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优秀1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他人主动表达自己。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来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
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一直在试着练习,因为我之前在感到悲伤、生气等情绪的时候,总是会强调我本来是怎么样的,因为你做了什么而导致我怎么样,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样会得到理解或者怜悯,当然事实证明并没有,然后我接着在意的点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根本就没有表达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达我的看法,人对自己都是格外宽容的,所以错误总是别人比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实也是一种指责,但是当你指责的时候,并不会如你想象的那样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驳、。
我看前三章的时候感觉还挺难写读后感的,因为我看完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觉得像作者那样,对所有人都充满爱,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是一点就着的性格。
但现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达感受了,有个语句公式:你(事件表达),让我很(感受),因为我、、、。比如:你这一分钟内叫了我三次,我很烦,因为我想要专心煮饭。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饭!
我们总是想着“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刚生完我儿子的时候,身体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发烧,奶水也不够他吃,出现了很多问题。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饱,不能立即喂饱他他就会一直哭,我很纠结,想放弃母乳,但是觉得如果我不坚持母乳,我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了。那时候婆婆建议我喂奶粉,我很自责,后来宝宝长湿疹,我就越发的愧疚,觉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我总是怕负了别人对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想一下,别人看到这件事是什么感受。
需要请求的是具体的活动,并且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是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如果批评或者指责他,那就是命令。这就让我想起我们拆的第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里说,向对方提出请求后,如果他不愿意,不要生气或抱怨。
是的,男人有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脑回路是直的,你是请求的语句问他,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是有弹性的,但当你把请求也当做了命令的话,就违背了这项规定,会让他产生抵触心理。
沟通是一门艺术,说得对了能加分,说错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拒绝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对方的角度,听一听他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第一次写心得思绪万千、真不知道该如何阐述我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在教育女儿这方面我也是在不断的去查资料,去找书看,去倾听别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儿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我总觉得我应该给她更多的爱,应该什么都惯着她,依着她,可是渐进的我发现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发强烈,我当即决定重新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儿园三年我似乎又变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家长,我深感很累,女儿应该也是一样。读了本书几页下来,感觉轻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赢的合作,当然首先必须自我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间的尊重,要让女儿看到妈妈是怎样去做的,就算偶尔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妈妈也在努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父母与子女虽然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迁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处处讲究合作的技巧。
在本章节中出现最多的词“目标”首先育儿的目标,对我而言我对女儿的目标有两点: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帮助他规避风险,这是作为监护人最基本的责任。二是丰富她的人生,尽可能地给她创造各种机会让她能够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种多样,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女儿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帮她整理,因为奶奶认为没关系,孩子小,家长可以代劳。其实不然,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第59页中的一段话“典型的围绕策略展开的争吵”仿佛是我经常跟女儿的对话,例如:你需要睡觉了,你需要写作业了,女儿的回复也总是:我想再玩会儿,等一会儿之类的话语。而我总是去批评她干什么事情喜欢磨蹭,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儿之间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应该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女儿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和指责,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学习,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经营家庭。我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也会因为你的需要被满足而感到快乐和愉悦。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听听她的心里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放弃大人的成见,客观地认识她的世界,并试着用她的视角来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儿经常会跟我分享一些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阐述很久,放学的路上讲,回家继续讲,我总讲她你可以简短一点讲完结束,回家就写作业吧,别浪费时间了,絮絮叨叨讲个没完没了,她会很不高兴!嘴里还在说:“妈妈天天就只知道让我写作业,都不跟我玩。”我也会很生气,甚至很大声的说:“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别跟我讲那么多没用的赶紧去写作业。”显然我和女儿的情绪都糟糕透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呢?我的行为影响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为什么不能给她时间让她有机会表达自己,倾诉自己想法呢?应该让她知道妈妈愿意倾听她的点点滴滴,参与她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让我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联结。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希望她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去保障她们的快乐成长。
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我们共处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相互间的'给予,以及给予后的那份快乐。在第四把钥匙:激励给予。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后让我很惭愧,因为女儿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在外面学画画,起初每次学完之后回来都会画一张送给我,那时的我总是很感动,去拥抱她夸奖她,女儿也很满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当有一次()她问我:妈妈、我送给你那么多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说:你画的都一样,而且你没以前认真了,谈不上喜欢哪一副。从那以后我几乎很少会收到她送给我的画了。我把她给予我的礼物制定的标准过高,没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给予我的礼物,同时也失去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联结。其实小孩子的给予是奉献的天性,不求任何回报的、很纯粹的给予,应该值得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去学习。我经常会想把对女儿讲出去的话收回来,语言中也会充满批评和命令,缺少对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沟通。前段时间听过师傅发的一段夜读“别让脾气阻挡了福气”,如果我能多一些长颈鹿式的表达、多一些长颈鹿式的倾听,少一些豺狗语言,应该也会少一些脾气多一些福气吧!
