的架构筑放在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基础之上(纵使我们并不把经济因素介入)所以它不能随意创造或随意的颠覆去适用于短时间的目的即使根本上的改组也不能避免某种程度的暴力出现。……缙绅阶级要不是与文官集团通声气即是当中的成员所以他们是全国中等地主和大地主既为朝廷的执事人物也是乡村间的地方领袖因之构成了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的联系。他们公认良好之政府植基于保持传统的社会价值并且这一优秀分子集团的成员又因为社会之向上及向下的流动性不时更换。……中国的官僚与缙绅阶级预先制造一种平衡的局面使各地区勉强凑合一致因此他们背世界的潮流而行与宋朝变法的人士立场相左而整个地表现内向。……政府之中层缺乏经理能力是第三帝国一个极为显明的特征。……明朝的上层官僚组织已将道德的名义一再滥用因着意识形态造成派别其争执愈笼统抽象愈使他们无从看清当日的技术问题已超过他们所能对付的程度其中又以我们所谓“宪法危机”尤然。(明朝)。

远在11世纪王安石就决心将宋帝国财政片面地商业化。不幸地当中一个失败原因却正是由于他的规划缺乏商业资本和民间的支持当时惨痛的结果历久而不能忘。这财政之展开既无出路蒙古人入主之元朝也未贡献任何对策至明朝才打开僵局其办法却是大规模地全面退却。从此中央政府不再亲身只手去掌握各种财政上的资源而是预算及限额去节制其抽取与支用。政府本身不与经济上最前进的部门发生关系而且也坦白声明提高人民生活程度不是它的宗旨所以它所标榜的道德无非也带着泥土气息。清朝虽然也无意于改革但到底它手上所主持最缺乏弹性的管理法稍微放松例如让较多量的货币流通在某种条件下对财政采取现实的态度不完全期望官僚枵腹从公开放广州的海禁等。然则大体上讲全局已定也无从推翻。国家体制的最大功用是将千万的农村纠结在一起。意识形态较科技优先文化上的影响比经济更重要各级官僚的消极性比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要被重视。……清朝之内向和缺乏对外竞争性尚不及明朝……维持着亿万农民安居就业和上万官僚宁静在职缘于一种精妙的平衡。为保持如此之平衡清朝也不愿对财政作更大的更革和寻求科技发展。(清朝)。

中国之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现代体制需要所有因素都能在数目上管理。……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80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清末民初)。

返回目录。

希罗多德被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认为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描述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史,但上卷其实相当杂乱,读起来也很费劲,大致的线索就是波斯帝国的崛起,中间穿插了相当多的传说,据说这也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得所讪笑。不过这些传说还是相当有趣的,留着以后给孩子讲故事时做素材也不错。

希罗多德不管城邦大小,都加以叙述,因为他觉得人间的幸福不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城邦的兴衰都是会随时间变化的。

故事从吕底亚开始。吕底亚的一个国王叫做砍道列斯,他十分宠爱他的妻子,认为她比世界上其他女人都漂亮,他常像他一个最宠爱的臣子巨吉斯称赞他的妻子,有一天,他居然提出要巨吉斯看他妻子的裸体,巨吉斯无法逃避,只好按照国王吩咐躲在他们的卧室,但离开时被他妻子看到了,他妻子当时没有叫出来,但她决定要报复国王,因为对吕底亚人来说,被人看到裸体是一种奇耻大辱。她第二天把巨吉斯叫来,要他选择自杀或者杀了国王,巨吉斯选择了后者,然后他便成了国王。巨吉斯的儿子叫阿尔杜斯,其在位期间攻占了普里耶涅并向米利都进攻,再之后是萨杜阿铁斯,他继续攻取米利都,但每次都不破坏他们房屋,以使他们可以继续播种,然后他每次来都可以有劫取的东西,这样持续了xx年,这xx年的六年之后,是他的儿子阿律阿铁斯,在xx年里,他的军队放火时,起了风,烧掉了被称为阿赛索斯的雅典娜神的神殿,回去之后就病倒了,他于是去问神托,神托说他如果不把神殿重建,就不能得到神托。他于是就派人去米利都建议在重建神殿的时候休战,这时米利都的特拉叙布洛斯提前知道了消息,就叫人把所有的食物拿到市场上来,等吕底亚的使者一来,他们就道市场上大吃大喝,因为吕底亚以为米利都正缺粮,得到这个消息后,吕底亚于是和米利都缔结条约,成了联盟。阿律阿铁斯修了神庙之后,没有死,又统治了57年,之后是他的儿子克洛伊索斯,他开始进攻希腊人以弗所,再之后是伊奥尼亚和爱奥里斯,这样他就成了亚细亚一切希腊人的主人,并迫使他们纳贡。后来,哈律斯河西边除了吕奇亚和奇里启亚外全都被平定了。这个时候,雅典的梭伦到了这里,梭伦这时候为雅典立了法,雅典人发誓十年间不必须遵守,梭伦于是离开雅典以避免自己被迫取消这些法典。梭伦见到克洛伊索斯后,后者就问他觉得他遇到的人中谁最幸福,他以为他会说他,但梭伦却说泰洛斯人,再问梭伦说还有克列欧比斯和比顿,这些人都是幸福地结束自己一生的。克洛伊索斯发火了,问为什么梭伦觉得自己还不如那些普通人,梭伦说,人间万事无法预料,如果一个富有的人不能把全部财富一直享受到临终时,他就不能说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幸福,不管什么事上,必须注意他的结尾。克洛伊索斯听了仍不高兴就把梭伦送走了。但之后他却真的得到了神的惩罚。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又聋又哑,天生残废,另一个叫阿杜斯的却很优秀。他有天梦到阿杜斯要被铁制的尖器刺死,他觉得害怕,就赶紧给儿子娶了妻子,并把所有的尖器都搬离男子的房间。后来来了一个普里吉亚人来请求庇护,叫阿德拉斯托,斯克洛伊索斯让他住了下来,这时候美西亚的欧林波斯山出现了一个大怪物,他们无法消灭它,就派使者到克洛伊索斯这里请求帮助,克洛伊索斯的儿子要求去,但他不同意,就把梦告诉他,但他儿子打消了他的疑虑,因为他们是去打一个怪物,怪物身上没铁器,克洛伊索斯同意了,就叫那个来避难的阿德拉斯托一起去,并保护他,但正是这个阿德拉斯托一不小心,刺死了他,他自己最后虽然得到国王谅解,但还是自杀了。

克洛伊索斯沉浸在悲痛之中整整两年,然后他听说波斯人越来越强大,居鲁士刚摧毁了阿斯杜阿该斯的霸权,他于是想去阻止波斯人的力量。他就去问神托,通过试验,他发现戴尔波伊的最灵验,他于是就去问这里的神托,神托告诉他,如果克洛伊索斯去进攻波斯人,就有一个大帝国被灭掉,神还忠告,克洛伊索斯去希腊寻找最强的人结盟。第三次问神时,神说在一匹骡子变成美地亚的国王时,吕底亚人就得赶紧逃跑了,克洛伊索斯很高兴,因为他觉得骡子不可能成为国王。克洛伊索斯去雅典寻找最强的人,比较了雅典人和拉凯戴孟人后,他们选择了后者,他们于是就结盟了。

克洛伊索斯于是就率领大军进攻卡帕多启亚(叙利亚),满以为可以摧毁居鲁士和波斯的军队。出发前,有个智者桑达尼斯来劝阻他,说波斯的国土上是贫瘠的,打败了他们也什么都得不到,但若败了却会失掉很多好的东西。但克洛伊索斯没有听进去,执意进攻。这里有一个克洛伊索斯进攻的动机,为阿斯杜阿该斯报仇,他是美地亚的国王,吕底亚和美地亚在阿律阿铁斯的时候发生了战争,但战争时,白天变成了黑夜,他们于是停止了战争,达成和平协议,还联姻。

