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小编:XY字客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特点至关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我们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理解学生,才能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达到德育目标。我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主动询问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注重塑造正面教育环境是必要的。学校是一个集体,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为了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我经常举办一些班级活动,如班会、班级联欢等,让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社区的公益活动中去,让他们懂得奉献和关心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强调崇德向善的实践。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口号和理论,更需要学生去实践和践行。我编制了一些案例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例如,在公共场合举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和冲突,通过讨论和协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际应对能力。此外,我也指导学生参与到一些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善良的力量,并将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场所,家长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与家长的合作。我经常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期望,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策略。我还会定期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和家长会,让家长能够与我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最后,评估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教育需要一种良好的评估体系来检验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除了常规的成绩评估外,我还引入了德育评价表、学生自我评价等工具,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我也会定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德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的真心关爱和努力付出。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特点、塑造正面教育环境、强调实践和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同时,我们也要持续地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积累了一些关于德育教学的心得体会。在这里,我将结合个人的经验,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目标,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德育目标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负责任的公民,以及乐于助人的社会成员。

其次,德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德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学生个人品德的实践和形成。因此,我们在德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参加志愿者工作和社区服务等,亲身体验和实践道德规范。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将道德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德育教学的课程设计要体现思辨性教育。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过度强调纸上谈兵,缺乏思辨性和交流性。而德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给学生一些道德难题或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这种课堂上的思辨性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原则,并培养出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学生评价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德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而这些品质和价值观不仅仅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更多地是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最后,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我们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和重要性。

总之,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充分认识德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思辨性课程,重视学生评价,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毛泽东也曾说:“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可见,良好的教育必须以良好的德育教育为根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脱离了德育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不成功的教学。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走在前列,智力因素的潜力也才能相应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丰富多彩、情感凸显的学科。在当前全球信息网络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地理学科在加强德育教育,培养栋梁之材方面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

初中地理内容为两大板块,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识基础理论、世界自然资源、世界气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区、世界区域地理;二是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疆域、人口与民族、气候、资源、河流与湖泊、交通、经济、中国区域地理。无论是学习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能凭感觉,更不能想当然地来学习世界与中国、认识世界与中国。如学习世界自然资源中,我们认识到,目前,世界上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差异、人文素质的差异,有很多国家、很多地区,人们文化落后,缺少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使我们的自然资源数量不断地剧减。更有甚者,一些贫困落后的国家地区的农村,人们为了求生存,还有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乱采矿藏、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而人口又不断增加,生态受到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直接影响到世界全局性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才能求得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我们地理学科更是要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整个中国地理全学年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教育的最佳素材。学习中国的疆域,补充中国历史上如唐朝、元朝时期领土范围,让学生扬起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时,课堂上一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清脆动听的歌声的响起,必定会使学生心中“爱我中华”的情思引起共鸣。学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时,描述长江的浪漫与多情,举世瞩目的三峡电站,讲述母亲河的似海深情,青海湖的神奇美妙,自然会调动学生的“朗朗乾坤,泱泱中华,舍我其谁”的豪情。

地理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是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故意回避一些相对落后的或是相对阴暗的“角落”。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利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分析国情,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地理面貌和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树立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如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比较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自然地理、经济、人文、交通、工业等方面的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目前中国西部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缺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从而很好地理解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里,鼓励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发奋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古人云:“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则是立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须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在教育界里,教学德育一直被看作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德育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德育方面的心得和感悟。

首先,我找到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当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一种互信和尊重的关系时,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为此,我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情感。我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支持。这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我认识到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每个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教育着学生。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做到言传身教。我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表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良好的示范引导学生。我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他们勇于追求理想,鼓励他们与困难勇敢抗争。通过这种榜样作用,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德有才的社会人才。

此外,为了增进学生的品德修养,我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个性和品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讲究仪表和礼仪,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注重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益意识。除了在课堂上的教育,我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为他人奉献和服务的价值。

