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立秋散文随笔(实用9篇)

最新立秋散文随笔(实用9篇)

小编:碧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立秋散文随笔篇一

立秋后第二天。望望天空,开始高远。那种天高云淡的感觉,那种早晚微凉的感觉,都在告诉我,秋天来了。

尽管还留恋,还在淘宝看夏装。还喜欢穿裙子或短裤,喜欢阳光打在赤裸的腿上。喜欢晒得黑黑的,仿佛这样才够夏天。

然而秋天还是来了。带着大量的西瓜,带着马上要上市的老玉米。都是收获的香气。

其实,我是怕隆冬。怕那很多个月里的足不出户。

于是觉得时光飞快,还没来得及畅饮扎啤。还没来得及出游。还没有热烈的相爱。

还没有买更多更漂亮的裙子。

还没有盛开。

就像很多女人,在如花的年纪里,懵懂走过。匆忙间就三十岁了,反而开始妖娆。

我身上是蚊子叮过的痕迹,大片的红肿。无法安睡,只好起床吃过敏药。后遗症是,第二天仍旧困倦不堪。如此渴睡,一沾枕头,就不想再醒来。

睡得好象死亡。

这也是夏天的赐予。

夏天总是让人非爱即恨,不可能存在温吞的感情。

而秋天……在我心里,只是一个过渡。属于它的特质很模糊。还残留着夏天的热。还未完全开始冬日的寒。

然而,我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东北。知道还有一些地方,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四季是很模糊的。在冬天仍旧绿草如茵。在春天,百花早已绽放。没有雪来覆盖一切。没有冰来凝固所有。

日子如水逝去,貌似平淡。我数着岁月,貌似安静。

然而这一年年,一岁岁,有多少激烈冲突着的愿望啊。有多少强烈迸发的冲突?

然而终将被掩埋。如同,新的生命终究会诞生。万物都在繁衍。

听到大我一岁的女同学得癌症了。听到一个新出生的生命,只存活了几天,就消失了。

听到这世间的很多消息。与已有关的,无关的。

听到这存在,这消逝。这些模糊与清晰。

有时候留不住什么。如同留不下天边的那一缕云。

我能够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心情。

我能够收获的,就是这些点滴的感受。

立秋散文随笔篇二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

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

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有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得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立秋散文随笔篇三

这雨从昨天下到现在,没日没夜,天空已经暗淡的不像话。立秋之后的傍晚总觉得多了几分寒意。好像还没感觉到夏天最深刻的炽热,他就这样悄然离去,记忆中的夏天都是绵长的,而今年的夏天显得有点短促。或许还没结束吧,只是想衬托一下立秋这个节气,话说后面还有秋老虎的威严不可小觑。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内心是不安的,亦如现在,在一个季节更迭的时刻,心中便多了些许惆怅。让曾经暂时平静的心再起涟漪,斗志终归是没有被环境完全磨灭,潜意识里还是充满排斥。对现实的无奈,总想表达出来,却发现没有那个承载物。昨晚看到一个朋友的发的东西。她说,从日记本里翻阅过往和经历,初春到初秋,日暮烟霞,堇色安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来在光阴的渡口尚未出发,就已经坐老了岁月。总希望可以和一些人一生相随,爱和温暖可以一路相伴,想等着一起看最新的电影、等着一起去旅行、等着一起运动学舞学游泳,几个月,电影已下屏,很多地方没去,很多东西没学......原来等待是最浪费时间的习惯,虽然和人群在一起是快乐的重要来源,但又必须理解,陪伴有时候是奢侈品,亲人、朋友,甚至恋人都没有时刻陪伴你的义务,学会动静皆宜,学会自我沉淀,独处其实也可以曼妙和多彩。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任浮华万千,内心独守一份美好,安于自己的一箪食、一瓢饮。不管是否有人同行,身体或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自找快乐......瞬间便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感觉她就是在说我,那些话猛烈地戳中我的心。临睡觉之前,回想跟室友的聊天,又翻到了这么一段说说,思绪万千。带着各种的愁绪,内心在叹气,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了句:荒废了所剩无几的青春。今早打开微信,见有朋友回复,青春就是用来荒废的。反复的默念这句话,便觉得说的也不无道理,很想回一句:那你荒废了多少了?打出了几个字又迅速按了返回键,突然觉得好像没有回复的必要。放下手机起床,一切照常进行。