有段时间我的情绪比较糟糕,遇事总容易急躁,压不住火气,总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唯有用争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弄的家庭关系异常僵化。在成长中学习教会了我面对问题时我们总会有很多解决方法,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说起来很简单,这一切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遇到困难的同时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稳定的情绪,合作也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孩子跟你合作,当我们的策略得到孩子满足的时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强有力的方式,即使失败了,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继续学习继续前进。创建“无错区”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尊重”这两个字,我做的很不够,缺少自我审视的习惯,缺少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儿之间和家庭之间创建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无错区”。为此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变。
今天我大声读完这一篇的,感觉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标题:“每日提醒”我觉得太棒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书中介绍的这些概念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更新。今天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她在写作业,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边正好用手机在上网查一些资料,她抬头看着我说:妈妈你不看书吗?我说:晚上再看。她又说: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看书一起进步吗?我随即脱口而出:用心写你的作业,少讲话。紧接着女儿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这本书已经快读完了,我试问我收获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为什么面对孩子却连最基本的承诺都无法兑现,我应该自我反省。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和需要,回应的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纸条”不断的去提醒自己重温:七把钥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儿之间的信任、尊重与合作。
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
请千万别忘了,我们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平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继续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儿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进步。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这是一本讲沟通的书。
原来,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挺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差。然而,读过这本书以后,刷新了我对沟通的认识,也发现了以前许许多多错误的根源。
一般来讲,广义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而本书中提到的沟通是偏狭义的,即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沟通。虽然覆盖面狭窄了,但却是我们最常用的,对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具有极大意义。
读完本书后,我对沟通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通过传递信息,增进互相了解,努力达成共识。
其中最关键的,是传递信息,这是互相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而恰恰是在这一步上,大多数人栽了跟头。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是造成沟通充满「暴力」的源头。
针对这一环节,非暴力沟通提出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际上,当信息很好地传递,也就意味着彼此真正的了解,至于是否能达成共识,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码,明确了不能达成共识,也是一种共识。
2.知识点
2.1暴力与非暴力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2.2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斯那穆提
“你太大方了。”这是一个明显的评论。我们说话时常常只有评论,而忽略了引出评论的事实。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前半句是观察到的事实,后半句是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区分观察与评论并不容易,我发现,凡是带有形容词或副词的句子,很可能都是评论。观察的句子,则是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比如“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和“欧文在过去五场比赛中一球未进。”
2.3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是一个想法。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是感受。
表达感受的词,实际上很有限,作者建议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比如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感动、满足、放松、温暖等。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害怕、焦虑、沮丧、悲伤、厌烦、不满、孤独、惭愧、遗憾等。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表达感受,让对方感到真诚,降低敌对的心态,让沟通更容易、更顺畅。
2.4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一是责备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2.5请求越具体越好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区分请求与命令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不要试图通过非暴力沟通改变别人,也许,能改变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但是改变不了他们心底的感受和需求。
2.6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别人并不容易,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带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2.7用非暴力沟通与自己对话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把“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是因为……”,这样我们会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2.8如何表达感激
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沟通中总出现问题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传递的信息太模糊,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传达的很准确,实际上对方一头雾水。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底层逻辑是引导对方传递准确的信息,自我表达准确的信息(包括交流、表达愤怒、表达感激等)。
3.对写作的启发
3.1干货多。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研究透彻,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可以帮我们提升认识,改变错误的沟通习惯,进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3.2例子多。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和多年心理咨询师,拥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干货配上汤,口感才更佳。还发现一点,几乎所有例子,都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事情从坏变好,满足人心中的善的愿望,读起来特别痛快。
3.3练习题。每一章节的最后,都有10道左右练习题,并予以解答。充分与读者产生互动,让读者有了参与感,也对知识概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3.4每章总结。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有本章知识点的总结,方便读者回忆知识点,也为速读的人提供方便。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真遗憾没有早点读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除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观察?评论?从没思考过这两者的区别。更没想过若将二者混为一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大部分人的习惯对话是从评论开始的,“你不怎么愿意配合我的工作”、“你总是很忙,都没陪过我”、“我看到你很不爱干净”、“你太粗心大意了”等等。你看,我所列举的这些是不是我们日常中开口即来的话?我们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看到令自己满意的或不满的事,都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语言。
看了本章内容,开始反思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用某些负面或正面的词语给人贴标签了。而这些标签,往往错失了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泰国短片《妈妈!先别急的骂孩子》,广告中的妈妈去接孩子放学,见到自己的孩子浑身脏兮兮的。
