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劳模事迹材料范文
她从不训斥学生,以至于她的学生向她提议:“老师,您太温柔了,你能否对我们凶点?”她笑道:“我是‘温柔的杀手’,你们可要小心哦!”一句玩笑话调整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氛围。
一次,她去外地借班上课。接触学生时,有个调皮的孩子对她说:“老师,我觉得您不像是音乐教师,您有点胖,音乐教师应该苗条些!”另一个孩子也搭腔:“看来您肯定不会教音乐!”她笑道:“
我还没开始上课,你们怎么就断定我不是个好老师呢?”这时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挺身而出:“电视上那些歌唱家们个个都很胖,他们不照样很出色吗?”她乘势引导:“就是嘛!他说得太对了!你们
见过世界三大男高音吗?他们长得一个比一个壮,据说帕瓦罗蒂有三百多斤呢?陈老师跟他们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哇!那是世界三大金刚!”孩子们哄堂大笑,她也跟着笑。笑使师生心灵之
间没了距离。很显然,她的爱与宽容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
那次借班上课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课后,孩子们将她围在中间,纷纷要求签名留念!这一切应该源于对孩子们那份真挚的爱吧!
迷恋课堂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她一直担任多个班级的音乐课,她把生命的华彩在课堂上绽放、回旋。多年的实践,她逐渐凸显出“婉约、灵动、和谐”的教学特色,形成了“以境悦声,以情感人”的教学风格。
不管上什么课,她都十分认真地对待。备课时,她总是反复地聆听音乐作品,抓住音乐作品的要素,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她把学生结为“合作伙伴”,和他们分享彼此
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她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语言,与学生共同走进音乐,共同去领悟音乐中那纵横交错的美,使学生由衷地感到上音乐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她逐步创立的“双线式音乐教学法” 使枯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变成孩子们非常乐意参加的音乐审美活动。在她的课堂中,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
学”。这样的教学,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又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热爱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她在音乐教学中不停地追求,得到大家的赏识:多年来她应邀做省、市、县级公开课、讲座等60多场次。其中,三节音乐优质课、创新课连续获**市音乐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三节观摩课分别获得**市
“最佳课”“示范课”奖。两节音乐录像课获省三等奖并在省内发行。近年来,她还参与了**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的研制工作,现已在全省推广实施。2007年,她的音乐课例《踏雪寻
梅》作为**市中小学唯一被选送的一节音乐课例参加**省农村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展示活动,深受好评,作为全省推广的优秀课例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挂出,供广大音乐教师交流和学习
。2008年,她的另一节课例《茨藜花》经省专家推荐参加**省 “走进新课程”优秀音乐课例拍摄,由**省电化教育馆录制并向全省推广发行。拍摄之后,她的课得到了省音乐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茨藜花》一课被选送到全国中小学唱歌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同时被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评为2009年度全国优秀课例。
教学需要反思,她把自己对音乐课堂的深刻感悟梳理、提炼成文章。近年来撰写的论文《小学音乐课导课设想》、《有爱就有希望》分获省一、二等奖;论文《农村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获全国三等奖;
多篇论文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儿童音乐》、《教育科研论坛》等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还光荣地参与了**省《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的研制工作,现已在全省推广实施。
辅导师生
她是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既重视课堂教学,同时也关注学生课外的发展。自1995年开始,她先后成立了校舞蹈队、校器乐队、校合唱队。通常她利用中午、傍晚和双休日义务辅导孩子们,十余年如一
日。而这一切,她都是出于自愿的,从未向学校开口要课外辅导的补贴。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付出如果仅仅为了索取或回报,我将变得十分渺小。”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县艺术节比赛任务和“春天送你一首诗”等重大演出活动,她每次总是积极地承担合唱排练的任务。只要带过合唱团的老师都知道,排练合唱是一项高难度的艰辛工作。一个六十
人的合唱团至少要有三个指导师,可她带的合唱团却是一人身兼多职,她既是指挥,又是声乐指导,还是钢琴伴奏,同时还要解决服装、化妆等众多问题,难度可想而知。曾有老师向她提议:“带合唱队
太辛苦了,见效又慢,不如精心辅导一两个孩子参加独唱比赛,省心省力又容易出成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认为: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唱磨合的过程。合唱能让
更多的孩子享受音乐,在音乐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岂能为了培育一两棵大数而放弃整座森林呢?她依然不辞辛劳、持之以恒地训练着她的合唱团。
辛勤的汗水浇开幸福之花,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五小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大赛都屡获佳绩。其中,“校器乐队”和“校合唱队”多次获得县一等奖。她自己改编的器乐合奏曲《我爱北京天安
门》曾代表**市参加**省艺术节器乐比赛并荣获三等奖,**五小曾被评为**市“器乐进课堂”示范学校,她本人也荣获“**省器乐进课堂优秀教师”和县童声合唱“优秀指导师”称号。《浙
江日报》、《**县时报》对她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义务辅导学生曾给予报道,**县电视台《**先锋》栏目也曾在09年教师节期间播出她的先进事迹。当记者问她:面对众多荣誉,你一定感到很幸福、很快
乐吧?她笑道:“为人师者,孩子的幸福、孩子的快乐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与快乐!”