等了好久等不到你要的风花雪月,盼了好久盼不到你要的良辰美景。生活的轨迹无迹可寻,生命的年轮逐次递增。也许青春就是用来荒废的,荒废的那段时光便是青春。

我想我缺乏的永远都只是行动力。且歌且行地吟唱生命的宗旨。

立秋散文随笔篇四

二姑认回家来的时候,正好是那一年的立秋。奶奶坐在炕上,听着母亲及大娘、婶子、大姑说着二姑要回来的话,那会儿我10岁,略懂不懂的对弟弟妹妹们郑重的说:我们要有一个新姑姑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70多岁的奶奶下炕,执意不让任何人陪着,一个人到了村口等二姑。向来是奶奶心头肉的我,获准陪着奶奶一起去迎接姑姑。远远的,从西边路上骑着自行车来了二个人,那是接姑姑的小叔和新的姑姑。小叔远远的就高喊:“娘,娘,我二姐来了。”奶奶紧攥着我的手忽然松开,迈着小脚往前小跑,“哇”的一声,就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新的姑姑扔下车子,一把抱住奶奶,也痛哭起来。旁边手足无措的我,看到奶奶哭,吓得也咧着嘴跟着哭了,小叔在旁边捅了我一下道:“给姑姑把车子扶起来。”这时候,早已经等不及的大伯、爸爸及母亲、大娘、婶子、大姑他(她)们已经赶到了,母亲从我手里接过车子,给我擦掉眼泪说:“快去扶着奶奶,劝奶奶别哭了。”

奶奶一辈子有6个孩子,五个男孩,两个姑娘。二姑是老五,生下二姑的那会儿,家里正是困难的时候,一家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因为吃不饱,奶奶没有奶水,眼看着二姑活不成了,没有办法只能送人。这成了奶奶一辈子的心病,二姑认回来后,奶奶曾经无数次的走着往返30公里,给二姑送吃的,用的。母亲曾经开玩笑的对爸爸说:“咱娘现在眼里只有二姑娘,你们都得靠边站。”父亲说:“要不说一家人,死活都得在一起,咱娘估计这辈子,心里也安稳不了了。”

一家人簇拥着回到家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爷爷,穿着浆洗的崭新的衣服,已经站在院子里。他眼里含着泪,二姑抽泣着偎在奶奶的怀里,看着爷爷喊了声:“爹”。爷爷“哎”了一声,在脸上擦了一把,向着大伯道:“老大,点香。”爷爷从大伯手里接过点燃的香,插在了香案的香炉里,爷爷带着全家一起跪下。他有些哽咽的说:“爹、娘,小五回家里,你们别再惦记了。”说道这里,一家人抽泣有声,奶奶又一次大哭起来。二姑被大娘和母亲扶到前面,给我的老爷爷、老奶奶磕头。

上完香,二姑夫赶着马车也到了,车上下来的是大我一岁的表哥,小我一岁的表妹。奶奶一把搂住表哥、表妹,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二姑对着表哥、表妹说:“喊姥爷、姥姥。”表哥、表妹有些怯怯的喊了,然后就是舅舅、舅母、大姨依次挨着叫,挨着喊。一家人好不容易止住悲声,奶奶眼里含着泪笑道:“你看看娘光顾高兴了,老大家,赶快炒菜、下饺子,今天立秋。”

一家人立即热闹起来,每个人眼里都含着笑。二姑父是贵客,在里屋和大姑父一起陪着爷爷说话。而我和弟弟、妹妹们,早以前抓着糖果和水果,在院子里玩闹起来。大姑笑着喊我:“小民,看好表哥,表妹。”大娘说:“还是一家人好,二姑娘家的两个孩子,一点也不认生。”二姑陪着奶奶坐在西屋里,一会哭一会笑的,娘儿俩说不尽的话,道不完的情。