视频中的大部分妈妈首先的反应是表现了自己的不愉快,而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后,才发现孩子弄得脏兮兮是因为帮助了别人,这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有着非常宝贵的善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非暴力沟通》一书,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写,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我一直以来比较排斥读外国人的书,尤其是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去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时,遭到一个穆斯林男子的怒吼,许多听众随声附和,现场一片混乱,尴尬至极。可是,作者神情自若地与该穆斯林男子进行非暴力沟通,对话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穆斯林”的情绪稳定下来,作者与之成为了好朋友。一个小时后,这个原先称作者为“谋杀犯”的男子竟然诚恳地邀请作者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真的是太神奇了,刚刚还是水火不容,转瞬之间“化敌为友”,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奇效。我认为,作者的成功之处,在于专注于彼此的观察,用心倾听对方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并顺势引导对方认识到:美国人有很多,善恶并存,而“我”是来帮助穆斯林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让别人看出我们的善意,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圣?路易斯地区的一个女教师,因为帮助学生学习,而下班迟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她正在收拾东西。这时一个陌生的男子闯进来,大声吼道:“快脱了衣服”,意欲强暴她。这位女教师急中生智,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之交流,那位男子每听一次她的反馈,冲动的欲望,就减弱一点,最后竟然感觉很羞愧,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个女教师幸免遇“难”,启发我们,在危急时刻,神情慌张,剧烈反抗,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怒火,悲剧难免会发生。反之,运用非暴力沟通法,倾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对方着想,那么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沟通方式啊!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可以化解很多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沟通,如果沟通能力强,各方面力量就会调动起来,形成合力,班级就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怨声载道,矛盾丛生,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非暴力沟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正如一位南京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优秀的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前言:8月新起点,本想要洗心革面潜心学术,到了自习室坐定,目光所及,看到这本《非暴力沟通》。再度偏离初衷,花了数小时读完本书。内容不见得多么精深,方法论色彩也没有很浓厚,但看完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反观自我,多少习得些沟通技巧。这里摘录部分内容,如果能产生一丢丢的积极影响,也算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关于评价和比较: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直接说出我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归咎或指责他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比较也是一种批判,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评论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将二者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现代社会,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世界不匹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非暴力沟通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而是主张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感中进行观察,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区分看法和感受:
看法是对事物作出的价值评判,感受则是内心的情绪起伏变化。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示弱及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提出具体的请求:
抽象的词汇无助于认识自我,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社会文化的设定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然而,如果我们不重视自己的需要,别人也不可能会。直接地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沟通中,明确谈话的目的,明确地提出要求而不是表达感受。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需求表达的越具体越清楚,我们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当对方给予反馈,我们应该表达感激;当对方不愿反馈,我们应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参加集体讨论时,一定要明确地说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反馈,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树立明确的标杆,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
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在于我们对他人的评判与指责。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充分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对他人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清楚表达自身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学会倾听:
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感受变化,全身心去倾听。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他会觉得很惬意。当对方得到充分聆听,气氛将变得轻松,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别人时:1.体会自身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要为他人负责,要使他人快乐)-“面目可憎”(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贵)-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感受负全责)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当我们表现得不完美,一般习惯自责,如对自己说,『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你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严重的,会陷入自我憎恨当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我们通常试图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友善和体贴。但是一旦对方意识到我们行为出自羞愧或内疚,而不是爱,他们并不会更加欣赏这些行为。
有哪些词语体现了羞愧、自责?如,『应该』,『必须』,『真的』。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如果发现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可以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会宽恕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现在的)以及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过去的)。
自我宽恕其实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作者举了一个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为此事不断训斥自己。后来明白了,为什么会责备自己粗心,是因为有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应他人的请求时,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是因为很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由于这些考虑,态度就变好了。
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举了个例子,『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原来他认为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来他发现很欣赏孩子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有离家很近的学校,但是现在孩子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价值观。因为他理解了,之所以选择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其中针对『为了得到赞同』这个动机的评论另我印象深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厌恶,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费尽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其实也是在给我们确认。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前言
阿伦·甘地,圣雄甘地非暴力学会创始人和主席。
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南非度过了他的童年。因为他是黑人的缘故,受到许多欺凌,所以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他的祖父那里,跟他学习如何面对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因此,他渐渐懂得何为暴力和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
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这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
恐惧无法带来和平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他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这个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不只是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倾听自己及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tips: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一观察二感受三需要四请求