克洛伊索斯和居鲁士在普铁里亚地方较量了一番,双方阵亡很多,但未分胜负。克洛伊索斯的军队其实没有居鲁士多,第二天,他看到居鲁士没有来进攻他,就回去了,然后就捎信要求埃及人、巴比伦人、拉凯戴孟人(都结盟了的),要他们在5个月内前来助战。但他没有想到居鲁士在胜负未分的情形下还敢前来挑衅。居鲁士这边知道克洛伊索斯撤军是为了等援军,于是据诶的那个进攻吕底亚,两军在撒尔迪斯城外的平原相会,居鲁士害怕克洛伊索斯的马队,便采用美地亚人哈尔帕哥斯的计策,让打扮成骑兵的人骑上骆驼,在前面,步兵跟在后面,最后才是骑兵,双方一接战,由于马受不了骆驼的气味,克洛伊索斯这边的骑兵就往回跑,于是他就被击溃并被赶回城里,居鲁士于是把撒尔迪斯围了起来。克洛伊索斯认为围城应该会很久,于是派人叫联盟尽可能快地前来帮忙。围攻第14天,居鲁士告诉全军第一个爬上城墙的有赏,于是全军发起一次进攻,但没有成功,这时一个叫做叙洛伊阿戴斯的玛尔多斯人决定在没有设置守卫的那个地方攀登,因为这一面城墙所在的山岩是如此陡峭以致于谁也不认为城墙会从这个地方被攻破,但恰恰是在这里,其他很多波斯人就跟在叙洛伊阿戴斯后面爬了上去,城于是就陷落了。说来也巧,叙洛伊阿戴斯之所以想到要从那攀登其实却是看到有个吕底亚人从上面下来捡掉下来的钢盔。

克洛伊索斯被俘虏了,他之被俘虏却是因为他那个哑巴儿子在有个波斯人准备杀死克洛伊索斯时,突然开口说了他一生唯一的一句话“这个人不要杀死克洛伊索斯”。居鲁士准备把克洛伊索斯烧死,这时的克洛伊索斯想到了梭伦,深深叹了口气,三次叫出了梭伦的名,居鲁士要不明白什么意思,克洛伊索斯最后就把整件事告诉了他,最后他得救了,有人说本来火已经无法扑灭了,是因为阿波罗神显灵,降了雨,给浇灭了。居鲁士给克洛伊索斯松了绑,克洛伊索斯给居鲁士出了一个建议,叫居鲁士的士兵离开城市时把战利品留下,交给宙斯,这样士兵既看到居鲁士的公正,又心甘情愿交出财富。居鲁士照做了,大喜,就要赏赐克洛伊索斯,后者只要求再去问一下神,为什么骗他。神告诉他,他进攻居鲁士时,会有一个大帝国被摧毁,但神并没有说是哪一个大帝国。那个骡子,其实就是居鲁士,因为居鲁士的父母属于不同种族。这样克洛伊索斯才承认了,这时他自己的过错尔不是神的。

从美地亚讲起。亚述人把亚细亚统治了520年之后,他们的臣民开始起来反抗他,其中就有美地亚人。亚细亚大陆上的各个民族获得了独立之后,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叫做戴奥凯斯的美地亚人,他想成为僭主,于是就实行了下面一个计划。当时美地亚处于一种无法无天的状态,戴奥凯斯在本部落已经知名,然后他比以往更加热心地在同部落中执行正义,这样同部落的人因为他的正直行为而推举他做一切争端的仲裁者。之后,他不仅使得本部落的人赞赏他,而且使其他很多地方的人都知道戴奥凯斯正直无私,到最后人们就只相信他一个人,而不再相信其他任何人了。这个时候,戴奥凯斯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一切人的信赖,就宣布他不再做仲裁者了。这样,各部落中无法无天的情形比以前更猖獗了。于是美地亚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局势,他们决定要立一个国王,并一致推举戴奥凯斯。戴奥凯斯要求他们为他修建一座宫殿,并拨给他一支保护他的亲卫队,人们答应了,他于是就做了国王,之后又要求人们为他修建一座城寨,美地亚人也听从了。这个城的城墙一共有7圈,可想其壮观程度。之后,戴奥凯斯定下规矩,任何人不能再直接进见国王,他之所以把自己隔离起来,是为了保护安全,他害怕那些跟他一起长大,出身名门的人并且才能与他不逊色的人看到他的时候感到恼怒并暗算他,而如果他们看不到他,他们就会以为戴奥凯斯和先前已经不同了。戴奥凯斯仍然执行裁判,但都是通过书面形式。戴奥凯斯死后,是他的儿子普拉欧尔铁斯,他征伐波斯,首先使波斯人成了美地亚人的臣民,还和亚述人打了起来,后者曾是亚细亚的霸主。这场战争中,他和他的大部分军队都死了。他之后,是库阿克撒列斯,他更加好战,但他最后被斯奇提亚人打败,斯奇提亚于是成了全亚细亚的霸主。他们统治了这里28年,之后库阿克撒列斯和美地亚人请他们赴宴,然后把他们灌醉,全部杀死了。这样美地亚人就收回了他们的国土,而且还把除巴比伦之外的全部亚述征服。

库阿克撒列斯之后是阿斯杜阿该斯。他有一个女儿叫芒达妮。关于这个女儿,他曾做了一个梦,梦见她撒了大量的尿,这尿不仅涨满了全城,而且淹没了整个亚细亚。他把他的梦告诉了会占梦的玛哥斯僧,后者向他解释了梦的意义,他听了被吓到了,就不敢把女儿嫁给门当户对的美地亚人,而是嫁给了出自名门但性情温和的一个叫刚比西斯的波斯人。在阿斯杜阿该斯看来,刚比西斯比中等身份的美地亚人要低得多。在芒达妮嫁给刚比西斯的头一年里,阿斯杜阿该斯又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从她的子宫里生出了葡萄蔓。这葡萄蔓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他把这个梦也告诉了占梦的人,随后就把当时有了身孕,即将分娩的女儿从波斯人那里召了来,打算把她生下来的孩子弄死。因为占梦的人说,他女儿的后裔将会代替他成为国王。他然后就叫了他最相信的哈尔帕哥斯来,让他把那个孩子杀了埋掉。哈尔帕哥斯答应了,但他并没有那么做,他觉得如果杀了,到时候他又想找这个孩子时,他就悲剧了。但这个孩子又必须得死,于是他就去找了阿斯杜阿该斯的一个牧人,这个牧人的牧场周围野兽出没,他于是叫这个牧人把孩子放到荒野,让他尽快死掉。牧人把孩子抱回家之后,他的妻子刚好生下了一个死胎,于是就把两个胎儿的衣服换掉,然后把死胎丢到荒野,这样居鲁士就躲过了一劫。

居鲁士10岁的时候,他在村里和一群同龄人玩耍,其他孩子选他做国王,于是他就向这些孩子发号施令,一些修造房屋,一些做亲卫队,一些传奏官,分配十分得当。但其中有个美地亚的知名人士的儿子不肯,他就命令把他捉起来,然后打了一顿,这个被打的孩子就回去告状。告到国王那里,(这个牧人是国王的奴隶),阿斯杜阿该斯和孩子对话后有点明白这个孩子是谁,于是就把牧人叫来,牧人原原本本地说了,阿斯杜阿该斯才明白,非常生气,把哈尔帕哥斯叫来,哈尔帕哥斯坦白了,国王假装不生气,然后要哈尔帕哥斯回家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和他共进晚餐。哈尔帕哥斯庆幸自己作对了,把孩子带去,结果阿斯杜阿该斯却把这个孩子杀了,把肢体切成碎块,给哈尔帕哥斯吃。通过这样来惩罚了他。对于居鲁士的处理,占梦的玛哥斯僧认为那个孩子在乡下做了国王了,所以梦已经应验了,就不会再成为第二次国王。于是阿斯杜阿该斯就把他送回他父母那去了。