饺子上桌的时候,爷爷、两个姑父和大爷、父亲、小叔早已经喝上了酒,爷爷高兴的把珍藏了多年的二锅头拿出来,眉开眼笑的喝着二姑夫的敬酒。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吃饭,在两个饭桌前窜来窜去的闹,好不容易在大人的劝说下,我们才各自在母亲身边坐下。奶奶看着饺子已经全部上桌,眼泪又流了下来。二姑说:“娘,咱不哭了,以后咱娘俩再也不分开了。”说着,也掉下泪。奶奶流着泪说:“今天是二姑娘的生日,27年前,也是这个日子,娘把你送人的,这些年,娘就没有一天过的安稳过,黑天白夜的想。可是,娘答应过人家,只要人家不让你认亲,娘就不能找你。娘这心里苦啊。”说着,又哭出了声。一家人就是这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的吃完了饭。从此,我们全家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立秋一定全家团圆在一起吃饺子,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爷爷、奶奶去世。

回忆二姑认家的过程,是在二姑的帮助下完成的。7月15日,是回家上坟的日子,二姑来给去世的爷爷、奶奶上坟,我跟二姑谈起了往事。被送给别人,在二姑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隐痛,如今已经年六旬的二姑,说起这段往事,还会掉眼泪。二姑说:“穷也好,富也好,一家人必须守在一起,亲人是不能分开的。”当我给10岁的儿子讲这段往事的时候,儿子正是当年二姑回来认家的时候,我的那时的年龄。儿子说:“老爷爷老奶奶为什么把二姑奶奶送人呢?他们是不是不想要二姑奶奶了?”我说:“儿子,这些你还不懂,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望着独生子的儿子,想想爷爷、奶奶和父辈们的生活,真是恍如隔世。亲情撕裂的痛,是不能犯的过错。可爷爷、奶奶却用一生的隐痛,救了姑姑的命。爷爷、奶奶的错,是亲情的无奈,也是人生复杂艰辛的过往写真。惟愿,我及我的同辈兄弟、姐妹及孩子们一直幸福安好,不用再承受这种亲情的离痛。

立秋散文随笔篇五

今日立秋,夏尽头。凉爽伴随着秋的来临,又走过了一季。夏天的多姿多彩,在秋季里沉淀出了金黄色的样子。秋天来了,再也没有懒惰的理由。夏天因为炎热可以放任自流,可是这注定收获的秋天里,勤劳依然是最美丽的身姿。那就用我们的满腔热情,付出,收获,去拥抱秋天。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叶知秋,沉甸甸的季节里,唯有懂得,落地生根。

秋天里,写满了童话。七夕在立秋之后来临,有情的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播种爱情。奥运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健儿们在这个秋季,挥汗如雨,为梦想拼搏。秋天里,到处都有情怀。落叶,稻香。秋天里,不再张望,而是扎扎实实的,在秋季里认真对待。

我们总是不断的奔跑不断的跌倒,却依然没有放弃心中执着的梦。用爱去涂抹着梦想的颜色,用执着去兑现梦想的谜底。受伤过,也想放弃过。回到最初的地方,才发现,再也回不去的是这一路走过的四季风情。只有,向前。

人生之秋,格外沉重。肩上扛着世界的希望,心里装着家人的期望。不能停留,不能闪失。累了,就站在山顶,或凝眸远眺,或放声嘹亮。苦了,就默默的在安静的地方,不想被人安慰,自己一个人疗养。就连笑容,也少了张狂,更多的是稳妥的,走着余生。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我热爱着每一个现在,过去的也许很值得留恋。可是,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才是我们追寻的方向。点亮,心中的灯塔,在汪洋中,一如既往。等到了生命的彼岸,回首处,但愿我们还会热泪盈眶。

秋,内敛也。当我们经历了年少轻狂,青春躁动,壮年索求,来到中年之秋。学会了藏起尖锐,学会了圆通温润,学会了不去斤斤计较,学会了包容生活。于是,云淡风轻,月白清明。正如这秋天的来临,秋高气爽,月明星朗。在饱满中,执着而勇敢,安静而内涵的,绽放。俯首拾得,满地金黄。