因为她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辛勤耕耘,小有收获,**县教育局聘请她为县农村素质提升工程指导师,并连续多年担任县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指导师,多次为教师开示范课、做讲座。很多非研修班的老
师也请她做指导师,有**县内的,也有外县的。对于这些虚心好学的教师,她从不推辞,总是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她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身的优点,每一份教案也有它的闪光之处,作为指导师
,既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吸取他人的优点,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刚毕业的教师都顺利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很多教师在公开观摩教学中获得好
评;很多教师在市、县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很多教师评上了市骨干教师、县教坛新秀,成为教坛上闪耀的星星。
志愿支教
2006年初秋,当她获知饱受台风“桑美”蹂躏的**乡辅导中心学校缺乏音乐教师时,积极响应**市“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号召,义无返顾地赶赴离家九十多公里的**学校支教,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教
师。从她家到**学校有九十多公里,其中大多是蜿蜒盘旋的山路,头几个月,她每次坐车几乎把胆汁都吐净了。为了全身心地投入支教工作,她把5岁大的女儿送到一所私立幼儿园全托。每当周一送女
儿到幼儿园,幼小的女儿都会喃喃自语:“妈妈又不要我了,妈妈又要逃跑了!”此时她的眼眶湿润了,俯身安慰女儿:“妈妈等会儿就来接宝宝回家!”可是女儿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只有周末到来
时母女才能重逢。
她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进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悉心指导该校的音乐教师, 两次将县级音乐教学研讨活动拉到**辅导中心学校。2006年底,**学校首次承办了县级教研活动——县农村音乐课堂教学
研讨会,半年后又成功承办了**县小学音乐新教师培训会,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在这两次会议上,她成功的开设了两节音乐示范课,让观摩的教师耳目一新。她指导的周娟清老师也首次公开执教了
《小袋鼠》一课,获得同行们的好评。
支教期间,她从未拿过**学校分毫报酬,还为该校捐赠口风琴等音乐教学器材,并组建了**学校第一支器乐队和童声合唱队,利用课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在艺术节前夕,为了培养队员的心理素质,她
安排合唱队和器乐队在课间操的时间里向全校师生进行表演;为了让孩子们适应钢琴伴奏的音色,她和几位老师将孩子们带到离校有两里路远的雾城村的教堂里进行训练;孩子们买不起演出的服装,她又
跑到原单位**五小借了几十套演出服装。一年的辅导初见成效,渔家孩子首次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上闪亮登场并取得好成绩:童声合唱队、学生器乐队分别获县中小学艺术节大合唱比赛二等奖、
器乐比赛三等奖。
在支教期间,她还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那个孩子先天弱智,因经常受到他人的歧视和愚弄而变得自卑、孤僻。针对这种情况,她先对心态不正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
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并引导孩子们绝不能因为别人有缺陷而歧视他,应给与他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她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赢得了那个孩子的信任。当上她的音乐课时,他脸上就会露出甜
甜的笑容。如今,他能用简单的语言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情感,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些不俗的表现与她的细心呵护是分不开的。这种教学经历
使她坚信再特殊的孩子都缺少不了爱的滋润, 因为有爱就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她说她将一如既往,为常青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为此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