最后,我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并成为他们的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尽职尽责地履行好教育职责,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社会教育中,社会要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化环境。只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品德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教学德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品质培养,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教师的榜样作用的巨大影响,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必要性。我会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我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在课堂上,我经常分享一些有关道德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同时,我还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我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我给学生树立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并鼓励他们自觉遵守。在班级管理上,我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表扬和惩罚学生的行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同时,我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五、合作家校共育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我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习惯。我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思想情况,并与家长讨论解决方案。我还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六、结语

德育教育是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与家长合作共育,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品德高尚、具有良好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学生。未来,我将继续不断努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中学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多年来,我深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德育教学要以身作则。作为德育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素质。只有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才能更好地感染和教育学生。我会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通过自己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和积极性。

其次,德育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道德情况和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德育教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材施教,因人施策。我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扰,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德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顾及到学生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德育教学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德育教学不能脱离学科教学,而应与之有机结合。我常常利用课堂的历史、语文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涉及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问题。例如,在历史课上我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英雄人物的品德和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崇尚英雄和追求卓越的意愿。在语文课上,我会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选择,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德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科学习中。

第四,德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在日常教育中,我会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班级活动中,我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己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参与决策过程。这样不仅帮助他们锻炼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注重集体利益和各尽所能的精神。

最后,德育教学要与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德育教学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我会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问题和变化。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会根据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和需求,提供相关的帮助和建议。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中学德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学生的主体意识、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学生的需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与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两岸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

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

五、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六、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德育教学过后进行相关的心得体会记录有利于提升德育教学的成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一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上师范学院时经常接触到的一句话。如今我也成为了别人的老师,加入到了教育这一行业领域中来。时光荏苒,不经意就从指缝中溜走。数数日子,我参加工作已经一个月了,尝尽了其中的各种滋味。在工作的前几个星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课程。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新老师是十分及时的,意义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谈谈这几次德育学习的心得体会。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学生的学习好、成绩好、取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其实不然,学习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而德育正体现了做人方面。成绩只是学习的一方面,只有培养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不仅要重智育,还要重德育,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完整,人类才算完美。这次德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就是关心和爱学生。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当重要。教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学科,我们更应该以爱学生为基础,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以表扬为主、少批评,先肯定、再纠正。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导其行,更重要的是以爱动其心。首先,我们先要从的生活小事中关心学生。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我们要注重细节才能全面地观察和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其实,教师什么都不用多想,对学生奉献爱心就足够了,对学生的关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他都会铭记于心。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学业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坏的,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对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期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自己更优秀;对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不仅要对他们有信心还要使学生自己建立起自信。无论差生还是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都应该要给学生足够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学生,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德育的培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渗透其中。让我们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爱感化每一位学生。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二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根据不同批评对象和不同批评内容要分别坚持如下两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但当众不留情的数落,苦口婆心的劝说,粗暴的训斥,无声的责罚,都将给批评罩上一件冷漠、无情的外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导致口服心不服,甚至对立的不良后果,因此,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

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

学生在成长的阶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过多地横加指责,或告之家长加以惩罚,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既于事无补,又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

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

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例如:

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

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

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寓批评于尊重之中,于表扬之中,于谈心之中,于谅解之中,于自责之中,于关怀之中,于希望之中,于玩笑之中,于幽默之中,于激励之中。这样的批评,没有疾言厉色的指责,没有错一罚百的处罚,但是被批评的学生在汗颜愧疚的同时萌生的是知错改错的决心。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

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三

从教二十二年,第一次做班主任工作。仅三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月考、队列操比赛、期中考试和卫生拉练检查。我们班都获得了第一名和同仁的好评。其间的工作,我首先感谢校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再次感谢各位同仁对我的指导帮助,也感谢我班的三十名学生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班主任的工作,各有各的方式和方法,但我坚守的原则就是做“圣母式”的班主任而不做“后妈式”的和“狼外婆式”的。而教育本身就是以德育为先,治理心灵比治理形象更重要。“厚德载物”的道理想必人人皆知,“爱”字当先,“严”字为辅,严爱兼行,乃为师德。我认为德育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转化个别的“差生”问题的教育,但转化后进生确实也是个不可以忽略的教育方向。