立秋的午后。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很多不被人提及,就匆匆而过。但是对于立秋,大家总是记得的。还没有到秋天呢,甚至隔着秋的到来还差着一天,就有人在喊,在急切地提醒人家,很快了,要立秋了呢,明天就是了。更有人精确地将将要到来的秋天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几时几分都说得清清楚楚。似乎秋的到来,是人间的一件大事。也是怪不了人们,夏天太热了,太长了,整个一个夏天皮肤和贴着皮肤的衣服格外的亲热,稍稍一动,便湿湿地粘在了一起。于是,秋天的到来,给了怕热的人一种心灵的期许与惊喜。是不是有人会在秋后的庭院,看着户外的蓝天白天,吹一点南来的清风,惬意地拖着长声,舒缓地大叫上一句,天凉好个秋。

秋也终于到了,可是天还是热得和往常一样。

中午时分,我穿着拖鞋的脚突然有点不舒服,低头一看,原来脚边起了一个小小的水泡。如果继续穿下去,水泡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终将磨破,后果会更加严重。走下楼梯,我只好手提着鞋,光着脚踩在大厅磨光的地板上,地板凉凉地感觉从脚底直窜上来,空气里的风也确乎比往日温和了一些。但是一走出门外,太阳还是响亮地在头顶上白着,闪着刺目的光。光的脚在露天里黑色的马路上跳了起来,裹上了厚厚一层黑的沥青的小石子很烫,像是火中的栗子,还发着黝亮的光,隐隐约约脚底来还有一种被柏油要粘住的味道。我赶紧三两步跑到了人行道上的树荫底来。树荫下铺着长方的青灰色的砖头,整整齐齐地,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的拐弯处。没有被阳光照着树底下树的影儿落在灰色的砖砌的路上,形成一片片淡淡的影儿,相互牵边着,绵延着,里边有着无数斑驳的大大小小的光的圈儿重叠着、交织着。光着的脚板在这影与光里穿行,没有了炙热,隐约着的是一丝丝透心的清凉,便似是穿行在时光里有形又无形的邃道中,飘飘忽忽地,眼睛也有些迷离了。

一片叶子,落了下来。

马路边,是一片黄土的开阔的高地,离马路边的灰色的砖路有一人多高。隔着砖路还有约两米来宽的青草地。春天的时候,草长得很旺,也很清,里面杂生着一丛丛地三叶草。于是,下课的时候,长长的学生回宿舍地队伍里,总有几个女孩从队伍里走出来,走进草地,俯下身来,一手怀抱着几本刚刚上课老师叫翻动地书,一手便轻轻地拨开青草中的三叶的苗儿小心翼翼地寻觅着。突然,有人惊喜地大叫起来,蹦跳到人行道上,高高地举起带着绿里透着晶莹的水一样的茎上的一片叶子向同伴炫耀道,看着么,四片叶子连在一起,幸运草,哈,我的好运来了。人群里便起了一阵阵笑声,引得更多地人直进了那青青的绿色里。

可是,眼前的这一片绿已不复存在,变成了一片焦黄,干枯的草,叶儿全耷拉着,蔫着边儿缩成了一具没有了生命的壳儿。只有直立着纤细的黄的茎,稀稀疏疏地长长短短地直立在荒芜之中,像是刚刚经过了一次大的火的灾难后,留下的一片没有燃尽的荒原。自然,三叶的草那娇嫩的叶和水一样的绿色的茎早已变成了灰褐的干枯,萎然匍匐在乱草丛中。

落在我脚边的,是一片叶子,宽大的叶子。带着一点微黄,从马路边开阔的黄土地高处的树巅处飘了下来,落在了我的脚边。这是一片梧桐的树叶。

马路边开阔的黄土地以前是一片贫瘠的荒地,面积很大,三边是马路,一边的下面一丈来下去却又是一个用黑色煤渣铺着的跑道环绕着的操场。荒地上后来种上了樟树,成了樟树林。十多年后,樟树林长得高高矮矮的、精精瘦瘦的。可是林子边却突兀地长出几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来。