居鲁士长大之后,就成了同辈人中最有声望的人,这时哈尔帕哥斯想报杀子之仇,就来找居鲁士,劝他带领波斯人造反,他会和居鲁士里应外合。居鲁士于是开始想办法怎么说服波斯人造反。他于是把波斯人全部叫来,宣布说阿斯杜阿该斯已经任命他做将军,然后他要求那些波斯人拿来镰刀,在一天之内把一块地开垦出来。他们照做了。第二天,他又把他们集合起来,准备了很多美味佳肴,让他们尽情享用。最后问他们喜欢昨天的生活还是今天的,波斯人当然觉得今天的好。居鲁士于是说,如果你们肯听我的话,那么你们就不用再像昨天那样被奴役,每天都会是今天这样。波斯人早就不满美地亚的通知,于是就同意了。阿斯杜阿该斯听说之后,居然傻到派哈尔帕哥斯担任统帅,于是美地亚人大部分一交战就跑了。最后阿斯杜阿该斯就被打败了。居鲁士把阿斯杜阿该斯留在自己的宫殿里知道他死。之后他又打败了克洛伊索斯,如前所述。

波斯人征服吕底亚后,伊奥尼亚和爱奥尼斯请求居鲁士按照同样的条件接收他们做他的臣民,居鲁士用了一寓言作答,就是说他当初派使者敦促他们投降时他们不肯,现在才来表达归顺执意,已经晚了。伊奥尼亚人于是开始防御自己的城堡,而且赶紧派使者去斯巴达求助。不过居鲁士压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他把征讨爱奥尼亚的任务给了一个将军,他自己则打算去征讨巴比伦,埃及等民族。留守的玛扎列斯死后,哈尔帕哥斯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统帅。他开始进攻伊奥尼亚。他攻击的第一个城邦是波凯亚,波凯亚人不敌,于是弃城去了岐奥斯,给哈尔帕哥斯留下一座空城。之后提奥斯,除了这两个城的人弃城外,其他城邦都英勇抵抗,但最后都失败了。在哈尔帕哥斯蹂躏亚细亚下方时,居鲁士本人把亚细亚上方的民族也一个不留地征服了。其后,居鲁士向亚述人进攻,亚述人有很多大城市,最有名最强大的就是巴比伦了。巴比伦城异常坚固,正当居鲁士无计可施的时候,他想了一个计策,他把一部分军队留在幼发拉底河流流进城市的地方,另一部分布置在河流流出城市的地方。命令他们等河水可以涉水而过时,就一起进攻。然后率领他不能作战的部分军队到上游挖了一个人工湖,把河水全疏导到里面。这样,河水水位骤降,于是就把巴比伦攻下来了。

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向把玛撒该塔亚人也归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是一个非常勇武善战的民族,此时有一个女王托米丽斯统治。居鲁士派使节去说想娶她为妻,但女王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拒绝了,居鲁士明目张胆的开始架桥,准备渡河作战。这时女王派使节出来说,要么允许她们后退三日路程,然后居鲁士率军过河一战,要么居鲁士退后,她们过河一战。克洛伊索斯这时给出了和其他波斯人相反的意见,即到玛撒该塔亚人的国土上作战。居鲁士同意了,于是三日之后率军渡河。渡河后的第一夜,他梦到叙斯塔司佩斯的长子肩膀上长了一对翅,一支遮住了亚细亚,另一支遮住了欧罗巴。这个长子就是大流士,当时20岁左右,被留在波斯后方。居鲁士醒来之后,把叙斯塔司佩斯叫来说他发现他儿子在阴谋篡位。他要叙斯塔司佩斯赶紧回去抓住他儿子,等他回来发落。不过居鲁士显然是理解错了这个梦,其实神是告诉他他将死在这里。居鲁士然后从阿拉克赛斯和走了一天后,把他的军队最无用的部分留在营地,然后率精锐之师返回,玛撒该塔亚人前来进攻留下来的部队,并把他们杀死。然后他们在居鲁士的营地吃饱喝足后睡着了,居鲁士率队返回把他们都俘虏了。被俘虏的就包括女王的儿子,这下把女王惹火了。女王要求居鲁士把儿子返还,否则就,你懂的。但居鲁士没放在心上。女王的儿子被松绑后自杀了。女王于是和居鲁士交锋,这场战争据说是非希腊人中最惨烈的一战,最后女王那边取得胜利,居鲁士在这场战役中战死了。

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刚比西斯(貌似他爸也叫这名,真是神奇)继承王位。刚比西斯继承父业,然后远征埃及去了。此时的埃及国王是阿玛西斯。刚比西斯先是派使者去说要娶阿玛西斯的女儿,阿玛西斯惊恐万分,不能给,又不能不给。于是就把前任国王阿普里埃司的女儿尼太提司打扮成自己的女儿送去。阿玛西斯又和前面说的阿斯杜阿该斯一样是个二货,他都忘了前任国王是他给搞死的,他的女儿不害尼才怪。这个尼太提司一去就把阿玛西斯怎样骗刚比西斯的过程全讲了。于是刚比西斯就率军进攻了。(这时波斯人的说法,埃及人的说法这里就不叙述了)要想进入埃及,只有一条路,从腓尼基一直通到卡杜提司市,简言之要经过叙利亚人的地盘巴勒斯坦。他们结了盟,波斯人就过了,到了埃及人这里,战斗也很激烈,但埃及人最后失败了。邻居利比亚人被这吓到,自动投降了。之后,刚比西斯便计划了三次征讨,一是对迦太基人,一是对阿蒙人,一是对利比亚海岸的埃西欧比亚人。刚比西斯找来了会说埃西欧比亚寓言的伊克杜欧帕斯人,派他们带着礼物,一件紫色的袍子,一挂黄金项链,一副手镯,一个雪花石膏,一翁椰子酒。使者来到埃西欧比亚人这里,表达了刚比西斯想和他们成为朋友,并送上礼物。但埃西欧比亚人一下就看出他是来做间谍的,大大讽刺了一番,就给他一张弓说等波斯人能轻松拉开这张弓的时候再来打他们。刚比西斯听到使者报告后非常生气,然后立刻率军攻打。但他在这种情形下根本就没准备什么粮食,最后他们的军队没有粮食了,以至到最后出现人吃人的时候,军队损失很大,他才退了回来,这次征讨无疾而终。但这个刚比西斯还处在疯狂状态中,大概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他因为孟斐斯人在庆祝很久才会出现一次的神的降临,认为他们是在故意奚落嘲笑他,他竟然用刀去戳神(牛犊),并把神的腿部戳伤,最后就死了。然后他还在继续疯狂,他把他的亲兄弟司美尔迪斯给杀害了。因为只有他能拉动那张弓,他还梦到司美尔迪斯登上王位(其实是另一个司美尔迪斯)。再之后他又把他的亲妹妹带到埃及并与她结为夫妻,而在这之前,波斯人没有这风俗。刚比西斯问法官,法官只好说,没有法律规定可以与亲妹妹成亲,但也有法律规定国王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这样,刚比西斯便娶了他的妹妹,之后他又娶了另一个妹妹。这个人后来被她杀死了。刚比西斯还问他一个重臣,问波斯人认为刚比西斯是怎样一个人,那人回答说波斯人非常称颂他,但觉得他嗜酒太过。这样又惹怒了刚比西斯,他看到他的儿子站在门口,就说如果我一箭射中他的心脏的话,那么波斯人就是在撒谎,他随后一箭射向那个小孩,然后把小孩尸体剖开,发现箭就插在心脏上,他于是的出结论,波斯人在撒谎。克洛伊索斯看到刚比西斯荒诞到如此,也来进忠言,但刚比西斯却要杀他,他赶紧逃掉了。他又派人去杀他,不过派去的人没有杀,他们觉得如果以后国王清醒过来又要要人的话,他们可又得死了。总之刚比西斯就是做出了很多嘲弄宗教和习俗的事情。

