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模板14篇)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模板14篇)

小编:GZ才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1、在发布指令时无论是布置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她都不允许有任何噪音。

为了让学生确实理解她的指令,她建立了一个常规,即让他们重复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当她的要求比较复杂或她注意到有学生不专心的时候。

2对课堂事件的判断上,要正确判断学生是故意破坏还是严肃认真地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和他们的背景有所了解。

学习组织:

1、小组活动时,有时会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急于解决的事情留到课后,给每一件小事情规定一个时间,如数数)

3。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

珍妮在课堂管理上的教训:

对于处在尝试使用准则和常规阶段的珍妮来说,与许多新手教师一样,她在执行这些准则和常规的同时前后不太一致。这种不一致反映了她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所遇到的两难境地:她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权威人物,同时她又要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以便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她没有认识到引入课堂中的一系列规约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合适,也没有意识到倡导学生相互监督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把责任交还给学生,自己小组的`同学监督)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我们是教师,无论年龄多大,无论教哪一年级,无论教哪一科,抑或受到多少教育,我们都应当有一个名字——“读书人”。教书的人首先就应当是一个读书的人,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项修炼就是读书。

作者单位的一名青年教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的书,想想自己过去的教育行为,和大师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弱智儿童。”

※注: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境内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主要著作有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三十三年的教育活动中,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

※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主要著作有《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以及最新出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

其实一个人一辈子很可能平庸地度过,教师也是一样,但是如果能努力地追求,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可以称为出色的教育专家。其根本就在于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位教师来讲,读书即是最好的备课。

作者高万祥老师问过魏书生一句话:“你早先在农村时有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辉煌?”魏书生认真地回答:“应该是想到的!”一种自信一种强大的自信。论学历魏书生只是沈阳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毕业,由于受到的影响,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读书是他在青少年时就养成得好习惯,正是由于读书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时,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读书才使得他具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才会走向成功。对于读书李镇西先生也说过一句话:“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度了一些书。”本书作者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你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借用作者的两句话改之为:其一“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世俗气。”其二“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过努力认真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好教师的眼睛是带着感情的,那是母亲般温暖的目光,每一个孩子在他的视野中应该是平等的。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孩子,关注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堂上,老师会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孩子,捕捉孩子对知识学习的每一个信息,以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生活中,老师的眼睛能给孩子温暖,孩子能在老师关切的目光中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好教师应能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展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个好老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幼儿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孩子成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尤其是不可只讲这一个片面。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和弱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和弱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长处和优点。忘记这个目标,孩子就会感到一无是处,失去前进的信心,结果是缺点和错误也难以得到克服。

有时长处和优点,可能暂时未能找到正确的表现形式。这些都要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地加以体察。

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孩子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生气努力的动力。所以,赏识孩子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以保持孩子的自信力。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不如意事常八九”。一点帮助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人才的成长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是人生又应当是快乐的,不能以吃苦为目的。片面地强调苦读、苦学、苦干,不容易为孩子接受,更不可能有持续的动力。重要的是使孩子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愉悦,达到新境界的愉悦,战胜自我的愉悦。奋斗本身就是其乐无穷。有了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各种艰难困苦就都不在话下了,就都会成为“玉汝于成”的条件。能够笑迎困难,笑迎挑战,含笑去克服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自然能够勇往直前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胜”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给家长的脸上增光。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更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我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才”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之地。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社会整体的努力之中去,就会汇成历史的浩浩荡荡的洪流,人类的幸福就会与日俱增,这是确定无疑的。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阅读笔记是指在阅读时为了记录你的阅读经历或整理课文精彩部分而做的笔记。阅读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积累知识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依赖记忆。列宁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但他经常写作,写了大量的阅读笔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第一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第二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限的这个假期幸运地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我又享受了读书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的心情,学习先进的教育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和技能,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永远站在新的高度审查时势,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敬业工作-实际上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伐协调的保证,对自己的信赖-自信是成长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成功,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能一蹴而就,成功隐藏在平凡的工作中,生命价值也隐藏在平凡的工作中,生命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我们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投入所有的热情。据说教师是太阳下最辉煌的职业,做良心的工作。是的,我们承担着教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我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只有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情在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一步变得更优秀,更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要经常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大家的想法,信赖学生,享受。每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应该多看他们的优点和优点,尽量创造士兵自己的舞台,总是以乐观的心情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幸福可以传播,你很幸福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使敬业成为习惯,从小事开始,每天做简单的事,认真做简单的事,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同事合作,互相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身上,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地为我们周围的每个人喝彩!
做人比工作更重要,工作,首先做人,工作很重要,但道是根本。有德的人才能正确工作,保证好人品,做人才有信心,工作才能正确。人要始终保持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遵守自己的道德标准,诚实地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多少钱,你得多少钱,如果你得不到,付不起,我们不应该抱怨别人,不应该抱怨人生。没有人辜负我们,辜负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最后,让我们感谢,感谢周围的所有人和事情。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成绩应该是我们有这些优秀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真的很感谢你们和我一起品尝工作中的痛苦,分享工作中的幸福,真的很感谢为了优秀的你们,今后我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优秀教师,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开展读书思廉活动,是开展干部职工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的好形式,十分必要。作为一名党员,我在工作之余静下心来读了一些“读书思廉”活动推荐的文章,收获很多。

