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通用8篇)

最新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通用8篇)

小编:灵魂曲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一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有过光辉一面;也有过失败的一次;曾有过喜悦的事;曾有过悲伤的一面.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许许多多的经历,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大胆尝试.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班每个学期都会竞选一次班干部.那时,我也很想当班长,为班级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老师说:“下面竞选班干部开始,各位自愿做班干部的上来演讲,最后由同学们投票来决定.”我记得第一个上去演讲的是黄石兰,她演讲的时候我就想:“等她一讲完我就上去.”等黄石兰讲完后,台下一片哗哗的掌声.我刚迈出一小步时,又怯怯缩回脚了.接着,第二、三、四、个同学,一个接一个得上.我始终不敢上去,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我刚鼓起勇气上去,另一个同学,比我快了几步到讲台上.铃铃铃,下课了,我很懊悔自己为什么不鼓起勇气上去.谁知,有一个同学说:“罗老师说下节课继续竞选班干部.”我仿佛从悬崖深谷又到了九霄云外了,上课玲响了,我第一个上去演讲,刚到讲台时,我的腿有些发软,声音也很小,可是,我越读越大胆了,也越来越自信了.就用了平常说话的声音来演讲.讲完后,台下哗哗一片掌声.竞选结束,我的票数最多,成功当上了班长.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的激动.从那次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做好班长这个职位,这不仅是对我自己的考验,还是对老师与同学的一种回报.既然他们,那么信任我我也一定要做给他们看,我是有责任担当班长这个职位的.”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最可怕的不是你失败了.而是,你永远都不敢面对那个失败,只会退缩.每个人都是奇迹,相信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奇迹.我们要相信自己,这样才会在以后的道路上有更多收获与更多喜悦.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二

好消息,好消息。我所在的城市已经开始全面复工了。只是口罩还是要带着。只不过是可以自由的初入了,很多的地方也慢慢的开放。

没有想到,这一天的到来我会这么的开心,之前因为性格之类的原因,并不是特别的喜欢出门,所以基本上都是呆在家里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是不可能外出的。如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心里想着,无论如何我也要出门看看这个世界,切切实实的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这个城市之前还是比较高风险的地区,还是比较危险的,确诊的病历也是每天都在不断的增加着,也是比较的多的。还好,多亏了无数的勇敢的人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至于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向之前一样开心的在外面无忧无虑的玩耍了、真的要感谢他们,因为我们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出了在家里面带着,其他的忙是一天都不可能帮上的,因为缺少相应的只是,所以经历了这次的疫情,我想在之后的生活中,好好的学习,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等到国家或者是社会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

虽然我们所在的城市解封了,但是还有很多的城市并没有,甚至到了现在还有高风险的地区,所以,现在还不是我们可以松懈的识货,还要继续的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助于我们可以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解决掉这个问题。让全国的人民生活都回复到之前的时候。现在想起来,之前平平淡淡的外面的生活,竟然也会变得如此的不可多得,之前觉得没什么的日子,想在回想起来,也是觉得万分的开心和幸福啊。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三

诸位教师,学生们:

各位好!!

你是不是由于离开了解的班集体而烦恼呢?你是不是由于赶到了生疏的自然环境而忧虑呢?如果有,你或许深陷了“舒适圈”。

针对“舒适圈”,每个人各持己见,下面,我凑合“怎样看待舒适圈”这个问题谈一谈观点。

什么是“舒适圈”?它特指大家过着相对性轻轻松松日常生活的了解自然环境。那麼为什么人易深陷“舒适圈”而不能自拔?于我来看,这来源于大家的惰性心理状态。现代社会更加比较发达,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大家针对舒服自然环境的依赖感更加明显。因此深陷“舒适圈”非“个性化”,只是“关联性”。

大家都知道“舒适圈”的不良影响。一只鹰长期性与鸡日常生活便忘记了翱翔,一个人长期性过舒服的日常生活也会忘记了发展。如今的社会上让人敬佩的人,谁并不是跨出了“舒适圈”?一线战士职业们以血肉为人民保驾护航,心甘情愿舍弃闲居在家里的舒服,拉起性命的防御;名演员们不甘心于尽享財富,一次次开展人物角色的提升;甚至是大伙儿身边这位让人羡慕嫉妒的“第一”,又何尝不是跨出了“舒适圈”,为将来拼了命拼搏。例证过多,但请细想,若沒有跨出“舒适圈”的信心与恒心,很有可能肺炎病毒仍在席卷,影帝仍是泯然众生,“第一”也很有可能跌下宝座。

实际上,要想轻轻松松并不是错,希望舒服也无可非议。有些人因自然环境舒服能更强发挥潜能;有些人也把奋力拼搏当做舒适圈;对舒适圈的判断与了解因人有所不同的,但惰性人人皆有。

殊不知,毫无例外,成功者全是历经奋力拼搏的。天地沒有免费午餐,不管她们对“舒适圈”的了解与作法怎样,她们一定投入了极大勤奋。如同熬粥,小米粒仅有耐住高溫才可以沉积浓醇;熬粥方法或许各不相同,全过程却相差无异。

不必因摆脱“舒适圈”而烦恼,也勿因深陷“舒适圈”而焦虑情绪,人生道路多悠长,你只需“耐住高溫”,熬出你与众不同的一碗粥,让我们一起奋力拼搏,由于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不必给青春年少留有缺憾,拼了命前行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你们!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四

“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这里是文明电视台的演播室,省会杭州为迎接g20,全省的人们都在为此更严格地要求着,现在为您直播奉化城市中,我们发现的点滴文明。”

“现在我们看到,在中山路向东方向,南山路向南方向,十字路口,一名女孩,她看似一名小学生,正搀扶着一位应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过马路。下面,我们有请在马路上的记者,采访小学生做这事的感悟。”

“主持人,我现在就在十字路口,小学生与她身边的老太太就在我的身旁,小朋友,能和我们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吗?”

“大家好!”

“还有老太太您,也打个招呼吧!”

“大家上午好!”

“小朋友,请问你对你自己刚才所作所为有什么感悟呢?”

“文明是每一个人从小不被的东西,缺了它,就犹如一个人缺胳膊少腿的。”

“你可真会想象,还有吗?”

“还有,文明就像一朵数也数不清花瓣的花,只要每一个人都讲文明,花就会绽放的更加灿烂,但还是那一句话: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这些事情你每天都做吗?”

“有时候没有遇到这类事,我就没法了。”

“老太太,请问您对小女孩的行为有什么话说?”

“有。小女孩太善良了,愿帮助我们,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的病也要因此好了吧!哈哈!”

“小朋友,你可一定要继续当小雷锋啊!可不能半途而废!”

“好,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继续努力,争做活雷锋!”

“非常感谢您接收我的采访。主持人,我的采访就到此为止。”

“好,感谢前方记者的报导,观众朋友们,关于本次点滴文明的直播和对小学生的采访到此为止了,随后还将陆续直播其他节目,敬请各位关注。再见!”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五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曹刿论战《左传》28._干将莫邪(干宝)

29._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3.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4.句式特点: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8-1-27.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可能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8-1-28._干将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1-29._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8-1-30.诗词五首

1.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2.名句欣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六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七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的嘲讽:“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八年级消息二则教案篇八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__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 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 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 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 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 [来源:学|科|网z (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 天动地的雷鸣,从解 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 :“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 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 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 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 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 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 主体:

1. 中路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中学工作总结(大全10篇)

下一篇:员工短期聘用合同有效模板 9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