早春的清晨,不论阴晴,只要是没有下雨,我都会出来走走,来到跑道边时,就在煤渣铺着的跑道上慢慢地跑上几圈。早晨跑的人不太多,有带着耳机的学生从我身边快速地跑过,也有只穿件背心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带着沉重的呼吸从我身后赶来。而我,却是慢慢儿,慢慢儿地抬着步子。脚底下,是一片细密而轻微地沙沙响声,仔细地听,这沙沙地声响,有高有低,有急有缓,密密匝匝地,像是下着一阵突如其来的春雨呢。这种感觉便是一种如酥的味道了,只有在这煤渣的跑道上,慢慢地,细细地才能品味得到。所以,有这种感觉,我就不太喜欢跑在塑胶铺成的路面上的。但是那戴着耳机的年青人,那喘着大气的中青男子,他们会有我这般地感觉么。

春天的跑道上,可以看着红的太阳从远处的高楼边消失,一会儿,太阳又从楼的另一侧更高处一点的地方露出它那已是金黄的光芒。但是,这时,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路边高处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人工植下去的樟树十多年来,长得娇娇黄黄的。可是,偶然飞来的大鸟将从天边衔来的几颗梧桐的种子遗落在这里,在林子的四周,生长起来,却长成了参天的大树。

春天里,其他的树都披上了绿的叶子,可是梧桐树显得一点儿也不急。粗糙的乌黑的枝干直指苍茫的高空,枝与枝之间又相互牵连着、交叉着。远远看出,像是一张庞大的缕空的黑色地大网,撒向空中,形成一个凝固了的姿势,静静地张开着,像是在等待着乌鹊们从春天里回来么。确实,树杈之间,有枯枝织成的结实的鸟的巢儿安安稳稳地坐落那里。小麻雀们是没有这么大的胆儿,也没有这么强的能耐将自己的窝放在光的树丫中经风傲雪的,它们只会将枯草垒成的小窝寄居在人家屋檐的某一个角落,每天叽叽喳喳地在那里飞进飞去,闹得人心烦。

梧桐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我在跑道上边跑边抬头着急地看着这一天一天光光的树枝。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树的细小的树条上好像生出了什么似的,像小小的青褐色的小心脏一样,一颗挤着一颗,将直的枝慢慢地压弯了。只有几天的工夫,小心脏样的花骨朵越来越大,越来越沉,压得枝条们都垂了下来。而那青褐色的不起眼的骨朵儿像是得到了什么号令一般,几乎在春雨过后的一夜间,全都在枝头绽放了。第二天清晨,我再去看时,不觉被眼前的似锦样的繁花给惊住了。乌黑的枝干不见了,整棵整棵的树全都开满了像是一个个张开的小喇叭一样的梧桐花朵,每一朵花开得是那样的生气,那样的旺盛,花瓣的前沿是洁白洁白的,偶然有几点浅红或是绛紫,将整朵花装点得格外的喜庆。长长的花萼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喇叭,喇叭里边又像是染着了一层鲜亮的紫色,越是深处紫色越浓。花们一束束在枝头你挤我,我推你,热烈地盛开着,远远地,让人看了便不由想起了一个词,花团锦簇。古人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放在这里,也会黯然失色啊。突然,我有点明白了,不要小看那之前枝头不起眼的青褐色呀,原来,美丽就诞生在不起眼的平凡处。

待梧桐花开了好久,它们便慢慢地、慢慢地消褪,被一片浓密的绿叶给换了颜色。枝叶之间,传来了鸟的欢唱。天气也次第地热了起来。于时,早上跑步也就被其他的活动所替代了。

我将脚边的梧桐叶拾起,与微黄对视。春天的哪一个清晨,我在煤渣的跑道上,肯定也看到了繁花过后千百片叶子里的这一片,那时,只是远远地,可是这次近视,却是立秋之后的第二天,已经历春天、夏天和秋天。

悄然立秋。

若不是连着几天阴雨,空气稍微转凉了些,我都没有意识到,已悄然立秋。

那些夏日的烈阳,让我每一步都焦灼难耐,我仿佛就像是一只铁皮屋顶上的猫,找不到下脚的地方,只得在屋顶来回踱步。偶尔几场倾盆的大雨,还未透彻地下净,就如同被一块巨大的海绵吸走了雨水一般,留下雨后的湿热,热得更令人窒息。