“读书思廉”顾名思义,既读又思,在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所读内容,要认真反复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否过失,是否时刻保持一颗廉洁的心。“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是锤炼党性,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止思想庸俗化,抵制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同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把书本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思考这个再加工过程。只有读后而思,才能把读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自己的行为能够廉洁从教。故读书思廉“重在读、贵在思”。读完、思后,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即为“实践”。俗语说的好:“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净化灵魂、指导实践。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真正做到严于律己、思廉践廉。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可能滋生的土壤,这就需要坚定自己的党性,切实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锐利的思想武器,把握精髓,悟透要义,树立坚定的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观点鲜明,纪律严格,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知荣辱、明廉耻,恪守立身之道、做人之道、齐家之道、交友之道,时刻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党的纪律是全体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个党员教师干部,应严格按照《廉政准则》等相关要求和规定,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时刻警钟长鸣,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严自律、管住自己。管住自己,是新时期党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管住自己,才能有资格、有能力领导和教育别人。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里的“身正”,就是管住自己。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连自己都管不住,那他就不可能带出好的班子、好的队伍、好的风气。管住自己,不是简单的洁身自好,明哲保身,而是严格按照党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标准、要求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通过管住自己来管住别人。管住自己,主要是要做到“四个管住”:一是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二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三是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四是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做到脑清、眼明、口洁、手净、脚稳,成为“五官”端正、形象端庄的好党员、好干部。管住自己,才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常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官之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促进廉洁从教从政。

实践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清正廉洁,遵规守纪,更重要的是要把学校的工作干好,履行好职责,影响和带动身边人积极工作,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形成公正公平、无私的风气。校长干好本职工作必须要不怕困难,坚定信心,不断调查研究,有明确的工作的思路、工作目标、工作的重心。要多渠道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教学秩序。要抓常规工作不分放松,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要勤于“行”,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工作中,要勤思考、勤贯彻,勤学习,做到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对上,要为领导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对下,要为同志指明方向,树立表率。要敢于“行”,学校工作事多,事繁,特别是我校学生难以管理,要有排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要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只有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前进。要善于“行”,要善于管理,科学统筹安排工作,抓住主要工作和中心工作,创造性开展好学校各项工作。

总之通过“读书思廉”活动,使我清醒地看到,我们党员干部要真正保持正常心态,保持人生清廉,加强党性修养,尽力为师生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抵挡不良风气的侵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时时严格要求,事事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第四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20xx年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这次活动是教育名家公开执教,走近吴老师,她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吧!那么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扎扎实实探索,给学生一片更加绚烂的天空吧!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一条裙子有几种搭配?学生猜的情况不一,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便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3种的搭配和4种的搭配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引出乱和不全。6种的展示之后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不乱和全。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处处有数学。

3、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

知,的学三三习。接着便让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是的,当一个老师挚爱教育,用生命上课,不但你感动,大家都会感动,用吴老师的话是“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留在集体中”,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关照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数学的模型。课上完,学生都有种不舍,别说是学生了,看到吴老师的离开,我都想流泪了,舍不得。

吴老师报告中的一段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做好老师从读懂学生开始;做好老师从读懂教材开始;要做好老师还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踏实地练,好课是上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

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折服,把我们带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这是她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多年来,吴正宪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学生,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

走近名师,走进生命的课堂,我们的专业得到不断地成长,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快乐高品位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第五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己以前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心里就十分懊悔、沮丧,难过。但这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高尔基以前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用一种用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己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就应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用心性,培养其组织劳动潜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带给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用心应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但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就应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就应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一个阳光老师,不抱怨的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我们要正确应对种种压力,用阳光的心境缓解压力,用用心的人生态度挑战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挑战性,在这三尺讲台上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取!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第六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人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的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喝彩!

