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 赠汪伦教学反思(大全13篇)

2023年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 赠汪伦教学反思(大全13篇)

小编:飞雪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一

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在这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呢?”接着,我便利用课件讲起李白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故事。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注释,让他们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自己试着理解诗意,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理解诗意。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是,我让学生把”不及”换成“正如”“正像”,通过对比,体会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得不可测量,深得不可估量。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我又拓展了两首送别诗,我准备了两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读一读,扩展学习。让学生诵读,体会不同送别诗的不同文采、情感。

整堂课中,避免了繁琐的讲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本节课还有一些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入。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还应进一步地发展。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二

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

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

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

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三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大概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快乐地上课,学生快乐地听课,我尝试着: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趣味故事: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学生就觉得有些难了,师生一起梳理诗意,并告诉学生这是“连词成句解释”的方法,为后续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体会“踏歌声”和“深千尺”,运用表演、动作、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最后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还设计了句式训练,体会诗人的表达,体会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本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读得太少,学生说得、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都是指导不够。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四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五

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目标无一落实,上的很混乱。

这节课我想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希望孩子们读中感悟,读中识字。

我在这节课中实施的不好,首先,朗读的形式单一,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能激发起孩子学习欲望。其次,在教学生字中,采用词句结合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基础上再理解句子,让孩子在读诗的时候不再迷茫,易于体会诗中意境,可却没有识字具体,朗读指导到位,感觉就是认字认一半,读书没读明白。再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讲课很随意,没有层次,让人感觉不出顺序。最后,有孩子在课堂上睡着,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趣味性要思考一下了。

从这节课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上课不严肃,学生纪律差,乱说话现象严重。

2、 教师个人需加强备课力度。

反省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全部,可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告戒自己长点心吧!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了,在其位,谋其政,就得做好所有的工作。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六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七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有描绘山寺高楼的《夜宿山寺》,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整堂课中,教师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倾听,教学效果却很明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每想起,我真的感到很得意,因为这正是我努力想得到的结果。同时,这堂课也提醒了我:教学古诗并不是只有“串讲法”这一传统的模式,要敢于打破常规,要善于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教学之路。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八

《赠汪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里的一首诗。它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流传千古,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突破:

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这首诗的教学前,我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头来吸引学生。我先 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诗人李白的背景,然后讲李白是怎样认识汪伦的,还给学生讲了关于他们之间的关于《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传说来引入新课的学习。最后又讲李白即将坐着小船离开的时候,汪伦带着乡亲们来到桃花潭岸边一边唱歌一边打着节拍,用这种隆重的仪式来送别好友,李白深受感动,为了感谢汪伦的真挚情谊,当即写下了《赠汪伦》。我这样用故事形式开头,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二、

这是一首七言诗,语言精练却又直抒胸臆。我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古诗,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特别是诗中有后鼻音的字比较多,提醒学生要读准这几个后鼻音的字“赠、乘、行、声、情”。让他们试着了解字义,在读中自悟。若是遇到不懂的字词和诗句则用横线标记下来,打个问号进行设疑。有一部分学生对“赠、将欲行、忽闻、踏歌声、不及”不理解,,在授课时我没有及时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先问其他同学是否知道,然后师生一同解疑。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样让孩子们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由学生确定学习起点,不懂的就设疑,也就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让他们感受成功的体验,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根本”。

和高年级学生不同,低年级学生对图画和色彩的关注远远高于文字,引诗入画更有助于古诗的理解,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具有诗画合一、融情于景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看图,孩子们对古诗中的“踏歌声”有点不理解,我没有生硬地告诉他们意思,而是让他们观察课件中的汪伦送别李白的情景,再让他们联系音乐课中的边唱边打节拍手脚并用的动作进行理解。这样借助图画直观教学,融观察训练、生活感悟和语言培养为一体,形象鲜明地描绘了汪伦对李白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让孩子们对古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特点是学习和模仿能力强,但理解能力差。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多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强调的就是“读”。古诗本身就具有节奏美、韵律美,读准字音,读出韵味,自然就能读懂诗中的内在美。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孩子通过多种形式在反复颂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诗意,培养阅读能力和学习习惯。我让他们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打着节拍朗读,站起来读,跟同学一起读······让学生口、耳、眼、脑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虽然有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背了这首诗,但是我还是花了大量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在教学结尾时,我尝试了师生模拟情景背诗的环节,我充当孩子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他们背完古诗,在过程中不时地随机提问,考察他们是否掌握好了。例如我充当耳聋的奶奶这一环节时,我故意把“乘舟”听成“沉舟”,把“踏歌声”听成“大哥升”。这时孩子们都大声笑了起来,马上纠正我的错误。我还让孩子们上台进行表演,一个学生扮演李白,一个学生扮演汪伦。李白乘舟快要离开的时候,汪伦用踏歌声的形式来送别,这时李白就吟诵《赠汪伦》······孩子们很感兴趣,争先恐后上台表演。通过这些环节,孩子们在放松的状态下,伴随着歌声、笑声、节拍声,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和认同了古诗词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古诗教学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拓宽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九

在教出这节课的时候,我想到底怎样导入学生才对这首古诗感兴趣呢?后来我想到用故事导入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比较高,于是我就和他们讲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十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十一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古诗词诵读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上我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自学:《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易水送别》(骆宾王)、《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别》(王维)、《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如果再出示以下练习可能就更好了。

设计练习:

1、填空练习: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__________”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___________”含蓄的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行为有行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而高适在《董大别》中用“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达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信同学们也曾经历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古诗或名句送给你的老师、同学、亲戚、好友,也可以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十二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赠汪伦教学反思幼儿园篇十三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背景故事

《赠汪伦》这诗中,蕴涵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汪伦仰慕李白已久,因深知李白好饮酒,喜游历,就为李白捎去一封信,称当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楼。李白听后,欣然前往。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当李白走时,汪伦借口没有陪同上船,李白不知,当船要开时仍不见汪伦,心中不免有点伤感,如此盛情相约,见过以后,自己了却了心愿,就不再把客人放在心上。李白正在猜疑,忽然,传来当地流传的民歌,河的两岸站满了送行的村民,一边用脚踏着节奏,一边高唱送别的小调。这样的场景是李白所料不及的,心情激动万分,非常感念汪伦为他如此兴师动众,费尽心机,所以,奋笔疾书,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由衷感叹。这样的解读是有一定依据的`,汪伦能用十里桃花,万家酒楼为由相约,足见他的智谋过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有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别出心裁的送别形式。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学生好句摘抄短句(通用15篇)

下一篇:学困生辅导计划及措施优质范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