而如今连绵的雨,最后凉快了不少。

母亲打电话老是问我这边天气如何,当她挺好我这边凉快起来了之后,她便开心地说起了家里的天气,说着说着,电话里总还会传来几声狸花猫叫和母亲抽身逗它的声音。从她的语气中,我能听出她的开心,我不在她身边的日子,狸花成了她的孩子一般,陪伴着她,狸花从幼猫到长大,从长大到生崽,到此刻自己的孩子围在母亲身边,都已悄然一年光景了。算上读书时就离开了家,这竟然都五六年了。

以前自己总是想着去外面,离开那个生活多年的小区,离开那些熟悉的人,离开那个不知究竟从何谈起热爱的城市。

我厌恶把离家的人比作风筝,父母在后面拉着风筝线的比喻。我也厌烦信息爆炸的当今,不断涌现年轻人孤身到大城市,就应如何努力的鸡汤文。决定出去的人是你自己,父母不是放风筝的人,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必强行告诉我要怎样做。

挂完电话后,我脑海中不断想象着母亲和我打电话时她在那边的场景是什么样,或许她那里是同样阴雨的天,乌云密布透但是一丝阳光,房间灯光昏暗,狸花在她脚边发出呼噜声撒着娇;又或许她那边太阳正西垂在地平线,橘红色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她的面庞,狸花缩在她大腿上睡觉,阳光洒进来,让空气仿佛转成了凝胶一样,狸花掉落了些许毛发缓缓向地板飘落。

但说不定又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样貌呢。

雨下着下着变细碎了起来,远处投过几缕阳光,正是暖人的夕阳的光芒。其实我想那么多,也只是在心里叨念着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去一趟,我不想离开那里,我不想和那里的人分别,我不愿离开影响了我生活所有细节的城市,我爱那里。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立秋散文随笔篇六

丰子恺说,人过了三十,就如节气过了立秋。

可是现在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眯眯,茶寿(108岁)乐滋滋,七十小弟弟,六十睡在摇篮里。”

听听,六十还睡在摇篮里呢。108岁还乐滋滋呢。

也不怪丰子恺,他的人生,几乎都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就三四十岁。

好在丰子恺自己有着乐观、豁达、恬淡的心境,与同时代人相比,他77岁离世,绝对算是高寿了。

老杜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老杜那时的社会大环境里,七十岁,是绝对的高龄了,七十岁,稀少得如同六月雪腊月花。

可而今的七十岁呢?

那天带着女儿芮芮去社区图书馆去读书,图书馆附近就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刚到图书馆,我们就被一阵阵悠扬悦耳的乐器合奏声吸引了过去,嗬,真热闹啊,一大屋子满面笑容的老人围在一起快乐地弹唱呢。

旁边的一个大厅是舞蹈厅,一群神采奕奕的伯伯阿姨们正在跳着热辣的拉丁舞,那一举手,一投足,一扭腰,一昂头,哪里与“老态龙钟”这几个字沾得上边儿?铿锵激越的鼓点声让人忍不住兴起一种对生活的热望。

再往前走,是多媒体以及数字影院,老人们在里面可以看电影、上网、打游戏、查资料。

楼下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活动中心饭厅,老人们中午可以方便地在里面用午餐,非常实惠又好吃。

再往前一点,是社区医院,老人有个小头疼脑热的,几步路就能看得上病。

……

经常晚上出去散步,经过那个广场舞池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驻足一会儿。那个舞池里每天晚上六点半时,准时响起音乐,慢慢地跳舞的人越聚越多,人头攒动。

慢三、快三、慢四、快四、伦巴、恰恰……舞者之中,老年人居多。男士女士都衣着得体,有些男士还身着燕尾服,有些女士还高高挽起发髻。随着音乐的节奏,他们翩翩起舞,脸上一脸幸福的陶醉。

我不禁感叹,如今的老人,真是幸福啊。

那天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听朋友说,这里已经有好几位老人快跨过百岁门槛了,依然个个耳聪目明!老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也格外注意保养,老人们说,乱世人命贱如草,年轻时吃过许多苦,挨过饿受过冻,现在日子过得这样舒坦,谁不愿多活呢!

有老人笑言,我们现在活得比过去的皇帝都好啊,不说那些几岁或十来岁就没命的皇帝了,单说超过七十岁的就极少,最长寿的乾隆也只不过活了89岁,还顶了个史上皇帝“长寿之最”!