最后,让我们心怀感激之情,感激我们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我们就应感激我们的学生,我们成绩的取得是应为我们有这帮优秀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真心的谢谢你们!是你们和我共同品尝工作中的酸苦,分享工作中的快乐,真心的谢谢!为了优秀的你们,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一齐加油!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假期中,拜读了一本《语文教学策略30讲》,最大的收获是对比列举的教学设计案例和说课案例,在理念、策略、实践的交替思考中,逐渐明白小学语文教学中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变化的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可替代性”。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它制约着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方向,制约着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对教学程序的确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用怎样的方法教,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开展,怎样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证。

通过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这一书,出现了一些对教学目标的片面认识,在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感觉谈三点个人的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的,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指的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作用,也是另外两个维度目标实现的依托。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应注意得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有其独立性,但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三维语文教学目标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也是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学想取得成效,一定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确立教学目标必须既立足实际,又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认知目标,又要将学生在诸多能力、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发展列入教学目标范畴。否则,教学目标定得高,脱离实际,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定得低,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发展。

除了考虑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教材实际。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教学目标也会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其需掌握的字词、需体会的具体内容和情感也会因课文的不同而有差异。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力求做到整体性、可行性、层次性。“整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语文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前提,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标准要求、年段要求、单元要求、教材要求、学生实际要求等。

“可行性”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适度、恰当、可行,符合小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小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这样才有利于目标的落实。

“层次性”是指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是某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篇。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并且给教师推荐的130本书,包括古典,教育,人文,杂志类的。他说:“不读书就会失眠。读书总是伴随着思考,而思考总是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把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考虑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都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开端。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学苗的减少,民办教育,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正如马校长讲话中提到的那样,除了我们的先进办学理念外,打造品牌学校,打造精品师资队伍,创造我们自己的特色,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存关键。因此,学习,完善自我就非常必要。读书欲望,就是生存欲望,应该是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回想毕业以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之中了,读的书很少,能可记录下的闪光的东西更少。有很多思想的火花也随着流失的岁月而没有了踪影。在平凡的日子里送走了16载的风风雨雨。虽然甘愿青丝覆霜雪,让雏鹰展翅飞;虽然也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在造化,才遇上这样的好老师;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但这花圃缺少了诱人的芳香。缺少了岁月沉淀下的精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代合拍,通过这次读书,真的该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了,用一颗虔诚的心,感恩生活;用广博的爱,播种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提升做人的品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剖析自己惰性的源头。我会抓住这个契机,发奋读书。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及时充电,提升自我!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追随先哲,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些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为过时。针对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我们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为我们在苦闷和迷茫中,提供着潜意识的理论帮助。正是唐守业记者勇于探索楼兰王国的奥秘,才踏着彭加木的足迹勇敢地前行。相比之下,我们没有那样的壮举!勇于探索,追随先哲。先哲的隽语,是青春的风景,是成长的动力,是智慧的聚焦。

读罢《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感触颇深,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爱学生就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这个问题不光是教师自身努力所能达到的,它是民族的价值取向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引发对教育的深思!

多年来,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常常静坐桌旁,翻阅相关书籍,与那些古今贤达,睿智之人进行一场心灵对白。面对他们的博大胸襟,经典的论述。顿时茅塞顿开。每个哲人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让我们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克鲁普斯卡亚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赞可夫提出了教育促进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风范,总会为我们在迷茫时擎起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走进周恩来,会理所当然地吸收他的高尚品质与横溢的才华!聚焦时代英雄,感动着他们的献身精神!书香,伴随我们成长中的平凡的日子!让所有的日子都那样充实而温馨!

