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塑造新风貌总体意见
塑造新风貌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工作,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塑造新风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整体推进“五新一好”的关键年,塑造新风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塑造新风貌工作向新水平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眼新的形势,确立塑造新风貌的总体目标
2012年塑造新风貌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务求实效。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风尚浓厚的新村镇;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民主管理和法律意识,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把我镇新农村建设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二、立足农村实际,扎实推进塑造新风貌工作
(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作的作用,通过张贴宣传画、设置标语牌、开辟宣传栏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广泛、深入地向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修改完善乡规民约、道德公约等具体行为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农民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农村道德教育。结合“八荣八耻”教育,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设施纲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在农村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和科学精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农民的公德水平。
3、加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为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农村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组织召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讨会,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
4、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以“建起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成一堵‘道德墙’、兴建一座‘道德亭’”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活动;组织开展争当“五好”(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邻居)新女性活动,开展百万农村妇女在《家庭道德自律承诺状》上签字活动、开展“巾帼学习行动”、“巾帼绿色行动”、“巾帼家庭文明行动”活动;开展“关爱女孩”、“关爱女性健康”、“关爱独生子女”等“三关爱”活动。大力发现、培养各宣传典型,推广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经验。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
5、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建设。继续抓好文明村镇示范点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面结合、联片创建、注重效果、增强辐射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一批文明村镇的全面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文明村镇示范点创建经验,争取推出一批“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省级、国家级文明村镇典型。制定完善《镇文明村镇创评考核办法》,将文明村镇创评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6、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农村广泛开展“十佳文明村庄”、“十佳文化活动室”、“十佳文化中心户”、“十佳五好文明家庭”、“十佳道德标兵”、“十佳文明信用农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十佳”评选活动,倡导良好的村风民风,培育一批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力求全镇“文明信用农户”创评率达到8%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率达到20%以上,新增“优秀道德户”15%以上;召开全镇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调度会,加强对各村、居委会“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的督查,进一步提升创评活动的质量。
7、扎实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婚育新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行活动”,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新途径;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生育观;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措施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以“奖励、优惠、保障”为主要内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开展“少生快富户”、“二女户光荣户”、“十星文明户”系列评活动,树立一批“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独生子女和女孩立业成才的典型。
(三)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9、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新要求,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目、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圩日,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即根据市文化行政部门的推荐,购买专业文艺团体演出的优秀节目,在所在地或有条件的行政村为农民演出;购买优秀影片为每个行政村免费放映;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综合性文化、体育、科技活动。