想想也是,89岁,在现在算什么?看看大街上有些健步如飞的老者,说不定就超过89岁了。

丰子恺有三十“立秋”之感叹,而我周围这些幸福的老人们,当七十、八十才“立秋”吧。

这些幸福的老人们,他们秋心老练,参透生死荣辱,颇得刘梦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真义。

秋,本是感伤的,但在如今那些快乐、达观的老人眼中,看到的不是感伤,而是幸福、豁达、成熟与洞察。

立秋散文随笔篇七

感觉身心还在燥热之中,不经意翻过的日历,却明明白白告诉我:已是立秋。

立秋,标志着秋的开始。我望向窗外,真的秋天已来到么?室内的空调还“吱吱”地响个不停,似乎在提醒我:一切都需要过程。是啊,我们不是太过不在乎,就是太急。

也许是因为脚步太过匆忙,我们常常对于气候,对于世间万物的渐变毫无察觉,而一旦感觉到,却又有点迫不及待。其实,仔细想想,多久没有听到长长的`,不间断的蝉鸣了;再仔细观察一下,那高高大大的梧桐树,偶尔也会飘下几片落叶了。若借一片空闲,走向市郊,也会惊觉:水稻已经含笑弯腰,在等待着农民的收割了。很多不经意的地方,其实都在昭告:秋天正从前方款款走来。

一直喜欢秋天,喜欢秋的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喜欢秋的一种淡定,秋的一种成熟和安然。每当发现秋天即将来临,心总会不由自主地雀跃起来,然后,就是翘首相盼。想想,这或许也是一种急躁,是与秋的品格不想吻合的。

立秋虽然如约而至,但并不意味着天气真的就开始凉快起来,气温也许会对夏做着最后的挽留,或者,会让最后的炎热提醒我们:四季轮转是常态,一切顺其自然。

人生一世,若能对生活多一份细心和柔软,或许会有更多的感知、更多的收获;若能对自然多一份耐心和喜爱,或许会有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满足和惬意。心灵,也将会更加丰润。

立秋散文随笔篇八

其实,小时候的我,是喜欢夏天的。立夏那天,咸鸭蛋是少不了的,虽然不多,但那时却是我们的念想。拿上一个咸鸭蛋,在鸭蛋内空的一头,用筷子轻轻一戳,“滋滋”地冒着红油,用手指一沾,放在嘴里,那个味呀,真是美极啦。进入夏季,各种蔬菜水果挤满了菜园。我家的菜园里,母亲种了几畦黄瓜、菜瓜和梨瓜。黄瓜挂在绿叶掩映的架子上,水灵灵的,十分可爱;菜瓜、梨瓜匍匐在菜地上,正躲在翠绿的瓜叶下乘凉呢。每当我放学归来,总要偷偷去菜地里摘些瓜来吃,后来被母亲逮着了,骂我嘴太馋,嘱咐我小的瓜不能摘,小的摘了太可惜了。除了有很多好吃的以外,夏天还有一个好处,不用像冬天那样穿着臃肿的衣服,我们甚至可以赤条条的跳到河里去洗澡。我们就读的小学后面有一条河,放学了,年龄小的帮我们拿书包,我们一帮大孩子沿着河一直游到家。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真是太胆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夏天的快乐,也渐渐地离我们而去了。也许是地球变暖的缘故吧,也许是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里吧,也许是天命之年的忐忑吧,现在的夏天似乎变得异常的炎热。街道上,人流、车流,汇成了滚滚热流。咸鸭蛋,已经不是儿时的味道,没有了“滋滋”冒着的红油,没有了吃蛋时的那份惊喜。西瓜、香瓜、哈密瓜,到处都是,可就是吃不出母亲的味道。还有什么冰淇淋,花色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但越吃越渴。大家都在忙忙碌碌,有的做生意,有的炒股票,有的打麻将,有的在参加各种聚会,还有的在玩游戏抢红包。浮躁、世俗、嘈杂,充斥着整个世界。所以,我现在不喜欢夏天,尽管有蝉鸣蛙鼓,尽管有荷叶莲子。我向往秋天的到来,我希望快些告别夏天。