第三,大爱无疆,师爱永恒

纵观教育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一个主题。李镇西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嘉汇和谐的校园,缕缕书香,溢满每个角落。所有的老师都在努力着,如旋转的陀螺一样,永不停息地累并快乐地工作着。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情趣盎然,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2篇》。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无私的。

多年来,也有遗憾。把灿烂的笑脸给了那些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宽容有加;其实那些中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爱。有人说,差生到社会上都是好样的,因为他们从小的抗挫能力极强。是我们的忽视和指责让孩子们坚强吗?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啊!可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和老师的感情最深厚,也最真挚。相比之下,孩子比我们更大度,更宽容!有时,一个电话,一个信息,来自远方,甚至你想不起来他是谁,他说,老师,我是咱班最调皮的那个。咳,老师教的调皮的何止你一个?尤其到了教师节或是春节,学生的祝福已是铺天盖地!!孩子走到千里万里。老师还在他的心里!我们不经意的表扬或者批评对他们都会有很大影响。回想起来,即自豪,也有深深的内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需要社会对我们公平公正,那么我们为何不把这颗公正的心埋藏在那些幼小的心灵里,让他们从小就享受一种公平呢。这种无形的公正会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

成绩不优异不代表他们的品行有问题。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厚爱。他们毕竟是孩子,需要我们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才可以驰骋疆场!这个社会,只有两种职业,有道德约束,一是医德,另外就是师德。一个教师有问题,社会的指责会把我们淹没,所以不允许我们犯错误!有人说::教师吃的草,挤的是奶。甚至是一杯热奶!

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是如果我们能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也许效果会更好。

上学期,有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是看了期末的考评单时,说谁犯错误了,老师就让就交20元。这件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开学后,发现一些同学经常去买小食品,吃过后果皮乱扔。几次禁令不止。我就和大家商量,有的同学说,有福同享,给大家都买,我说了一句春晚台词,“好”!就这么定了。第二天。就有人撞枪口,被同学检举,我不能不睬,那就按规矩吧。他不情愿地拿出20元给了财产委员。我们买了38个棒棒糖。没想到,就这么件事,伤害了我们彼此的情感。今天看来,如果我能换一种处理方法,孩子也许就会欣然接受。告诉他吃小食品对身体如何不好,另外也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而我是以大人的思维强制孩子遵规守纪,没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讲,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换种思维,方法遍地是,为何走死胡同?要增加了师生的情感,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读书帮助我解开心灵的疑惑。

第四,关爱学生转变思想

李镇西老师说:“把教育作为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我们的责任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乐土中的美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花朵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其实,每当我们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当我们看见学生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谈时,那种自豪溢于言表。关注所有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广博的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孩子。

社会都在关心弱势群体,老师更要把更多的关爱给那些最需要关心的孩子。尤其那些单亲家庭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我班有个同学因父母离异,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她的忧郁,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的。我发现在开学典礼前,就能否不穿校服的问题,她给我发了近十个信息,我断定孩子一定不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平时孩子的脸上看不见一点笑容。看过家庭情况登记表果然如此。父母都在日本,早已离婚。孩子每年只能见母亲一次。顿时对她的爱怜已在心底了!半年来,在我的悉心呵护与及时引导下,她的成绩上升很快。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了!在这次考试中,获得班级第2名!春节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有信息联系。她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心中。在开家长会时,她的姥姥紧紧握着我的手,“谢谢老师了”!看着老人溢满泪花的眼,我的心也是潮湿的!为她,也为自己。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一样,把最广博的爱,给了学生,可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呢?从早到晚,我们曾想过自己吗?如果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绝对不是合格的母亲!每次,女儿生病时,多希望妈妈在身旁,可是孩子一次次地失望了。为了80个孩子,我们舍弃了一个,80比1,核算!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影子甚至是化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而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与哲人的言与行,开展自我教育,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教师的苦口婆心。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最后我倡议大家都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开心地迎接每一个日出,坦然地面对每一个日落!活出我们的精彩!让我们的心相互温暖着,勇敢前行。让我们的手,紧握着,搀扶着战斗!