在我的班级里,我注重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我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做表率,并加以爱他们如己出,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比如棋同学,刚刚开学不久,有一天找到我,他担心午饭吃不饱,和我说的时候眼睛都红了,我看着他要哭的样子我心里好不是滋味,我告诉他:放心,人人都有份,都会让你吃饱的。放学后我还惦记着这件事,怕他有负担,搞坏心情,我就电话过去,询问一下,安慰好他,感觉他心情不错了,我才放心。自己都在想: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能就是一种母爱的原始力量。这孩子和爷爷过,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地打工,脑子聪明,就是需要有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了。也许是他的身世感染着我,也许班里每一个孩子,我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情吧。)使他们从我的言行中看到该怎么做人做事的,再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从而发展、完善他们。

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大家心灵上的朋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达到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是保护,是帮助,是支持,是满足,是宽容,是温暖,是幸福。把班级带好、带优秀,把优秀做成习惯,把成功作为理念——不管结果是否完美。我们都要有思想动机和行为标准上的优秀,把小事做优秀,这就是优秀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一点超越,就会有成功。而成功在于过程,不在结果,过程中的付出和超越的“幸福感”就是成功。

在这里仅列举个例,来总结一下我如何做班集体和个人德育工作的。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班学生论文化底子,不算好,分给我们班的前几名优等生都去了别的学校。我发现即使优等生也经常写错别字,后进生有的摆竖式都不会,小学的基础不太好。也没有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论生活习惯,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父母也溺爱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什么,娇生惯养,还有的是单亲甚至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会学习,不爱劳动,随意性强,纪律不放在心里。面对这样时代、环境的孩子,总体上的教育就以我的做和说感染他们,拿好的榜样、例子说事,耐心讲道理,明白的孩子真的改变了不少,不懂或者说无动于衷的性格的我就单独谈,遇事总结,让他明白相关道理,积少成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情感。所以我的观点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教育,读书读不好,可以学做人,学的不一定很多,但学一样就做好一样,勿急勿躁,稳中提高。

我班有个冯同学,家庭里上面有两个姐姐,可以想象在家娇惯成什么样子,小学的时候就不爱学习,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无可奈何,管严了,爷爷都心疼,父亲常年在外上班,妈妈不识几个字,不会管也管不了,还有性格的遗传性感染,使得这孩子随便得很。老师们来上课就都反映他让人头疼。整天总出问题,嗓门尖细大,叫叫嚷嚷,性格外向,好动好调皮,躲避劳动,也不会干活,课上动手动脚,出怪动静,还坐不住,骚扰他人,弄的谁也不喜欢和他坐一起。嘴还挺能讲,遇事振振有词,在车上也是说个不停,还脏话频出,可笑的是他还喜欢看别人的过犯,唠叨没完,让他闭嘴都没作用。就像一头脱缰野马,放荡不羁。

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对待他们总爱犯错误的问题,我认为犯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正确看待,抓住每一个细节的小事,赏罚分明,严松有度,处理得让他心服口服,让班主任在他心中成为“英雄”时,老师的管教就有说服力了。同时还要看到他的优点,夸奖他,鼓励他,然后他会很努力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的。

又过了一个月,冯同学又一次与另一名女生用班级的班标打闹,把班标打坏了,经调查才知道是他弄坏的。按照班级制度处理,他那个性又来了,回家里在网上找我聊,我再次和他谈,用“冷热交替法”,“软硬兼施法”,“理情结合法”,最终还是说服了他,并保证以后改正自己身上的多个毛病,自己还承认自己板不住自己。我说:慢慢来,一件一件改。

二、全面评价学生,不把考试万能化。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以分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差,考试成绩好了,一俊