在刚比西斯精神失常的时候,两个玛哥斯僧兄弟背叛了他,他们中的一个和前面说的被杀的司美尔迪斯长得很像。后者正是他们杀死的。于是他让这个兄弟变成司美尔迪斯坐上了王位,并派使节去埃及,说他们不再听从刚比西斯了。经过一番询问,刚比西斯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知道那个登上王位的人也叫司美尔迪斯时,他瞬间明白那个梦的含义,也明白自己错杀了自己的亲哥哥。他于是马上据诶的那个启程回去惩办那两个玛哥斯僧。他上马的时候,他所佩戴的刀的刀鞘的扣子松掉了,里面的刀刃落出来刺中了他的大腿,正是他之前用刀戳中的那个牛犊的位子。他赶紧问他所在的那个城市叫什么,得知就叫阿格巴塔拿时,他长叹一身,明白自己要死在这里了。因为先前有预言说他会死在阿格巴塔拿,不过他以为是他的主城(也叫这个名),于是他就留在这里,二十多天后,他就死了。死前对波斯人说,如果他们不把王权夺回来的话,每个波斯人都要跟他一个下场。

虽然刚比西斯知道现在的那个国王司美尔迪斯是假的,但很多波斯人还是以为他就是真的。拿两个玛哥斯僧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做起了波斯的国王。到第八个月的时候,一个叫欧塔涅斯的人,他怀疑这个司美尔迪斯,刚好他的女儿是他的妻妾。于是欧塔涅斯就问他的女儿,但女儿不知道和她同床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司美尔迪斯,欧塔涅斯让他女儿晚上就寝时,摸一下那个人有没有耳朵,因为他知道那个玛哥斯僧曾因为犯了重大过失而被割掉了耳朵。他的女儿最后确定那人没有耳朵,第二天告诉了欧塔涅斯。欧塔涅斯把他认为可靠的而且地位很高的两个波斯人找来,这两个人是阿斯帕提涅斯和戈不里亚斯,这两个人本就有些怀疑,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他们三个人又各自找了一个他们最信任的波斯人加入他们,包括音塔普提涅司,美伽比佐斯,叙达尔涅斯,之后大流士来到这里(苏撒)他们便把大流士也拉进他们的阵营。这七个人于是开始谋划。

大流士认为不能耽搁,应该马上行事。但欧塔涅斯认为不能鲁莽。但大流士坚持认为这种事情,稍稍一拖,就有人会把他泄露给那两个玛哥斯僧,并说如果错过了今天,他就会去把整件事泄露出去。欧塔涅斯见此,问他打算怎么做,因为皇宫有守卫,大流士说我们目前的身份可以使我们轻松进去。最后他们便同意了大流士的意见决定行动。但当他们正在商议的时候,玛哥斯僧决定把普列克撒斯笼络为死党,因为他知道实情(正是他被派去杀害司美尔迪斯的),后者同意了,而且到城楼上宣布国王就是居鲁士的儿子。七个人见此更加坚决地出发,路上他们看到七只苍鹰追赶两只秃鹫,并把后者身体撕碎。他们更加坚信了。到了皇城,却是没啥阻拦就进去了。然后他们杀了几个宦官,进到玛哥斯僧的房间,两个玛哥斯僧一个拿长枪,一个拿弓箭抵抗。拿长枪的刺伤了音塔普涅尼斯的眼,还刺中了阿司帕提涅司的大腿,但他们最后还是把他们俩给杀了。然后没有受伤的五个人提着两个玛哥斯僧的首级请全城的人出来,告诉他们一切。全城的人愤怒了,又杀了一些无关的马哥斯僧。

五天之后,大家聚集到一起讨论局势。欧塔涅斯主张建立民主制,美伽比佐斯认为建立寡头制,大流士则主张独裁制,最后7个人里四个赞同独裁制。然后就开始决定谁做国王。欧塔涅斯退出,但要求无论谁当国王,都要保证他和他的子孙不受他们中间任何人支配。他们同意了。剩余六个人想出了一个选国王的办法,他们约定第二天骑马到市郊,谁的马最先嘶鸣,谁就是国王。大流士的马夫帮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带大流士的马到市郊使他和他喜欢的另一匹母马交配,第二天,他们骑马到那里,大流士的马就开始嘶鸣,同时,晴空响起雷鸣闪电。于是众人就下马向他跪拜了。这样大流士就成了波斯的国王。大流士把他的领土分成了二十个部分,任命了太守并规定了各个部分需缴纳的赋税。

之后萨摩斯人叙罗松前来向波斯求助,波斯便派了一个部队去帮叙罗松。大流士要求他们不要杀那里的人,只赶走统治者就好了。但那里的统治者在缔结和约后又叛变,于是波斯将军把萨摩斯人全杀了,把一个空城交给了叙罗松。后来才帮他向那里移民。

同一时间,巴比伦人叛变了。大流士于是带兵向巴比伦进发。他们包围了那个城市,但巴比伦人根本不放在心上。他们在城墙上嘲笑大流士,还说,等骡子产子的时候,他们才能攻下巴比伦城,因为都知道骡子是不会产子的。一年又七个月过去,大流士都没能攻下这种成。在第20个月,七人之一的美伽比佐斯的儿子佐披洛司遇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的骡子产子了。他记起巴比伦人说过的话,于是他相信巴比伦城可以攻破,因为有神意在里面。他想出了一个破城的计划---苦肉计。他把自己弄残废,割下自己的鼻子和耳朵,剃光自己的头发,以便达到毁容的目的,并痛笞自己,然后他来到大流士这里。大流士见到他这个样子,非常难过。佐皮洛斯讲了他的计划,他要这个样子逃到巴比伦城去,装成是大流士这样对他。他然后会使巴比伦人把全城的防卫交给他。他要求大流士在他进城的第十天,把他最不惜牺牲的军队1000人埋伏在谢米拉米斯门(巴比伦的一个城门)门前,在那七天之后,埋伏xx人,到另一个门门前,再之后20天,再埋伏4000人到另一个门门前。在那20天之后,命令说有军队到倍洛斯门和奇希西门钱,他会打开城门,这样就可以攻取这座城了。他随后就去到巴比伦城,巴比伦人相信了他,因为他告诉他们,他知道大流士的计划。于是在第十天,他带兵出来杀敌1000,再过七天,带兵出来杀敌xx,在20,杀敌4000,这样巴比伦人坚定相信他,然后把全城防卫交给他,最后在约定的日子,他打开城门,这样巴比伦城就被攻下来了。大流士非常感谢佐皮洛斯,多次宣布,宁可不要20座巴比伦,也不想他把自己残害成这样。