1.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2.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4.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5.《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6.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7.《简爱》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8.活着学生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9.水浒传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0.《堂吉诃德》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这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1.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2.关于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3.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

4.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

5.幼师读书笔记摘抄300字

6.关于幼儿园读书笔记摘抄

7.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8.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9.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10.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语文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在这为数很少的知识中,凡是那些必须要具有十分成熟的理解力才能懂得的,凡是那些牵涉到一个孩子不可能理解的人的关系的,以及那些尽管本身是真实的,但将促使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对其他的问题产生错误想法的,都要通通抛开,不能拿来教育孩子。这样一来,你就把你要教的东西限制在一个同现时的事物有关的很小的范围了;不过,这个范围,以孩子的思想衡量起来,仍然是一个很广阔的境界。

我们要把我们的感觉变成观念,但是不要从感觉的对象一下就跳到思想的对象。

使你的学生去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不久以后就可使他变得非常好奇;不过,为了培养他的好奇心,就不能那么急急忙忙地去满足他的好奇心。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你为了教这个孩子学地理,就给他弄来了许多地球仪、天象仪和地图。多么完备啊!为什么要用这些代表实物的东西呢?你开头应当使他先看原物,以便使他至低限度能够知道你给他讲的是些什么!

老师的心中热情洋溢,他想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孩子,他以为使孩子注意那些触动他本人的情感的地方,就可以使孩子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完全是愚蠢的想法!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对它有所感受。

有一本书在我看来对自然教育是论述得很精采的。我的爱弥儿最早读的就是这本书;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他的图书馆里就只有这样一本书,而且它在其中始终占居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它可以用来测验我们的判断力是不是有了进步;只要我们的趣味没有遭到败坏,则我们始终是喜欢读它的。这本好书是什么呢?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还是普林尼的?还是毕丰的?不,是《鲁滨逊漂流记》。

在每一种东西中,用途最广和必不可少的技术毫无疑问是最值得尊重的;而一种技术,如果它最不需要其他技术的帮助,则我们对它的评价当然比那些依赖性最大的技术高得多,因为它是最自由的,而且是最接近于独立操作的。这才是对技术和劳力的真正的评价尺度。

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料或防止那将要影响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谁说得上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这位大官,你当初只教育他追逐富贵,将来落到卑贱的地位时怎么办呢?这个只知道靠黄金生活的税吏,将来穷困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虚有其表的蠢人,无一技之长而全靠他人之力生活,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又怎么办呢?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

这一根有半截是插在水中的棍子,其位置是固定地垂直放着的。由于它看起来好象是折断了,所以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不是断了的,我们要经过许多的步骤之后,才把它从水中拿出来看或者把我们的手放进水里去摸!

(1)我们首先绕着棍子转,我们发现那折断的一段棍子也是同我们一样地在移动,可见是我们的眼睛觉得它在动;视觉是不能移动物体的。

(4)我们把水放走,这时候我们看见棍子随着水位的降落又慢慢地直起来了。这样一来,岂不把这件事情和光线折射的道理解释得很清楚了吗?既然我们单单用视觉就能校正我们认为是视觉造成的错误,那么,我们说视觉欺骗我们就说得不对了。

1.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2.造成目前教育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孩子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3.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家长、教师、校长的身上。

4.教育的很多问题,根源在于家长和老师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尊严,认为自己时时处处表现得比孩子强,才能树立权威。这既是个理念误区,也是个巨大的心理障碍。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

5.社会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误导了很多人。其实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其实不重要。

6.我们要长期在中高考的体制下工作,因此,对基础教育有意义的研究,都不能离开中高考存在的前提,生本教育十年实践证明:“素质好,何愁考(中高考),为了好,偏不考(过程中的统考)”。

7.教育者的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

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

仅仅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够的,还要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这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

要真正的改变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功夫,那就是——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

激发孩子的兴趣,无非有三种思路:一是感觉引导,二是降低难度,三是协助孩子发掘学习的快感。

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收获美感和满足感,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让孩子尝到甜头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是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尝到小甜头。

在学校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每实现一个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

学习的本质仍然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区别于将学习娱乐化所获得的表面的、短暂的快乐,是真正的、持久的、深层次的快乐。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极具想象力的天才。还未经文明熏染和污染的孩子,其思维模式还没有被纳入社会公认的体系中,他们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想法其实正是可贵的想象力的火花。

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教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凶器”。