百俊。如果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一“分”障目,不见泰山。卢森堡说: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肝地撞倒了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为了分数撞倒了孩子,那真是一种滔天大罪。当然也不能否定考试、分数的重要性,高分的学生在名牌大学、公司里还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优秀的。但不是教育的唯一。人是多元化的,每一种“才”都是人才。所以就如冯同学,我试着从他身上找学习以外的优点,比如他很会适时说话,也能在关键的时刻为班级着想,为老师着想,犯了错误,他会关心会不会影响到班级的分数等各项考核和荣誉。我曾经告诉学生,中午打饭第一份要给长者,他就记住了,每天都嚷嚷着“谁第一个打饭先给老师”。夸奖他的时候他是害羞的,也是美滋滋的;犯错误了,说他的时候,他冲着你憨笑,让你还说什么啊,看他那样子,又可气又可爱,在交流中相处中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以后他也很努力地学习和改正自己习惯性的毛病。现在的班级听不到他成天尖尖的叫喊声了;从开始试着让他拖地到扫地到清理暖气管子缝隙里的灰尘;从做不好到做很好;从不知道做到主动知道做了,在大清扫中主动洗一大堆的抹布、分工具给大家;还有他的爱心,别的班级来借工具,他热心帮助借东西给人;维护老师,维护班级;有什么事情和父母沟通不了了,他就找我,这是对我的信任和我在他心中的“英雄”地位获得的;他说有人要打架,告诉我,我说:放心,老师会平息这事的,他说的一句谢谢老师,他的每次打电话的礼貌,都是他的优点,尽管平日里说话时大大咧咧。冯同学自身的努力和种种改变,都无一在证明教育的本质重在对人会做人做事,道德上的培育的真理。

三、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我管理班级和学生,主张松严适时而变。生活上做他们的慈母,学习上做他们的良师,交流上做他们的益友,错误上待之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容忍宽恕学生的某些错误,以委婉且严厉的方法教育、鼓励、警示;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去证明老师既严又松,适时遇事而论。所以在纪律上、卫生方面、学习上,我们班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告诉他们制定的班级各项制度可不只是一张白纸黑字,是起“法律”效力的,故意违反者必严惩不怠,但我也希望惩罚的制度真的成为一张“废纸”,到那时,也恰恰在证明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已经变得都优秀了。

就这样,在我们班里没有一个不拿笔学习写字的。没人敢懒惰不思考的。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在多方面地努力、用心、奋斗,不做拉倒,做就做好。七科我都争取时间去指导和辅导,自习和看自习的课,我都包下来了,或者学习,或者讲事,或反思或总结。或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数学的解方程部分,我编了四句记忆押韵诗,以便同学们在加减正负数上不出错。

在这几个月的班主任工作中,虽然自己计划的事情多些,真的也累些,起早贪黑地想事、谋事、做事,但感觉学生就像一本本的书籍,一本本需要我们教师用情、用爱、用心去细细研读的书。看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了,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冰心说过: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和感觉的诗了。在心里的那种品味,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为我正在体会着。

是的,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学德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切感受到德育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德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中学德育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使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也尝试以故事和情景剧的方式来讲授道德课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各种道德行为的后果和意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第三段:注重实践与体验

德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理论知识,更需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注重实践与体验是中学德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清洁等,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道德规范的实际应用,提高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另外,在校园内,我也尝试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班级义卖、扶贫捐赠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到善行的价值与快乐。

第四段: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德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也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及时关注和倾听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度。在每节德育课开始前,我会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询问他们的近况和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情绪,以准备好接受德育教育。我还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关心他人,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和帮助,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德育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德育教学中,我尽量通过提供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在班级会议上,我会让学生讨论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让他们体会的到团结协作和规则约束的重要性。此外,我还经常与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方法,我希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结尾:

中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注重实践与体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师,9月 20-23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成都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研讨会,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74岁的支玉恒老师和贾志敏、林莘老师等不同风格的精彩展示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林莘老师的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两位老师的展示课上都显示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语言积累,让我深受启发。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学习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贵阳市林木小学 李小珍

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现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二、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三、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 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五、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六、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愿一代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学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健康成长。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经验,特此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小学德育教学应重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心灵正常发展的有力促进剂,德育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自觉地进行道德思考和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亲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

其次,小学德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应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知识和实践道德。

再次,小学德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通过个案分析、情感教育、潜能开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最后,小学德育教学应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更加紧密。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形成家校联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合力。通过家访、家长会、作业本等途径,与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过程和问题,形成校园和家庭的和谐教育氛围。

总之,小学德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与家庭教育建立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小学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公民。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人们的思想道德及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育课堂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教学效益差”的困境.现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对于引导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教材的局限性,以往的德育课堂出现了一些弊端。

德育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但作为德育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不同的学校学生的特点也会有所差异,如果德育教师只是按照教材讲解难免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德育,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效率,这学期张主任带领我们进行了德育教学课改活动,虽然任务艰巨,备课量难度加大,通过一学期对十二个专题的讲解,从学生那里得到证明我们进行的课改是很有成效的,为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德育课有了更新更多的认识。

每个人对一节课的评价和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度。一堂好课有它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认为一堂德育课最起码的应该让学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得到一些感悟、引发一点思考。如果所教的学生能在德育课堂上有这三方面的变化,我们的德育课堂是成功的。

一、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

这个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道理、科学道理、人生道理等等。德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但是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倍受溺爱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致使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尊重他人及尊重他人的意义,进而不知尊重老师和课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每一堂课的前五分钟开展了对学生的习礼活动,这一活动包括让学生提前一分钟静候老师的到来、迟到的同学要敲门向老师报告、准备好书本笔、上课下课时要起立问候老师、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上课时不要接打手机等。通过这些规范,学生增加了对德育课堂和德育老师的重视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德育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会把在德育课堂上的好的行为习惯带到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了全校的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让学生学习礼仪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在每个专题的讲解重都通过创设与学生贴近的情境,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如在讲生命教育这个专题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拣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仍回大海。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仍?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讲完之后我让学生假设他们是这个散步的人,看了小男孩的举动并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你会怎样做,很多同学都说他也会跟着小男孩一起把尽可能多的小鱼扔回大海,并知道了一切生物都有其生命,活着就是幸福的,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让学生有所感悟

课堂内容本身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老师的故事、课上即兴的事例,都能引发思考。包括自我的反省、对自己各种行为的思考等。无论是知识、道理、感悟和思考,都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是可以延伸到课外的,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多提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问题。如,讲习惯这个专题时,让学生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之后,就应及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有那些好习惯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哪些好习惯。

一堂课,一定要有一点、一个地方、一个细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学生每天要上的课很多,凭什么我们的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我们的课堂上,就应该出现其他课堂、其他老师没能给学生的、又能让学生受益的东西。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具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的东西,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烦我们的课堂。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我会继续在教学岗位上探索和实践,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有意义。

5 / 5

德育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六

第一段:导入引言(200字)

中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德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愿意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200字)

德育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我发现,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需要从言传和身教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言传,可以向学生传达道德规范和准则,教育他们要尊重师长、关爱同学、服务社会。其次,作为教师,我们更应以身作则,做学生模仿的榜样。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了,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规范。

第三段: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200字)

学生在校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他们更多地接触和影响他们的是同学。因此,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是德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采取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关系,例如开展团队合作活动、班级社交礼仪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共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0字)

作为中学德育教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更是要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我注重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问题,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服务机构、开展环保活动等。这些实践使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更加理解自己的作用和义务,培养出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字)

德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和价值观的阶段,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还利用项目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结尾总结(100字)

通过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初心,努力将德育教学做到位、做实、做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德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中学德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高中教师年度考核总结(通用16篇)

下一篇: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个人总结范本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