攻克巴比伦后,大流士于是向斯奇提亚人进攻。这是一个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城池,人们的全部财产就在车上,他们就跟着牲畜走。所以大流士进攻的时候,就有人劝他不要去,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遇不到斯奇提亚人,但大流士还是坚持己见。在过了伊斯特河的时候,他本是要拆掉这座桥的,但听了上面的意见后,他决定让伊奥尼亚人的僭主门守着这儿,他在一个皮带上打了60各结,让他们没过一天解一个节,60天还没回来,他们就可以自己回去了。斯奇提亚这边赶紧召集草原部落商议抗敌,但有几个部落认为,波斯人是斯奇提亚人自己招来的,他们认为波斯人不会去攻打他们,所以他们拒绝和斯奇提亚人一起战斗。斯奇提亚于是和愿意跟他们一起战斗的人一起定了计划。就是那种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打法。而且尽量把敌人往那些不愿参战的国家里去,迫使他们参战。他们在退的时候还把所有的水井全给堵了,不给波斯人留下机会。不过这个办法最后却又刚好对他们不利。这样持续了很久。他们还派了人去伊斯特河那里说服那些伊奥尼亚人把桥给拆了。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也没有,不过伊奥尼亚人假装拆了一部分骗了他们。也亏得他们没拆。他们zhi9suoyi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大流士失败了,他们就做不成僭主了。

大流士就这样一直追,但从来没有真正打过一次。最后他终于决定退兵,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退,于是就用了一个计策。他在晚上把一些老弱病残留在军营里,然后军营灯火通明,他带着精锐部队开始撤退。敌人的骑兵一来,听到骡子的声音又被吓跑了。他们还因此以为波斯人还在那里。第二天一早,斯奇提亚人才发现上当,那些流下来的老弱病残也才明白了。斯奇提亚人赶紧去追,不过他们和波斯人错过了,最终比他们还早到伊斯特河,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二次劝说伊奥尼亚人。他们又往回找,还是错过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斯奇提亚人完全是习惯性的按照水井的路线走的,但波斯人由于没有水井,根本是按照来时的线路,所以说这个堵水井的计策反倒是帮了波斯人。这样大流士便带着他的军队撤了回去。

《历史》的上半部的主线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时下半部了,波斯和希腊要开战了,哦也。

返回目录。

书有很多种类,有的优美典雅,有的惊心动魄,还有的疑团重重……可这本《图说中国历史》却是神秘又让人好奇,慢慢翻动书页,似乎几百上千年的时光在指缝溜走,连空气都凝住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图说中国历史》浓缩了每个朝代的精华。看着一个个朝代在我的眼底翻过,仿佛时光在逆转,河水在倒流,闭上眼,深深吸一口气,我穿越了时光隧道,再睁眼一看,我来到了秦朝。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总是太残暴,我看见一批批百姓被赶去建长城,连老人和小孩也不放过,真是忍不住也想去帮忙搬砖。刚一弯腰,我却被时光带到了玄武门,这儿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原来这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坐上了皇位。我禁不住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不管如何,他都是一位好皇帝,让天下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大禹治水。水能给我们带来便捷,也给我们带来灾难。像现在的“莫拉克”台风,滚滚山洪呼啸而来的时候,毫不留情的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自然的力量是可怕的,治水是多么要紧啊,凿山开渠,把洪水引进大海,大河,几千年前的方法我们现在也在用。

不论是什么朝代,都有着他一时的辉煌,不管如何,都会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我喜欢历史这类的书!

返回目录。

1.本书原名《中国五千年》,是陈舜臣的代表作。这是一本和教科书迥然不同的中国历史!它会将历史大脉络、关节点逐一破解!这本书视角独特,因为陈舜臣具有“在日本长大的中国人”的复眼。这本书书写了中国的世界和世界的中国,具有史家的大手笔和大气魄。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的知识会通让人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五千年华夏历史的风云变幻、世事沉浮,从远古到近代,从荣光到黯然,从分裂到统一,一个个大的时代的起落,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一个个民族的迁徙扩张,都被作者平静从容写来,视角非凡,笔触冷峻。

陈舜臣,著名通俗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祖籍台湾省,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1961年,以《枯草之根》荣获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侦探小说奖),凭借《曹操》《诸葛亮》《秘本三国志》《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太平天国》、《汉古印缘起》等历史著作走红日本文坛数十年。其作品在日本数十年畅销不衰,在日本各大书店均有陈舜臣著作的专柜,特别是巨著《小说十八史略》(共5卷)出版后,再一次掀起日本读史热,前后再版三十余次,发行二百万套。

这些通俗历史学家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我对历史的兴趣。打开《史记》、《春秋》等等大部头,不出五分钟我就会睡着。

2.迄今所发现的甲骨文,仅有殷武丁前后到殷灭亡(推定是在公元前1028年)之间约二百多年这一部分。假如殷王朝持续了四百年,前半部分的记录就缺失了。

记录缺失了,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可并不代表那段岁月不曾存在过。那段岁月中发生过什么,永远无人知晓。在那段岁月中活过,又死去了的人们,永远沉默。

3.安特生发掘的甘肃彩陶遗址中最古老的曹家嘴遗址所处年代为4540年前(误差在1xx年内)。1952年,在西安市郊建造发电厂时发现了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测定值为6080年前(误差在1xx年内),比甘肃的遗址要早千年以上。与以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相对的,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彩陶制作靠手捻捏,而龙山文化的黑陶则使用了旋盘这种新式工具。

4.仰韶和龙山都在黄河流域,但在南方也发现了水稻耕作的良渚文化(浙江省)、青莲岗文化(江苏省)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通过放射性碳元素法测定,良渚文化距今约47xx年,青莲岗文化距今约54xx年。

5.由原始共产社会到私有财产制社会的转变,以及与此同时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这些50xx年前的社会变化都可以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及南方各文化开始的时期中看到。

最早的人类物种的出现时间,是距今大约700万年前。那时,人科动物开始直立行走;200万年前,人类学会制造工具;35万年前,人类有了艺术表现力和精湛的技艺;距今约六千多年前,出现了文。从此,人们可以知道在自己出生之前,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可是,我们还是没法知道,自己死亡之后的事。

还是庆幸自己生在当下的年代,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涵,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显而易见的财产权之被尊重和分工合作的交换率所根据之客观价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方面无效。如果这当中产生两种条例和不同的习惯,则必生出罅隙,不仅引起争辩,而且将鼓励经济因素逃脱管制。大凡金融经济生效,有关货币与信用的食物必须取得随时随地都可以公平而自由交换的法定地位......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到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的通。(《中国大历史》第十一章:北宋:大胆的实验——改革的盲点和障碍)。

大凡专制政体总离不开道德作护符......(《中国大历史》第十四章:明朝:一个内向而非竞争性的国家——高度中央集权)。

传统官僚主义的作风,真理总是由上至下,统计数字反映着上级的要求与愿望.......(《中国大历史》第十七章:18: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社会经济方面的限制)。

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廓清私人财产权仍无从避免,虽说这行动已算是姗姗来迟而且在解释其立场时中共已大为感到逻辑上之困难......说国家经济计划都能将各节筹办得完满,不免是欺人之谈。19世纪中国的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即是缺乏以上有纵深的准备。(《中国大历史》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成长与法制)。

我自信我的叙述比较近乎实情,可是也会造成一种定命的印象,亦即注定将发生的事物总会发生,道德与否和事实之来往无关。这样无人性的立论很可能扰乱读者的心情,更可能冒犯有些敏感的读者,然则这不是作者本意。(《中国大历史》第二十一章:台湾、香港与澳门——本书命意)。

大致看完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摘录了几段自己有些感触的文字出来做个交代——前几日老公见我在读《中国大历史》,遂问我这书讲了些啥,说与他听听,我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讲起,老公遂言我大约就是那种只读自己想读的东西的那种人,不管读多少书,心里装着的,还是自己自以为是的东西。我有些不忿,却也无力反驳。想起这些年虽然读了些书,却真是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心里一发狠,决定把多年前语文老师的假期作业必杀技拿出来:以后但凡读了什么书,必得写篇读后感出来,多多少少能提炼一些书中所言吧和自己所想吧。