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的发展需要评价,分数是其中一种手段。

模糊的评价,实质上是上升到教育文化意义上的评价,是人性的回归。

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的过程。

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孩子的反叛,往往因为教育者说话太多。

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尽可能闭上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也是教育行为转变中的一个关键。

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要让孩子敞开心灵,教育者自己必须变得柔弱起来。

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起来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柔弱甚至示弱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素养,堪称教育的第一素质。

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

无声的行动有时能与话语一样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赏识。

教育者需要先打开心门,不可抱着一颗焦躁的心来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身上流露出一种温暖平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阳光”。

把我们心中的能量通过一种管道输送到孩子的心里去,每个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

精彩的教育,是传递精神能量。

教育是一种大爱,它的使命就是把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

精神能量不是安慰剂,更无需欺骗,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

教育就是一种平静之气。

为孩子提供一种气韵生动的“场”,是孩子的心灵得以滋养的唯一途径。平静而生动的气韵是培养孩子美德的大格局。

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教育者之美,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平夷”的美好心情。

控制情绪是教育者的基本功。

孩子的心灵是柔弱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用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美好的教育,才是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

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作家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这应当是现代教育变革的总纲领。

允许孩子有秘密,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踏脚石。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摸索、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知道问题的边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任何粗糙的插手,都会让孩子在自己找寻坐标的过程中感到被监视,甚至感到羞辱。

惩罚是必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在教育的十八般武艺中,惩罚也是很必要的,因为人的发展史艰苦的,是“先痛然后快乐”式的不断自我更新。

惩罚的目的不是惩罚本身,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膨胀。

教育者的一个善行就是:最好少一只手。“少一只手”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收获的,比你期待的要多得多。

放下自我,敢于“装傻”。

教育者要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

“教育者是孩子的学生”,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口号,而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自以为很幸福的人,一定是幸福的;自以为聪明的人,通常是愚蠢至极的人。

教育者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显示自己的聪明与才华,这样,即使获得了尊重,也是带着负面的尊重,总有一天会被孩子抛诸脑后,真正的“权威性”是等孩子长大后回想起来的“权威性”。

理想教育永不过时。

理想是一枚深藏的火种,可以抵御黑暗,度过艰难。在见不到光的日子,人的心灵也有来自理想火光的照耀,更能在坦途中提供能量。

理想牵引越早越好,教育者要尽早在孩子的内心装一个发动机。

理想教育的第一个要求,是引导孩子形成目标管理的习惯。

没有目标的努力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目标的指引,孩子的潜能是无法释放的,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应当从目标的确定开始。

理想教育的第二个要求是,为孩子的心灵树立远方的灯塔。

理想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准确把握,只有有了志向目标,才能有动力,才会造就成功。

教育目标的长宽高:长,即具备学习的能力。宽,即学会共处和合作。高,即人的品质。

当前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正是还原人性之美,彰显人性光辉。

善良让合作自主转化。

善良归根结底是一种至爱,是一切人性之美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

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教育者自己开始。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包容与谅解是一朵芳香的“玫瑰”,教育者有责任把这朵“玫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人性中的另外一个彰显的美是正直之美。

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离不开自信作基础。

要培养自信,首先应该乐观自强,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潜能,凡事做出积极地选择。

建立自信,还需要坚定一个信念——只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一个人如果有某些缺陷或者不足,应当接纳自己,相信事情都是分两面的,并从自怨自艾中走出来,乐观地面对生活。

形成了自信的信念之后,更需要学会在挫折中锤炼、巩固自己的自信心,否则自信将被扼杀。

爱心是无限珍贵的瑰宝。

勇敢,是人性中阳刚之美的集中体现,是在不可预测的未知面前所表现的自主意志。

关系大于教育。

礼之用,和为贵。

好的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合作;好的关系是一种真善美的关系,是让人发自内心喜爱的关系,是促使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

我们的孩子内心里都有永不熄灭的“蜡烛”,这根蜡烛有着无限的能量,而教育者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明。

做孩子的“律师”,意味着站在孩子的一边,竭力维护、捍卫孩子,而不是做一个裁判是非的“法官”,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形成一种对抗的关系。比捍卫孩子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捍卫孩子的天性。

教育者应当选择做一个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农夫”。

教育者永远无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终点,因此,最好的选择是站在看台上,为孩子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