终于到了立秋的节气,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天气预报说,今夜有台风“苏迪罗”来袭,我很期待。果然,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躺在床上,听着屋外“呼呼”的风声、“哒哒”的雨声,心里十分 惬意,仿佛有一脉清流,在我的.心田静静流过。第二天,风住了,雨也停了,天空上还飘着几朵白云。太阳不再像夏日那么肆无忌惮了,变得柔和了许多。我想,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到蒙岗岭去看红叶了,踩着满地软软的落叶,欣赏着满树的火红的枫叶,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特别是,到了深秋时节,满世界都是成熟的气息。高远的天空,白云朵朵,偶尔有几只鸟儿掠过,我的心,一下子开阔起来。

然而,我又有些忐忑不安了。古人,对于秋天,有许多切身的感受。林黛玉有感于和贾宝玉的爱情前途渺茫,兼以窗外风雨凄凉,于是写下了:“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凄美诗句。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杜甫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诗篇。秋天,是一个萧杀的季节,是一个寂寥的季节,也是一个悲壮的季节。我的心,此刻也变得沉重起来。秋天虽好,可以赏枫叶,可以和菊花酒,可以远足。但毕竟,秋天过后就是冬天了。联想到自己,现在已是天命之年,我离生命的冬天还远吗?人生的四季,我即将走完了三季,留给我的时间也许已经不多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立秋散文随笔篇九

冬寒陡峭,年关将至,突然有种压迫感在心中淤积,郁闷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总觉得365个日子还长,总觉得人生路途还远,总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总觉得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慢慢变好。

可是,当夜色深沉,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回过头来想想,这一年,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比较以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时钟还是那样一分一秒的转动,生活还是那样有喜有悲的继续,除了身边的孩子长过了自己的身高,还有就是镜子里的面容又多添了几道皱纹,其余,再无其他。

日子琐碎如沙,日复一日,在洗洗涮涮柴米油盐,各种疲惫各种不堪中流逝,曾经幻想的生活变得平凡日常。一年一年,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就站在了中年的年轮上,树有枯荣,人有生死,生命的余额有限,假设80岁是生命的终点,那么,现在的我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半。

当经历过悲欢离合,尝遍苦辣酸甜,半鬓微霜的站在半生的年轮上时,蓦然发现,原来:

光阴是一半温暖一半薄凉,人生是一半明白一半糊涂;

梦想是一半幻觉一半勇气,工作是一半努力一半运气;

爱情是一半甜蜜一半苦涩,婚姻是一半隐忍一半执着;

家庭是一半包容一半责任,幸福是一半感觉一半知足;

生活是一半享受一半磨难,岁月是一半回忆一半继续。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就像春秋四季不可能同时出现一样,岁月总是给人无尽的空间,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比如,天和地,男和女,白和黑,善和恶,晴和阴,圆和缺各占一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阳光明媚也有风雨坎坷,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所长也有所短,有美满也有遗憾,有欢喜也有忧伤,所以,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一半一半的。

人生没有捷径,无论是沿途的'风景还是身边发生的事,再凉薄的光阴,再艰难的生活,总还是要继续。所谓的时光静好,不过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不变的,就像父母日渐旺盛的白发,就像儿女逐渐长高点身体,就像慢慢学会独立的自己,就像那个说好互相珍惜最后各奔东西的人。

岁月多情,但也无情,岁月虽美,但也容易消逝。都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上,便是人间好时节”,但是,生在这纷扰的红尘里,谁又做到无事一身轻?时光匆匆,半生已过,往事不堪回首,总有一些悲苦像尖刀一样深深地刺穿胸膛,也总有一些温暖悄悄地在心间萦绕,总有一些倔强在偷偷的扛,也总有一些眼泪在默默地淌。

喜、乐、悲、忧,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也留不住,命运的沧桑,催促着渐老的心智,就像一棵经过了风风雨雨季节变换的老树,生命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刻在慢慢枯萎的躯干上,记载着岁月的更迭和生命的意义,至于得到和失去,到最后都无从说起也已不再重要。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雨滴旅行记的故事 小雨滴心得体会(模板12篇)

下一篇:最新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宣传稿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