黄仁宇先生自言macro-history这词看来是他创用,他也为这大历史之说吃了不少苦头,因着欧美史学界研究历史向来是各取一小段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明史专家清史专家甚至某些专家只是研究唐代经济或宋代某个方面而已。他却大笔一挥,纵横中国上下历史五千年,硬要把中国当代这百年历史的伤痕累累之因由,攀扯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种下的果。为此在欧美史学界掀起阵阵**,尤其让那些中国专家们大为不满,然而黄仁宇坚持己见,虽然不至于披荆斩棘,想来也遇到了不少阻力,能有今日之成就,实可见黄心性之坚定,令人起敬。

按黄的解读,秦之统一实则是中国地理位置之必然——一则中国的文化发源地黄河流经中原,含沙量高达百分之四十六甚至百分之六十三,年年都有河道堵塞改道的事情发生,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这黄河治理实在难为。二则则是“十五英寸等雨线”,这线从中国东北向西南,当中的一段与长城大致相符,更西而南则使青海与西藏和中国本土分隔。这等雨线之东南,平均每年至少十五英寸的雨量是常态,故中原农业茂盛,人口繁殖。而线之西北,则气候干燥,人民游牧为生。而气候不利之年,这马背上的剽窃者就不由自主地打算袭取种田人,于是双方战事不断,此种情事,亦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共御外辱。故秦之一统,虽早在两千年前,超越同期其他文化,实为必然也,因为不管是治理黄河的水患,还是共御长城之北的游牧民族的侵略,都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所以即使之后中国历史分分合合,然而这大一统的趋势始终不变。黄先生在他的大历史观里,把中国分成了三个帝国解读。第一帝国即秦--前汉--后汉,树立了中央集权的典范;第二帝国即隋唐北宋南宋,是最开放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可惜政府架构虽在第一帝国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终究没有成功;第三帝国即元明清,内向而非竞争性,终致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

按黄先生的说法,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是中国因为防洪救灾以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之需要,在技术尚未发展之际,先造成了这种中央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以仪礼代替行政,以纪律代替法律,只注意以家族为单位构成政治上的向心力,不鼓动各地域各就其特点及经济上的长处发展,他们注重“尊卑、男女、长幼”的伦理教育,忽视个人之经济性格,对于私人财产权没有保障,民法不能展开,以致整个组织缺乏结构上之坚实性,也因此无从发挥功能上的机动能力。这种体制均匀地渗透着某种公共精神。不过,这种公共精神只能依靠皇帝个人的警惕来维护。一旦皇帝做不到这一点,这种体制就会允许一大群与政府联系紧密的人来压榨穷人和无发言权的人,这种体制下,在顶端的帝王权威和中层以及大量纳税人之间,存在着一个真空管理地带。中国传统社会次序是“士、农、工、商”,商人处于社会最低的位置,他们从未有足够的影响力来改变行政管理方式,也不足以导致国家体制的修正。国家财富通常消耗在土地市场或者被用来购买进入学者或士绅官僚行列的资格。一个王朝带着原始落后经济的狂野精神而兴起,然后在将这种经济引导导更高发展阶段后,它就失去活力而变得颓废。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到了清朝末期,在西方列强的抢夺中,满清君臣的还企图局部修正这个体制,其实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那时中国之改变,有如走兽化飞禽,非脱胎换骨不可,然满清倒台民国建立之后的宪法约法都是纸上文章,所以旧体制崩溃,新体制尚未登场,故有后来的万事纷纭军阀割据之局面。而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借着北化和八年抗战,替中国创造了一个高层机构,因为一切都是无中生有,所以缺陷重重;而毛泽东与中共,因借着内战与外界隔绝的机会,以土地革命的手段翻转了中国的底层机构;现如今中国政府则是在努力完善各式法律,以完善这社会架构的中间机构,从而引导中国迈入这世界大舞台。

虽然我并不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但读完《中国大历史》,还是很难赞同黄仁宇先生这大历史观。他批评司马光的历史观免不了一个历史“应当如是”演进的偏见,自诩他自己是以历史“何以如是”展开的因果关系。但是在我看来,他的历史观,其实更坚持历史“应当如是”,很有点“成王败寇”的味道,更有宿命的论调。而且大历史的架构实在太大了,薄薄一本书三百多页要写完中国五千年历史,完全是粗线条的推进,这也不合我喜欢看历史人物故事的口味,所以黄先生的大历史,于我而言只是换个角度读一读中国历史,但我实难认同他的大历史说法。

我读历史,是为了寻求历史“何以如是”,但我拒绝相信“历史应当如是”。我从来觉得人类历史一如个人一生,很多偶然的事件就会导致人生发展向不同的方向,有时候虽然会跟朋友附和“这都是命啊!”但我从来不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虽然读了别人的历史故事未必能帮助我重蹈覆辙不犯相同错误,但至少可以让我少些迷惑纠结,所以我更喜欢读那些历史中个人的历史故事,更不用说这些故事要有趣得多。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典出《三国志·周群传》。

张裕是三国时人。他原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从事。刘备应刘璋之邀进川时,曾和刘璋相会于涪陵。刘璋设宴招待刘备时,张裕就陪坐在侧。刘备见张裕胡须浓密,只有鼻尖露出来,就开玩笑说:

“从前我在涿县住的时候,那里姓毛的人特别多,东南西北到处都是,涿县县令就说:‘这姓毛的把涿县都围起来了。'”以此取笑张裕脸上多毛。

张裕见刘备无胡须,回敬说:

“我听说有个人做过潞县县令,后调任涿县县令,他卸任回家后,有人给他写信,却不知如何称呼他的官衔,光写潞县或光写涿县都不好,干脆称他为‘潞涿君'。”

刘备当面哈哈一笑,心中却暗暗不悦。

刘备取得蜀地以后,起先倒没有为难张裕,还拜他为州后部司马。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想出兵夺取汉中,张裕进谏说:“天象对我不利,不可出兵,出兵必败。”

原来张裕通晓天文地理及卜算之学,他推断的事一向灵验。但刘备对他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派大将吴兰、雷铜出征汉中。结果,吴兰、雷铜二将兵败身死。

不久,刘备又听人禀报,说张裕私下对人说:“庚子年,天下形势将要大变,要改朝换代,刘民国运衰落,即将灭亡,益州将要在九年后失去。”

刘备听了,勃然大怒,认为张裕造谣惑众,下令把他逮捕入狱,准备杀了他。

诸葛亮得知张裕被关押,向刘备询问张裕犯了什么罪,刘备说:“兰花虽好,但它生在门口挡路,不得不把它锄掉。”

于是,刘备下令将张裕斩首。但九年后,张裕的预言果然应验,益州被魏国攻占,蜀汉灭亡。

后来,“芳兰当门”这一典故,用来指因下对上有所阻碍而被清除。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本文目录。

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后深受感动,中国,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家,经历了无数事件的国家,他遭受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四年抗战的艰辛,以及建国之初的困难,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不低头折节,总是迎难而上。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值得选择。中国现在的辉煌成就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创造的,使中国昂首屹立世界的东方。

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引领中国人民拨乱反正,大胆改革,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中国日益强大,民族振兴,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科技的高速发展,三峡大坝的建成,以及“神六、神七”成功飞天。这充分证明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又成功“申奥”,xx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国人百年的梦想。中国这条意气风发的巨龙,经过世界的见证,风雨洗礼,更是朝气蓬勃,青春焕发,向着又一个里程碑披荆斩棘,努力迈进。

实践证明,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勤劳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会更加团结,民族的凝聚力会增强,有实力强大的祖国作后盾,有中国人的正确领导,有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没有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战胜不了的困难。