不做陪跑者,意味着为孩子的心灵留白,使之有了孤独的机会,使他的心灵品质得以提升。

不教而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种状态,一个教育者达到了一种好的状态后,坐在那里,随意说说,就是最好的教育。

实现不教而教,关键就在于“自我概念”这四个字,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就可以自己教育自己。

在教育实践中,尊重并满足孩子的层次需求,是建立孩子良好自我概念的基本线索。

“ 忙”是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只有从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身上引导生成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尽管我们所做的事情可能是很低微的,但“最低微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莎士比亚语),即使你所做的事情再微小,也一定可以找到它的价值。

沉得住气,才能成为一名教育家。

越是聪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

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假定孩子最佳才能区的目的也正是要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给不同孩子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让孩子不至于感受到“硌脚”的痛苦,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那么教育就是很自然的了。

孩子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处理人的内在自觉。

当教育者把孩子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自尊是一切个性化教育的线索,教育者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每个孩子的自尊。

自尊,隐含了人发愤图强的密码,只有自尊得以保证的人才能积聚无比强大的精神能量。

所有的成功都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

在教育领域中,“阶梯”的提出,看起来简单,但意义深远,是当前提出创造适合每个孩子水平的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可以说是个性化教育的实质。

知识并非力量。

对人的命运发生作用的,除了知识,还有人格和能力,三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把拥有知识本身当做一种资本,容易把问题想得复杂,反而失去了创造力。

教育的人性尺度,就是使每个人潜在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而能力的背后就是潜在的能量,简称“潜能”。

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而已。

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不断地感知、感悟、积累的过程,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只有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最为经典的引导觉悟、对人施加有效影响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启发”了。

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的秘诀是“三分教,七分等”。

创造性才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终标准。

创新意识的培养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育入手,培养人的创造性。爱美是人的天性,凡是天性中固有的必须趁着适当时机去培养,否则像花草不及时下种,即使一样去培植,还是凋零。

美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给人自由与解放。

一切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回归教育的根本,引发孩子的主动性,唤醒孩子的自觉,是教育走向春天的基本保障。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和完善好的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良的习惯也正是形成不良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养成教育的终点,就是养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为正。

素质是养成的。

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身体、思维、知识、品质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称为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诲而来。我想,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

1.真正懂得重要性。

2.找出可行性分析。

3.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4.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5.每天前进一点。

6.借东风。

7.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1.注重第一次。

2.找好突破口。

3.树立一个同龄榜样。

4.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训练。

5.进行正强化。

6.和孩子签订一个行为契约。

7.家校合作,形成风气。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牢不可破。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自我训练。

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2.孝敬父母

3.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5.认真写字

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受教育者如果不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要确立正确人生观是不可想象的。自我教育是中小学生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实际就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女确立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教育者就应悉心地教导学生、注意检点自己、观察自己。

(第一卷790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要引导青少年进行自我谴责

采用惩罚手段是很简单的,而教育一个人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从而受到良心的谴责,那要困难得多。在童年期,特别是在少年期,一个人如能进行自我谴责、洗刷自己的良心,那就有了一股很大的力量。我总是努力使少年在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之后,能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应当成为一个和我现在不一样的人。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受,这是对别人的不良行为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协的源泉。

(第三卷650页《公民的诞生》)

要培养青少年的自责心

这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做了不体面的事,受到责备主要不是来自年长的人,而是来自孩子本人。年长的人只能去点燃善良思想的火花。

(第二卷352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用知识教育学生,并不意味着把知识变成成品,然后将它们塞进学生的头脑。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使青少年在心灵里树立起自觉的学习态度,确立对知识的坚定原则立场和自己的见解。

(第一卷780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关键是启发和鼓励学生自愿学习

究竟怎样去培养、怎样去教学、怎样启发和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上能成为自愿的而又具有魅力的呢?这是学校里诸多事情中一个最复杂、最艰难的问题。

(第二卷309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要培养学生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我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且也在于培养起他们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所以,我们努力使他们形成一种信念,认识到知识、学问和精神素养都是保持有意义的、有价值而又充实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认识到没有知识,生活就不可能有兴味,因为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第四卷7页《帕夫雷什中学》)