这些提醒、鼓励我们专注于彼此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过程: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沟通的过程当中,如果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往往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作者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大多时候,这样个人化的主张和评价会招来敌意。我们常常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j。哈维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沟通用语中使用词语涉及道德评判的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丝的一段话: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我们也不可能按照别人对我们的期待而生活。在那些专制的等级社会,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一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观察。当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他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描述观察结果。例如,他会说,“欧文在过去的五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一个差劲的前锋”。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如果人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的我们将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产生积极影响。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区分感受和判断。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把“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好棒的一本书,出乎意料的好!把精华的部分摘抄出来,加强记忆,学会运用。
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可以建议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方便我们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同时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因素。听到不中听的语言,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非暴力沟通倾向于选择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通过观察,体会感受和需要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让人更容易接受呢?首先我们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需要他人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比如说,一个父亲看到小孩爬上一颗很高的书,这个时候对小孩说“抱紧树”比“不要动”会更好更安全。同时需要注意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请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时,请求的人提出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身体暴力都源于语言,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竟然不自知,这些伤害不露声色,仅用只言片语便使我们遍体鳞伤,进而激怒受害者时,马上将小问题发展成“身体的暴力”,使他们情绪失控、难以自已,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对方的“暴力”反击时,让我们才觉悟到自己说话的得失,伤害了对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时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彼此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真是说者无心听者难受,不会表达真实感受和愿望,不能倾听对方的需求,困于暴力沟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说出伤害人的话,学会了好好说话温柔以待,言语上不再批判、指责、诋毁、猜忌、比较、命令、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口不择言等无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们坚硬的盔甲,直至内心深处。
非暴力学会创始人阿伦.甘地说,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
而改变沟通方式则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无情世界的最佳途径。
《非暴力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表达与体会观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体请求,明确表达内心,提醒我们觉察和内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需要。
在表达需要之前,先摈弃自己的情绪因素,不要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为,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出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清楚表达出来,请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询问和反馈,有效地帮助对方。
不要吝于表达感谢与赞美,大方表达与接受。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沟通方式,多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经意的习惯。非暴力沟通源于爱,让我们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难题,让爱、关怀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二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本书,感觉自己对于本书的理解还有有许多有待加深的地方。
这里就简单地写下自己看完本书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吧。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以充满爱的方式去和他人沟通,加强联系。这其中离不开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
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这其中有几个部分对我个人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一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自己以及他人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经意间所带来的语言的暴力:
三是要更多地关注自身。当我们表现不够完美时,我们往往会陷入自责和内疚当中而忽略了对自己的爱。另外,如果我们只是出于内疚、羞愧的心理去做一些事情,效果通常比不上我们发自心底的出于对自己的爱,出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去做的事情。转变对自己评价的方式,让生命之花绽放。
最后,非暴力沟通自己想要做到完全地理解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融会贯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如本书结尾所说的,值得做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是值得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三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四
中文是一种含蓄的语言,中国人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我们总是更期待别人通过自己的字里行间来感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吝啬于真诚通透地表达,这样反而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及隔阂。(看完书发现其实所有人类都有这种依赖性造成的沟通不畅)这本书旨在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表达以及沟通,更或者说,教人更精确理性地认识以及表达自己。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引起情绪的真实需要,从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传递“非暴力,爱自己”的精神,以达到沟通的效果。
观点和理论非常实用,阅读的过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况,不时在想“如果运用非暴力的沟通方法应该怎么表达呢”,练习的这种过程其实也很有趣。至于具体实际操作,其实真的挺难,因为这种沟通方式需要顺畅的沟通环境或者说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间,而现实生活中,哪怕自己内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沟通想要去爱人人,但是当遇到铜墙铁壁一般拒绝沟通的对象,或者说一时之间的情绪波动,(就比如真正在路上开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会很苦恼于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无法熟练运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还是会尽量去做去练习吧,如果真的能熟练运用感觉还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五
不加评论的观察!
清晰明确的感受,
具体的需求
最终由上得出自己的请求。
而上面的四个要素是搭建在倾听之上的!不仔细倾听,自然不会有明细感受,明确的需求,
后面的章节不管是
“爱自己”
后面的这些总给我感觉
要像一个孩子一样去表达自己就好,没有那么多需要顾忌的。
就这样,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六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马歇尔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已有的知识——关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帮助我们活出这一点。”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书里面没有学究式的细说这历史是如何传承的,从作者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积薄发。
有些人对这种沟通方式有些人觉得不以为然,和那种强调推销,强调话术,强调控制的理念比起来软绵绵的。那我想说,你好好用用这种方式,再作比较。什么理论都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中。
我觉得非暴力沟通很强大,这种沟通方式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不管是用于倾听,还是用于表达。这四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大步,也是催眠中的两个大原则:跟随和引导。观察和感受属于跟随,需要和请求属于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我们的心就变得无比的平静和顺从。很多厉害的沟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询师,谈判专家,催眠师日用而不知。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哗然大悟的一种感觉。对于咨询过程中的问答,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指导的书籍,看的有关书籍要不讲的事无巨细,显得杂乱无章,要不就笼统的让人不着边际。而这本书让我醍醐灌顶,对以前的有关知识上下贯通,把前两者系统起来了。
这本书讲的那种沟通方式,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客观冷静,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会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对方的需要,感受到对方的爱。会让我们彼此消除误会,化解敌意,让我们相互包容和接纳,互助和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