作为今天的小学生,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将来的祖国做贡献。

返回目录。

暑假,我读了《历史的丰碑》这本书,深受启发和教育。

该书追溯了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但也唤醒沉睡着的中国大地。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一跃而成了主人。而后,思想解放的春雷,响彻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继邓小平英明领导,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领导党和人民在纷繁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是一本浓缩了中国恢宏的百年巨变的大书,更是一本令人感奋、催人奋起的好书,它不但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牢记英雄先烈们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亲眼目睹了天安门前阅兵式上那整齐的步伐,威武的军人,美丽的女兵,灿烂的笑容,鲜艳的五星红旗……看见了在温暖的春风中,对外开放使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又恢复了昔日的光辉。

返回目录。

美国是当今世界超一流国家,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挑战它的地位。它是世界游戏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

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在影响着世界,也影响着我们。我们很多人常常说美国如何如何的民主,如何如何的自由。而又有一些人说美国如何如何的不好,民-主也是资本主义的民-主,美国的大选是金钱的选举。自由是如何如何的个人主义,如何的罪恶。但究竟美国是怎么样的国家,很多人还没弄清楚就妄作判断。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一:历史的忧虑》为读者了解美国社会提供了很好的介绍。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美国是个神奇的国家,是个充分尊重个人利益的国家。为了保护个人合法利益,美国严格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他们的保障个人自由,保障人民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很多让人吃惊的地步。例如:美国允许私人持有枪支,私人地方神圣不可侵犯。又如,美国法律的陪审团制度,让一些毫无法律知识的人,有的甚至是文盲当陪审员,罪犯的生杀大权交给这些人来定夺,而法官只有吹哨子的份。再如,美国言论自由表现在新闻出版自由上,它的关键是免预检制度。它的言论自由与言论内容没关,也与言论对与错,是真理还是谬论都无关。还有,为了使个人不受政府公权力的报复,美国的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因同一案件受到两次以上的追诉,也就意味着,如果嫌疑犯被起诉后,经审判为无罪,今后即使有新证据证明他有罪,也不能再起诉他,人们只有眼巴巴看着罪犯逍遥法外,这是避免政府代表公权力被滥用,利用不断追诉来侵犯个人权益。这些都是在别的国家无法想象和做到的,但美国就可以。

美国是当今世界超一流国家,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挑战它的地位。它是世界游戏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它的科技水平,经济总量,以至它在国际事务有绝对优势的影响力。它的科技创新能力远远超过其它国家。我觉得,这些都美国的优越社会制度有关,特别是充分保护个人自由的法理追求有关。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宪法是充分保护个人权益和自由的。但同时他们的法律又很严厉而理性的。如果违法,就必须受到追究,不管是什么人。在充分法制保护下,个人自由不受任何人干涉。因此在美国社会,个人是不会受到强权势力的压迫的,个人是没有被压制的恐惧,一方面个人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法律又相当严格并保证程序公正,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又知道自己的义务,使社会松散而又有秩,使人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下,人的创新能力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美国的成功所在。

当然,美国为了保护人人的自由,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美国的司法独立,让陪审团来判案,司法成本很高。署名的辛普森案,光是审判成本就花去纳税人800多万美元,还不计警-察侦探成本。又如允许私人拥有枪支,每年都有枪击案发生。并且还发生了俄克拉何马市的联邦政府大楼大爆炸案,造成直接经济160多人的死亡。美国过去曾经是种族歧视的社会,美国为此承担着巨大的成本。

在我看来,美国是特别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制度创新的试验区。美国在二三百年的历史前还是英国殖民地,当时从英国过去的人都是一些被流放或者追求自由、冒险的人。他们有天生的反抗政府压迫、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美国的独立战争其实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分压迫和侵犯个人权利的战争,以至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政府还没建立起来,甚至连总统还没有。因此美国的建国者,以极大的理性和智慧,制定了二百多年一直执行的宪法,确定了宪法精神,严格限制政府的权力,充分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这是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

美国能做到,那是因为她是新兴国家。她受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的禁锢,没有历史包袱。在二百多年前,英国已经是世界一流国家。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人,主体或者领导反抗的人是英国的移民者,而不象其它的英殖民地那样,反抗的人是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比如印度,被英国统治之前印度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印度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他们想建立的是自己国家,是保留自己民族性和历史传承的国家。而美国由于没有传统文化,没有民族差异,使她能够在反思英国制度之下,借鉴英国的制度,并以全新的宪法理念立国,建立优于英国的制度。

在一次闲聊之时,我问周围的人:你能不能想象人类社会二千年后是什么样子?

“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我看人类二百年后可能已经毁灭了。”

“我想人类再生存二千年,绝对没有问题。人类有智慧保护环境。将来将是地球村的社会。”

而其它人则没有说话,也许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觉得,将来的人类将走向大同。人类在大家认同的普世价值观下,各有各的自由,各有各的精彩,强权将被严格限制,个人在遵守基本法律之下,将有充分的自由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社会强调的人权、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将越来越被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或者追求(只是有个漫长的过程),将发展成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可以预见,将来劣质制度劣质文化将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时间会证明一切。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以至经济学都有利用。

读完这《中国大历史》,便可感觉,作者写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缘何中国的文明未能发展出上资本主义?求解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财税制度上面。

依着这样的思路,从作者的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商周发端,到秦汉;隋唐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这一段从宋元到明清,中间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似有着搞“数目字管理”的意向,但数目字管理的条件仍未具备,变法必然失败;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和“一个新的低层机构”。而“现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则是在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敷设有制度性的联系(institutionallinks)才能从上至下,能够以经济及法治的方法管理,脱离官僚政治的垄断。”

有人是这么评价黄仁宇的这部书的: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物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进路,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在著作的意图上,首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和西欧与美国史有了互相比较的幅度与层次,”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即汤因比所说的文明类型,或斯宾格勒所说的文化形态)的状描,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尽管“大写的历史”(history)或以“大事件”为标识的宏大历史叙事日益成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大事件”本身具有的穿透力而导致一个时代的思想风格或精神气质的断裂或转折。正因为如此,当下的学术界正才小心翼翼地将80年代与90年代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狂飙激进的时代”与“理智渐进的时代”、“面向世界的开放时代”与“关注本土的保守时代”、“思想的时代”与“学术的时代”。

但是,就知识的增长而言,这样的转折也许仅仅意味着知识旨趣的平面扩展或转移,而不一定就是知识地的叠加或累积。只有当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知识成果成为被重新思考或审视的对象时,这才有可能意味着一个知识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知识时代的开启。由此,我们才有可能理解在当下中国的学术场域中迅速弥散的“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框架在“学术的时代”中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当然本文并不是要对这一问题做全面的评价,其目的仅仅是对邓正来先生在《国家与社会枣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一书中所建构并予以反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进行分析性的批评。在我看来,批评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地表明不同立场或态度的'知识行为,而更主要的是一种知识上的历险,它要求探险者对所面临的种种艰险进行周详细致的分析、小心翼翼的辩驳和体现洞识的判断。因此,我的策略是先进入作者的内在理路,分析他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态度的转化,以及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此揭示国家与社会理论的解释限度。鉴于作者既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的始作俑者,又是这一理论的深刻反思者,这样一种检讨无论是对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还是对于健全的学术批评都有可能获得某种一般的意义。

《国家与社会》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收入了邓正来先生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的7篇研究论文。其中,“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以下简称“建构”)一文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或出发点,“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以文虽然是对“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所作的知识社会学式的考察,实践上是对“建构”所作的初步的、整体性的自我“反思获批判”,后来的“‘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评论”(以下简称“评论”)1一文是对这种反思的进一步推进。当然,邓正来先生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反思获批判并没有就此止步。不过,就本文而言,我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从“构建”到“研究”再到“评述”这一批判性的反思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理论问题。2我们当然希望他对这一问题所作的进一步反思能够多我们的智识构成新的冲击和挑战。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二