要比别人当作一面镜子

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一份精神力量赋予别人,希望别人变得更好,并能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道德品质、创造才能和技巧),他就会激发起自己的自尊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四卷629~630页《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第六编要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一、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

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

教育并不是万能,它不能使一个人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一旦孩子的心灵遭到了不幸,我们就应当记住: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首先应让他平静、安宁,帮他解除痛苦、不安和忧虑,然后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欢乐,这就是说,孩子没有生活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

(第二卷186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创造幸福是教育的目的

年复一年,我越来越确信,创造幸福是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幸福是一种精神状态,也可以说是接受教育的能力――接受教师教育影响的能力。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根本不可能有教育。

(第五卷665~666页《人是最巨大的财富》)

学校要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

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予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没有丰满的内在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和创造的快乐,没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就不可能有幸福。

(第四卷12~13页《帕夫雷什中学》)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二

最近一段时间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我的启发很大,解决了困扰我的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的性质,语文教材的选文问题,语文教学不是文学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方法,语文课为什么要重视口语交际,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等,在盛夏中读来犹如一泓清流,洗涤着我干旱的心灵。下面就叶老先生关于写作教学谈一些我的学习想法。

“作文教学”在本书中是有专门的一辑来阐述的,说得全面而透彻。对今日作文教学犹有很大作用。他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学生)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教师)唯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等。他在此文中强调了作文就在于写出自己平时的“积蓄”,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积蓄,这样的文章才摆脱了八股习气。这些观点让我思考我们当下的作文教学。

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视作文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每每遇到作文,便大呼头痛。这种厌恶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还是我们教师的原因?我觉得我们老师的原因是主要的。就像叶老先生说的,作文题目不管是否是学生的积蓄,作文要求不论学生的认知的深广度与正确度,而硬是要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厌恶作文。我久久地思考作文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呢?我觉得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所看、所想,第二要打破作文每两周一篇的固定的格式,给以宽松的时间范围,只要是两周内完成了,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只要是自己心中最为想说的话就是好文章。第三,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是流水帐,是记下一天中最为可记的内容。内容可多可少。

说到写日记,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这是因为我们老师指导或坚持的不够。日记题材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遥不可及。如这一天里,记下我们一时的心里想法,记下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或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我认识了一种花,我学会了一个词,我看了一部电视剧……要求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后,他就会不自觉地坚持下来了,这对于他自己来说是受用一生的。日记不嫌琐碎,一切皆可入记,这也就是叶老的所说的积蓄了。它们会使我们的作文有物可写,有情可抒,不再千篇一律,而是下笔千言。

我再说说作文题目的制定,我们老师布置作文往往是就教材中所要求的在某一个单元之后,写一篇与单元内容近似的文章,目的是借鉴所学过的写法,但学过的文章只有一些特别好的才会被学生自动的模仿,而且模仿大多是就某个句式或某个写法,很少会关注所学文章内容与所作文章内容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作文呢,我以为,只要是学生在作文前有所想,那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写出来,作为本次作文的内容,而不必依赖于单元作文的要求,也不必要求某种写法,长短皆由学生的意愿自己做主。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教师再加上一些合适的要求和一些技巧,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不自觉地接受了作文和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真正地提高,写作才有意义。

最后我再说一说写作辅导,我们老师往往会投机地认为让学生学会开头和结尾就能得高分,因为阅卷老师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样投机取巧的做法是损害了学生作文的创造力,这些程序化的东西,不是出自于内心,只能是附庸,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自己特色的开头和结尾,都不是固定模式所能框住的,因此千万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开头和结尾,不要为得高分而做无用功。

叶老是著名的作家也是大语文教育家,他谈的语文教育从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体会出发,这本《语文教育论集》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语文的专著,对于我的语文教学会有巨大的指引作用,这些精粹的思想或许我一辈子都不能完全领会,但我会像蚂蚁搬东西一样,不惜微力,用心用力,做好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三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3、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4、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6、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7、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8、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10、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11、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12、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3、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4、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5、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教师读书笔记感悟: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教师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作为一个教育人士,我也时常自省自悟,如何才能更好的起到助产婆作用,就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教育理论,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四

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单位法人授权委托书标准版(优秀14篇)

下一篇:正规个人租房合同通用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