寒假里,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薄薄的一本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了解了现在祖国富强繁荣背后的艰辛,知道了我们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平日里,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好吃的零食,还有电视电脑,好玩的玩具等,我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哪里知道,多少年前的人们,对于这一切,都是奢望。他们没吃没穿,生活困苦,还有战争的威胁,每天心惊胆战的挣扎着生活着。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带领人们最后走出了那种困窘的生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众多共产党人,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经过了多少次战斗,牺牲了多少人,以坚强的毅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带领苦难的人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终于站起来了,普通的劳苦大众终于有了依靠。但是,经济困难的考验仍然存在。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科学详细的制定了各种政策法案,领导人们一步一步向前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美好了。1979年,邓小平爷爷南巡讲话,更加鼓足了人们的干劲儿,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2年,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她带领中国人精神抖擞的走入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也深深的受到了震动。革命时期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祖国的劳动模范和各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让我既感动又佩服。虽然现在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但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沿着党指示的方向,继续努力奋斗。作为我们学生,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学好知识技术,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和达二班  丁莫言  指导教师:王志敏。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三

通州三中金剑昆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除却历史因袭的再现给予我的更是常从纵向叙事里逃脱的横向比较乃至一块块具体制度的勃兴衰亡史;钱穆的白话则指点江山除枝去蔓寥寥数笔点到为止。

从黄的著作中取了若干段落也希简要地概括出黄在叙事中国大历史时的一个脉络。

“井田制度”是“间架性设计”的代表。间架性设计是来自标准化的要求这种方式影响此后30xx年的中国政治。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结构是可以认为地创造出的同时也导致上层设计的形式远比下层运作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分封)。

……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xx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周朝)。

……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的标准看来尤其如此。

(兵马俑)它也表明中国22xx年的历史确有垂直的茎干存在很多带有中国性格的特征在当日即已出现。这种系统在上端必有设想而成的成分在内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间。(秦朝)。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从公元前迄20世纪始终直接向各个农户抽税的国家。这税收的基础极为广泛而又非常脆弱为西方经验所无。……政府既无从以累进税率抽税通常的情形便是税收短绌再则又要对贫弱无靠的人民周济也连带受牵累。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的统一可谓政治上之初期早熟很多地方上的习惯在其他国家可能造成法制之基础者在中国则缺乏发育成长的机会。(汉代)。

(石窟)它之五花八门也确曾使中国历代帝王在长时间内感到棘手。他们都希望利用佛教对全民的吸引力作为自己行政之工具又怕它针对于来生再世的重点如果经过一度提倡足为社会的纪律而成为儒教者的一种牵制。

拓拔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为重新创造一个均匀的农村组织非如此则大帝国的基础无法立足。……及至6世纪初期重造大帝国的低层机构业已在位大量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业已组织就绪可供建造大帝国之用。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纪律的官僚组织亦即是同样均匀的结构不为既有的权益所腐化。(南北朝)。

……儒家传统之政府不仅为一种组织事实上也是一种纪律所以它不以绵密紧凑的方式构成。在唐朝讲均田制之能推行一部分归功于它有化几个世纪的震荡而为宁静之功效。……唐朝的官僚机构缺乏与之平行的私人组织;它的执行全靠官僚之以名誉自重。经常下端的问题颇为重要可是总是散乱其上端的行政工具则又经常形式化而敷衍塞责。要使这个体系生效只能从上向下加压力。……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有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层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唐朝)。

赵宋的试验要能在这关头实现而有成果财政上各种端倪必须全部用商业习惯管制……大多数民间事业从旁在侧的襄助也须公司化采取法人的地位才能对公众负责。统而言之一切要能在数目上管理。……当王安石对神宗赵?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统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人物远。……中国政治统一的程度远超过国内的经济组织继续发展的结果只有使两者都受挫折。(北宋)。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看来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儒学复兴南宋)。

传统中国对本人谦逊对人礼让的作风足使很多争端无法启齿且社会体制基于血缘关系构成又有法律支撑就用不着法理学上很多高深奥妙的原理而牵涉到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了。政府授权于各家族让他们教训管束自己的子弟于是衙门减轻了本身的任务;各官僚在诗歌和哲学上才力充沛也明知道他们的工作无须全部确凿切实即司法也离不开相对的成分。由于他们不对各地区特殊的情形认真所以他们总是可以用最低度的`共通因素作为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因此整个文官组织的官位差不多都可以互相交换而一个大帝国即可以用抽象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治理。除了施政的风向得考虑其他特殊的情事已无关宏旨。这种体制不好的地方容易被看穿然则要改弦更张既要对付中国广泛的疆域和内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又受限于当日技术上能支持的程度也就不合实际亦没有初看起来的容易了。(元朝)。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四

读中国历史故事,可以知中国荣辱。那我们的心得如何写?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国历史故事。

一起来看看。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很好看,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基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有:千金一笑、卧薪尝胆、屈原投江、破釜沉舟、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

千金一笑中,只会吃喝玩乐的周幽王,为逗美人儿褒姒开一次笑脸,不惜重金请人出主意逗褒姒笑,贪财的小人虢石父想得到那一千斤金子,给周幽王出了一个馊主意,弄得周幽王手下的大臣将军都不信任他了,真是自作自受。我认为,周幽王应该把吃喝玩乐找美人儿放在一边儿,认真处理国家的政事,才不愧对他这个“天王”的名号。虢石父也不能为了钱而帮周幽王出这种馊主意。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越王勾践因败给吴国,把软绵绵的被褥撤下去,换成了柴草,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吃饭前舔一舔,先查一下苦味。等下次再进攻吴国的时候,不忘记上次败给吴国的教训,这样才能让越国真正强大起来。就是因为越王勾践的明智,越国越来越强大,渐渐超过了吴国。等到恰好的时机,这位君王率兵攻击了吴国,越国反败为胜。越王勾践的品质值得让我们学习,只要及时发现错误,并虚心地改正,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真好看,它里面不但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多读一点历史故事,才能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从古至今的文明。

今天我看了林汉达老先生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厚厚的,可好看啦!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还有三国故事。我最喜欢战国时期里统一中原的秦国,这是因为秦国兵马强壮,粮草充足,百折不屈,守信用,最主要的还是秦国的大王、大臣爱护全国百姓。

我觉得,各国之间不应该老打仗,要不然士兵们很惨,死的死,伤的伤,谁都没有好下场。各国之间可以用说客,说服其他的国家,只拿兵力吓唬一下敌人。

各国百姓快乐,就说明大王好,大王好,大臣就很忠心,大臣忠心了,就能帮大王做一番大事业,就说明这是一个强国。

我觉得全国人民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克服困难,打败敌国,一统天下。

秦统一天下之后,不应该让百姓筑长城,应该安抚百姓,整顿民心,鼓励百姓种粮,要不然会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哦!

只要全国万众团结一心,统一天下就很容易啊!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中国历史故事集》主要讲述了从春秋、战国、东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晋》、《统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笔从戎》。每一个故事多令人难忘。

掩卷沉思,里面的无数英雄好汉无不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项羽了。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如,《张良拜师》让我明白了,最人要谦虚并尊重他人。就像张良尊重老人一样。

有好人也有坏人,如《千金一笑》中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后一直外族入侵时无人来救。这告诉了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花“大价钱”。还有宋襄公为了“仁义”二字,以至于惨败。这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处事要灵活变通,不要一味的遵守一些条件。否则,会导致失败。

历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它可给我们知识,可给我们借鉴。让我们一起去理解更多的历史吧!

热点推荐

上一篇:财务年度工作总结 财务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0篇)

下一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案(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